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7年5月11日,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发生5.5级地震。地震造成8人死亡、31人受伤以及财产损失,属于典型的“小震大灾”。按照一般的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方法,得到的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差别较大。为探讨评估结果偏离的原因,本文对不同地震损失评估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地震致灾性(地震影响场分布)、承灾体(人口)分布等因素对地震损失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此次地震快速评估中,基于宏观震中确定的地震影响场较微观震中更接近实际分布;地震烈度衰减的平均估计模型给出的地震烈度区面积明显小于实际面积;极震区存在抗震能力相对低的土木、砖木结构房屋,是造成该地震震级相对小而生命损失相对大的“小震大灾”的重要原因。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高人口、房屋建筑等风险暴露数据的空间精准性,改善地震震中定位与地震影响场估计的准确性,将有助于提高地震应急损失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2014年9月12日至2014年10月31日,在浙江文成-泰顺交界的珊溪水库区域发生了最大震级M4.2地震。珊溪水库地区曾在2002、2006年分别发生过最大震级为ML3.9、ML4.6的地震序列,受这2次地震作用影响,震区房屋已经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2014年地震现场调查发现,震区震感明显,房屋受损现象较为普遍,震害具有叠加效应,出现了"小震致灾"的现象。另外,在震中附近的一些道路边坡上,地震还引发了规模较小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3.
通过叙述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MS6.6地震极震区内地震崩塌、滑坡、地裂缝和碎石流4种地震地质灾害规模、分布特征,结合震前极震区内地质灾害分布类型和特征,将震前与震后的地质灾害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虽然此次地震极震区烈度仅为Ⅷ度,但发生的地震裂缝与地震崩塌等地震地质灾害具有独特性,应与该地区的地貌、地层岩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统计分析2020年中国5.0级以上地震目录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资料,总结2020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情况和主要特点。总体全年地震灾害程度较轻,但小震致灾致亡的现象突出。将1991—2020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相应数据和特性进行比较,得到中国大陆致灾地震频次、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永登5.8级地震序列及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芳  陈玉华 《内陆地震》1998,12(4):327-336
对永登5.8 级地震序列及近10 年来永登—兰州地区的小震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永登5.8 级地震为孤立型,震前近10 年震区一直有小震活动,主震是在小震活动经历了一个增多—加剧—平静的过程后才发生的。历史地震活动资料及地质构造表明,永登地区存在中强地震孕育的背景  相似文献   

6.
收集河北及邻区1970年1月—2015年11月的地震目录,通过分析张家口—渤海—威海地震构造带和河北平原地震构造带上地震的时空演化图像来研究河北地区中强地震前小震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张家口—渤海—威海地震构造带的小震在唐山7.8级地震前出现1~2年的稀疏现象,且震源区约50km范围内出现2~3年的小震空段,该构造带4级以上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收缩—平静—扩张"和"分段活跃"的现象;河北平原地震构造带内的邢台老震区在发生中强地震前,震源区小震时空分布图像存在"密集—稀疏"的异常活动现象;张家口—渤海—威海地震构造带自1999年张北5.6级地震之后,地震的时空分布未出现明显的密集和稀疏现象。自2014年开始,在河北平原地震构造带的邢台老震区,小震出现相对"稀疏"异常,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7.
对比研究了强烈震动、断层错动撕裂所产生的灾害,包括地震所触发的地质灾害及堰塞湖溃坝造成的地震水灾、地震火灾、地震海啸等几类主要地震灾害发生的环境、致灾的速度、灾害的分布等特点,指出了在震前防御、应急救援以及预警等对策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地震作用下宝成铁路地质灾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受此影响宝成铁路成都局管段沿线产生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通过对铁路沿线震后地质灾害的现场调查,总结了地震作用下产生的灾害类型,分析了地震的致灾作用和地震次生灾害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防灾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9.
历次中强地震发生前,孕震区附近的小震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会出现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反映了小震活动序列中隐含着许多与未来强震发生有关的重要信息。本文选取了河南及邻区小震活动资料,从系统的观点,利用地震活动信息熵值的变化探讨孕震体前后的某种整体行为。通过资料计算分析,河南及邻区中强地震前信息熵值的变化较为明显,中强地震一般发生在高熵值过后的下降段或恢复段,熵值的时序变化与地震序列具有较好的对应性;不同的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差异,对熵值曲线的形态细节变化存在着一定影响,但对熵值总体变化趋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以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兰州新区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以及秦王川盆地构造特征,结合秦王川盆地区及其周缘黄土丘陵区地貌特点、地层特征,从致灾因子的角度研究总结了秦王川盆地区及黄土丘陵区内潜在的地震地质灾害。研究结果表明:秦王川盆地区潜在地震地质灾害有粉土震陷、砂土液化、地震滑坡等;黄土丘陵区潜在地震地质灾害有黄土震陷、地基失效、地震滑坡、地震崩塌等;基于断裂活动性研究,秦王川盆地内发生地震地表断错的可能性不大。最后,建议政府尽快组织实施兰州新区地震小区划工作。  相似文献   

11.
2018年9月8日10时31分29秒,云南省墨江县(23.28°N,101.53°E)发生M5.9地震。根据现场调查情况,详细阐述地震灾区房屋建筑结构特点、房屋建筑及生命线工程震害特征,给出房屋建筑震害矩阵,对其震害成因进行分析,并与省内近年相似震级的地震震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地震波及范围广、总体震害轻、无人员死亡、地质灾害轻。  相似文献   

12.
2014年云南鲁甸“8·03”MS6.5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基于对鲁甸县龙头山幅(G48E006006)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和对典型地质灾害的剖析,震后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有特征如下:(1)震后地质灾害较震前成倍增长,震前地质灾害多以中小型浅层崩滑为主,地震诱发了诸如甘家寨、红石岩等大型—特大型滑坡、崩塌,大量沟谷崩滑堆积物为泥石流储备了丰富的物源;(2)震中高烈度区域地质灾害密度大,沿发震断裂带NNE—NE向构造密集发育,震中区龙头山镇地质灾害发育最为集中;(3)地质灾害呈带状分布,明显受控于河流水系(牛栏江、沙坝河、龙泉河等)、公路(昭巧二级公路、沙乐公路)等线性地貌单元和线性工程,人类活动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对姚安M6.5地震极震区(Ⅷ度)及姚安,大姚,南华和牟定等县城内的建筑物与结构物的震害做了系统的调查。作为系统研究这一,叙述了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多层砌体,底层框架,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各类房层,单层厂房及砖砌塔的地震破坏现象,分析了建筑物的地震震害特征及对建筑物震害加剧的主要影响,讨论了地震区域城镇建设中防震减灾应重视的问题,以及经验和教训。这对今后多震区的城市规划,建筑物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谦      苏永奇  马占虎  车高凤    严武建    钟秀梅    陈文凯  郭鹏 《世界地震工程》2018,34(3):153-160
根据九寨沟Ms 7.0地震现场调查结果,总结了甘肃文县低烈度区震害的一般特征,分析了低烈度区烈度异常点的震害特点,并对产生烈度异常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研究区的建筑多在汶川Ms 8.0大地震后进行了重建或抗震加固,且地震持时较短,此次地震中低烈度区房屋震害总体较轻。然而,低烈度区存在建筑裂缝、滑坡、滑塌和桥梁损坏等显著的烈度异常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建筑场地位于滑坡体以及高陡边坡等抗震不利地带;此外,地震波的传播方向和研究区内岩土体的特性也是造成低烈度区烈度异常的重要因素。地震地质灾害需在地震烈度评定标准修订时予以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15.
An MS 6.4 earthquake occurred in Yangbi, Yunnan province, on May 21, 2021. According to related investigations, the macro-epicenter of the earthquake is 6 km northwest of Yangbi County, and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is the NW-trending Weixi-Qiaohou fault. The earthquake area is located in the hinterland of the Hengduan Mountains in the northwest of Yunnan province, a region dominated by high and medium-high mountains, with deep canyons and tectonic basins in between. Various geomorphic features are derived from drastic topographic changes and huge geological differences in the earthquake area. There are a variety of buildings in the earthquake-affected zone, including civil and brick-wood structures ones with weak seismic performance, as well as brick-concrete and frame ones with better seismic performa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quake in different geomorphic units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different buildings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affected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same earthquake intensity, the damage to most buildings (located in slope areas or rooted in weak strata) is amplified by the earthquake. The earthquake has exerted an obvious propagation effect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Moreover, local ground fissures will aggravate the damage to the buildings even without surface dislocation. Thus, we suggest th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ground fissures caused by the slope effect. The fissure areas may also be the disaster spot of collapses and landslides in case of a high-magnitude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6.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本文就各烈度区特征、宏观震害、建筑物震害、地质灾害和生命线震害等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本次地震的一些震害特点。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深,有感范围广,极震区烈度达Ⅸ度,余震频发,余震最大震级4.8级。灾区属于高山峡谷区,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较为严重,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震中位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时的重灾区,建筑物基本经过重建,抗震性能较好;九寨沟城镇和景区内大部分房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地区和民族习惯,农村民居基本为抗震性能较好的穿斗木构架房屋,灾区建筑物受损多而倒塌少,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死亡人数低于该区域历史上7级以上地震。这次地震经验表明,严格按照国家抗震设计规范、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并且保证施工质量的建筑物,具有抗御设防烈度地震的作用,不会发生严重破坏和整体垮塌,也就不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7.
浅谈建筑物加层中的抗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琴 《山西地震》1997,(3):58-59
叙述了建筑物增层的现实情况,提出建筑物尤其是处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建筑物增层时,必须考虑建筑物的场地、结构、材料等抗震因素。  相似文献   

18.
针对矿业城市长期矿产资源的开发,产生的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情况。以铜陵市为例,通过对铜陵市建筑物抗震性能开展全面普查,掌握建筑物抗震基本情况,研究了矿业城市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岩溶塌陷等典型地质灾害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具体影响,提出加大棚户区改造、开展土地利用防灾适宜性评价、建立地质灾害监控体系等对策建议,对提高矿业城市抗震设防工作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汶川Ms8.0地震驱动的同震及震后地质灾害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驱动了大量的同震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同时造成了山谷中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堆积,并将以泥石流的形式进入河流系统,造成震后大规模的泥石流地质灾害,这也是地震灾区在震后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根据本项目组的卫星影像处理和实地观测工作,以及前人对同震地质灾害研究获得的数量资料,对同震地质灾害数量在平行于断裂方...  相似文献   

20.
地震重灾区诱发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地震重灾区与次生地质灾害的关联性,以某地震灾区为例,在分析次生地质灾害类型与危害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一次泥石流总量及流量确定其危险度,并引入易损性指数,确定各评价单元次生山地灾害的易损性大小,设置评价指标;结合研究区实际,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地震重灾区诱发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价。实验以次生地质灾害中的泥石流产生的灾害风险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研究方法可在有效确定地震重灾区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的位置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纵向地震造成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面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