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宁市北山地区位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尤其是大寺沟至王家庄段是西宁市特大型地质灾害群中灾害隐患最多、最严重、最危险的区段.在分析该区段滑坡总体特征的基础上,以林家崖滑坡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滑坡群的空间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并选择折线形滑动模型和3种不同工况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计算,最后对滑坡群进行了稳定性评价.认为:1)北山大寺沟至王家庄段共发育崩塌危岩31处,大型滑坡体4处,大型泥石流沟2条;2)林家崖滑坡群滑体主要以崩积物为主,物质组分为粉质黏土夹碎块石;3)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降雨制约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滑坡群目前整体处于等速变形阶段,应加强治理,防止变形进一步加剧.研究成果将为该地区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区危岩滑坡灾害特征,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市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城市,是危岩滑坡等灾害的高发区,本文根据多年来对重庆市危岩滑坡的调查统计,找出了该市危岩滑坡灾害的特征及规律,并提出了以清除、支撑、半山洞、排水及保护和加固软地基治理危岩;以治水及工程结构措施相结合治理滑坡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略阳县狮子山危岩滑坡治理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略阳县狮子山危岩滑坡位于县城八渡河东岸狮子山西侧斜坡上,山顶高程763m,山坡陡峻,危岩为巨大自云质灰岩,呈块状堆积,最大石块约60m^3,个别巨石与母体分离,危岩区下部滑坡区,为65600m^3,严重威胁坡下近百家单位和近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滑坡体分为下半部分滑坡区和上半部分滑坡影响区,牟家坝村小学学校位于上半部分影响区。在分析其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两种防治措施。一是影响区中部抗滑桩、挡土墙、危岩支护和填补裂缝相结合;二是滑坡影响区前部结合抗滑桩、挡土墙、危岩清除、危岩支护和填补裂缝措施。  相似文献   

5.
《地学前缘》2016,(2):251-259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是大型危岩体失稳破坏的主要成灾模式之一,它具有启动速度快、运动距离远、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具有极强破坏性,预测分析大型危岩体的运动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中选取重庆武隆县羊角场镇大巷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危岩体所处的地质地貌条件和危岩体发育特征,分析总结其潜在失稳模式和失稳后运动过程,利用DAN3D动力分析软件,参考鸡尾山滑坡反演分析的流变模型和参数,对危岩失稳后形成滑坡-碎屑流的运动学特征进行预测分析。模拟结果表明:(1)大巷危岩失稳后运动过程可分为启动、偏转抛出、碰撞铲刮和远程堆积4个阶段,运动时间约为220s,形成滑坡-碎屑流的滑程为2 500m;(2)大巷危岩滑体方量530×104 m3,滑后堆积体方量790×104 m3,堆积体水平长约1 680m,平均厚度约为6m,铲刮最大厚度为8m,碎屑流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为60m/s;(3)碎屑流可穿过羊角场镇城区抵达乌江,说明羊角场镇城区在大巷危岩的危害范围内;(4)文中的模拟计算结果可为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危险性定量评价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鄂西清江流域滑坡崩塌致灾背景及成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清江流域是我国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在该区域11个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基础上,运用归纳和类比等方法,对区内2 276个滑坡和567个崩塌(危岩)的要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了区域滑坡崩塌的基本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并从构造作用、岩性组合、河流地貌演化、人类活动、降雨等几个方面,分析多种致灾背景对滑坡崩塌的不同影响和控制作用;继而根据主控因素归纳分析了区内滑坡具有的降雨型、箱形(紧窄)背斜型、宽缓向斜型和水库型等4类主要成灾模式,以及崩塌(危岩)具有的宽缓向斜型和岩溶石柱型两类主要成灾模式;指出了今后需要重点防控的三种类型滑坡崩塌风险。  相似文献   

7.
自1958年以来,华莹山先后6次发生危岩崩坍、滑坡。近年又出现150平方公里大范围内的岩体裂缝、岩层严重下陷,危及着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重庆市有关的等20个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于2月在合川县共商了危岩、滑坡整治措施。 华莹山危岩、滑坡区主要分布在重庆市合川县小沔、清  相似文献   

8.
汪美华  李勇  裴叶青 《地质通报》2023,(Z1):460-468
2018年8月24日,甘肃省临夏县韩集镇北山出现明显裂缝、局部下滑并形成滑坡群,紧邻坡脚和坡体上的房屋、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滑坡群在降雨、地震等影响下存在继续滑动的可能,对集镇和省道交通安全具有潜在威胁,因此开展滑坡群稳定性评价十分迫切。采用野外调查、极限平衡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北山滑坡群的各次级滑坡稳定性进行了系统评价,认为连续降雨或强降雨是造成北山出现大面积变形和形成多个次级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滑坡区地形、坡体结构和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为滑坡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应用GeoStudio软件对滑坡群不同块体进行定量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自重工况下,滑坡群稳定性较好;在降雨工况下,除H10滑坡外,其余次级滑坡均可能进一步失稳破坏;若区内受到超越其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作用,滑坡群稳定系数将迅速降低,各次级滑坡均可能出现快速失稳现象。根据滑坡群不同次级滑坡的变形特点和成灾模式,建议有针对性地采取坡脚挡土墙、削坡减载、锚杆框架、截排水渠、吊沟及排水抗滑设计等综合治理措施。为保证滑坡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建筑及交通安全,应加强滑坡群风险管控,在滑坡治理前需加强监测预警,动态掌握滑体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
青藏公路(109国道)K2023公里风化危岩高边坡在寒冬季节突发特大滑坡地质灾害,青藏公路被巨大滑坡体掩埋而被迫中断。经实地调查,认定该特大滑坡地质灾害为公路扩建改造不合理挖方切坡工程所诱发,属牵引式风化碎屑层滑坡。而且,该滑坡的滑体上段仍不稳定,有突发滑动的很大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在前人有关地质灾害的研究中,滑坡地质灾害以群体式出现的专业术语有"滑坡群"和"滑坡带"两种,但对其内涵的认识存在模糊性和局限性,缺乏层次性,多数情况下其只是对多个滑坡聚集的简称,没有体现出对地质灾害研究的指导意义。本文修正了"滑坡群"的概念,丰富了"滑坡群"的内涵,将"滑坡群"与相同的局部构造、活动构造相联系,使"滑坡群"内部的个体滑坡、相同新构造活动区域"滑坡群"之间的对比成为可能,实现了基础地质研究与灾害地质研究的有机结合。在此指导下提出了"滑坡群"评价方法,包括局部构造样式以及形成机理、局部构造与地质灾害空间演化规律、"滑坡群"内部个体滑坡对比,并建立了"滑坡群"时空演化模式,为预测滑坡破坏过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雅砻江畔雅江县城区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雅江县城座落于雅砻江河畔。在城区0.84km^2范围内发育有城南滑坡,城区斜 地面变形、城东危岩和城北滑坡四大地质灾害单元,构成了较为罕见的雅江县城独特的地质灾害特征。论述了雅江县城稆种地质这为害的特征及危害性,并对各咱地质灾害单元按其轻重缓解提出相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围岩弱化原理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岩体改造中的弱化原理及地下洞室围岩变形失稳机理,深入研究了围岩弱化法。对围岩弱化原理进行了定性分析,用边界单元方法和相似材料模型实验研究了切缝这种围岩弱化技术对硬岩和软岩洞室稳定维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川藏公路是一带一路南亚通道的主要干线,其藏东段地质灾害频发,如何有效治理、保障安全畅通意义重大。文章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取得的藏东段沿线所有边坡数据进行统计及特征分析,利用随机森林理论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判模型,根据计算出的影响因素重要性大小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判别,模型检验表明其准确率超过94.44%,同时结合实地验证,对边坡的治理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川藏公路藏东段的有效治理提供实用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地质历史上大型滑坡广泛发育。近年库区滑坡灾害有逐年增加趋势。这些滑坡形成的堆积体成因复杂,不能单纯从传统的外动力或内动力作用来解释,给库区灾害的防治工程带来了很大困难。三峡库区大型古滑坡主要沿长江干流和支流的深切河谷两岸分布,与河流发育演化史密切相关。15万年以来,长江三峡地区经历了新构造期以来抬升速率最快的一次构造幕,山原期夷平面上升了100m,河流强烈下切,形成高陡岸坡,卸荷效应显著;同时,该时期三峡地区的气候受到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影响,在间冰期可能存在相似的暖湿古气候环境,降水极为丰富。三峡库区的大型古滑坡在新构造快速抬升时期广泛发育,并且与暖湿多雨期相对应,表明库区滑坡的发育演化是新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巴东作揖沱崩滑体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揖沱崩滑体是三峡工程库区重点勘察研究的崩滑体之一 ,位于湖北省巴东县楠木园乡长江南岸 ,距三峡工程坝址 83km,作揖沱崩滑体东西宽为 5 40~ 72 0 m,南北长为 2 80~ 40 0 m,前缘高程为 2 0 m(水下 ) ,后缘高程为 2 80 m,体积为 413.32万m3。作揖沱崩滑体的组成物质为碎块石夹土 ,块石成分复杂 ,局部还保存有变位岩体。作揖沱崩滑体的形成经历了崩塌、滑移、加载和变形滑动等阶段 ,是一个典型的崩滑复合体。近代以来 ,作揖沱崩滑体曾发生多次变形复活 ,是一个不稳定的崩滑体  相似文献   

16.
广东沿海陆地主要地质灾害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东沿海不仅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同时也是我国地质环境较为脆弱及各类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的一个地带。通过地质灾害案例的调查、地质灾害孕育环境、诱发因素等的研究与分析看出 ,南奥、汕头、揭阳、阳江等是历史强震和潜在地震活跃区 ,地震多发生在 NEE、NNW和 NW向活动断裂交汇部位附近。丘陵、台地及其边缘区的河流两岸、海岸、交通沿线、城镇人工切坡等构成了是水土流失、崩塌和滑坡等的多发区。降雨的时空分布直接控制着丘陵和台地不稳定斜坡出现的机率。雷州半岛的地裂缝与地下水活动密切相关 ,雨、旱季节性变化利于地裂缝的发育。岩溶塌陷是过度抽、排岩溶区地下水的结果。而地面沉降是长期超采深层承压水的反映。软土构成了沿海三角洲与滨海平原区工程建筑的非稳定地基。地质灾害的防治应采取防为主、预治结合的可持续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由于特殊的地质环境。松动岩体在云南比较发育,常常伴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小龙潭西邦边坡松动岩体为例,从它的形成环境、特征,结构等方面进行讨论,进而分 析松动岩体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渝利铁路青石岩段为深切河谷型边坡,该边坡表部岩体在风化缷荷作用下结构复杂且稳定性差。此外,浅表层岩体在降雨、地震及工程开挖等影响下,局部已经出现了不同模式不同规模的变形失稳现象,严重影响工程建设和运营期间的安全。因此,本文根据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及风化缷荷特征等工程地质条件,结合不同失稳模式的危岩体,提出了相应的稳定性评价理论和方法。最后,针对不同规模和不同稳定状态下的危岩体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工程实践表明,在边坡、地基或地下工程岩体中几组地质结构面和临空面的组合往往构成可能失稳的岩石结构体、存在向临空面运动的可能性、影响到工程岩体的稳定性。这时必须针对这种可能失稳的结构体进行分析,采取必要的加固或处理。关于岩石结构体的稳定分析,文献中已有一些报导,但偏重于图解和计算方法、一般是针对特定单一块体的解析,仅应用于边坡工程。  相似文献   

20.
大瑞铁路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附近,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活动断裂、高地应力、高地温、深埋隧道岩爆、软岩大变形等与地壳稳定性相关的地质问题严重制约着铁路工程规划建设。通过对大瑞铁路保山—瑞丽段及邻区地质背景、新构造活动、地壳隆升速率、潜在震源区、构造应力场、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地质灾害特征等因子分析,采用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按照稳定、较稳定、较不稳定和不稳定4个等级,对大瑞铁路保山至瑞丽段及邻区的地壳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将其划分为88个区;推荐线路C12K方案穿越19个地壳稳定性分区,其中不稳定分区占全线长度的9.79%,较不稳定分区占46.70%,较稳定分区占36.70%,稳定分区占6.81%。地壳稳定性评价结果对于指导铁路规划建设和线路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