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综述了近10多年来国内外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研究构造应力应变场的理论成果及最新进展,重点讨论了重力场与应力应变场的关系,总结了利用大地测量数据反演构造应力应变场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应变场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将会继续推动利用大地测量数据反演构造应力应变场理论的完善和应用的深入,建议构建弹性、粘弹性和弹塑性的利用地面重力数据确定地壳构造应力应变场的解析模型,联合多类数据反演时变地壳构造应力应变场,进一步加强研究时变地壳应力应变场和地震应力触发机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结合青藏高原地质构造背景及大地测量观测值特点,讨论了青藏高原区域地壳运动模型的建立,提出用大地测量资料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反演青藏高原构造应力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结合青藏高原地质构造背景及大地测量观测值特点,讨论了青藏高原区域地壳运动模型的建立,提出用大地测量资料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反演青藏高原构造应力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地测量学在理论方面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它和地球物理学、大地动力学等边缘交叉的领域内,特别是利用大地测量成果阐述各种地学现象和机制方面的论文较多,例如重力场的反演理论、章动极移、地壳运动和地球内部物理学的内在关系等。然而这几年,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控制测量学在实用方面的进展。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独知行 《测绘学报》2002,31(1):94-94
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大地测量反演的模型建立、求解方法及应用的相关问题的探讨.首先,在综合分析大地测量反演理论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大地测量反演的定义并对反演方法作了分类,提出了深化大地测量反演研究的若干观点. 根据有代表性的准则函数推演出大地测量反演参数可辨识条件,给出其适用范围;概括典型的大地测量力学模型,讨论了其反演参数可辨识性问题.尝试性地提出大地测量反演的模型辨识这样的一个新课题,并初步探讨了大地测量反演模型辨识的定义、原则和方法,基本描绘了现代大地测量反演研究的系统化、模型化和智能化的架构. 探讨了适合于大地测量反演区域变形的位移数据处理方案:①基于相似变换的"特定基准"确定;②基于一种线性模型的"异常位移"定位;③局部构造有限元的处理.方案体现了一种用"拟准检定法"进行"异常位移"定位的新思想.研究了正法反演结果的几种定性检验方案和统计假设检验定量检验方法,引入一种基于概率距离的定量评价新方法. 比较了约束和非约束的各种局部最优化方法(如单纯形法、模式搜索法、鲍威尔法、变量轮换法、混合罚函数法、复合形法等)和全局搜索算法(如蒙特卡罗、遗传算法),通过反演试验,探讨了不同最优化算法在大地测量反演中的有效性.探索了遗传算法在大地测量反演应用研究中的参数设置和算法的实施步骤,反演实例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初步研究了利用包括大地测量位移在内的2种以上的观测物理量进行联合反演的模型和实施步骤,特别提出在联合反演中引入相对权比,并将它作为待反演参数,同其他反演参数一同反演求解的理论和方法.模拟算例结果显示出这种方法具有优越性和合理性. 在阐述了中国大陆及邻域板块边界构造作用力和构造应力场反演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自己开发编制的大地测量反演程序和中国地壳观测网络GPS观测资料和主应力方向数据进行了中国大陆及邻域边界力位移反演和川滇地区边界力的联合反演研究.反演结果表明:①形成现今中国大陆内部位移场和构造应力场的主要力源仍是来自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陆-陆碰撞;②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作用力虽然比印度板块作用力小,但仍是影响中国大陆东部的重要因素;③日本海弧后盆地现在继续着引张活动,这可能与洋壳后撤所形成的对大陆的拖曳有关;④来自北部的力承载着中国大陆北向运动作用,表现出相当大的阻力;⑤嫩江断裂和西拉木伦河断裂等似有活动迹象,活动方式不能确定;⑥南北构造带在现今构造运动中起着明显的削减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地测量及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综述我国大地测量及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新进展,介绍近几年我国大地测量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坐标系统的建立、维护和更新;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应用;地壳运动监测与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研究进展;(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李伟伟 《测绘学报》2017,46(12):2041-2041
<正>地壳运动与变化反映了地球板块的构造运动以及地球各圈层环境负载变化的综合影响,GNSS和GRACE空间大地测量技术与地球物理模型数据相结合,为研究全球及区域性的地壳运动与变化、分离各种影响因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数据保障。本文研究GNSS和GRACE用于区域和全球地壳形变监测的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结合地球物理模型数据分析了中国大陆和全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固体力学基本方程出发,提出了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运用有限元法和正则化方法建立了动态大地测量反演的基本理论,研究了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的解和性质,提出了动态大地测量反演的正则化方法。最后给出了利用动态大地测量数据反演岩石弹性模量、区域边界力和断层滑动量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9.
由武汉大学和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主办、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承办的“第六届Hotine-Marussi理论和计算大地测量国际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开幕。来自中国、德国、美国、希腊、法国、意大利、荷兰、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70多位代表参加了开幕式。会议的主题是现代大地测量的机遇和挑战,包括时变重力场和地球动力学,卫星重力测量的理论发展,地壳形变及其地球物理解释,利用现代大地测量手段监测地球环境和灾害,GNSS理论、算法及其工程应用,参考框架的定义和维持,边值问题及逼近理论,大地测量反演理论及应用,统计估计和预测理论,数据融合等。  相似文献   

10.
动态大地测量反演理论及其若干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少荣  於宗俦 《测绘学报》1993,22(4):241-248
本文从固体力学基本方程出发,提出了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运用有限元法和正则化方法建立了动态大地测量反演的基本理论,研究了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的解和性质,提出了动态大地测量反演的正则化方法。最后给出了利用动态大地测量数据反馈岩石弹性模量、区域边界力和断层滑动量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1.
Combining the dense GPS and gravity observation data in Sichuan-Yunnan area, where there are the relatively complete active tectonic zones and seismic data, this paper applies the geodesy and geophysical inversion technique and the advanced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the synthesis study of geodesy inversion to find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ectonic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in the area and finally to investigate the kinematics characteristic of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different layer and different sca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inematics, dynamics model about the crustal movement of active blocks in Sichuan-Yunnan area and its adjacent areas.  相似文献   

12.
基于力学模式的动态大地测量数据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少荣 《测绘学报》1994,23(2):90-97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基于力学模式动态大地测量反演理论。首先提出了力学模式下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的六种形式,导出了第一,二类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的线性最小的二乘解,研究了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的妥;最后,结合数值例子,讨论了利用地壳垂直形变数据反演地壳断层错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杰  张永志 《测绘科学》2011,36(4):95-97
联合反演是解释地球动力问题的有力手段,本文利用近年来发展的新优化算法-粒子群算法结合位错理论模型,比较了模拟数值的联合反演与单一数据反演的结果.并采用青藏高原东北缘2001-2004年间的GPS数据,及2003 -2004年间的重力数据,对皇城-塔尔庄断层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了附有相对权比的联合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多种数...  相似文献   

14.
On the basis of the dislocation theory and gravity observation, a joint inversion model is presented with a fitting factor A scaling amplitudes between the gravity and GPS observation data.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joint model is better than that taking the scale factor ), as a constant from the inversion result of MSE (mean square error). In addition, the random cost method used in the inversion algorithm is revised and improved, which shows that the improved random cost method can easily get the local minimum value and greatly decrease the iteration steps.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两期GPS观测值得到川滇区域内测站的速度。以这些速度为约束,基于数值流形模型拟合了川滇地区的速度场。它很好地结合了块体内部的连续变形和块体间的非连续变形。较非连续变形分析模型,地质构造速度模型和配置拟合模型等更真实模拟了地壳运动速度场,为相关地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GPS观测技术在区域地壳形变监测应用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探讨了其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块体负位错运动模型及其反演和地表位移场拟合推估及应变分析方法,展望了时空分析方法在地壳形变信息提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有限单元法为基础,将四维整体大地测量模型与固体力学方程求解构造应力场结合起来,在四维整体大地测量方程中加入了由地壳构造运动产生的地面点重力变化的观测方程,其中包含测点的位移参数,边界结点上待求以数利用有限单元法在四维整体大地测量平差过程中推估,采用统一的插值函数。  相似文献   

18.
GPS作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军事、交通、大地测量、地壳形变监测等方面。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将GPS技术应用于地壳形变监测中所采取的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9.
The numerical manifold method (NMM) can calculate the movements and deformations of structures or materials. Bot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for continua and the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DDA) for block systems are special cases of NMM. NMM has separate mathematical covers and physical meshes: the mathematical covers define only fine or rough approximations; as the real material boundary, the physical mesh defines the integration fields. The mathematical covers are triangle units; the physical mesh includes the fault boundaries, joints, blocks and interfaces of different crust zones on the basis of a geological tectonic background. Aiming at the complex problem of continuous and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cross the Chinese continent, the numerical manifold method (NMM) is brought in to study crustal movement of the Stchuan-Yunnan area. Based on the GPS velocity field in the Sichuan-Yunnan area, a crustal strain and stress field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Moreover, results show that the NMM is a more suitable method than DDA in simula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Sichuan-Yunnan area. Finally, a kind of mechanism of crustal motion in the Sichuan-Yunnan area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20.
在简要介绍了川滇地区的构造格局和构造运动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观测数据同时用于反演的合理性和物理意义,利用1998~2000年观测的9个测点位移数据和1986年以前所测的10个主应力方向数据,将边界力和相对权比λ作为待反演参数,并考虑了主要活动断裂运动特性,进行了弹性有限元数值反演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现今川滇地区的构造活动主要力源仍来源于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作用也不可忽略,这一结论说明了该地区现今构造运动的继承性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