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992年6月28日的加利福尼亚兰德斯地震(MW=7.3)是在至少28个地震组成的前震序列之后7小时发生的。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附近台站记录的波形互相关所得到的高精度定位检验了前震的时空发展过程。利用阵列波形而不是单独波形来得到每个地震的走时记录,我们能很大地改进计时精度和甚至对突然出现的地震也能出走时记录,我们利用改善了走时完成了联合重新定位并降低了相对定位误差,水平方向的误差小于100m,垂直方  相似文献   

2.
对地震预测有关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地震预测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看法,认为影响地震预测的诸多因素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地震成因。利用新的观测技术,发展新的地震成因理论,或将成为地震预测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测震台网中小地震矩震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北省测震台网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反演了2008年12月至2010年4月62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波谱参数,计算了这些地震的地震矩M0和矩震级Mw,利用正交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近震体波震级ML和Mw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甘肃南部Ms6.0以上强震的危险性问题,给出了本地震区下次强震发生的地区、震级及危险时间的概率分布,这些结果是利用以下两种方法获得的:其一是历史上地震数据的定性资料分析,其二是利用非齐次马尔柯夫模型的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5.
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构造活动性初探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利用张北-尚义地震极震区布设的微震仪所记录余震的精确定位结果,通过震中分布图,结合利用全球数字台网波形资料测定的震源参数结果,以及震区构造背景,对张北-尚义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其构造活动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邢台唐山地震前震中附近的地温演变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唐山、邢台2次大震前地温的异常进行了具体分析、论述,以探讨利用地温异常进行地震预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分析了井水位变化与含水层应力应变之间的定量关系,给出了利用承压井水位变化反演含水层应力变化的新方法,利用唐山地震前后井水位变化资料,反演了地震前后大区域应力场的动态调整变化,形成了时间与空间的演化图象,分析了唐山地震前后大区域应力场的动态调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震例》所载1966年至1985年以来,全国Ms≥5.0的58次中强地震的《震例》研究成果,从应用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动态跟踪预测未来中强地震活动“时”、“空”、“强”的活动规律,得出如下启示:1)利用地震的前兆总体演变过程的阶段性以探讨定量预测其“活动时段”;2)利用地震的前兆总体分布图象以探讨定量预测其“活动空间”;3)利用地震的前兆环的规模以粗略地预估其未来强震的“活动强度”。还初步探讨了利用它们的“场”、“源”演变的关联性,提出文中一些作法的物理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彭美煊  彭浩 《山西地震》1999,(3):39-42,77
为计算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震源参数,根据断裂力学的有关公式分析了断裂扩展过程中应力和位移的变化,利用弹塑性力学中的达格代尔塑性区中最大位移的公式计算了应力场的初始剪切应力τ。和地震释放的总能量ET;根据不同作用行震波资料和历史地震等烈度线所得出的不同震级的地震矩,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山西地区不同震级地震矩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大同一阳高6.1级地震的地震矩和其它震源参数。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89 ̄1994年的地震数据,对Nishenko根据地震空区理论所作的预测进行了检验。由于预报是以考虑了板块边缘各段特有的特征震级和复杂时间的首次全球性地震预测,故称之为“新的地震空区”推测。Nishenko的预报给出了从1989年第一天开始,计算时估分别在5a、10a和20a内将会被特征震级填充的约100个地震区各自的发震概率值。目前仅可能对这些首次的预报加以经验。我们所利用的3个检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1975年以来中国大陆6.0级以上地震震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定的扫描时段和扫描半径下选择了10种物理意义明确、独立性较强的测震学指标,对大陆西南、华北、西北3个研究区进行了强震前震中区附近地震学参数中期震兆标志研究。结果发现,西南研究区15个震例异常的平均对应率为0.8,华北研究区10个震例的异常的平均对应率为0.7,西北研究区18个震例异常的平均对应率为0.7,可作为中国大陆强震测震学指标分区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12.
1303年9月17日山西省洪赵县地震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弄清元大德七年癸卯八月六日(公元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赵县大地震的情况,于1967年7月至1967年11月作了2次野外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叙述了此次地震的概况,分别对Ⅹ度、Ⅸ度、Ⅷ度、Ⅶ度烈度区的范围、自然概况、人员伤亡情况等进行了描述,对此次地震的震中、烈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绘出了此次地震的等震线示意图。认为该次地震的震中应在山西洪洞—赵城一带,震中烈度为Ⅹ度,震源深度为8km。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the regional geologic setting and seismic hazard of Brunei Darussalam are outlined.The earthquake monitoring system and to ability to recored,process and analyze seismic events in surrounding areas are described,and some results of epicenter determinations by the monitoring system are given(Appendices I and Ⅱ)。  相似文献   

14.
To calculate the deviations between single station magnitudes and average ones by the magnitude residual statistical method, the paper selects 13086 seismic events recorded by the Gansu broadband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2.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nd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of the deviations of earthquake magnitude are analyzed. The M L calibration function is modified and a uniform local magnitude system characteristic of the Gansu region, i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5.
江西数字地震台网近震震级偏差与量规函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江西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地震记录资料,选取自2007年10月正式运行至2009年12月所记录的138次ML≥1.5的地震事件,计算了各台站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从震级偏差频次分布、量规函数、平均周期等因素对单台震级的影响上作了定量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①除九江、赣州、石城、都昌、高安5个台的震级与台网的平均震级偏差比较大外,其余台站均比较小;②目前所用量规函数在震中距小于40 km时偏小,大于330 km时偏大,给出了量规函数校正值,③平均周期小于0.17 s时,变得极不稳定,离散程度明显增大,这种情况应该是由于单台震中距超过300 km的样本数太少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6.
甘肃地区近震震级的量规函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甘肃测震台网“十五”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资料,选取自2009 年1 月~ 2012 年12 月所记录的13086 次地震事件,通过震级残差统计方法计算了各台站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分析了震级偏差频次分布和定量统计,修正了ML量规函数,得到了代表甘肃地区的地方性均匀震级量规函数。  相似文献   

17.
水工建筑物抗震可靠度设计和分析用的随机地震输入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结合水工建筑物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可供水工建筑物抗震可靠度设计和分析应用参考的随机地震运输输入模型和参数。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的地震区划图(1990年版)是采用地震危险性慨率分析方法编制的。该图给出的是场点地震烈度值,该值在50年内被突破的概率为0.1。人们普遍关注该图与我国曾经编制的地震区划图(1957年版,1977年版)的区别,该图超越概率概念的内含和外延以及超越概率水平为什么采用50年超越概率0.1。本文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前两张地震区划图编图的基本着眼点都是地震预测,而新的地震区划着眼于场点的地震动预测。新的地震区划图是按场点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给出的,它所表示的地震危险性只能针对具体的场点,不能完全反映区域的地震危险性特征。而弄清场点地震危险性和区域地震危险性的差异是正确进行区域防灾对策的基础。作者希望这些讨论能对正确使用新的地震区划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南天山东段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聂晓红  高国英 《内陆地震》2005,19(2):156-163
分析研究了南天山地震带构造环境、中强地震活动震源机制解、中强地震时空分布以及拜城周围小震群活动与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天山东段中强震震源断错以倾滑逆断为主,主压应力P轴由西到东呈扇形分布;相距较近的库车与拜城地区地震活动存在较大差异,但均存在明显的成丛性分布特点;拜城地区中强地震分布呈北西向可能预示着该区存在隐伏断裂,小震群活动则可能反映了局部中强震对周围次级小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地震动的三维有限差分模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北京地区地壳结构和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的研究结果,对北京地区进行了三维有限差分地震动模拟研究,并研究了北京地区的盆地效应。结果表明,盆地效应非常明显。在北京盆地内的大部分地区,盆地效应的放大系数达到1.3,在某些地区甚至达到2.0。将盆地的放大效应与北京市区地表土层的放大效应进行了对比,发现它们的放大率为同等水平,在部分地区盆地的放大效应更为明显。我国现行的抗震规范中只考虑了地表土层效应的影响,由于许多城市位于盆地内,并且已经修建或正在修建大量的具有较长自振周期的高层建筑。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城市规划与防震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