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秦岭金矿田地处豫陕两省交界地带,已发现含金石英脉1100余条,探明金矿储量巨大。为我国重要脉金产地之一,具有一定的成矿远景。一、矿田地质概况区内广泛出露的太古界太华群地层,自下而上分为:蒲峪组、焕池峪组、闾家峪组、观音堂组和抢马峪组等五组。它是一套中—深变质岩系。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各类混合岩夹大理岩、石英岩组成,变质相以角闪岩相为主,局部具麻粒岩相。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喷发岩碎屑岩及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矿田构造受秦岭纬向构造体系所制约,又受太行山新华夏系和祁吕贺山字型前弧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的分析,阐述了本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秦岭构造带北侧与太行山新华夏系隆起南延部分之复合部位;矿体主要产于太古宇太华群斜长角闪片麻岩、片岩地层中;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断裂发育、矿化明显,充分证明了该区成矿条件良好,找矿远景乐观.  相似文献   

3.
一、区域地质特征 1.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建平群大营子组,原岩为一套富含铁质的基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经变质作用已形成一套片麻岩类夹大理岩及磁铁石英岩。该套地层多呈零星分布,成岩期为3500Ma-2500Ma,建平群变质作用为2500Ma~1400Ma。  相似文献   

4.
陕西潼关地区太华群变质岩原岩性质的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潼关地区太华群地层是一套以角闪岩相为主(局部达麻粒岩相)的中深变质岩系。本区太华群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斜长片麻岩类的原岩为中酸性火山岩(二长安山质、英安质凝灰岩);浅(变)粒岩类的原岩为中酸性火山岩(英安岩,流纹岩)一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二长安山质、英安质凝灰岩),并以后者为主,还有少量粘土质沉积岩或长石质杂砂岩;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拉斑玄武岩。  相似文献   

5.
康山金矿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缘 ,花山—龙脖背斜南翼的马超营断裂带内 ,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宙太华群及中元古代熊耳群。太华群为矿田的矿源层 ,基底隆起控制了矿田的范围 ,一、二级断裂构造控制了矿床分布 ,四级及三、四级断裂的交汇处控制了矿体的分布。燕山期岩浆活动 ,为矿源层中金的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动力和热液背景。  相似文献   

6.
华熊地块区金、铅、银矿床矿集区与中生代隆起带、断陷盆地、燕山期花岗岩基及小花岗斑岩体空间关系密切。隆起带抬升、断陷盆地下降、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在白垩纪同时发生。区内金矿早期成矿热液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有大气降水参与成矿。成矿物质及介质来源于太华群及下部地层、花岗岩浆和中生代湖盆。成矿机理是:区域板块运动使本区在侏罗纪末下地壳形成花岗岩浆熔融层。白垩纪始,区内以断块差异升降为主,形成掀斜式断陷盆地和掀斜式隆断带,差异性升降最大超过1000m。盆地中的湖水向下渗流,被岩浆吸收或在太华群地层中加热循环,萃取金属,在岩浆结晶晚期与残余岩浆形成流体,沿构造薄弱带再上侵至构造扩容带形成小斑岩体和矿床。熊耳群与太华群不整合面上下是小花岗斑岩体、爆发角砾岩体的“多发层”和“矿集层”  相似文献   

7.
围绕豫西花山花岗岩已发现百余金矿床和矿(化)点。如祁雨沟、上宫等大中型金矿床,唯独北东部研究差而矿点不明,且本人通过近几年地质、物化探工作,对花山花岗岩北东侧金成矿特征仅作初析。1 地质背景(1)地层:出露地层以太华群和熊耳群为主。太华群与花山花岗岩侵入接触,呈南北向分布,地层走向15~45°,南东倾,倾角11~47°。熊耳群分布在太华群东部,走向135~180°,北东倾,倾角52~66°。(2)构造:研究区位于华熊地块中北部靠近嵩箕地块,属中元古代火山弧后盆地边缘。主要有庞沟—三合坪背斜和北东…  相似文献   

8.
在河南卢氏狮子坪地区的秦岭群中出露一套变质地层,其组成特点与各地已知的秦岭群明显不同,主要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岩、透辉斜长变粒岩和含石墨大理岩。在构造迭置关系上这套变质地层位于秦岭群条带状长英质片麻岩层和云母片岩层之上,原始接触关系已不明朗,内部也难以逐层恢复层序,但内部三部分的迭置关系是明确的。作者提出这套变质地层应当作为一个独立的填图单位,进而建立岩组,并认为这可能是一套迭置于秦岭群之上的较新地层,但曾与秦岭群一道遭受了变质变形改造。  相似文献   

9.
老柞山金矿床位于佳木斯隆起带桦南隆起中,矿区内出露的兴东群大马河组呈元古代混合花岗岩中的残留体产出,主要岩性为混合岩、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石英片岩、大理岩等。原岩为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某些岩层金丰度值较高,其中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平均含金74.4×10^-9。区内广布的元古代混合岩、混合花岗岩是兴东群受混合岩化、花岗岩化的产物,构成金矿的主要围岩。矿区附近的沟谷中分布着大量的砂金矿床、矿点。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方城—舞阳一带发现蚀变层间破碎带型金矿床伏牛山东麓构造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出露多期岩浆岩及太华群、熊耳群等含金矿源层。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是金成矿的有利条件。本区金矿化类型繁多,据河南省地质科研所林潜龙等总结:本区有中低温热液充填(...  相似文献   

11.
芝罘群分布于烟台市区北部芝罘岛、崆峒岛、担子岛等岛屿上,自下而上划分为老爷山组、兵营组及东口组.东口组为新建岩石地层单位.该群岩石组合为白云母钾长片麻岩、含电气石钾长石英岩、钾长石英岩、镜铁矿钾长石英岩、石英岩、白云母石英片岩夹黑云片岩、透辉变粒岩及大理岩等.其原岩为富钾、铁、硼的长英质碎屑岩夹粘土岩及富镁碳酸盐岩.兵营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171Ma,其成岩时代属古元古代早期.芝罘群区域上可与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榆树砬子群对比.  相似文献   

12.
关于金的嵌布类型,通常划分为裂隙金、晶隙金、包体金三类。近来作者在河南省陕县申家瑶金矿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嵌布类型,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黎盛斯先生,根据金的特征照片,建议将嵌布在含金构造角砾岩的砾砂间的金命为砾间金。一、地质概况申家瑶金矿位于河南省小秦岭金矿田以东的崤山台穹中,为一断裂构造型金矿床。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界太华群混合花岗岩。金的矿化与硅化、多金属褐铁矿化密切相关。金主要赋存在含金多金属褐铁矿化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表明,发育于胶南造山带日照地区的变质岩系,为一套以变质变形的侵入体为主,其中含有不同地质年代地层包体的变质杂岩。笔者等通过区域对比,将这套变质岩系中的变质地层厘定为胶东芝群及荆山岩群。胶东岩群仅出露苗家岩组,岩性单一,分布零星。荆山岩群发育相对较齐全,有野头岩组及陡崖岩组,主要岩石组合为黑云变粒岩、透辉透间变粒岩、石墨透辉变粒岩、富黑云变粒岩、黑云(二云)片岩、线粒岩、大理岩、石英岩、斜长角闪岩及石榴蓝晶片岩等,其原岩为一套浅海相泥砂质碎屑岩、泥岩夹火山岩、碳酸盐岩的沉积建造。日照地区荆山岩群与胶北地区的荆山群具有大致相同的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及大地构造环境。取自其陡崖岩组中变质岩石的错石U-Pb年龄为2146.8Ma和2279.2Ma,其时代应属古元古代。  相似文献   

14.
具有黑云母压象的变形岩石样品采自排山楼金矿区的糜棱岩带内。排山楼金矿床赋存于太古宙建平群中的东西向韧性剪切(变形)带内,建平群具有太古代绿岩带结构特征。下部小塔子沟组,岩石组合为斜长角闪岩、辉石斜长片麻岩、黑云紫苏麻粒岩、二辉麻粒岩、阳起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夹磁铁石英岩。中部大营子组,岩石组合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变粒岩、浅  相似文献   

15.
旋风沟铜矿床产于新太古界宋家山群绛道沟组下部地层,为变砂岩型铜矿床,该矿床严格受地层和构造控制,矿体赋存于石英岩含铜沉积建造中,形态比较规则,呈似层状、透镜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同时保持了原始沉积特征,后经区域变质作用,原始赋矿层中的金属硫化物变质重结晶,并在褶皱转折端富集.铜矿体主要赋存于宋家山群石英岩中,其相邻围岩为斜长角闪岩和绿泥片岩.石英岩+斜长角闪岩和绿泥片岩为寻找此类铜矿的主要岩石标志.矿体的产出受褶皱转折端控制,因此,含矿岩层中的褶皱构造为找矿的重要构造标志.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1:25万内乡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被评审为优秀级项目主要成果对测区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系统划分对比,将原"太华群"解体为太华岩群和新太古代变形变质侵入体,为华北板块太古宙的地质演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对侵入岩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构造岩浆岩带划分,提高了测区侵入岩研究程度;对不同构造单元和不同变质地层单位的区域变质岩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研究,恢复了原岩建造,提高了区内变质岩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17.
太华变质杂岩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缘,整体呈近EW向展布。洛宁地区的太华变质杂岩岩性多样,保留了至少3个阶段的变质矿物组合。作为前人研究的补充,报道了该地区东部含榴斜长角闪片麻岩和长英质片麻岩的SIMS锆石U-Pb定年结果,证实该区太华变质杂岩至少保留了3期地质事件的年龄。其中两期岩浆年龄(2.32~2.33Ga和2.18Ga)表明,太华变质杂岩与华北中部造山带中—北段各杂岩一样,共同经历了华北克拉通的地壳再造过程;另一期变质年龄(1.94~1.95Ga)表明,太华变质杂岩的变质作用开始时间比该造山带中—北段大部分杂岩区早了约0.1Ga,变质作用延续时间也长了约0.1Ga。这再次说明华北中部造山带古元古代末的构造-变质事件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骊山地区的前长城纪地层,实际上是沉积变质岩。它可分为太古界太华群片麻岩系和元古界石英岩、千枚岩系,两者为不整合接触,代表嵩阳期的产物。这套地层经褶皱叠加,到燕山晚期巳固化成刚性基底,在南北向挤压作用下,形成剪性的斜向X型断裂和南北向剪性断裂。至喜山期断裂运动加剧,形成骊山断块。  相似文献   

19.
佳木斯隆起带乌拉嘎断裂西缘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质特征 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以前寒武纪变质岩及自垩系地层为主,古生界地层极少。区内已知金林林场金矿化区及腰乌拉嘎金矿点都赋存在古元古界东风山群红林组混合岩地层中,部分混合岩为含金石英脉围岩。  相似文献   

20.
对豫西小秦岭太华群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华群具明显的两分性特征,下亚群属下部基底岩系,原岩为拉斑玄武岩及TTG岩系;上亚群属上部基底岩系,具孔达岩系特征的一套沉积变质岩。根据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构造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提出了小秦岭地区的太华群上下亚群是不同地质时期、不同构造环境下的产物,下亚群时代为晚太古代,上亚群时代为古元古代,故太华群应予以解体.或给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