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4年由水电部水文局及站网专题协作组长单位共同主持,召开了南、北方水文站网会议。南方片会议,于11月16日~22日在南昌举行,会议共有20个单位56位代表参加,收到文件51篇。北方片会议,于10月6日~13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议共有24个单位54位代表参加,收到文件37篇。  相似文献   

2.
交流会于1963年7月22日至27日在哈尔滨召开,会议收到地质方面论文14篇,物化探方面的四篇,其他方面的六篇。出席会议的代表有70余人。会议主要是探讨老矿区进一步找矿与勘  相似文献   

3.
第22届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大会——山地水资源国际会议1990年8月27日至9月1日在瑞士洛桑召开。来自45个国家与地区的507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343篇论文,在八个专题讨论会上宣读310篇。我国代表共提出论文22篇,其中有9篇在专题会上宣  相似文献   

4.
从第三届国际冻土会议看普通冻土学的成就和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7月10日至13日在加拿大阿尔伯达省埃德蒙顿市举行了第三届国际冻土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加拿大、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挪威、丹麦、西德、阿根廷、苏联等十四国。我国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宣读了四篇论文。会议期间共宣读了150篇论文,其中综叙性的有七篇,论述普通冻土的论文有119篇,有关工程冻土的论文有31篇。在119篇普通冻土的论文中有关区域冻土的论文有20篇,冻土现象14篇,冻土勘测方法16篇,冻土区的生态及植被6篇,冻土层的热物理14篇,冻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14篇和冻土力学性质22篇。本文只对普通冻土学方面的论文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5.
会议消息     
《水文》1986,(1)
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11月18日至23日在成都市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水文测验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从事水文测验工作的专家、科技人员共120人。会议共收到论文145篇。经会议论文审查组评议,有102篇在会议上交流,其中在大会发言的有38篇。最后推荐34篇论文将陆续在《水文》杂志上发表。这些论文基本上反映了我国近几年来水文测验技术的新进展。一些论文将水力学、数理统计、  相似文献   

6.
姚彦之 《地质论评》1965,23(1):70-71
中国古生物学会于1964年12月5日至12日在南京召开了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正式代表70人,列席代表14人,到会旁听的150余人,其中年青人占了百分之七十五。会议共收到论文187篇,其中偏重地层的论文13篇;古植物方面的58篇;古无脊椎动物方面的93篇;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属学会第一次矿山岩体力学学术讨论会于今年5月22日至26日在长沙召开。来自廿二个省市、一百卅四个单位的二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一百余篇,有九篇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第三届全国穆斯堡尔谱学会议于1986年4月8日—12日在苏州大学召开。来自全国52所大学、32个研究所和9个其它单位的202位科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97篇,其中10篇作了大会专题报告。 来自地质、冶金、土壤、石油、煤炭、轻工和教学等16个单位的26位地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提交了论文35篇。这些论文在数量,特别是在质量上,比前两次会议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某些课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全国微量单矿物会析会议于1984年6月1日—6日在厦门鼓浪屿召开。代表来自全国生产、科研、高等院校及省局64个单位114人,收到论文10多篇,在会上交流了80篇。微量单矿物分析会议在我国还是第一次,整个会议贯串着学术交流的气氛。为取得会议的成功和达到每个代表的论文都能在会上进行交流,会上分了三个小组进行座谈,大家为着  相似文献   

10.
首届地质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专题讨论会"于2005年11月23日至24日在南京大学科技馆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大陆、美国、日本、瑞士、德国、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3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36篇,其中国内27篇,国外9篇,内容涉及地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学会河北省分会水文地质学术交流会议于1979年10月25至30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49个单位的111名代表。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3篇、大会交流18篇、包括地下水资源评价,水文地质勘探方法与地下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与研究等课题。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召开的单矿物分选经验交流会6月9日至13日在广州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03个单位的代表105人,列席代表56人。会议收到论文材料134篇,在大会宣读了18篇,小组交流91篇。这些成果充分反映了我国单矿物分选工作的发展情况。代表们认为召开全国性单矿物分选会议在我国是第一次,它对今后单矿  相似文献   

13.
国际运动中雪的科学讨论会,于1979年8月12日至19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举行。会议由国际冰川学会和美国农林部森林局洛基山森林及山地试验站联合主办。参加会议的有美洲、欧洲、亚洲和澳洲的15个国家和一个地区,共l25名代表。这是交流雪和雪崩研究新成果的一次盛会。会议共采纳的论文有78篇,其中积雪的稳定性估计和雪崩予报15篇,积雪雪崩力学51篇,风吹雪研究12篇。会议进行方式是先由作者宣讲论文,然后由到会代提问题,面对面地回答和讨论。会议期间参观了瓦奥明州的公路风吹雪  相似文献   

14.
第四次国际金伯利岩会议(4thIKC)于1986年8月11日—15日在澳大利亚的佩思市(Perth)举行。有18个国家、约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了156篇论文。我国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向大会提交了7篇论文。本次会议由D·M·Boyd教授主持。会议的中心说题是讨论金伯利岩及其有关的岩石。所提交的论文题目  相似文献   

15.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中国科学院首届地学研究生学术会于1990年6月26日至29日在兰州召开,来自中科院各地学所、西北大学、国家地震局、中国环境检测中心等单位的71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90余篇,论文全文37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同济大学共同主办的这次会议于1989年12月13日至16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69个单位的135名代表(其中高研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参加了会议。专业委员会主任袁建新教授、副主任高大钊、哈秋舲、谷兆祺教授和部分委员出席了会议。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孙更生理事长、岩土力学界的前辈俞调梅教授以及上海市和同济大学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讲了话。会议共收到论文54篇,其中会议论文集收入专题报告4篇,论文37篇。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诱发地震座谈会,于1981年11月20日至23日召开。 有27个单位的4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3篇。主要包括:水库诱发地震40篇、矿山诱发地震6篇、深井注水以及与油田开采有关的诱发地震2篇、新技术应用和  相似文献   

18.
在第一次会议召开两年后,第二次会议于6月6日至11日在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托南京大学地质系和化工部南京勘察公司主办的。有80余名同志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的论文计35篇,论文摘要16篇。与第一次会议比较,本次会议的代表性更加广泛,特别是来自生产单位的同志和青年同志明显增多;会议紧紧围绕着第一次会议所确定的议题进行,体现了较好地延续性,促进了研究的深化,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方面有可喜的进展,为土和土体结构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陈振玠 《地质论评》1980,26(2):174-175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矿床学术会议,于1979年11月5日至11日在成都市召开。参加会议的单位有80多个,167人,提交会议的论文280篇,宣读了119篇。会议广泛地进行了学术交流,讨论了金属矿床成矿的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推荐了质量比较好的论文。交流了经验,提高了认识,开扩了思路。对促进今后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石油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沉积岩成岩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1月16日到21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沉积学专家学者和生产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13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60多篇,在会上宣读了51篇,并进行了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