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1920—2020年地震资料,对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采用多方案(不同时间段、震级段)统计计算并综合分析,确定b值为0.78,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确定的b值0.84有所降低,对地震带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地震小区划的工程设防有重要意义。本文确定b值作为《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补充,可为科学建立重大建设工程的地震危险性计算模型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中硬场地地震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典型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研究北京地区中硬场地地震动效应。首先,统计分析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中的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再利用201个工程场地的钻孔资料进行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分析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中硬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明显,得到的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转换系数Ka高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中的值,大震水准下更为突出。因此,如在北京地区直接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中的调整系数,可能会低估北京地区中硬场地的地震动放大效应,降低抗震设防标准。最后指出,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转换系数明显具有区域性,应根据详细的场地地震动效应研究结果,合理地确定场地地震动转换系数。  相似文献   

3.
张萌  潘华 《地震学报》2022,44(6):1099-1110
为了寻找一种精度较高、超越概率范围较广并且便于应用的方式来表达地震危险性,本文回顾了当前常用的几种地震危险性表达方法,提出基于一个新函数来拟合地震危险性曲线的“特征系数法”,并使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的基础数据对该函数的拟合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新函数与地震危险性曲线拟合良好,与极值函数相比有明显的提升,能够充分地表达一个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另外,本文结果还显示该函数中表征曲线形状的参数k (文中称为特征系数)与场点面临的地震环境有关,k值较低的场点危险性贡献基本来自近场,而k值较高的场点中远距离的贡献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采用近几年地震监测资料、最新活断层探测成果,首次考虑了极罕遇地震影响,采用新的技术方法进行编制,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由于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地震活动性参数、衰减关系等发生变化,使河北省部分地震动参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发布距今已有十多年,期间,地震资料(尤其是青藏地震区地震资料)发生了较大变化,及时开展相关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参数研究对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补充了600余条地震目录,其中8.0~8.9级地震7次,7.0~7.9级地震35次,并分析了地震资料的完整性:由于历史、地理、人文的原因,喜马拉雅地震带地震遗漏较严重,7级地震直至1897年才基本完整,6级地震直至1950年才基本完整,5级地震直至1980年才基本完整;本文根据8级以上地震密集活动时段划分了地震活动周期,公元1803年以来可以划分出2个活动周期,并对未来地震活动进行了预测;采用多种方案拟合了喜马拉雅地震带的b值和4级以上地震年发生率:b=0.90,v4=162,并与前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简单对比。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较了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地震影响曲线和GB18306-2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使用的设计地震动反应谱,并参考实际工程场地的地震动反应谱,探讨了长周期结构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设计地震动反应谱长周期区段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地震区、带的划分直接影响地震活动性参数的选取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结果,它是地震区划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龙门山地震带位于南北地震带中部,地震活动相当强烈.目前编制的五代图,根据最新研究的资料,对龙门山地震带与长江中游地震带、巴颜喀拉山地震带东南边界以及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的边界做了相应改动,将成都盆地、龙日坝断裂划归龙门山地震带,将日月山断裂划归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已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它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借助日益普及的移动智能终端和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我们面向公众服务和行业应用,分别研发了地震动参数区划图APP(Android和iOS版)及B/S架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新一代区划图所涉及的“四级地震作用”、“土层影响双参数调整”等技术方法进行无纸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此外,针对市县基层防震减灾管理工作的特点和需求,为新一代区划图提供了一套实用的信息服务系统。该服务系统在部分市县工作部门进行了推广和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当前地震安全性评价中,普遍使用考虑地震活动时空不均匀性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CP-SHA),它规定以地震带为统计区域计算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和v4值。正在编制的中国地震动区划图(五代图)提出了针对潜在震源区进行三级划分原则:划分地震带、地震带上划分地震构造区、地震构造区内再划分潜在震源区。本文提出以地震构造区为统计区域回归统计方法计算b值和v4值,然后进行概率危险性分析计算,这样得到的结果可能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以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编制过程中的基础资料为基础,参照国际上最新地震区划原则,以抗倒塌参数作为基准,结合沈北新区及周边地区不同场地地震动参数,以及地震、地质背景的研究,编制了沈北新区地震区划。该地震区划可为沈北新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研究也为同类项目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考虑到《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2016),提出了双参数调整原则,即对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进行同时调整,以确定设计地震动反应谱,这势必会增加结构的土建成本。因此,基于Ⅱ类场地,对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 g)的剪力墙结构在不同场地类别下的地震动参数进行推导。采用单一控制变量法,对某12层剪力墙结构按不同抗震设防烈度和不同场地类别进行设计,使其满足规范最低标准,计算相应的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用量;根据现时市场定额,比较分析单一地震动参数变化时的土建成本,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第三代地震区划图的编图思路为基础,采用考虑地震活动时空非均匀性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进行成都市地震危险性评价。首先根据成都市及邻区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和地震活动特征,确定不同震级上限Mu的潜在震源区;再估计各地震带的b值、地震年发生率及地震年均发生率分配函数;然后建立适合于成都市及邻区地震动(或烈度)衰减特征的等效圆、椭圆、长椭圆和断层破裂4种衰减模型。最后,采用考虑时空非均匀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模型,评价了成都市不同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其说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地震》1992,8(4):1-11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编制,编制中充分考虑了我国地震活动的时、空非均匀性特征,对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做了重要改进。在地震活动特点和构造活动特点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先划分出26个地震带作为地震活动分析的统计单元,再进一步在地震带内划分潜在震源区,据此将全国划分为733个不同震级上限的潜在震源区。按各震级段地震资料的可信时期,求得地震带的地震重复率系数(b值),并根据对地震活动的时间不均匀性及空间不均匀性分析求得未来时间段的年发生率及其空间分布函数。采用分区烈度椭圆衰减模型,求得全国共约三万个点不同超越概率的烈度值,最后以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风险水平给出1∶400万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图可作为中小工程的抗震设计依据、国土利用规划的基础资料以及制定减轻地震灾害对策的依据。 本图反映了我国八十年代的地震科学水平,也使我国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进入概率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14.
地震带划分方案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四川及邻区的地震构造背景、地震活动特征等,相对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采用的大尺度地震带划分方案("大带方案"),在较小尺度上划分出了川滇块体地震带、甘南川北地震带、四川盆地地震带("小带方案").采用相同的原则和方法,分别统计得出了"大带方案"、"小带方案"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对比分析表明,在同一地区,不同的地震带划分方案将得到代表不同地震活动水平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大尺度地震带划分方案很可能低估高震级档地震的年发生率.采用小尺度的地震带划分方案,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区域的地震活动的水平,较好体现控制建筑物抗倒塌的地震作用的水平,有利于编制更为真实、安全的抗倒塌区划图.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的抗震设防管理面临新形势,一是新一代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对我国整体的抗震设防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国务院及中国地震局对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出台了新规定,地震安全性评价由行政审批改为强制性评估。文章从管理学角度分析了当前抗震设防管理模式的弊端,并初步探讨了"服务型"抗震设防管理模式的特点和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6.
国家标准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五代图)已于2016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一代区划图的实施,使得建筑的土建成本较之前有所改变。运用结构设计软件,按照规范规定的最低标准完成各种结构构件在不同地震动参数下的内力和配筋计算,并根据建设工程预算定额和估价表对其进行施工图预算和经济性的对比分析,从而比较某一地震动参数变化对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土建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编图的技术方法,将云南地区划分为0.2°×0.2°的网格点,计算了基岩峰值加速度,并转换为一般场地结果,与五代图颁布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同时对蒙自地区某代表场地计算了基岩反应谱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绝大部分计算点的50年10%超越概率水平对应的一般场地峰值加速度试算结果与五代图比较吻合。从反应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五代图的计算方法及结果有效反映了云南地区地震环境对该代表场地的影响。建议今后云南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应采用五代图编图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计算方法,定量分析龙门山地震带及邻区1970年以来现代中小地震空间分布图像特征,探讨其与历史强震震中分布、主要断裂展布和地震带边界的关系,验证了新区划图中龙门山地震带边界修改方案的合理性.同时基于震级—频度分布原理,对所使用的中小地震资料进行完整性分析,分别给出了区域内不同时段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本研究为此地区地震区、带划分提供了定量依据,可供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版美国地震区划图源及其参数模型的分析与评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2008年版《美国地震危险性图》(本文称“美国地震区划图”)采用5种类型震源区模型。本文全面分析了这些震源模型的划分目的、划分原则、基本特征、用途、各类型源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的原则与基本方法。评述了美国地震区划图震源区模型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EPA的重大工程设计地震动确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易立新  胡晓  钟菊芳 《地震研究》2004,27(3):271-276
根据第四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中采用有效峰值加速度(EPA)的特点,结合概率性方法和确定性方法优点,建议了确定重大工程场点设定地震的原则和方法。该方法根据危险一致的原则选定最大贡献潜源,利用震级空间联合分布函数确定设定地震震级、震中距,最后根据震级、震中距和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设计地震动反应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