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滇西兰坪金顶特大型锶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兰坪金顶锶矿位于"三江"银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区。矿区处于较为特殊的推覆构造中,推覆构造形成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灰岩组成的推覆体叠置于白垩系和古新统云龙组之上,形成金顶穹隆,围绕金顶穹隆,无论是铅锌矿、锶矿,还是石膏矿矿体均呈板状、脉状、透镜状产在主推覆构造面下的景星组和云龙组陆相碎屑岩中。通过对锶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研究,认为该矿床是沉积—热卤水构造动力改造型。  相似文献   

2.
闽西南地区位于武夷山成矿带西南部, 自元古宙以来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 推覆(滑脱)构造广泛发育, 并对区内"马坑式"铁多金属矿床具有控制作用.通过对推覆构造特征、主要赋矿岩层和推覆界面的研究发现, 闽西南地区主要的赋矿岩层为C2+3-P1q, 主要沿AnD/C1l及C1l/C2+3+P1q这2个界面发生推覆, 以上2个区域性的推覆构造面可以作为成矿热液的地球化学屏蔽层位.通过地表地质对深部赋矿岩层及推覆界面的分布和构造格局进行解析, 结合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进行的深部探测剖面解译, 建立了闽西南推覆构造控矿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 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为该地区深部矿产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金顶铅锌矿床穹窿构造成因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燕守勋  杨诲 《矿床地质》1994,13(2):148-154
依据大量地质事实,本文论述了滇西兰坪盆地古新世自东向西的滑覆,始新世末期自西向东的推覆,首次提出了金项穹隆构造成生于两期背斜的横跨式叠加的观点。并论述了穹隆构造的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刚  肖晓牛 《江苏地质》2014,38(1):117-121
以云南东川金江小石将军铜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小石将军铜矿床区域地质、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控矿因素、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认真、详细观察、分析,结合东川知名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将矿床成因类型初步厘定为沉积变质叠加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广东凡口铅锌矿床控矿构造型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通过对现有凡口矿区地质资料的研究与分析,结合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其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凡口矿区的控矿构造型式为逆冲推覆构造体系,从而理顺了矿区内各组断裂构造间的相互关系。F203是区内Ⅰ级断裂构造,在以F203为主推滑面的逆冲推覆构造应力作用下,其推覆体中往往同期形成次一级的叠瓦式逆冲断层组,为区内Ⅱ级断裂构造。在Ⅱ级断裂构造之间,又有一组近NE向的断裂组,为区内Ⅲ级断裂构造。上述3个不同级次的构造是逆冲推覆构造演化过程中逐次形成的,时间上略有先后。其成生的力学机制相同,即共同处于一个构造应力场之下。岩层在逆冲断层扩展时发生应变,在软弱部位引起褶皱或小褶曲,常形成一定的扩容空间,当矿液沿断裂主通道(主滑面)向上运移时,易于在此部位聚集淀积成为矿体。根据其逆冲推覆构造体系控矿的规律性,指出凡口矿区寻找隐伏矿床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6.
金顶铅锌矿床穹隆构造成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燕守勋  李朝阳  周朝宪  杨诲  陈式房 《矿床地质》1994,13(2):148-154,185
依据大量地质事实,本文论述了滇西兰坪盆地古新世自东向西的滑覆,始新世末期自西向东的推覆,首次提出了金顶穹隆构造成生于两期背斜的横跨式叠加的观点,并论述了穹隆构造的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7.
什邡式磷块岩矿床的成矿条件与冲断推覆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邡式磷矿床产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受同沉积断块的控制,分布在六水闸推覆体周边,磷质来源于清平磷矿层和绵竹磷矿层,沉积环境为滞流海湾,古地貌是水下隆起,并在不断隆升中成矿.成矿后遭受冲断推覆运动的改造,形成大量柔流褶皱和阶梯断层.与沉降带磷块岩矿床地质特征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8.
乐马厂银矿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控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云满 《矿床地质》2001,20(3):271-278
乐马厂大型独立银矿床的总体构造格架为逆冲推覆的构造体系,文章在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该矿床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论述了矿区逆冲推覆构造为燕山晚期形成的褶皱式逆冲推覆构造类型,其推覆运动形式为自NE向SW的右旋剪切运动,扩展方式为后展式,逆冲推覆构造为本区银矿床的形成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极为有利的成矿构造环境,并控制了银矿体的形成,定位和空间分布规律,强调了以逆冲推覆断裂系统控矿为主,推覆体系统和掩复体系统次之的控矿规律。  相似文献   

9.
德兴推覆构造地质特征及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兴推覆构造是德兴斑岩铜矿和金山金矿的控岩控矿构造。论述了德兴推覆构造的地质特征及控矿意义。建立了以韧性剪切为特征的推覆构造控制金矿和斑岩铜矿的多因复成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孟宪民教授毕生从事地质工作,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奋斗了一生。解放前,他在中国南部进行矿产地质调查及研究,特别对个旧锡矿和东川铜矿的勘查和开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解放后,他为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特别为发展同生成矿理论建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1.
云南东川人占石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牛 《地质与勘探》2012,48(2):237-249
[摘 要]云南东川人占石铜矿位于川滇元古宙铜多金属成矿带之滇中一带,是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和云南金山矿业有限公司新近勘查开发的一个资源产地。本文重点报导了矿体特征、矿石岩石学矿物学特征,矿物生成顺序与共生、交代关系等矿床地质特征,并从这些实际材料出发,通过综合类比研究,对矿床成因进行初步讨论。研究表明,人占石铜矿床赋存于青龙山组灰白色厚层状白云岩中,系在中元古界裂谷环境的海盆沉积碳酸盐含矿层经变质成矿作用之后,在晋宁期又叠加了热液改造富集,可以归属于“东川式冶沉积变质叠加热液改造矿床,使东川地区原始含矿层位在继因民组、落雪组、黑山组、陡山沱组“四层楼冶之后,又增加了青龙山组一层,丰富了东川成矿模式内容,为本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云南东川地区播卡铜矿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播卡矿田南部铜矿分为两大类:层控型铜矿和热液型铜矿。层控型铜矿赋矿层位主要为落雪组底部米黄色中厚层铁质白云岩及因民组褪色过渡层位,位于因民组与落雪组界面处;热液型脉状铜矿赋矿层位主要为青龙山组及黑山组。研究总结了两类矿床类型的特征,分析了控矿因素,探讨了铜矿物质来源及铜矿形成机制,建立了找矿标志。最后指出,在播卡矿田人占石、小石将军地区也应该存在落雪组层控型铜矿床。因此,在勘查工作中应加大对隐伏落雪组的勘查力度,以期能找到层控型铜矿。  相似文献   

13.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SSC型)的成因争论聚焦在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岩期并可能叠加有后期成矿作用,还是形成于成岩后盆地闭合过程和造山作用有关.产于扬子板块西缘的东川式铜矿是中国SSC型矿床的典型代表,这些矿床赋存在晚古元古界东川群岩石中,主要呈层状矿体产出,但也存在少量脉状矿体.文章选择东川铜矿田内因民、汤丹和滥泥坪...  相似文献   

14.
东川裂谷因民期火山——岩浆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东川裂谷因民期火山—岩浆活动强烈,也是重要的铁铜成矿期。火山活动旋回均经历爆发—喷发—喷溢—(喷流)阶段。主要发育在裂谷中心落因火山链和蓑衣坡火山盆地中。落因火山链早期形成火山—沉积角砾岩段,火山活动以喷溢的火山熔岩为主,主要有钠质基性熔岩、玄武岩、安山岩,均已蚀变,并有钠长斑岩的侵入活动。中期火山喷发形成凝灰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发育了铁铜矿化。在蓑衣坡火山盆地中因民期火山—岩浆活动发育两次火山—沉积旋回,即两次爆发(角砾岩)—喷发(凝灰岩)—喷溢(熔岩)—喷流(硅质岩),在喷流相发育赤铁矿层和含铜硅质岩层。  相似文献   

15.
东川稀矿山式铁铜矿控矿条件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国东 《云南地质》2011,30(3):316-320
落因背斜两翼地层构造、地层岩相、含矿的差异性,证明背斜轴部存在生长断层。凡有长断层出现,因民组、落雪组岩相剧变,伴随碱性火山喷发-喷溢活动形成细碧岩、基性熔岩、角砾岩之处成为成矿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矿体赋存于中侏罗统小红桥组(花开左组下部)上段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中.已圈定V1、V2两个矿体,分别受F1、F2断裂控制,伴生Pb、Zn、Ag、Co、Ni,矿石以辉铜矿、黑黝铜矿为主,应属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的构造角砾岩热液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7.
东川铜矿床是我国重要的沉积岩容矿的层状铜矿床(SSC),具有显著的多层位成矿特征和典型的铜硫化物分带。本研究以不同层位铜矿体的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发现东川群多层位铜矿体存在浅色和深色包裹体2种类型:浅色包裹体成分以H2O为主,含丰富的石盐子晶和少量钾盐、硬石膏子晶,代表了氧化型含矿卤水,具中低温(140~300 ℃)、中高盐度(12%~44%)的特征,属于Na +、K +、Ca 2+-Cl -(SO4 2-)型盆地卤水,主要来源于海相蒸发岩的溶解和层间建造水;深色的含有机质包裹体代表了还原型流体,来源于黑山组碳质板岩和落雪组中的藻类生物分解。东川铜矿床以落雪组的含叠层石砂质白云岩作为主要沉淀系统,黑山组碳质板岩为隔挡层,形成一个流体封闭的物理化学圈闭,氧化含矿卤水通过供给系统运移到具还原性质的沉淀系统中,与还原型富硫流体和含有机质的地层发生混合反应,形成多层位的层状铜矿体和层控脉状铜矿体。  相似文献   

18.
论因民组的若干沉积建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仁民 《沉积学报》1993,11(1):32-40
本文从因民组的裂谷构造背景出发,论述了其中长石砂岩的发育等沉积建造特证,认为因民组是我国境内最老的大陆红层之一;对因民组内各种角砾岩进行了初步分类,并着重讨论了袭谷条件下同生角砾岩的特征及成因;提出因民组应属陆相磨拉石建造而不是海相复理石建造。  相似文献   

19.
云南东川滥泥坪矿区因民组顶部硅质岩成因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云南川滥泥坪矿区因民组顶部硅质岩的产状,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氧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表明其成因应为海底喷流热水沉积产物。该硅质岩层还含较富的铜矿体,根据地质条件相似性原则,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滇中易门县狮子山铜矿是产于扬子古陆边缘昆阳裂谷易门裂陷盆地内典型东川式层状矿床, 是在昆阳裂谷背景下经同生沉积和二次富集作用而成, 在鹅头厂组、落雪组、因民组等地层中均有不同矿体产出,矿床成因属热卤水沉积型东川式铜矿床。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同生阶段、成岩阶段和后生阶段。矿床在同生沉积阶段形成, 成岩阶段固结成岩, 后期的岩浆活动对矿床起到一定富集和改造作用。本文研究认为, 矿床受地层与岩性、岩相古地理、构造、岩浆岩等因素的控制, 通过对矿床成矿要素的分析和总结, 归纳了该区的找矿标志, 提出了矿区本部和近外围的找矿方向和靶区优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