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东东莞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广东中新生代盆地隐伏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前景,在充分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沉积盆地地热资源形成的原理,结合东莞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对东莞盆地地热的热源、储层、盖层、热水通道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莞盆地具备较好的成热条件,具有形成热传导型中低温地热系统的地热地质条件,在断裂破碎带尤其是断裂交汇地段是沉积盆地最有利的成热部位,勘探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
吉林市伊舒盆地尚未进行过地热资源详查工作,本文在充分分析利用已有调查资料,总结前人地热勘查成功与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热资源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热储特征,圈定了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有利地段,减少勘探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3.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无污染、持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正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电阻率与地热环境中的孔隙度、渗透率、含盐度、蚀变及温度等关键参数紧密相关,是表征地热属性最为灵敏的参数。作为获得地下电性结构的一种重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电磁勘探方法具有探测范围广、深度大、精度高且经济高效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热资源勘探。本文主要对电磁探测在地热资源的应用与发展现状、地热电磁成像及地热要素电性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然后,根据电磁勘探在地热区的应用实例,总结了电磁法在地热勘探中的适应性、有效性及准确性。最后,对地热资源混场源超宽频电磁数据采集、高精度反演成像及关键地热属性识别等前沿科学问题与方法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大同盆地为新生代断陷盆地,具有较优越的地热地质条件,但由于盆内地球物理和钻探资料较少,针对盆地结构、沉积地层分布、地热地质特征和资源评价研究相对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大同盆地地热资源的潜力认识和开发利用。【研究方法】本文综合应用新的二维地震及钻测井等油气和地热勘探资料,开展了大同盆地北部地质结构、断裂、沉积地层、地热地质特征等研究,评价了地热资源潜力,估算了地热资源量,指出了地热资源有利区。【研究结果】将大同盆地划分为怀仁凹陷、桑干河凹陷、应县凹陷和黄花梁低凸起、桑干河西凸起5个二级构造单元;盆地北部(大同市境内)具有较好的地热地质条件及地热资源潜力,主要发育新近系砂岩和太古界基岩两套热储层,并发育较厚的第四纪热盖层,新生代拉张作用和火山活动强烈,总体处于大地热流高值区,具备新近系砂岩和太古界基岩层状地热资源潜力,总静态资源量约68.8×1015kJ,折合标煤约23.47亿t。【结论】综合评价认为大同盆地怀仁凹陷西部和桑干河凹陷北部为水热型地热资源一类区,是地热勘探开发有利目标区,热储埋深大于2000 m,预测平均水温大于60℃,单井涌水量可达60 m3/h,怀仁凹陷东...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吉林省伊舒盆地地热资源的形成条件、热储特征。采用热储法计算了地热田有效利用资源量,其规模应属超大型地热田。地热流体为医疗氟水、医疗硅水,对人体具有医疗保健作用。分析了吉林省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的必然趋势,提出了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深层地热资源的认识与勘探方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丰富的深层地热资源储量为加快深层勘探提供了基础,尽管目前深层地热勘探许与开发还存在着很多难度,但深层地热分布规律认识和回灌技术的日见成熟使加快深层地热勘探步伐成为可能。根据上述认识,提出了加强地热地质基础理论研究与勘探开发技术研究的目的与方法,以及进行地热资源勘查的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热钻井工程及井试等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贵德县(盆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贵德盆地地热地质条件为背景,结合贵德盆地多年的地热探采积累的资料,论述该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点,并对地热成井工艺和对地热的合理的开发利用提出了见解,对类似山间盆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含油气盆地在勘探和开发中,拥有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对地质构造和地热储层有着全面的认识,在地热能开发利用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四川盆地作为中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同样富含水热型地热资,该文在收集相关资料、总结以往油气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川中地区地温梯度大部均在24℃/km以上,大地热流大部均在60m W/m2以上,为四川盆地相对高值异常区。考虑到热储温度及埋深是地热开发是否具有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重点选择埋深相对较浅(3 000~6 000 m)、热储温度相对较高(65~155℃)和热储相对较厚(280~380 m)的川中地区栖霞-茅口组热储进行地热资源潜力评价。研究中,基于盆地地层参数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结合现今地温场、岩石热物性参数,利用一维稳态热传导方程计算得到栖霞-茅口组内部温度分布,最后利用体积法计算得到栖霞-茅口组的地热资源强度和资源量。研究表明,川中地区栖霞-茅口组热储温度为65~155℃,地热资源总量为3.01×1021 J,折合标准煤1 030.25亿吨;可开采地热资源量2.03×1020 J,折合标准煤206.5亿吨。且根据川中地区地热资源特征,提出了...  相似文献   

9.
地温场预测是地热资源储量评价的重要前提,深部裂隙岩体渗流-传热耦合温度场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涿鹿盆地是新生代地堑式断陷盆地,地表温泉出露点多,地热资源丰富。依据实际地质调查结果和3条地球物理勘探测线解译的地质构造剖面,建立了矿场尺度的涿鹿盆地三维不平行多裂隙地质模型和地热成因模型,赋值调整参数,得到考虑地下水流动情况下多裂隙岩体渗流-传热数学模型,模型的合理性得到验证后,模拟计算了盆地内部温度场,指出盆地地热异常区集中在盆地中心蓟县系(70℃左右)和盆地北东长城系部位(90~98℃),最后研究分析了水力梯度的变化对盆地内部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为涿鹿盆地或同类型地区地热资源勘探、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热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国地热资源分布广泛,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地带性。针对中国不同类型的地热资源,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分别对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资源和干热岩资源进行了潜力评估,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我国地热资源量相对较为丰富,出露温泉2 334处,地热开采井5 818眼。水热型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12 500亿吨,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18.65亿吨;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干热岩远景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吨。目前我国地热资源每年利用量折合标准煤0.21亿吨,其中水热型地热资源开采率仅为0.2%,浅层地热能开采率仅为2.3%,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科学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每年可节煤10亿吨,其中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高效利用每年可节煤2.5亿吨;地下热水资源高效利用每年可节煤7.5亿吨,地热资源节能减排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雾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热资源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Based on recent year's advances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studies and explorations in China,this paper reviews the basic distributive characteristics of hot springs in the uplifted area and geothermal water in the Meso一Cenozonic sedimentary basins,suggests that two hydrothermal activity concentrated zones (S Tibet Autonomous Region-W Sichuan Province-W Yunnan Province and coastal area of SE China),one large basin (North China Basin) and two smaller basins (Weihe Basin and Leiqiong Basin) are major areas of studies and explorations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China continent, corysiders that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China have certain potential of exploitation and should be used,but thescale of exploitation seems to be limited, they cannot occupy an importan position in energy supply and can only be regarded as a supplementary energy source.  相似文献   

12.
辽宁地热资源与开采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地热田点的出露与分布受E-W、NE-NNE、NW向断裂构造控制,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丹东-岫岩-安波、鞍山-本溪、熊岳-龙门汤、锦州-兴城-绥中、盘锦、凌源等地.地下热水根据形成类型可分为断裂型、断裂与基底隆起型、沉积盆地基底断裂型、深部构造地热异常型、非地热异常型;按赋存条件可分为孔隙次生热水、基岩裂隙溶隙热水和碎屑岩类裂隙孔隙热水3种类型.热源主要来自地幔对流热及放射性元素蜕变热.地下热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其温度的高低与循环速度及深度有关.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医疗保健、民用采暖、养殖以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方面,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31个地热田点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但总的开发量不足总资源量的1%,低温地热的资源量十分巨大,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随着经济技术条件的不断发展,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非地热异常型地热开发将会有快速的发展,2000m将成为非地热异常区的主要开发深度.  相似文献   

13.
昆明市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十多年来,昆明市地下热水开采强度逐年增加,水位大幅下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城区中心区范围内已开始出现越流污染,热废水污染,岩溶塌陷及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热水温度也在明显降低。结合区内地下热水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开发利用中的环境效应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武山温泉热流体主要赋存于F1、F2断裂交汇部位的碎裂状斑状花岗岩体中,热水水温56.2℃,富含锂、锶、氟、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主要用于浴疗治病和保健。本文通过对温泉地热资源形成的地质背景分析,初步论证了地热田的热储和控热构造,评价了地热资源储量,并对温泉开发利用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电白县观珠镇根竹园地热田地热流体主要赋存于花岗岩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热储呈带状,受断裂构造控制,地热流体温度60℃~78℃,地热田规模较小,地面有温、热泉出露。本文通过地热田的地质条件、地下热水的温度、水质及储量,对开采的技术条件及储量作出评价,为合理开发地热资源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冰岛北部Hamar地热田是一低温地热田,1966年以来,已完成11口钻井,根据地热田温度,压力的观测数据,通过模拟方法,了解地热系统的物理状态和参数,可以为制定合理的长期开采,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一种集总参数模型模拟计算了地热系统的物理状态和参数,进一步预测了不同开采量条件下该地热系统的压力变化,提出了比较合理的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17.
碳中和、碳达峰需要能源供给领域的重大系统变革,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稳定连续的非碳基能源,可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重要保障.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就直接利用和地热发电分别综述了浅层-中深层地温能和水热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和发展;重点介绍了地热制冷、重力热管、地热-太阳能联合发电等广受关注的新技术、新方向;展望了发展前景和研究开发方向,为相关的工程技术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地热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总体开发利用程度偏低,存在资源勘查研究程度低、分散开采普遍、重开采、轻回灌、创新发展研究重视不够等问题,对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不利。在山西省地热资源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山西省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主要热储类型、特征以及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按照不同热储类型及地热资源赋存地质条件,提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建议,并提出在山西省打造温泉小镇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世界直接利用地热资源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季生 《物探与化探》2001,25(2):90-94,101
介绍了自1990年以来对地热能研究和开发的现状,尤其是1995年在意大利如开的国际地热会议和1997年在日本召开的国际干热岩会议的有关信息,综述了近10a来世界地热研究和开发的进展,并希望通过对世界地热研究和开发现状的了解,促进我国地热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四川的地热水资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四川的地热水资源丰富,大多数热水出露于构造断裂带和洒谷地区,主要储集在三叠纪地层中的碳酸盐岩里。根据温(热)泉的分布状况、热水的类型和物理化学特征,对地热田进行了预测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