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山奇花异     
你喜欢菊花,还是喜欢梅花?正是菊花不谢,梅花怒放之时,我们一行七八个同志,相约去华山气象站采访,听说山上有许多奇特的梅菊。因为我们中间有两位拍摄菊花和梅花的能手,他们的作品已在国内外展出。所以在登山途中,关于菊花和梅花的议论最多。菊花又名黄花,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在已成为世界人民喜爱的名花了。其品种还在不断发展。宋朝的《菊谱》  相似文献   

2.
黔西县菊花的适应性分析及最佳种植气候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菊花的生态学特征,结合菊花单产的高低,对照黔西县的主要气象要素,得出了适合菊花高产高质的生长发育关键期的气温、日照、降水条件。  相似文献   

3.
我的家乡在少陵塬畔的留公村,每当金风送爽时,那屋前屋后、田畔坡沿满是一丛丛金色的野菊花。那时家境比较贫寒,听说野菊花是一种中药,采来凉干后拿到镇上卖了,可以卖些铅笔、本子等学习用品。所以就与小伙伴相约着,上塬去采菊花。终南山山青如黛,清晰明媚,田野上麦苗青青,远远看去象浅绿色的地毯,而盛开的菊花则为这一地毯镶上金边。微微的秋风里,是阵阵菊花香。长大以后,知道古代有一个叫陶渊明的人,也常常采菊花,他隐居的地方大概与家乡这一带不远,一出村就能看见南山,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句,他当然不会想到采菊花拿去卖。…  相似文献   

4.
低温对广东果树、花卉形态及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天气过程,实现对番石榴、台湾青枣、玫瑰、菊花的寒害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日均温度5.5℃,最低温度1.5℃,最高温度10.5℃,晴冷型低温条件下,6 d以上的低温天气过程会使番石榴、台湾青枣受到严重的寒冷危害:番石榴出现植株受害死亡,台湾青枣的叶片、果实干枯脱落;7 d之内的低温天气对玫瑰、菊花的生长不会产生明显的冷害,但会对其发育进程产生程度不一的延迟效应。  相似文献   

5.
秋歌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之一 雁声划过天空 蝉鸣便自树梢滑落 于是,秋天从夏的背面 悄然而至 佩戴风韵高傲的菊花 鄙夷落叶的浅薄  相似文献   

6.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喜温和凉爽气候,怕热、怕涝、较耐寒,以根入药,肉质纺垂状或圆柱形,是名贵中药材之一,中医常用补气药,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凤县党参(简称凤党)栽培历史悠久,以其狮子头、菊花心和药效好而驰名中外。陕西以凤党最著名,为地道药材和地方名牌  相似文献   

7.
菊花与气候     
菊花,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喜凉爽。既苗条潇洒,清香四溢,又傲霜盛开,凌寒玉立。越是饱经寒霜,越发婀娜多姿,真傲霜菊也!它不仅以独特的佳妙姿容,赢得了人们的击节赞赏,还以物候天时的“花令”功能,取得了人们的倾心爱慕。花无常红,草无常青,乃自然规律。当寒霜来临,北风乍起,气温下降到  相似文献   

8.
焦作气候生态环境对四大怀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利用生产山药、地黄、牛膝、菊花等药材的不同地域气象台站1971-2000年气候整编资料,对怀药种植区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分析评价,并与周边地市及周边省份生产药材的代表气象台站的气候统计资料、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焦作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为“四大怀药”名贵药材独特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四大怀药”独特的药效和滋补作用。最后对怀药生产可持续发展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站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的记录器经常出现这样的故障:换纸后,自记钟在摆动,而钟筒不转动,风向风速迹线在原处长时间连跳,大约20分钟后钟筒才开始走动.经检查分析,产生这种故障的原因是由于钟筒上的小齿轮与钟筒套轴上的大齿轮之间有较大的空隙造成的.排除这种故障的方法是:拧下自记钟套轴,拧紧下端的菊花垫后,对拧下端的两个大齿轮,消除它们之间的空隙.但要注意,两个齿轮的齿牙不要对齐,需要错开安装,使之与钟筒上的小齿轮啮合好即可.  相似文献   

10.
1 春季花卉与气象条件早春气候干燥 ,风沙天气多 ,花卉出室前要加强室内的通风及光照 ,降低室内温度 ,增强抗风能力 ,4月中旬方可移置室外。若遇晚霜或干旱风沙天气 ,还应将花卉移入室内。春天乍暖还凉 ,盆栽花卉根系吸收能力较差 ,浇水过量容易烂根 ,应随气温的逐步升高 ,浇水的次数及量逐步增加。2 夏季花卉与气象条件夏季气温高 ,湿度大 ,有利于喜高温、高湿的花卉生长。月季、茉莉、菊花、米兰、大丽花、一品红、紫薇等放在阳光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花红叶绿 ;杜鹃、含笑、山茶、白兰等 ,应遮阳光 5 0 %左右 ,避免曝晒和过多的阳光照…  相似文献   

11.
在任何一门科学范围内研究的成就,都决定於作为研究基础的方法论。气象学也如其他科学一样,方法是起着决定作用的。气象学日益发展,在研究上就出现了方法的差异。最近几十年内,不论在观测材料的累积上及在一些发现上,还没有在整个系统内克服形而上学。这种状况在短期天气预报方面最为显著。 如所周知,在编制天气预报以前,要进行大气过程的分析,在其中加以归结而  相似文献   

12.
利用再分析数据,以在北半球冬季与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相关的向下游传播的准定常波列在欧洲地区是否发生反射为标准,将1957/1958年至2001/2002年这45个冬季分为高纬型和低纬型两类冬季,分别简称为在H型和L型冬季。在H(L)型冬季,和NAO相联系的向下游传播的Rossby波列主要沿高纬度(低纬度)路径传播。对比了在两种类型冬季NAO与同期大气环流、近地面温度(Surface Air Temperature,SAT)、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taure,SST)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气环流方面,在H型冬季,300 hPa位势高度异常在西-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西部与NAO呈现正相关,而在L型冬季300 hPa位势高度异常在亚洲东海岸(约40°N)和北太平洋呈现正相关,在H型冬季与NAO相关的经向风异常在中纬度形成波列,而在L型冬季与NAO相关的经向风异常在副热带形成波列;SAT方面,在H型冬季SAT异常在欧亚大陆腹地高纬度地区与NAO呈现正相关,而在L型冬季与NAO相关的SAT异常在欧亚大陆腹地的高纬度地区相对较弱,但NAO造成的SAT异常可以扩展到亚洲东北部;降水方面,H型冬季与L型冬季主要区别在中国南方,在H型冬季降水异常与NAO的关系相对较弱,而在L型冬季降水异常与NAO呈现正相关关系;SST方面,同期SST异常在北大西洋中纬度海域与NAO呈现正相关,而在L型冬季与NAO相关的SST异常在北大西洋中纬度地区相对较弱,在北大西洋北部和南部较强。总体而言,在H型和L型冬季,NAO具有不同下游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高空探空资料和NCEP/NCAR、ERA以及MERRA三种再分析资料,讨论了再分析资料风速场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问题。结果表明:在中国区域的年平均场上,高空风速在我国对流层高层和中层均存在长期减弱的趋势,在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对流层低层也存在减弱趋势,ERA-interim资料和MERRA资料适用性相对较好。再分析资料风速在多年年平均场上普遍小于探空风速。在对流层高层,1980年代至1990年代ERA-interim资料适用性好,而21世纪以后,NCEP/NCAR的适用性较好;在对流层中层和低层,NCEP/NCAR资料适用性较好。在中国区域的季节平均场上,高空风速在冬季的对流层高层和中层中普遍存在增加的趋势,而在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对流层高层和中层存在减小的趋势。探空资料与再分析资料在冬季偏差最小,在夏季偏差最大。在对流层中层和低层,NCEP/NCAR资料和MERRA资料在冬季的可信度相对较好,MERRA资料在夏季的可信度相对较好;在对流层高层和平流层低层,ERA-interim资料和MERRA资料在四季中的可信度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梵净山周边三县气象要素日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梵净山周边3个国家级台站逐日逐时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瞬时风向风速及气压、气温、相对湿度日极值出现的时刻,分析了各气象要素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时均气压最高值出现在10时,最低值出现在17时;日最高气压主要出现在8~11时之间,占57.1%,22~23时也有较高的比例;日最低气压主要出现在16~18时,20~21时占有较高的比例。时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5~16时,日最高温度出现在14~17时,占63.3%,不会出现在03~09时;日最低气温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但主要出现在省05~07时,占53.9%。时均相对湿度最大值出现在07时,最小值出现在15~16时,日最小相对湿度主要出现在13~17时,占66.7%。盛行风向也有较大的日变化,时均风速最大值江口出现在14时,松桃、印江出现在16时前后,静风频数较多,但以夜间为主。  相似文献   

15.
霜冻是我省农业自然灾害之一。春霜冻一般出现在三至四月,平均出现时间,关中在三月下旬,渭北在四月上中旬,极端最低温度达零下四至七度,危害严重。秋霜冻常年集中在十月份,平均出现日期渭北在十月中下旬,关中在十一月中旬。最早开始日,有时均比历年平均提早十天至一月,严重冻害也正是发生于提早出现的时段里。秋末、冬春,由于气温偏低,近地面蒸  相似文献   

16.
寿光日光温室温湿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立  王文  袁静 《山东气象》2014,34(1):49-53
对寿光日光温室秋、冬、春季节不同天气状况的温湿度变化特征、通风及增温时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室内气温在不同天气状况下有明显的日变化,晴天、多云、阴天时日最高气温分别在24~35℃,22~30℃,20~25℃,最高值均出现在13:00前后;日最低气温分别在9~16℃,11~20℃,09~12℃,最低值出现在06:00—07:00。温室内相对湿度在白天降低,夜间升高,晴天与多云天气时,日相对湿度最大值在75%~86%,最小值在20%~50%,阴天时,最大值在85%~90%,最小值在40%~60%。晴天时,秋、冬、春季节的适宜通风时段分别在11:00—15:00、13:00前后、12:00—15:00,多云天气的适宜通风时段分别在12:00—15:00、13:00前后、12:00—13:00,阴天时,在中午前后进行通风排湿。晴天与多云天气时,秋、冬季节的增温时段分别在00:00—07:00、00:00—09:00,阴天时冬季增温时段在19:00—次日10:00。经过对温室环境进行调控,有效促进温室作物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7.
嘉鱼县气象局在开展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中,始终在“专”字上下功夫,在“准”宇上做文章,在“用”字上抓服务,在“收“字上见成效。通过我局近十年的工作实践,气象科技服务取得显著成效,尤其在减灾兴农的气象服务上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手段。  相似文献   

18.
近50a长江中下游不同量级暴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晶  翟伶俐  高辉 《气象科学》2018,38(6):780-789
利用1966—2015年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数据集降水数据,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秋三季不同量级暴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暴雨在各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不同,不同量级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暴雨在春秋季变化平稳,但在夏季呈现1990s频发,2000年之后少发的特征,并存在准20 a周期变化。大暴雨则在近30 a来呈现频发的特征,其中春季大暴雨在2010年之后显著增加,秋季大暴雨则在2000年之后明显增加。特大暴雨发生概率很小,但夏季特大暴雨在1990s之后一直呈现频发的趋势,并表现为准32 a的周期变化特征,秋季特大暴雨在2000年之后明显频发。大暴雨、特大暴雨在各季节均表现为近十几年来显著增加的趋势。暴雨和大暴雨均存在明显年代际跃变,这种跃变在暴雨、大暴雨频发的区域增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赵世骅 《气象》1975,1(9):11-11
观测场上的电缆线和照明线在空中密布,对观测记录会有一些影响,尤其在降雪天气影响较大,也影响美观。另外,照明线暴露在空中,在有雷雨天气时容易漏电,对人和仪器都不安全。  相似文献   

20.
冯洪君 《气象》1989,15(11):57-5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在蒸发量这一章中,规定蒸发量的观测方法是:结冰时用称量法,共它季节用杯量法或称量法均可。 在日常观测工作中,有的站为方便起见,全年均用称量法。在使用称量法的过程中,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在称量之前应擦干在蒸发皿外缘沾上的雨水,除去沽附在皿外的冰雪,否则,容易产生不应有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