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依据粤北至少16条河流、34处河流阶地、30个14C或热释光测龄数据等情况,探讨该区阶地的分布与特征:粤北最多有6级河流阶地,其最大阶地高度60 m,低于粤东和粤西5~16 m;第一级阶地变形最明显:乐昌峡以上属于常态阶地,乐昌峡以下属于半埋藏阶地;三水以下进入珠江三角洲属于埋藏阶地.第一级阶地冲积物时代为晚更新世至中...  相似文献   

2.
依据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超过24条河流、80处河流阶地、97个沉积物年龄等情况,可知本区第一级半埋藏阶地具有天然堤地貌和加积型特征,与全新世河漫滩组成冲积平原.山前半埋藏洪冲积阶地与全新世洪冲积扇组成山前倾斜平原.这两种平原地貌衔接过渡,沉积物同期异相,全新统通常是上更新统阶地面被蚀低后的补偿性沉积.多项证据显示新构造运动趋势:在中更新世以间歇性构造抬升为主,自晚更新世以来却变成间歇性下沉或稳定.自晚更新世以来包括珠江三角洲及其汇入的各大河流中下游地区一起构造下沉,所以珠江三角洲不是断块型三角洲;横穿广从断裂和瘦狗岭断裂的众多小河河谷地貌在该断裂处无显著变化,显示自晚更新世这些小河河谷形成以来该两断裂无明显造貌运动.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长江阶地冲积物的年代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三峡库区的长江阶地是研究川江、峡江水系演变的重要证据。发育冲积物的阶地主要出现在库区西半部的川东和重庆的中低山、丘陵区,最多有6级。阶地研究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难以确定阶地的形成时代。我们采用TL法和ESR法测量了三峡库区6个地点阶地的堆积年龄。测量数据显示,ESR法基本不适合测定三峡库区冲积物的年龄;尽管TL法本身存在缺陷,但测得的T1~T4的堆积年龄得到其他独立的测年结果的支持。阶地T1~T4的TL年龄依次为7~17 ka、28~46 ka、62~81 ka和103~105 ka。此外,根据年代地层对比的方法以及前人的古地磁测量结果,推测三峡库区第四级阶地的年龄大于101 ka,第五级阶地的年龄大于392 ka,而第六级阶地的年龄小于780 ka。从而初步建立了三峡库区阶地堆积的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4.
福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及其附近地区的地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尚仁 《热带地理》2004,24(3):216-220,241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及其附近地区由花岗岩、火山熔岩、变质岩和砂页岩等构成的中山、低山占最大面积.最高海拔约1800m,在海拔350~1200m,有7级剥蚀夷平面,形态有山顶缓坡型、山坡肩膀型、谷底裂点型(占绝大多数).丹霞地貌的顶面坡以圆弧形为主,陡崖坡有罕见的切层洞穴群和最大的晒布岩,崖麓缓坡多由红层组成.河流纵谷常沿着NNE走向较软的中生界砂页岩发育,断层谷断续长数十公里;横谷常沿着NWW的走向节理发育.据6个TL年龄认定河流阶地的沉积年代:第一级阶地Q3 ,第二级阶地Q2或Q2为主,第三级阶地Q2.  相似文献   

5.
Croundwater Evolu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Fragile Ecology …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马金珠  Ju  Q 《中国沙漠》2000,20(2):145-149
塔里木盆地南缘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以第三系弱透水层为隔水底板构成良好的储水场所含水层厚200~900m,主要由冲洪积卵砾石、砂砾石和细砂组成。地下水位埋深由山前倾斜平原的50~100m逐渐过渡为细土平原的1~3m,矿化度相应地由1~3g.L^-1变化到3~5g.L^-1。大部分地下水由地表径流和渠系、田间灌溉水入渗转化而成,约占地下水补给总量的94%以上。人类历史时期,气候地下水演变中依旧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黔中乌当盆地阶地沉积特征及其对盆地演化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玺  陈文奇  宁凡  郑军  罗维均  周涌 《地理研究》2020,39(6):1242-1254
黔中乌当盆地是贵州省山间盆地的典型代表,四级河流阶地清晰地记录了新构造运动中区域地壳抬升和盆地演化。通过阶地沉积物砾组统计、粒度分析、光释光(OSL)测年,探讨盆地的发育和演化。结果显示,阶地砾石排列指示盆地水系古流向与现代河流基本一致,砾石磨圆度变化大,分选较差,岩性继承了区域地层。砾石组合特征反映了构造抬升期盆地内强烈的冲刷剥蚀。漫滩沉积物粒度表明盆地在稳定阶段河流水动力整体呈增大趋势。T4和T3发育阶段区域以冲刷剥蚀为主并塑造了盆地雏形。T2阶地沉积特征及测年结果(177.4 ka~87.6 ka)表明中更新世末期持续数万年的沉积夷平作用使盆地基本成型。T1阶地形成时代约25ka,指示了黔中地区最近一次构造抬升和盆地的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7.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职工家属楼拟建场地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地貌单元属黄河北岸Ⅱ级阶地后缘与山前洪积扇交接部位,拟建场地北侧山体陡峭且岩体破碎,人类工程活动会扰动山体坡脚,可能导致坡脚失稳。场地地层主要为杂填土、角砾、碎石、粉质粘土、细砂、砾砂、卵石、片麻岩组成。勘察场地位于金城关大断裂带北侧,拟建物需采取必要的避让措施,(4)-2层中风化片麻岩,厚度大,风化较轻微,工程性能好,研究结果对工程设计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洒勒山滑坡     
1983年3月7日下午5点30分,我国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洒勒山发生了一起巨大的山地滑坡,仅3—5分钟的时间内,近6千万立方米的滑坡堆积物掩埋了果园公社的洒勒、新庄、苦树等四个生产队,伤亡278人,毁坏农田3千余亩,报废小型水库一座,实为我国北方黄土地区罕见的滑坡灾难。 洒勒山相对高差300余米,由Ⅰ、Ⅱ、Ⅲ、Ⅳ级阶地组成自然斜坡,其中Ⅳ级阶地高出河床180—200米,阶面宽300—350米,为本次滑坡产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层础 阶地物质组成可分为三部分:上部为马兰黄土(Q_3~(e01)),中部为老黄土(Q_2~(nl)),下部为第三系粘土岩夹砂砾岩(N_2)。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波束水深资料,研究了南海西沙海域甘泉海台地形特征。甘泉海台顶面平坦,坡度通常<1°,但存在3级阶梯状地形,水深范围介于550~700 m,这3级阶梯状地形总体向南西倾斜。在600~850 m水深范围内,甘泉海台普遍发育水下阶地,识别出的水下阶地多达5级,其中西侧阶地发育程度优于东侧。初步认为:甘泉海台顶部和周缘阶梯状地形是冰期―间冰期旋回尺度上全球海平面变化和南海地壳沉降共同作用的结果,这2个因素可能也控制着南海其他珊瑚礁的发育演化。在850~1 300 m水深范围内,甘泉海台周缘存在倒石堆状地形,推测主要是珊瑚礁碎屑从礁顶搬运沉积的产物,甘泉海台西北侧比东南侧倒石堆地形更加发育的现象估计与甘泉海台顶面向南西倾斜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南缘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以第三系弱透水层为隔水底板构成良好的储水场所 ,含水层厚 2 0 0~90 0 m,主要由冲洪积卵砾石、砂砾石和细砂组成。地下水位埋深由山前倾斜平原的 5 0~ 10 0 m逐渐过渡为细土平原的 1~ 3m,矿化度相应地由 1~ 3g· L- 1 变化到 3~ 5 g· L- 1 。大部分地下水由地表径流和渠系、田间灌溉水入渗转化而成 ,约占地下水补给总量的 94%以上。人类历史时期 ,气候在地下水演变中依旧起着主导作用。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在环境变迁中表现出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195 0— 1995年的 46 a中 ,塔里木盆地南缘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比较有限 ,仅占 2 .3%左右 ,但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了 2 6 .2 % ,与此同时 ,地下水位下降了 3~ 5 m,泉水递减了 2 8.7%。适于荒漠植物生长的地下水位埋深为 3~ 4m,高于此埋深将引起土壤盐渍化 ,低于此埋深植被会衰退进而导致土地沙漠化。因此 ,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 ,要重视地下水的保护和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阶地的成因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对长江三峡阶地堆积物进行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发现三峡阶地的成因具有以下特点:构成阶地上部的河漫滩相堆积、中部的冲积砾石层与作为阶地基座的基岩平台是在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上部河漫滩相堆积是在中全新世气候温暖、长江三峡高水位条件下形成的.因此,长江三峡阶地是在构造上升的基础上由于气候及长江三峡流量及水位变化而形成的,并非一定是间歇性构造上升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刘尚仁 《热带地理》2007,27(1):6-10
依据广东西部超过18条河流、39处河流阶地、至少35个14C、热释光的冲积层测龄数据等情况,可知粤西最多有4级河流阶地(不包括湛江组和北海组阶地);多数河流最高阶地靠近现代主河床分布,深切曲流中有河流阶地,反映近数十万年来河床改道不大;西江在封开有广东高度最高(76 m)的河流阶地,而广东高度最高的地下河阶地是111 m,大致显示出地面与地下剥蚀强度的差异;通常山区河流长度越大,河漫滩和河流阶地的高度越大,河流阶地的级数和级别也常增加;在河流上游的下段和中游的上段,河流阶地的高度最大且级数也最多;在晚更新世之前与后,河谷中下游地区的新构造运动趋势由上升变为稳定或沉降;连滩盆地是广东全新世构造沉降最典型的山间盆地。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上游的阶地与水系变迁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杨达源  王云飞 《地理科学》1996,16(2):137-143
黄河上游于贵德盆地和共和盆地中有7级阶地,再往上游方向存在阶地级数递减的趋势。共和盆地中还有3级古黄河阶地,黄河上游水系是通过一级级河流袭夺相继贯通的,共和盆地与贵德盆地间的黄河古道始于中更新世末期,龙羊峡河段始于60ka B.P.前后,玛多与唐乃亥 间的峡谷河段是20ka B.P.才贯通的。  相似文献   

14.
I.TheTerracesoftheUpperYellowRiverTheterracesoftheupperYellowRiveraremostlydispersedalongthewidercoursesinseveralMesozoicCenozoicbasins(Figure1).1.TerracesbetweenNgoringLakeandGyaringLakeThesurfacelayersofthesedimentinthewideandshallowbasinswheretheYell…  相似文献   

15.
雅鲁藏布江中游下段土地沙漠化成因,趋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靳鹤龄  董光荣 《中国沙漠》1997,17(3):255-260
雅鲁藏布江中游下段河谷林芝地区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沙漠化土地集中分布于沿江河漫滩和阶地上。在对沙漠化土地类型、分布调查的基础上指出,自然因素是土地沙漠化的基础,处于主导地位,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加剧了沙漠化的正过程,沙漠化土地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呈发展的趋势。同时,还提出了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黄土区沟谷发育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洛川黄土塬区为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黄土区沟谷侵蚀与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黄土是干冷气候环境中堆积的地质体,只有在干冷时期才是稳定的。气候变湿润时黄土区发生冲沟侵蚀。洛川黄土塬区20万年以来至少出现过五次明显的侵蚀时期,该区河流的侵蚀与堆积过程恰好和冲沟发育过程相反,但两者在时间上可以较好地对比。  相似文献   

17.
北洛河下游河槽形成与输沙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齐璞  孙赞盈 《地理学报》1995,50(2):168-177
北洛河发湖泊于黄河粗沙来源区,年均含沙量达128kg/m^3年均流量仅25m^3.s,是典型的多沙河流,但由于泥沙主要由高含沙洪水输送,平水流量小,含沙量低,经常保持窄深稳定河槽,使高含沙洪水挟带的泥沙能顺利输送而不淤,并形成弯曲性河流。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中游河流阶地的形成与水系演化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朱照宇 《地理学报》1989,44(4):429-440
本文据黄河中游各流域大量地质地貌实测资料,以连通各河流全线的各级阶地中,沉积物与古土壤的层位关系为主线,用年代学和古土壤断代法确定了阶地年代,阐述了四期九亚期水系演化史,并指出黄河中游及其主要支流诞生于更新世早中期167-145万年之间,之后发育了六级阶地和两级河漫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