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徐建平  张凤英  董超华 《气象》1986,12(4):29-32
星载仪器的探测能力是气象卫星更新换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充分发挥气象卫星资料的经济效益,本文从大气垂直探测的基本原理入手,简要地介绍了美国TIROS-N系列卫星TOVS探测器的光谱特性,以及该探测资料在气象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大气探测范围很广,项目多,所用的方法和设备类型也很繁杂,涉及声、光、电、化学等各科学领域。本文仅就建立大气探测基本站网使用设备的几个方面,在国外研究的近况作一概述。一、高空探测系统高空探测系统包括探空、等高平移气球、飞机、火箭和卫星探测等。作为建立站网常规的高空探测,主要是探空、测风和火箭探测。本文着重于介绍30—40公里以下的基本站网使用的高空探测系统。 60年代卫星探测技术的发展,已能提供几十公里内的温度廓线和湿度层结,间接推算风场和气压场。国内外都在讨论高空探测站网和火箭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看来就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还需设置基本站网。因为尽管高空站的任务有某些改变,但作为比较或提供低层的  相似文献   

3.
该激光多普勒雷达系统主要用来探测大气晴空三维风场.晴空大气风场精细结构的探测对灾害性天气的临近预报、边界层结构研究、城市环境监测和预报、大型活动特种气象保障、飞行安全等有重要意义.在中国气象局的支持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研制探测大气三维精细结构的小型化可移动非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实现了车载小型化,将现有的风场一维探测扩展为二维、三维探测,提高了探测精度和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气象业务观测的需要.该系统将用于2008年奥运会的气象保障,提高海面风场的监测和临近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4.
该激光多普勒雷达系统主要用来探测大气晴空三维风场。晴空大气风场精细结构的探测对灾害性天气的临近预报、边界层结构研究、城市环境监测和预报、大型活动特种气象保障、飞行安全等有重要意义。在中国气象局的支持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研制探测大气三维精细结构的小型化可移动非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实现了车载小型化,将现有的风场一维探测扩展为二维、三维探测,提高了探测精度和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气象业务观测的需要。该系统将用于2008年奥运会的气象保障,提高海面风场的监测和临近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5-03-12—28在宝鸡热电厂建设区取得的大气边界层污染气象资料,以及MM 5中尺度气候数值模式,模拟了2004-07-13—27地面至1 500 m范围大气边界层温度场、风场资料,分析评价区近地层风场特征和温度场层结特征,为电厂工程设计、建设布局及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根据MM 5模式模拟结果,能较好反映近地层大气温度层结和风场主要特征,说明MM 5模式在近地层大气温度和风模拟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利用CFL-03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在塔中开展了边界层风场探测研究,根据2010年4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连续的边界层风场探测资料,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大气边界层850 hPa、700 hPa和500 hPa特征层风场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塔中地区850 hPa特征层主导风向为偏东风,风速年变化较小;700...  相似文献   

7.
卫星高光谱大气CO2探测精度验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高光谱大气CO2遥感探测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意义重大,卫星CO2反演产品的地基观测验证是获得产品精度评价、发现算法可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的重要环节,因此地基高光谱CO2的观测验证研究对提高卫星产品定量精度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当前国际上大气CO2探测卫星的研制进展,短波红外大气CO2的反演方法进展,重点阐述了地基高光谱CO2探测技术进展及其对卫星大气CO2的定量探测精度验证方法和技术研究进展,并对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双多普勒天气雷达联合探测大气风场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金霞 《气象科学》2004,24(2):246-252
本文详细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双多普勒天气雷达联合探测大气风场的技术和发展动态,阐述了双多普勒天气雷达联合探测大气风场技术方法的发展进程和几种探测方法的优缺点。从中可以了解到目前双多普勒天气雷达联合探测大气风场的最新技术——综合和连续调整技术。  相似文献   

9.
复杂地形城市冬季大气污染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1,他引:10  
采用中尺度大气动力模式与大气扩散模式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复杂地形条件下兰州市冬季无明显冷空气入侵天气过程时段(1994年12月2-3日)的大气污染状况,进行污染物(二氧化硫和烟尘)浓度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模拟的风场的气温层结随时间的变化以及污染物浓度的分布及其变化,进一步分析了模拟的风场和气温层结与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模式系统对兰州市大气边界层结构及污染物浓度的分布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并证明了该模式系统可适用于兰州市大气质量预测预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颖  肖庆农 《气象科学》1996,16(1):40-46
本文建立了一个层结大气中二维过山气流模式,对层结大气的Froude数对过山气气流的影响进行了数值研究,通过地形上空流场,位、场以平行于山 风场的分析,探讨了Frodude数影响地形上空大气运动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1.
叶鑫欣  张宏升  霍庆  康凌 《气象科学》2011,31(4):534-541
本文利用2010年夏季福建省三明市开展的大气扩散实验资料,研究了大气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在福建丘陵地区的适用性,并探讨了风廓线雷达探测的误差特征和修正方法。结果表明:大气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水平风场的探测结果在300~2 000 m高度范围的偏差与高度和风速具有一定统计关系;通过与100 m气象铁塔水平风场资料对比,说明风廓线雷达对丘陵地区低层大气风场的探测具有一定局限性。经过修正的风廓线雷达探测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实验区域大气边界层水平风场的垂直结构。  相似文献   

12.
1.引言地球静止环境卫星(GOES)的 VISSR 大气垂直探测器(VAS),以7公里的空间分辨率提供水汽和温度探测资料,由于 VAS 工作在光谱的红外部分,所以探测资料受云影响,其影响程度与云高和总云量有关。经验  相似文献   

13.
人工神经网络法反演晴空大气湿度廓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旸  官莉 《气象》2011,37(3):318-324
高光谱分辨率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作为第一个超高光谱大气红外探测仪,开辟了卫星大气探测的新时代.以无线电探空值与SARTA(Stand-Alone Radiative Transfer Algorithm辐射传输模式)v1.05版的前向模式模拟出的AIRS辐射...  相似文献   

14.
多普勒声雷达对化音地区风场结构探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1990年8月多普勒声雷达在“HEIFE”区化音站探测的资料,对该地区的PBL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用声雷达回波强度的双对数廓线确定大气边界层高度仍不失为一有效的方法。大气边界层高度演变过程的特点是:白天对流层边界发展较快,但维持时间较短;而夜间稳定边界层维持时间较长,且在其发展较高时,在近地层又发展出一个新的稳定层结,呈现多层次的SBL结构。ML内垂直风速方差的归一化结果与Lenschow大致相同。另外,在一次冷锋过境天气背景下风场出现低空急流结构。  相似文献   

15.
运用2001年12月20-29日在昌吉热电厂区进行的低空探测资料,重点分析了该地区大气边界层风和温度层结的垂直分布特征,获得了该地区污染气象特征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探测气象参数(GPS/MET)的技术进展.全球定位系统探测气象参数利用GPS信号穿过大气受到大气折射而产生的延迟来探测大气中的温度、气压、水汽含量或湿度及电离层的电子浓度.就地基GPS/MET来看,GPS对中性大气层水汽的探测研究,主要集中在大气可降水量反演、水汽层析及GPS资料在数值预报模式中的应用等领域; GPS对电离层探测,主要应用于电离层变化的分析和研究,监测和预报电离层的危害方面.天基GPS/MET技术利用了导航卫星GPS星座和LEO小卫星在地球地平线边缘的上下相对运动,获取大气参数的垂直分布.GPS气象小卫星在太空飞行,探测范围大、频率高.两颗天基低轨GPS气象小卫星系统的高空资料收集能力就超过了现行全球高空气象探测能力的总和.天基GPS/MET掩星探测技术的业务实现将是全球高空大气探测技术发展的一次飞跃.GPS/MET的探测精度高、全天候、时间分辩率高、观测稳定、无需校正.可以预期, 这种新型的探测手段将是未来大气探测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GPS探测站网的建设和业务化,它所提供的数据源,将会对气象、环境、水文和空间天气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卫星短波红外CO2遥感获得大气低层CO2浓度信息,已成为目前国际热点研究领域。结合气候变化及碳源、汇观测需求,利用高精度大气辐射传输模式研究了高光谱分辨率、高精度CO2探测目标的可实现性。针对高光谱CO2探测器光栅分光、阵列探测器特点,分析了光谱分辨率、光谱采样率等关键技术指标对CO2探测的可能影响;基于辐射敏感度因子分析了不同探测精度要求下的信噪比需求。结果表明:高光谱CO2探测器首先应具有足够高的光谱分辨率,以便从太阳反射连续谱段中分辨出CO2吸收线;为保证CO2光谱的准确性,光谱仪所用探测器面元应该保证光谱采样率大于2;尽管探测边界层内CO2浓度1%变化所要求的信噪比难以达到,但探测整层大气CO2浓度1%的变化所需要的信噪比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掩星大气产品精度的初步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蜜  张鹏  毕研盟  杨光林 《气象学报》2015,73(6):1131-1140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C星于北京时间2013年9月23日成功发射,其上搭载了中国第一个以掩星方式探测中性大气和电离层大气的民用新型有效载荷——全球导航卫星掩星探测仪(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ccultation Sounder, GNOS)。GNOS可以接收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导航卫星和中国北斗导航卫星信号,进而得到全球范围内的中性大气和电离层大气的探测结果。利用常规无线电探空资料,对GNOS接收GPS信号的掩星探测大气产品(包括折射率、密度、温度以及湿度廓线)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近地面至25 km垂直范围内,GNOS掩星大气产品折射率廓线和干大气密度廓线的平均偏差在0.5%左右,标准偏差在2%左右;温度廓线的平均偏差约为0.5 K,标准偏差约为2 K;水汽廓线的标准偏差在6 km 以下为0.25—1.0 g/kg。对于风云卫星首次尝试的掩星观测技术,GNOS掩星产品的精度基本达到预定目标,在未来还有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自1945年初美国于白沙导弹靶场施放第一支研究性火箭以来,火箭用于大气探测已有20多年的历史。由于高空气象、空间研究和军事技术的发展,促使气象火箭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全球气象火箭探测网的建立,它是气球探空高度以上,卫星运行高度以下的高层大气探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一次典型大雾天气过程的边界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 m铁塔15层风、温、湿梯度观测资料和3层超声资料,对2002年12月1~4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持续大雾天气过程进行近地面层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地面大气边界层较大的相对湿度(70%)、较小的风速(3.0 m.s-1)和风速垂直切变(0.02 s-1)、稳定的层结结构以及较低的气温是北京持续大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冷空气的侵入使得边界层相对湿度迅速减小,风速和风速垂直切变增大,破坏近地面大气边界层的结构,导致大雾的消散。分析还发现,大雾的维持与消散主要受风场等动力因素的影响,热力层结是大雾维持和消散的必要条件。冷空气的侵入自上而下影响平均风场,而对湍流风场的影响则是自下而上的。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大雾期间,近地面边界层内中尺度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都大于湍流尺度的,中尺度动量通量与平均风速基本呈反相关;冷空气的侵入使得湍流通量显著加强,是导致大雾天气消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