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三角基塘系统研究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塘系统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低洼地利用方式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珠三角基塘系统在历史上曾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其面积萎缩、生态功能退化。为了推动珠三角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论文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珠三角基塘系统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概括,发现在基(田)塘生产力、区域水陆生态农业循环模式规律、社会经济发展与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等方面已经展开研究;但是珠三角基塘系统演变机理研究比较薄弱,区域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途径探索还鲜见。建议未来加强珠三角基塘系统演变机理、系统重构技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价值与途径的研究,以此深化基塘系统理论及实践研究,为协同区域农业生产格局与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关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桑基鱼塘是粤港澳大湾区传统特色生态农业,研究基塘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空间格局和水环境演变能为桑基鱼塘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选取粤港澳大湾区1986年以来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与目视解译的方法,借助水体变化强度指数和综合扩展系数等划分基塘变化类型,分析大湾区基塘面积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86—2013年,大湾区基塘面积波动增加,总面积增长84.17%;2013—2019年基塘面积持续萎缩,减小31.30%;(2)2013—2019年,25个研究单元中有17个从增长型或稳定型转变至萎缩型;(3)城镇化、产业转移、政府引导和财政目的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大湾区基塘演变过程;(4)未来大湾区基塘面积演变会继续呈萎缩态势并将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3.
韩然  叶长盛 《热带地理》2020,40(3):562-574
以珠江三角洲基塘发源地——佛山市为例,采用市场价格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对2000、2009和2017年其基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进行估算,分析其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7年佛山市西、北部的芦苞镇、荷城街道等少数镇(街道)基塘面积有所增加,东、南部北滘、乐从镇等地基塘面积减少明显,期内基塘净减少19 244.47 hm2,主要转出地类为建设用地。2)2000、2009和2017年佛山市基塘ESV先降后增,3个年份中调节类功能占总价值比例均高于86%,为核心功能;各单项功能中旅游休闲价值增加最多,调节气候价值下降明显。3)佛山市基塘ESV空间变化呈西、北增而东、南降的特征,除塘鱼生产和旅游休闲功能外,其余单项功能的价值变化均呈现西南和北部增加明显的特征。4)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变化量是影响佛山市基塘ESV时空变化的首要因素,其次是GDP、人口密度变化量等。建议采取控制开发规模、恢复绿色植被、加强生态监测和基塘整治、发挥基塘景观优势等措施来提高基塘ESV。  相似文献   

4.
祝功武 《热带地理》2012,32(4):378-384
介绍了珠三角平原上广泛分布着历年构筑的堤围和基塘两种人工地貌,概括总结了珠三角先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囤-排水"防洪治涝理念。指出珠三角目前城市防治涝渍以加大排水能力为主的做法有严重缺陷,提出要重视囤(蓄)水系统,建立城市的"囤-排水系统"这一思路。认为在珠三角快速城市化的今天,应该保护一些具有重要水利价值的基塘;同时,利用一部分建筑物的地下空间构筑"人工地下水塘",构建城市地区成规模的囤水系统,形成城市区的水文调节器,快速消减地面积水,以解缓珠三角城市的涝渍之患。  相似文献   

5.
区位因素     
鲁爱华  郑永胜 《地理教学》2013,(5):57-58,49
正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近些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桑(蔗)基鱼塘"已经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象草或蔬菜、花卉、果树,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完成1~2题。1.影响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源D.政策  相似文献   

6.
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低洼地区的基塘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人工复合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水陆交互作用和能量多级利用,基塘系统创造出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掌握基塘系统土地利用的类型、面积和比例关系,有助于了解和分析基塘系统的现状及其生态模式和功能。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西南部为研究区,利用高空间分辨率WorldView-2卫星影像数据,采用结合面向对象分类和基于像元的混合分类方法,提取基塘系统中的塘面和基面(基面又细分为道路、植被和裸土等);从分类特征组合与分类器两个方面,通过对比分析,筛选出基塘系统遥感影像分类的最优方法;根据最优分类结果,计算出塘基与塘面的面积比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分离的塘面和塘基的总体精度为82.2%;在基于像元进一步对塘基进行分类的过程中,结合8个多光谱波段光谱反射率平均值、影像亮度值和8个红边波段指数特征组合方式的随机森林分类器的分类精度最高,达到85.6%;得到的基-塘面积比例约为4.9∶5.1,植被-塘面的面积比例约为3.5∶6.5。提出的结合面向对象和基于像元的混合分类方法能够对基塘系统进行精细的遥感影像分类,能准确估计基塘系统中各地物的面积和基-塘比例等指标,并为基塘系统生态功能的调查和基塘系统的合理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基于基塘系统保护的国土空间治理策略——以顺德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佛山市顺德区作为实证研究案例,采用野外调研、访谈等研究方法,剖析基塘与国土空间的协同发展机制,提出基于多功能基塘的国土空间治理策略。结果表明:顺德国土空间治理面临空间破碎化和空间嵌套分布、灾害与生态风险加剧、岭南水乡文化特色日渐流失等问题;协调基塘与不同地域子系统之间的功能耦合关系,发挥基塘对地域系统功能的支撑与协同作用,是实现国土空间协同发展和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实施基塘功能分区治理,保护集中连片基塘,整合基塘文化资源,推进基塘与村级工业园、村边塘、村心塘协同治理等策略,发挥基塘的多功能作用,有助于实现国土空间的安全、高效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转型视阈下珠三角地区乡村发展过程及地域模式梳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忍  陈燕纯  龚建周 《地理研究》2019,38(3):725-74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系统梳理珠三角地区的乡村发展演变历程及其主要地域模式,对中国乡村发展和振兴的科学路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珠三角地区的乡村发展演变历经了4个阶段。① 1978年以前,传统乡村发展阶段。在国际市场需求刺激下出现“弃田筑塘,废稻树桑”,逐渐形成桑基鱼塘的有机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呈现出传统农业景观。② 1978—2000年,工业化驱动发展阶段。以乡镇企业嫁接外资形式推动了自下而上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乡村空间逐渐形成了“生活居住+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三位一体的功能结构,空间分化与混杂性特征显著。③ 2000—2008年,城市化与都市化双轨并行阶段。政府主导的城市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促使珠三角地区逐渐演变为“大集聚,小分散”的城乡发展转型空间格局。④ 2008年至今,都市化驱动乡村急剧转型阶段。珠三角都市圈建设进程加快,城乡体系逐步向一体化和网络化发展,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趋向多元分化,乡村破碎化的非正规空间促使形成全球城市区域下马赛克式分布的空间格局。基于不同区位的外部性和内生性因素的差异性,珠三角地区的乡村发展模式可归纳为城市区域型、近郊型、远郊型等不同地域类型。在乡村发展转型过程中,外部性的环境变化、内部要素分化与重构机制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和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国基塘系统研究进展与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塘系统是中国珠江三角洲富有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在传统农业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近些年由于受到诸多人为不利因素的影响,其环境趋于劣化,农业生产功能日益萎缩.如何通过空间配置与优化,发挥景观生态服务功能将是基塘系统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综述了近30a来国内外基于农业生态、土地利用景观视角对中国基塘系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盐城海岸带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江苏省盐城海岸带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选用1992年、2002年和2006年的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研究了3个时期江苏省盐城海岸带湿地的景观格局特征及其景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盐城海岸带湿地中的自然湿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与1992年相比,2006年,研究区自然湿地面积共减少了62.6%(50 640 hm2);其中,光滩面积共减少了90.2%(28 515 hm2),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地面积共减少了63.5%(16 062 hm2),碱蓬(Suaeda salsa)地面积共减少了62.9%(11 820 hm2).与1992年相比,2002年,盐城海岸带湿地景观变化主要是光滩与鱼塘、光滩与米草(Spartina spp.)地、芦苇地与鱼塘和碱蓬地与鱼塘之间的转换.与2002年相比,2006年,研究区景观变化主要是米草地与鱼塘、鱼塘与农田、碱蓬地与芦苇地之间的转换.江苏省盐城海岸带湿地景观变化最明显的区域为射阳河口-新洋港、斗龙港-川东港和川水港-老坝港三个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