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提高地震数据信息交换、管理和服务水平 ,1997年中国地震局决定在首都圈地区率先进行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并作为全国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示范工程。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络作为首都圈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一部分 ,是我国首批进行建设并较早投入运行的区域地震信息网络之一。该网络系统实现了区域地震行业信息网的基本功能 ,能够提供 WEB,E- mail,ftp,Proxy和拔号访问等各种通用的 Intranet服务 ,开展了多种地震数据信息共享 ,进行了分布式数据库等各种应用研究。本系列文章讨论了该网络系统的总体构成、技术特点 ,总结了项目实施经验 ,介绍了应用研究的一些技术成果 ,通过分析系统运行效益说明地震信息网络建设与应用是实现地震数据信息共享与服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加快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重要意义,我们建立内部网站,发布内部信息。通过网络服务器以宽带接入方式访问Internet,快速查询国际上有关地震工程、工程振动、防震减灾等方面的科研信息,及时公布和交流最新科研成果,为促进地震工程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化了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3.
引言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络 (HESInet)系统平台的建立 ,为河北省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一条较为理想的信息通道 ,为地震数据快速准确的传递 ,汇集与共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信道的开通并不意味着信息流的畅通无阻 ,必须对其数据和运行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 ,才有可能保证网络健康有序的运行并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为此 ,在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过程中 ,始终把数据流程的设计、数据的组织、管理和网络的运行管理做为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并于 1997年网络局部开通时向用户公布了“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络管理运行约定 (HESInet0 0 1号 ) …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第10个五年计划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的实施,地震数据采集器的网络化也已经基本实现.在地震信息网络建设过程中已经感觉到IPv4技术的局限性,应当考虑如何过度到IPv6.因此,在地震数据采集服务器中实现IPv6网络的接入就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地震数据采集服务器实现IPv6网络接入的设计方法,以及实验.  相似文献   

5.
1 安徽省地震信息网简介安徽省地震信息网通过 SGI0 2 0 0 ,IRIX6.5,Cisco2 50 9以及微机网络服务器等组成主干网 ,实现了与全国地震信息网的网间互联 ,并允许省内网络用户访问全国地震网 (包括Internet) ;由 PC服务器、Windows NT Server、Switch Hub等通信链路 ,采用 TCP/IP协议、NETBEUI协议 ,将主干网及省局各部门 ,各终端用户 ,联结成省级区域网平台 ;允许省内各地市地震局、各专业地震台站通过电话拨号远程访问 ( PSTN)或当地 Internet线路与省地震局网络中心联网 ;采用 Windows NT4 .0和 Sq1 Server6.5建立了安徽省…  相似文献   

6.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是信息网络系统重点研究和发展方向,本文阐述了VMware Esxi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和EMC系统在天津地震监测网络系统中的初步集成应用情况,旨在利用低成本的虚拟化技术,实现地震系统中服务器资源共享,提升业务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节能降耗,并为区域中心实现服务器虚拟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开源的Java编程语言和百度地图搜索技术,基于Internet技术的B/S架构(Browser/Server结构),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台站地震记录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提供震源信息输入、快速定位及地震前后各类业务数据的异常分析和总结,并且形成各类专业图件,结合百度地图直观呈现,最终实现了对地震信息的综合分析管理和电子信息化。  相似文献   

8.
以地方地震基础数据为依托,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基础数据库建设、数据挖掘、模型建立,采用B/S开发模式,以PHP+MySQL结合JavaScript编程语言作为开发工具,利用图像预处理技术、LBS技术、AJAX技术实现WebGIS地图服务,构建智能化、情景化、自动化的地市级地震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地震专题服务及公众服务无缝对接。利用微信公众号快捷传递信息的优点,为社会公众快速了解震情、应急避险提供服务,为地震部门、应急指挥机构、学校、大型企业模拟演练提供技术支持,为政府抗震救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网络故障短信报警在地震信息网络中的实现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震信息网络专网要求为测震、前兆、GPS观测手段提供全年24小时不间断的数据通信和信息共享服务。采用网络管理软件对全省网络中每个重要的网络通信节点进行状态轮询,将故障记录到后台日志数据库.然后利用已有的移动短信发布机.按设定间隔读取网络管理软件的后台日志数据库,将网络故障报警信息通过短信形式发送到网络管理人员的手机上,以达到快速发现、定位网络故障,进而快速排除故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虚拟服务器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信息中心采用它实现IT基础设施中的服务器系统建设,即在不降低应用性能的前提下,实现设备的集中建设与管理、统一应用并降低运行成本。本文阐述了行业内基于VMware ESX系统建立的高可用性虚拟化服务器的过程、方法与应用效果,为地震行业区域中心实现高可用性虚拟化服务器应用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开源的java编程语言,基于Internet技术的B/S架构(Browser/Server结构),根据避难场所经纬度信息设计并实现了地震信息应急避难场所系统建设。该系统提供吉林省应急避难场所规模、位置、容纳人数等信息,实现快速定位,结合百度地图直观呈现,最终实现了对吉林省全省境内所有应急避难场所信息汇总展示,可以让公众最大限度地了解吉林省内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作用和基本功能。实现信息综合查询服务功能和科学化管理,从而为震后高效安置和救助灾民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可以提高地震应急公众服务能力,完善科学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依托“中国地震数据观测网络”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建立了以十三陵地震中心台为前兆台网部,8个无人值守的前兆台站为一体的前兆观测系统。 这套系统利用中国联通的CDMA 1X网络将台站接入到Internet网络,并利用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在Internet网络上开辟一条安全、 稳定传输隧道,实现了前兆台站、 观测设备与十三陵前兆台网部的信息集成。 文中以十三陵地震前兆观测系统为例,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CDMA 1X 无线网络和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实现前兆观测系统信息集成。 十三陵地震前兆观测系统的正常运行证明,利用CDMA 1X +VPN技术的前兆观测系统组网模式可以做到投资少、 见效快、传输可靠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VPN技术及其在地震信息广域网建设中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牛从达  王峰 《地震研究》2004,27(4):379-384
利用VPN技术在省级地震信息网络中建设信息行业广域网,使之成为一个经济、安全、高效的数据和信息传输的基础平台。对“十五”期间的地震信息行业网络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地震信息网络数据存储的效率和稳定性,本文提出一种地震信息网络数据的动态储存方法。首先,设计和分析地震信息网络数据的动态存储系统中的硬件部分,基于Hadoop的分布式集群大数据动态存储系统,整合多台存储服务器,为一个集群系统,并平衡存储服务器负载情况,获取性能指标的比例值,通过加权公式获取综合性能参数,根据综合负载指标和服务器综合指标参数获取最佳存储服务器。对本文系统、高速数据存储系统和网络编码云存储系统进行大数据动态存储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地震信息网络数据的动态存储耗时最短,存储效率最快;具有较高存储稳定性,且不会出现过载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防震减灾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玉树、汶川、芦山地震后,防震减灾及地震信息网络工作已成为网络媒体和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来势汹汹的网络舆论给地震工作者带来很大冲击,给地震信息宣传、地震预报等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面对网络舆情提出的挑战,如何化压力为动力,成为众多防震减灾事业工作者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汶川、玉树地震后各类舆情信息的分析,调研信息网络保障的实践工作,阐述了对信息网络舆情工作的一些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宝鸡市地震局虚拟测震台网建设过程,及网络集成,技术应用、运行状态等情况,表明市、县一级地震工作机构,在现有环境和条件下,完全可以利用地震信息节点平台建设虚拟测震台网,实现地震数字观测资料共享、地震事件实时监测、快速获取震情信息、建立强震预警机制等功能,这无疑是逐步提高防震减灾队伍快速响应能力和全社会综合防灾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国地震局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和全国地震速报平台,通过中国移动公司MAS信息服务器,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地震短信发布软件系统.在甘肃地震台网运行发现,地震短信实现快速准确、安全高效地发送,地震应急与救援响应速度提高,地震科技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手段得以丰富.  相似文献   

18.
引言为了提高地震数据信息交换、管理和服务水平 ,1 997年中国地震局决定在首都圈地区率先进行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并作为全国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示范工程。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络作为首都圈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一部分 ,是我国首批进行建设并较早投入正式运行的区域地震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19.
基于Nagios的地震网络监控系统已在地震行业应用多年,尤其是配合短信告警系统使用,便于网络运维人员及时了解故障信息,快速决策,提高运维效率。随着网络设备增多,现有监控系统在性能、稳定性及风格样式上都略显不足。为完成地震信息网络运行评比系统升级、全国核心业务监控系统和Hadoop系统建设,对Nagios网络监控系统进行升级。该文研究了基于Nagios的地震网络监控系统升级方法,解决升级过程中组件间版本匹配问题,在系统建设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戈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3):799-805
为改善传统的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只能检测已知入侵行为,对于未知入侵行为的检测存在误警率高、时效性差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混沌算法的地震信息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创建候选地震信息网络特征-混沌变量映射模型,实现变量之间的转化;采用混沌变量迭代演化算法进行地震信息网络特征选择;使用支持向量机对最优特征进行学习,为提高地震信息网络入侵检测精度,利用柯西蜂群算法对支持向量机参数进行寻优,建立网络入侵检测优化模型。仿真实验证明,基于混沌算法的地震信息网络入侵检测方法能有效实现高检测率、低误报率的入侵检测,具有很高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