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980年,美国西伊里诺大学生物系马德修教授将美国紫露草(Tradescantia paludosa)及紫露草微核技术(Trad-MCN)引入我国。这个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可用来进行大气和水域的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2.
美国产紫露草(Tradescantia paludosa)的微核(MCN)技术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物已是熟知的有效手段,山东紫露草即毛萼紫露草(Tradescantia,reflexa)对环境污染物的敏感性如何,未见报道。本实验的目的在探测这两种植物的染色体对环境污染物的反应是否有所不同。关于美国紫露草花粉母细胞对青岛环境污染物的敏感性情况已有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美国产紫露草(Tradescantia paludosa)的微核(MCN)技术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物已是熟知的有效手段,山东紫露草即毛萼紫露草(Tradescantia reflexa)对环境污染物的敏感性如何,未见报道。本实验的目的在探测这两种植物的染色体对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安排,美国西伊利诺大学马德修教授作为我院“近海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项目的顾问,从九月十二日至九月二十三日来我校讲学和指导科研工作。 马教授是植物遗传学和放射生物学的专家,是用紫露草微核监测环境污染的创造者。19T9年夏天马教授来青岛访问时,曾在我院作了有关利用美国紫露草微核监测环境污染的学术报告。1980年来我校化了三个月的时间与方宗熙教授合作,开展紫露草微核技  相似文献   

5.
美国西伊利诺大学马德修教授所创立的紫露草微核技术(Tradescantia MCN Test),用于监测环境污染很有效。该技术用减数分裂中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作为攻击对象,以形成四分体中所出现的微核作为观测指标。这是由于处于减数分裂早前期的紫露草花粉母细胞对诱变因子比较敏感,它的染色体断片在形成四分体时期中成为微核。从微核的数量可以推测染色体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用紫露草微核技术,检测几种氟化物的微核(MCN)效应。指出氟化物有损伤染色体的作用,环境中的氟污染既引起一般公认的牙釉病和氟骨病,还有损伤染色体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7.
海水污染监测新方法——紫露草微核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登勤 《海洋科学》1984,8(4):59-61
国內外环境科学工作者均在致力于经济、简单、有效的环境污染监测方法。紫露草微核监测法(Tradescantia MCN Test)就是比较好的生物监测方法之一。 本文重点介绍紫露草微核技术,及其在监测海水污染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美国西伊利诺大学马德修教授所创立的紫露草微核技术(Tradescantia MCNTest),用于监测环境污染很有效。该技术用减数分裂中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作为攻击对象,以形成四分体中所出现的微核作为观测指标。这是由于处于减数分裂早前期的紫露草花粉母细胞对诱变因子比较敏感,它的染色体断片在形成四分体时期中成为微核。从微核的数量可以推测染色体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紫露草(Trddescantia)微核技术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的研究,国外已有五年多的历史(1-3)。1980年,此种技术的创始者,美国西伊里诺大学马德修教授来我院合作,在我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监测空气、工业废水及农药等的污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4,5)。  相似文献   

10.
紫露草微核技术是目前利用生物监测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手段。它不仅被用于对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的监测,而且对放射性污染的监测也十分有效。但是,迄今尚未见关于放射性物质在紫露草体内吸收分布情况及其与微核效应关系的报道;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紫露草花枝各部分对放射性物质的吸收性能以及与诱发紫露草花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了利用紫露草染色体微核技术,监测海水污染的初步实验结果。我们发现紫露草能于海水中在实验要求的时间内成活,并通过实验证实了微核产生的原因不是海水本身,而是海水中的污染物质,污染物质含量越高,产生微核的频率也越高。因此,可用它来监测海水的污染,同时,对青岛食用自来水的质量也作了测定,就诱变物质来讲,目前青岛自来水的清洁度是好的。  相似文献   

12.
杨震  初建松 《海洋通报》1998,17(1):93-96
以紫露划4430^#为材料,用300×10^-6,150×10^-6,30×10^-6三种不同浓度的人工污染HgCl2溶液在多个不同时间(3,6,24h)对其处理,观察紫露草雄蕊毛污染突变的情况。结果表明:处理3h实验组能在正常的恢复时产生突变高峰,而6,24h则不能。3h实验组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突变率呈现明显增加趋势。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突变率进行统计分析,紫露草4430^#在300×10^-6  相似文献   

13.
本海域总溶解铬的含量低于黄河口的含量,未发现有明显的污染。总铬和颗粒铬的分布趋势相似。颗粒铬占总铬的比率在90%以上,因此,颗粒铬为本海域海水中最主要形态,三价铬次之,六价铬则为最次要形态;而三价铬在总溶解铬中则是主要形态。三价铬对总铬的比率、六价铬对总铬的比率与颗粒铬对总铬的比率之间均存在着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紫露草(Tradescantia)微核技术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的研究,国外已有五年多的历史。1980年,此种技术的创始者,美国西伊里诺大学马德修教授来我院合作,在我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监测空气、工业废水及农药等的污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用此技术来进行海水的污染监测,也获得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15.
用紫露草微核技术监测海水污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了利用紫露草染色体微核技术,监测海水污染的初步实验结果。我们发现紫露草能于海水中在实验要求的时间内成活,并通过实验证实了微核产生的原因不是海水本身,而是海水中的污染物质。污染物质含量越高,产生微核的频率也越高。因此,可用它来监测海水的污染。同时,对青岛食用自来水的质量也作了测定。就诱变物质来讲,目前青岛自来水的清洁度是好的。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铬的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者于1985年8月,11月,1986年3月及1987年4月进行长江口海域铬的形态调查,表明该海域铬的分布趋势是江口高、外海低,并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递减。枯水期,在3l°30′N附近出现外海低铬水舌向岸方向延伸。颗粒铬Cr(P)是铬的主要存在形态,但在夏季则是总溶解铬Cr(S)和三价铬Cr(Ⅲ)为主要存在形态。六价铬Cr(VI)占Cr(T)比率很低,所以是最次要形态,而Cr(Ⅲ)在溶解态中则是主要形态。黄浦江水中Cr(VI)含量要高于长江水,说明黄浦江存在着明显的铬污染。夏、秋季长江口物理、化学条件剧变时发生颗粒铬的迁移。  相似文献   

17.
黄河及其河口区铬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下游及河口区铬的测定结果表明,丰水期不同形态铬的含量均比枯水期高,铬含量的分布与河流径流量、排污量有关。形态研究表明,河水中以颗粒铬[Cr(P)]为主,三价铬[Cr(Ⅲ)]次之,六价铬[Cr(Ⅵ)]最次。近河口区域与河水相似,但在远离河口区域,丰水期Cr(Ⅲ)成为主要形态,Cr(Ⅵ)仍为最次要形态。Cr(Ⅲ)与COD,Cr(P)与COD,及Cr(P)与悬浮体(TSM)均有较好的相关性。Cr(Ⅵ)在河口条件下,可被有机物还原,并被悬浮物吸附而转入沉积物。  相似文献   

18.
陈登勤  周方 《海洋学报》1985,7(5):656-660
紫露草微核技术(Tradescantia,MCN Test)是用来监测大气、污水、农药残毒等诱变物质污染的有效的生物平段,1980年介绍到我国以来,目前有所应用和推广[1-5,7,8]后来我们对该项技术加以改进,用于海水污染监测,也获得成功[3,4].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是用紫露草微核技术检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的遗传毒理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PSS没有遗传毒性,却有保护染色体免受损伤的作用。其表现是使汞离子所产生的微核率明显下降。因而为扩大PSS的临床应用范围和使用安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镉、三价铬和六价铬对不同营养状态(喂食和不喂食)和不同年龄组小头虫幼虫的效应进行了观察,不喂食的幼虫对三种重金属的抗性逐渐下降,但它们的抗性随着幼虫的发育而增加。因此,我们认为,研究海洋污染时,必需考虑实验动物的年龄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