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读图     
<正>2013年:中国位居气象和大气科学领域论文产出世界第二中国气象局图书馆和本刊基于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AJD文献数据库开展的一项统计显示,2013年全球在气象和大气科学领域发表论文12435篇,其中中国作者参与的论文2199篇,占17.7%,位居美国之后列第2位。此外,中国气象局系统分别在气象和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和地学多学  相似文献   

2.
近日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张祖强博士被授予“2 0 0 3年世界气象组织 (WMO)青年科学家研究奖”。他获奖的论文是“ENSO发生前和发展初期西太平洋赤道西风爆发的研究” ,此论文发表在《气象学报》2 0 0 0年第 5 9卷第 1期上。在此我们表示热烈祝贺。这是继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钟青研究员获 1998年世界气象组织青年科学家研究奖”(他的获奖论文也是发表于《气象学报》1997年 (第 6期 )后 ,第二位中国青年学者获得此奖。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年轻的气象工作者在世界气象科研领域 ,通过不断努力 ,勤奋工作 ,严谨求实 ,开拓进取 ,使中…  相似文献   

3.
按照中美第十次大气科学合作协定工作组的决定,由中国气象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并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于1993年6月1—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了第五次中美季风学术讨论会。到会的有中国科学家28人,美国科学家6人。此外,还邀请了日本科学家2人,香港、新加坡和越南科学家各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对美国、中国和前苏联进行的一项气温记录调查表明,这些地区在过去40年中一直在变暖。但是,主要的变暖发生在夜间,而白天的气温与过去40年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 据美国《科学新闻》周刊报道,北卡罗来纳州国家气象数据中心的科学家和中国及前苏联的研究人员合作,分析了来自497个美国气象站,57个中国气象站和前苏联190个气象站的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气象局图书馆和《气象科技进展》杂志联合编制的《气象科学论文文献计量统计年度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于2014年9月28日正式发布。此报告基于美国汤森路透开发的Web of Knowledge平台下SCI-E数据库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数据库检索平台,经过3个月的数据调研与分析,对2013年气象科学领域年度论文进行统计和计量。《报告》包括2013年全球和中国"气象和大气科学"领域SCI-E科技论文统计;2013年中国"气象学"  相似文献   

6.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1900-2014年陆面过程研究的有关文献年际变化和学科分布,重点研究1991-2014年相关文献的研究力量、合作状况以及热点分布。结果表明:1)陆面过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自1981年出现了第一篇有关陆面过程的文献,文献数量除个别年份略有波动之外,整体呈稳步增长趋势;2)从发文量、总被引次数和高被引论文篇数来看,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国的有关陆面过程研究的综合影响力较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地质调查局、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和马里兰大学等机构的论文综合影响力较高;从篇均被引频次和高被引论文所占比例来看,英国、瑞士、荷兰、美国、瑞典和法国等国的论文质量较高;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OAA、华盛顿大学、马里兰大学、NASA和科罗拉多大学等机构的论文质量较高。虽然中国在发文量上排第二位,但在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数及其所占比例等指标上并无优势。3)国家、机构和作者层面的合作度都呈现上升趋势,这表明此领域的研究规模不断扩大,合作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7.
王卫丹  贾朋群 《气象科技》2002,30(3):191-192
文章简要介绍和分析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 (ISI)对 1991~ 2 0 0 1年 10年间各国发表地球科学领域研究论文的统计结果。从发表论文总量和论文被引频次看 ,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和德国位居前列 ;在期刊引文总量排名中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 -Atmospheres和GeophysicalResearchLetters位居前 2位。  相似文献   

8.
读图     
<正>IPCC AR5:各类基金助力中国作者的研究IPCC AR5:各类基金助力中国作者的研究2013年9月,IPCC发表了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AR5)周期中最重要的报告之一,即第一工作组气候变化科学基础的报告草稿。分析报告引用的中国作者参与的415篇引文的第一资助信息,得到不同类别基金支持的分布情况。其中,科技部"973"项目和基金委的面上项目位列国内前两位,而得到"美国基金"支持的引文达到96篇,是最多的资助来源,表明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方面中美科学家的合作最为活跃。  相似文献   

9.
<正>英国《新科学家》(Newscientist)网站2014年1月15日刊登了Ravilious的报道,介绍了《环境研究通讯》(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2014年1月15日发表的加拿大科学家Matthews等的论文。该论文计算了各国1800—2005年的排放在全球排放中所占份额,并转换为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在估算排放时,考虑了5个因素:化石燃料CO_2、土地利用CO_2、甲烷、氧化亚氮及气溶胶。这样就把长生命期与短生命期的温室气体分开,同时加入了气溶胶这个负因素,过去一般没有考虑这个因素。把  相似文献   

10.
媒体扫描     
正《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归因》2016年6月2012年开始,美国气象学会通过《美国气象学会会刊》(BAMS)发表年度特别年报,梳理上一年度极端天气事件,让极端天气事件的归因研究这一较新的领域被更多科学家认知,2012—2015年,这份年报的研究团队的投稿量增加了5倍。美国科学院出版的这份报告,梳理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归因研究领域的发展。报告所附词汇方便读者了解文献主题与本领  相似文献   

11.
利用ISI Web of Science中SCI-E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中国与世界大气科学及相关领域SCI论文产出的发展趋势,给出世界高产出国家比较排序.分析结果表明,过去30年中国在气象和大气科学领域的科研产出力得到快速增强,到2010年,本领域中国SCI论文产出量已与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12.
王卫丹  贾朋群 《气象科技》2002,30(3):191-192180
文章简要介绍和分析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对1991-2001年10年间各国发表地球科学领域研究论文的统计结果。从发表论文总量和论文被引频次看,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和德国位居前列;在期刊引文总量排名中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和Geophsical Research Letters位居前2位。  相似文献   

13.
贾朋群  胡英等 《气象科技》2002,30(3):181-186
文章利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乐CSCD)和《气象学和地球天体物理学文稿》(简乐MGA),针对近10年我国大气科学研究领域发表的科技论文,选择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7个研究和业务机构,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发现近10年我国大气科学领域发表的科技论文存在着一些机构的论文过于集中在本单位主办的杂志上刊载,在国际上最重要的专业学术杂志中收录中国学者的论文还偏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气象科技》1979,(2):17-18
讨论会于1977年10月22日-26日在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召开,共有46名(法国5人、意大利1人、瑞士1人、阿根廷1人、美国8人、加拿大30人)科学家参加。会议目的是对各种测雹装置进行检定和对比,对地面降雹强度测量的有关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参加检定和对比的测雹仪器有:包有0.2毫米厚铝板的苯乙烯泡沫测雹板、包有铝箔的苯乙烯泡沫测雹板、雹块动量感应仪、包有0.015毫米铝箔的氨基甲酸酯测雹板以及未加包复的苯乙烯泡沫测雹板。检定是用一些直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5—9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了CMIP5(第五阶段全球耦合模式对比计划)研讨会,会议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主持,近170位参与模式对比研究的专家受邀参加(其中中国代表13人),展示了160余篇报告和墙报,并且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16.
1985年3月18日至22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了国际应用气象和气候会议。会议由美国气象学会,菲律宾气象学会,世界气象组织等联合召开。出席会议的共六十六人,来自美国、菲律宾、中国、日本、泰国、南朝鲜,印度尼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这次会议涉及的范围较广,主要有:大气环流、气候学、农业气象、热带分析和预报、卫星资料应用、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等许多领域。会上共报告了三十多简论文,每个报告后都有热烈的讨论。我国的三位代表均在会上做了报告。  相似文献   

17.
《气象科技》1980,(4):37-37
美国目前在从事科研的科学家与工程师约有五十四万.在这五十四万人中,三分之二是从事技术发展工作,而80,6的人是工程师.科学家集中在基础研究上.在这五十四万人中,有十二万人是有博士学位的,分布如下:工业界占37%,其中以化工占首位(占全数三分之二),学术界占37%,其中半数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技》1979,(2):13-13
1979年度的《WMO鼓励青年科学家研究奖》的征选工作已经开始,授奖名额不超过两名。授奖条件如下: (1)研究奖规定授予优秀的科学研究论文的作者; (2)研究奖规定授予提名时年龄不超过35岁的有发展前途的青年科学家; (3)每个候选人只须提交一篇论文; (4)凡属于气象科技人员,均有应选资格,但WMO执委会的成员最好不提交自己为获此奖而写的论文; (5)当同一区域有好几名被提名者时,则可以均分研究奖。凡由二人合写的论文,而二人均符合授奖条  相似文献   

19.
袁潮  杨文艳  李得勤  杨磊  王式功 《气象》2023,49(11):1285-1298
为了解辽宁龙卷气候特征,基于《中国气象灾害大典》《中国气象灾害年鉴》和其他相关资料,根据“改进藤田分级”龙卷级别分类标准,对1971—2020年辽宁龙卷进行强度分类和时空分布特征统计,并对比我国辽宁与美国龙卷高发区环境背景差异,分析辽宁龙卷典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971—2020年辽宁地区共记录到97个龙卷日发生龙卷105次,年均为2.1次,年平均龙卷生成密度为1.4×10-5个·km-2,约为美国的1/10。EF2及以上级别强龙卷共记录到17次,年均出现0.3次。95%的龙卷出现在5—9月,67%出现在14—19时。EF2及以上级别强龙卷主要分布在辽宁中部以西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多为弱龙卷,辽宁西北部龙卷季明显早于东南部。对流有效位能和中低层风切变随季节呈反相位变化,两者的合适配置是龙卷等强对流天气产生的前提条件。低层风暴相对螺旋度偏小是我国辽宁较美国龙卷高发区龙卷密度明显偏小的主要原因。辽宁87%的龙卷与冷涡相关,分为低层锋生主导的冷涡底部短波槽和冷涡前部型(65%)、中高空干冷气流主导的冷涡后部型(12%)以及强热...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4月30日,自然出版集团发布了"2020年自然指数榜单"。在地球和环境领域排行榜中,中国科学院、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位列前三甲。中国气象局以137篇论文的成绩,位列第25位,较上一年的第67位有大幅度提升。榜单中共有22个中国机构进入地球和环境领域排行榜前100名,数量比上一年增加了7个。中国科学院(排名1)、南京大学(6)和中国科学院大学(13)是中国机构前三甲。其他中国机构有:同济大学(14)、中国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