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984至1985年,我曾参加了三次国际性学术讨论会.第一次是1984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气候会议.第二次是1985年5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美古气候学术讨论会.第三次是1985年8月7日至13日在乌鲁木齐召开的干旱区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国际学术讨论会.这三次会议虽然都在我国召开,但对我来说,确是一次难得的学术交流和学习的好机会,对我今后的研究工作启示很大.正如古语讲,草木无大小,必待春而后生. 这几次会议比较隆重,又开得很成功.  相似文献   

2.
一、概况六十年代以来,世界和我国许多地区不断发生大范围的气候异常现象,严重地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周恩来总理于1973年5月14日指示中央气象局“要好好研究一下气候变异问题”。同年6月中央气象局在北京召开“气候异常座谈会”,并建议成立一定的机构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于1973年底成立了气候变迁研究组。1975年10月在长沙组织了第一次“全国气候变迁和超长期预报会议”,会后出版了《气候变迁和超长期预报文集》。1976年11月在西宁召开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百年温度预报讨论会”,编制了未来100年我国温度变化趋势的预  相似文献   

3.
“1990全国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科学讨论会”于9月15日至18日在青岛海军潜艇学院举行。这是继1987年(青岛)、1988年(大连)我国召开的海气新学科研究的第三次大型学术活动。 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气象学会海洋气象学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南京气象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青岛海洋环境预报区台等行政单位及山东省航海学会和上海、山东、大连、青岛的气象学会12个单位参加联  相似文献   

4.
本刊记者陈晓梅报道:1997年10月19~22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武岭大学举行了第六届全国熵与交叉科学研讨会。这个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有组织的熵研究活动已经10年了。1987年在新疆召开的首届全国熵与交叉科学研讨会表明我国在熵领域已经集结了一批人才。10年来他们在组织机构不健全和经费困难条件下能够坚持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性会议,反映了我国学者的奋斗精神。10年间他们组织交流了数百篇论文出版了四册论文集。这些论文不仅对熵的含义从多方面做了讨论,而且把熵概念和最大熵原理用到了自然界和社会上。10余年来我国学者编著译的与熵有关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气候区划研究工作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回顾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党中央提出:“在三、五年内积极进行农林牧副渔资源的综合考察,研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系统的保护,研究各业合理区划,为我国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此,中央气象局先后于1979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区划科研协调会议,1979年7月在秦皇岛召开了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区划工作会议,19180年2—3月间举办了全国农业气候区划经验交流学习班,1980年12月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区划学术讨论会,1981年9月在武汉召开了第二次农业气  相似文献   

6.
1985年3月23—29日,中国气象学会委托动力气象和数值天气予报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国大气环流及异常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继1959年和1963年以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规模的大气环流学术讨论会,也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动力气象专业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气象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气象学院等二十三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和部队系统的气象科学工作者共180人,其中教授级的气象  相似文献   

7.
仲书 《气象》1990,16(6):65-65
由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基金委员会台风项目评审组、上海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和海洋学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八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于1990年5月12—15日在上海召开。  相似文献   

8.
日本兴起“天气经济学”研究热去年的冷夏,今年的酷暑,气象的异常使日本经济受到巨大影响,这种情况使经济学家对“天气经济学”越来越关心。日本气象协会12日举办的首次关于气象与产业关系的“气象讨论会”盛况空前,许多大超级市场、食品和制药厂家纷纷进来参加。“...  相似文献   

9.
宋兆民 《气象》1987,13(5):54-54
中国林学会于1987年2月28日—3月4日在广东省新会县召开林业气象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1987年学术年会(即第五次全国林业气象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林业、农业、气象及科学院系统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提交学术  相似文献   

10.
由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组织的“第二次海洋-大气耦合模式”国际学术会议——作为第二十一届海洋流体动力学列日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8日至12日在比利时列日大学举行。会议代表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西德、苏联、日本、中国等十四个国家。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气象学会第一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1月14日至19日在杭州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性的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和业务部门的理论气象工作者60多名。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73篇,在会议上报告的有37篇。建国以来,我国广大的动力气象工作者经过长  相似文献   

12.
1964年8月19—31日在北京举行了1964年北京科学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日本代表团内有日本气象学家增田善信,小平信彦,久保田靖之三位先生。他们在会上作了“日本的数值天气预报”、“日本的雷达气象学”、“日本气象工作机械化的技术背景和社会背  相似文献   

13.
全国季风学术讨论会在杭州举行由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理论的研究”发起,并与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委员会、热带气象委员会、气候学委员会,以及杭州大学联合举办的全国季风学术讨论会,于1...  相似文献   

14.
1987年1月12日至17日,新疆气象学会和新疆气象局农业气候区划办公室,在乌鲁木齐联合召开“新疆农业气象和农业气候区划学术讨论会”,全疆(包括兵团)各有关开展农业气象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单位的7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讨论会共收到113篇论文,会上交流了53篇.论文涉及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应用、作物气象、农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月15日至18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受国务院委托,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全国学术讨论会”。在开幕式上国务院环委会副主任、国家科委副主任李绪鄂做了以全球环境问题和我们的对策为主题的报告。与会代表,在严肃活泼、百家争鸣的气氛中,对报告内容提出了修改和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16.
第一届WMO人工影响天气学术讨论会于1973年10月1-7日在苏联塔什干城举行.会议主要议题是人工消雹问题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状况和业务作业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已意识到评估人工影响天气试验效果的困难性和加强云物理学基础研究的必要性. 为了促进对制约人工影响天气的特殊云物理学问题的研究,第二届WMO人工影响天气学术讨论会与第七次国际云物理学会议一起于1976年8月2-6日在美国波尔顿城举行.这次会议主要议题是定量观测云微物理学和热力学特性的技术方法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中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 1 1月 1~ 5日 ,第十三次全国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讨论会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 ,此次讨论会是继 1 996年北京昌平讨论会和 1 998年庐山人工影响天气 40年进展和展望讨论会后的又一次云雾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盛会。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委员会及其所属的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分会、中国气象局科技教育司、陕西省气象局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5家联合主办 ,陕西省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承办。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梁景华秘书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倪允琪院长、陕西省气象局陈洪田副局长等出席了开幕式 ,并分别…  相似文献   

18.
1987年5月18-22日,在阿得雷德(澳大利亚)大学将连续召开“南半球中层大气”和“中层大气重力波和湍流”专题讨论会.每个专题讨论会要求提供评论文章和各种论文,在这期间提供的题目是: 南半球中层大气——半球内的差异观测和分析的互相比较气候演变和季节性的变化大尺度与中尺度波动间的相互作用;突发警报和警报  相似文献   

19.
记者陈晓梅报道当今世界,熵理论已经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演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学者J·里符金则称熵是“一种新的世界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熵理论,对于整个科学来说是第一法则”.因此,探讨熵理论在各学科的含义,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熵理论,进而建立起熵理论为基础的真理观、价值观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气科学史第四次学术讨论会”暨“大气科学史研究会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于1988年5月19日至23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召开.来自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南、湖北、青海、新疆、云南、贵州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20个单位的3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28篇,其内容有建国前的气象简史,航空气象史;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有关气象专业科系的发展史;有关古籍名著的探讨、名人介绍等等.除此之外,南京气象学院研究员陈学溶先生还介绍了他与台湾气象学家们进行学术交流和通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