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日本气象厅从1974年开始实行地区气象观测网(AMeDAS),作为其一环,1977年完成JMA-77型有线无人自动气象站积雪深度计的试用,接着从1929年起每年安装JMA-79型有线无人自动气象站积雪深度计。这种雪深计将电报电话公司的代码发送器装在机柜内,当地区气象观测中心在规定  相似文献   

2.
JMA-80型地面气象观测装置中的螺旋桨风速计部分,由以前的发电式改变为脉冲式,用光电耦合器和圆盘组合起来取代了发电机。一般来说,利用机械旋转力的风速计,由于旋转轴的摩擦和惯性影响使测定值的准确度存在一些问题。而JMA-80型的脉冲式风速计试图从结构上或者用电补偿方法来提高准确度。脉冲式风速计比发电式风速计有以下的  相似文献   

3.
虹吸管使用小经验虹吸管与雨量计一般是配套使用,与上海产的SJI型虹吸式雨量计配套使用的虹吸管,在天津产的DS人型虹吸式雨量计上无法使用。究其原因,是因为虹吸管短头玻璃管外部有一铁套管,导致虹吸管口径大,装不上去。若将虹吸管上的铁套管加热,然后迅速将其...  相似文献   

4.
我站从去年开始使用遥测雨量计,由于是新仪器,对其性能了解不多,但通过一年的使用,对记录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基本上了解了它的性能和在工作中存的利弊。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气象站从没有虹吸雨量计发展到有虹吸雨量计;又从使用虹吸雨量计到使用遥测雨量计。我们看到在记录降水的仪器上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地面观测要素数字传感器测试评估》项目,利用中山国家基本气象站2016年6—10月的降水观测数据,以业务使用双翻斗雨量计作为标准参照,分别从月平均降水量、月降水次数、误报率和漏报率方面,对比分析测试项目的 4组称重雨量计与标准参照物的性能差异,同时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得到称重雨量计与双翻斗雨量计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论表明:4组称重雨量计中,组1在数据可靠性、数据准确性方面都优于其他3组。由于数据缺失,在数据完整性方面差于其他3组。从探测设备的稳定性及数据的准确性方面分析,4组称重雨量计与双翻斗雨量计的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但是双翻斗雨量计在大雨强的情况下较称重雨量计设备运行更稳定、数据更准确。广东地区强降水偏多,更适宜使用双翻斗雨量计。  相似文献   

6.
使用加密雨量计网资料联合合肥新一代多普勒天雷达资料,通过5个个例对2003年佛子岭和响洪殿子流域内6月下旬至7月中旬的3次典型梅雨期层积混合云降水过程,进行了校准雨量计密度对雷达联合雨量计估测流域平均面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采用Z=300I~(1.4)和Z=200I~(1.6)两种关系式进行雷达降水估测,以各流域内布设12部雨量计距离平方反比法得到的平均面雨量作为真值,使用的校准雨量计数量逐渐从12部减少至1部,对雷达联合雨量计网以及单独使用雨量计网进行降水估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作为真值的12部雨量计平均面雨量序列,两流域内未经校准的雷达估测累积平均面雨量均存在20%—50%的低估,使用不同的Z-I关系时,只是低估的程度有所变化;整体上用于校准的雨量计数量越多,校准效果越好,随着校准雨量计数量的增加,均方根误差值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同真值序列的相关性逐渐增强;雨量计数量一定时,校准雨量的结果优于单独使用相同雨量计估算的雨量结果;单部雨量计校准时,受雨量计在流域内的分布和相对于雨区的位置等影响,结果随着校准雨量计的不同而变化;文中研究的两流域内,当校准雨量计的数量大于等于2部时,均方根误差稳定,同真值的相关性较高,对应的雨量计密度在佛子岭流域为每900km~2布设1部,响洪殿流域为每700 k~2布设1部。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气象台站上,使用的EL型电接风向风速仪和SL型遥测雨量计,由于此二种仪器的结构原因,在使用中故障较多。为了使仪器能正常运转,保证记录的可靠性和连续性,达到小修不出站,中修不出地区的目的。我们制作了一个EL型电接风向风速仪、SL型遥测雨量计综合检查仪。本仪器置有自动检查和手动检查,并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之特点,便于各台站仪器检修人员的制作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SLI型翻斗式遥测雨量计,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精度比较高等优点。但在安装使用前必须认真进行调试,才能保证仪器的测量精度。为了使台站更好地使用遥测雨量计,现根据《地面观测规范》的有关规定,并结合自己实践体会,简要介绍一下该仪器的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记与自动观测降雨量的差异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4—2007年同时使用雨量计(自记)与雨量传感器(自动)观测的54站其中1年的平行观测日降雨量资料,通过对比差值、相关系数分析两者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双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自记观测比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自动观测的日降雨量平均偏小0.12 mm,标准差为0.93 mm。虹吸式雨量计自记观测比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自动观测的日降雨量平均偏小0.39 mm,标准差为1.5 mm。自动观测降雨量对雨日有一定的影响,两者存在一定的系统偏差。双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虹吸式雨量计与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观测日降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和0.994,虹吸式雨量计、双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自记观测与人工观测降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5。  相似文献   

10.
采用雨量计联合双偏振天气雷达对雨量计数据进行综合质量控制,使用反距离权重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IDW)从空间一致性上对自动雨量计进行质量控制,并用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对双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测值(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QPE)进行订正。利用订正后的QPE与雨量计观测值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质量控制规则,从空间及观测一致性上对自动雨量计进行综合质量控制。使用一次台风降水过程对质量控制算法的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单纯使用IDW法对雨量计进行空间一致性质量控制存在较多误判,主要是由于降水的局地突发性、结构不均匀性以及雨量计分布的稀疏性造成。结合偏振雷达,能够有效降低单纯使用空间一致性质量控制所引起的误判。经过雨量计校准订正后的QPE有了较大改善,从而提高了偏振雷达对雨量计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在台风降雨过程中,平均每小时约有5%的雨量计被认为是错误站点。综合质量控制法在雨量计分布稀疏或者处于降水边缘地带时存在一定的误判。  相似文献   

11.
虹吸式雨量计是气象台站普遍使用的用于连续自动记录降水变化的仪器。目前多数台站使用的是承雨口面积 314cm2 的虹吸式雨量计 ,每 10mm雨量虹吸一次。在测定较小雨量时其效果较好 ,但在降水强度较大或降水时间较长时 ,其误差大、故障多 ,较压、温、湿等自记仪器易出故障。《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 ,对虹吸式雨量计安装与使用做了较详细的讲解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 ,虹吸式雨量计使用中仍有一些故障发生。该文对房县站虹吸式雨量计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了分析 ,并找出了故障的成因及相应的排除方法。1 主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多年来 ,房…  相似文献   

12.
目前自动站使用的雨量计有两种,一是天津气象仪器厂生产的单翻斗雨量计,另一种是上海气象仪器厂生产的双翻斗雨量计。  相似文献   

13.
为了贯彻全国遥测雨量计推广使用经验交流会议精神,积极做好我省遥测雨量计的推广使用工作,省局于七月四日至九  相似文献   

14.
翟贵明 《山东气象》2002,22(2):52-52
通过对虹吸式雨量计在使用中常见故障及其原因的分析 ,提出了排除故障的方法 ,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正确使用和维护虹吸式雨量计  相似文献   

15.
从虹吸式雨量计安装前仪器的检查、安装时的注意事项和日常维护保养等3个方面,总结归纳虹吸式雨量计的使用经验,以保持雨量记录的准确性、连续性。  相似文献   

16.
新一代天气雷达定量降水估测集成系统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降水的定量测量是天气雷达的重要应用之一,新一代天气雷达定量降水估测集成系统(QPEGS)是一套基于新一代天气雷达的雷达雨量计联合估测降水软件,利用多种雨量计校准雷达降水的方法,生成1小时降水分布。其产品的时间分辨率达10分钟,空间分辨率1 km×1 km,适合省市级业务台站使用。过去3年的数据评估表明:校准雨量计数量和估测精度有明显正相关,校准雨量计数越多,降水估测精度越高,2003年的小时降水估测误差约40%,过程降水量的估测误差小于20%;雨量计密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降水时段越长,降水区域越大,降水估测的精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17.
3种测雨仪器降水观测差值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本站气象资料特例及部分实验数据和观测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理论依据,对虹吸式雨量计、自动站遥测雨量计和雨量器观测差值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对降水量观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巧修虹吸管     
2001年3月调试虹吸雨量计时发现,虹吸管的玻璃管与外套管之间的填充物破碎脱落,外套管与玻璃管分离.而从市局领回的新虹吸管(上海产)又与我局使用的雨量计虹吸管(天津产)粗细不一致,新虹吸管安装不上.后来用万能胶轻轻地涂抹在玻璃管上,晾一会儿后再将外套管轻轻套上,玻璃管与外套管紧紧地粘在一起,不移动,不漏气.经过2001年一个夏季的使用,非常正常,从而保证了雨量计自记记录的完整和准确.  相似文献   

19.
郭锡钦  黎明琴 《气象》1982,8(7):31-32
SL_1型翻斗式遥测雨量计在气象台站使用以来,情况基本上是好的。但是有的台站在使用、安装、调试和维护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帮助使用者正确理解《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有关的内容,本文针对已反映出的问题作如下说明,供使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梦迪  戚友存  张哲  管晓丹 《大气科学》2022,46(6):1523-1542
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的降水产品对于极端降水的监测以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地面雨量计提供点尺度降水精确观测,但无法精细化捕捉对流性强降水的空间分布。雷达观测可以精细地刻画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但雷达定量估计降水(QPE,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产品估测精度易受雷达观测偏差和Z–R(雷达反射率—降水率)关系等因素影响。因此,本文开展高时空分辨率的雷达—雨量计降水融合算法研究,集成雨量计观测和雷达定量估计降水产品各自的优点。该算法主要步骤包括:雨量站观测数据格点化、局地雨量计订正雷达QPE和雷达—雨量计降水融合三个部分。首先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对雨量站观测的降水进行插值,得到格点降水信息;再通过局地雨量计订正方法系统性地订正雷达QPE产品,以提高雷达QPE产品精度;最后,结合降水类型,通过雷达—雨量计降水融合算法,产生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的雷达—雨量计降水融合产品。通过郑州“21·7”暴雨、台风“烟花”和2021年8月随州暴雨三个典型的极端降水个例,对雷达—雨量计降水融合算法产生的雷达—雨量计降水融合产品进行了系统地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极端降水个例和不同的降水时段,雷达—雨量计降水融合产品精度上优于雷达QPE产品,且在降水的空间分布上较雨量站观测格点插值产品更能精细地刻画降水的结构特征。表明算法得到的雷达—雨量计降水融合产品的准确性较高,对极端降水有较好地捕捉和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