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世纪末"生产网络范式"取代了"现代企业范式"成为世界生产组织方式的主流,随之生产网络成为了西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西方学者从不同视角对生产网络的理解,概括了生产网络所具有的几个重要特征,对生产网络在不同尺度的应用进行了评述。总体上看,生产网络对解释各尺度经济现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相比国际、区域和全球等大尺度生产网络的广泛研究,国家和地方中小尺度的生产网络明显受到忽视。事实上,在大尺度生产网络的研究基础和背景下,国家生产网络在构建国家创新系统上、地方生产网络在分析地方经济上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樊杰  陈东  吕晨 《地理研究》2009,28(6):1439-1448
国际金融危机是地域空间上发生、空间拓展及区域响应过程非常迅速的新经济地理事像,探究其在特定地点发生的机制、区域影响的空间拓展过程、区域受损响应的规律及长期区域对策,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新命题。鉴于金融危机事像成因和演变的经济属性强、空间过程和区域响应的经济驱动机理显著,尝试采用"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一个新的研究范式进行探讨。从微观虚拟经济企业对利润的无限追求-宏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价值脱节和政府监控不到位-特定区域金融危机的爆发,发达国家微观企业产业组织-宏观国际产业链分工-金融危机的空间扩散,微观消费者边际效用损失的差异和灾变点的存在-宏观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对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的依赖以及经济的可恢复能力-区域金融危机的差异化响应等方面,初步探讨了金融危机的空间过程,提出了"1元≠1元"的经济地理损失效应判断,据此探讨了差异化的区域响应规律,得出以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生活相对不富裕的地域在金融危机中受损程度可能更大的初步结论,提出了现代服务业据点式突破在空间结构组织上具有可能的研究假设。最后,就提高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贡献度、提升内需的拉动作用等应对全球化风险的长期策略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3.
与技术、资本相比,生产组织形式的选择和创新日益成为全球经济条件下企业、产业和区域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决定因素。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通过集群生产方式构建地方性生产网络对国家或区域制造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天津自行车产业的发展表现为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和演进过程,即、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大而全”和“小而全”的高度纵向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向“专业化+网络化”的集群式生产组织方式转变,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得益于地方生产网络的构建。文章通过这一案例研究,探讨如何利用这次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和演进中隐藏的潜在后发优势,提升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货运航空企业发展过程及航线网络演化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997年首家货运航空企业运营以来,中国专业化货运航空发展已有二十年历史。受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货运航空企业发展经历破产、重组、转型等变革,目前仅存6家,专业化航空货运市场规模相对较小。HHI指数分析表明,中国货运航空企业市场结构演化表现为"U"型特征,近期呈现向高寡头占有市场发展趋势。以中邮航、国货航、中货航及顺丰航空为代表,进一步分析货运航空企业的网络拓展、组织效率和枢纽格局。研究发现:四大航企航线网络拓展较为平稳,主要在三大城市群建设单枢纽或者双枢纽、通过"轴辐"模式组织运营,因而具有较高的网络组织效率。研究建议加快培育货运航空企业,鼓励拓展航线网络,并在中国内陆及全球建设货运航空枢纽。  相似文献   

5.
杨友仁  夏铸九 《地理研究》2005,24(2):253-264
以最近8年内在苏州地区投资设厂的信息电子业台商为例,分析其本地集聚的供应链的企业间交易关系的本质和组织网络的治理模式,以探讨全球生产网络的地域性集聚的经济地理意义,以及企业组织间的治理结构对地方发展的影响。指出这一轮信息电子业台商的跨界投资基本上强化台湾代工厂商与品牌大厂之间的策略性合作,然而台商生产网络的跨界扩展也交织着企业组织间的权力运作,导致生产网络的治理模式发生改变并形成了空间集聚的动力。研究显示,从全球生产网络的厂商间交易治理结构出发的分析视角有助于理解区域发展的机会与限制,而就发展中国家由全球生产网络之跨界转移所形成的新工业空间而言,经济地理学所强调的厂商间具有地理邻近特征的"互赖性"并不能脱离全球商品链所内含的不对称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与地方发展理论是当前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地方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作为现代物流业的主体,参与到全球生产网络中,但学术界对基于企业层面的空间网络组织研究较薄弱。采用案例分析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资料,对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的空间网络组织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地方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空间网络一般由总部—分公司—办事处(或营业部)三级构成,各级机构设置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企业空间网络呈"核心—边缘"模式;空间网络扩张呈现"先地方,后国际"的时间特征和"接触式扩散+跳跃式扩散"的空间特征;地方部分物流企业空间网络受到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符天蓝  杨春 《地理研究》2018,37(7):1460-1474
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出现了由以出口为主转向出口和内销并进的发展趋势。然而现有文献较少关注市场转向对制造业企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以珠江三角洲出口导向型家具产业为例,通过以深度访谈为主的定性研究方法,探讨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企业在出口转内销过程中的产业升级路径。结果显示:在与中国国内市场进行战略耦合(strategic coupling)的过程中,家具制造业企业分别通过网络式、企业内部协调式及市场型方式嵌入国内市场导向型的生产网络,并呈现出产业升级(upgrading)和降级(downgrading)等多元化路径。中国市场为家具制造业企业提供了产业升级特别是功能升级的机会,但小部分制造业企业也经历着产品降级的过程。研究市场转向中的产业升级对理解后危机时代新兴市场的崛起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对理解在全球经济背景下中国出口导向型加工制造业转型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虚拟经济对区域经济学的冲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催生了虚拟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式已经从多方面向区域经济渗透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生存生活方式、经济运行方式.网络技术改变了"距离"的固有概念,虚拟经济摆脱了"区位"的严厉束缚,区域经济学原本依赖的空间基础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一些基本原理在新兴的虚拟经济中失去解释力,甚至受到强烈的冲击.基于现实的新情况,积极探讨区域经济的新形态和区域经济学的认识创新.  相似文献   

9.
论城市化的空间工具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凤君 《地理研究》2013,32(9):1761-1767
人类发展从要素范式向系统范式转变将是必然趋势,不得不从"空间中的生产"转变为"空间的生产",以一个个规制性功效空间的构建规范现代社会,发挥着空间治理的作用,调控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城市和国家是人类进行空间治理最基本的两类功效空间范式,直接决定着相应社会系统的政治、经济行为,以及空间福利状态。城市是人类自行营造的物质空间和空间使役系统,是在时间、空间、物质、能量、信息、资本的有效整合下人类建构生存系统的一种基本空间范式,承载着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环境功能,形成了经济资本、政治生活、权力运作等交织在一起的具有多元意义的社会空间,发挥着空间管理与治理、规范空间行为、提供持续福利等功效。  相似文献   

10.
贸易网络研究起源于复杂网络科学,其研究问题属于经济地理学全球化关注范畴。然而,关系经济地理作为经济地理全球化研究的中坚力量,同样借鉴社会网络和网络科学的思想,几乎没有参与到贸易网络的研究和对话中。论文针对这一现象,从介绍关系经济地理的网络范式入手,阐述关系经济的网络范式来源、过程与研究成果,并梳理现有贸易网络研究的进展,分析现阶段关系经济地理的网络思潮与贸易网络的区别,重新思考经济地理在关系视角下,应该以何种方式参与到贸易网络的讨论中。主要结论如下:① 关系经济地理的网络范式仅仅借用社会网络研究小部分概念,重视在整体网络空间中行动者的嵌入性,几乎不关注网络的整体结构及其对集体行为的影响;② 贸易网络研究主要探讨国家间贸易网络的结构与性质,而关系经济地理普遍从企业出发研究贸易流动背后的生产网络,其理论基础难以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③ 关系经济地理的贸易网络研究应该重视全球集群网络理论的运用,重新思考网络概念的经济地理学基础和多维网络相互耦合关系研究等问题。论文有助于推动关系经济地理学学者如何借助学科理论基础参与到贸易网络国际化研究中,对探讨现阶段经济地理理论应用和新方法实践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全球城市理论与中国的国际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拉昌 《地理科学》2007,27(4):449-456
全球城市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研究范式由20世纪7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向全球与地区相互作用的范式转换。全球城市体系的划分从单一指标向经济与文化结合的多指标方向发展。但如何选取指标,如何进行指标的测量,如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分配以及如何采集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数据与资料,都是全球城市研究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国的全球城市建设要从全球城市体系的等级、位序规律出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有步骤、有目标、分阶段,稳步推进,逐步提升城市发展的层次,促进城市国际化的步伐,建设中国的国际城市。  相似文献   

12.
Global time Out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111(9):415-419
  相似文献   

13.
The ‘global city’ concept has captured the attention of geographers and other social scientists. Research focuses predominantly on capital mobility and the important managerial role exerted by cities in the ‘developed’ realm (i.e., New York, London, Tokyo). The mobility of labor is also important and yet has been neither critically conceptualized nor sufficiently analyzed in existing studies of global cities. Using the Philippines as a case study, I examine 1) how global circuits of labor are socially organized, and 2)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social organization is spatially concentrated in Manila. In so doing, I reaffirm the critical role played by Third World cities as global cities.  相似文献   

14.
The ‘global city’ concept has captured the attention of geographers and other social scientists. Research focuses predominantly on capital mobility and the important managerial role exerted by cities in the ‘developed’ realm (i.e., New York, London, Tokyo). The mobility of labor is also important and yet has been neither critically conceptualized nor sufficiently analyzed in existing studies of global cities. Using the Philippines as a case study, I examine 1) how global circuits of labor are socially organized, and 2)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social organization is spatially concentrated in Manila. In so doing, I reaffirm the critical role played by Third World cities as global cities.  相似文献   

15.
16.
中资律师事务所全球扩展及其网络空间结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链锁网络模型,分析了1993-2015年间中资律师事务所全球布局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全球网络的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①中资律师事务所在西欧、北美和亚太三大区域重点布局的基础上,全球空间覆盖范围迅速扩展,全球布局同时考虑全球金融型中心城市和政治型中心城市等多种类型区位;②中资律师事务所的全球网络,在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海外的香港、纽约、伦敦、迪拜等核心城市构成的骨干网络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其网络的全球化程度也不断增强;③中资律师事务所的全球扩展对北美、西欧、非洲、中东以及东欧等区域城市的全球网络联系影响较大,对空间临近的亚太地区影响相对较小,这也与以往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人们对"气候变暖"及其机制的争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不再是单纯研究大气变化规律的科学,而变成一门与"减排方案"和"征收碳税"有关的政治与经济问题相联系,与国家经济利益有关的崭新课题."气候变暖"既与利益有关,就会难免偏离公正,偏离纯理论科学.本研究对国内外"气候变暖"最新动态进行回顾分析,得出以下认识和结论.1)过去百年城市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器测温度数据,如果没有对"热岛效应"进行矫正,无疑高估了过去百年全球升温的幅度;2)过去百年全球有所变暖是事实,但不同学者增温估算不一致.不仅升温幅度不确定,而且人类和自然因素对升温贡献各占多少也不确定;如果考虑到城市发展对增温估算的影响,过去百年增温应当比0.4℃更低,远没有达到历史上次级波动的变化范围.3)尽管过去百年地球有所变暖,但在万年轨道尺度上,现在地球处于变冷的大趋势过程中.对现在气候变暖更合理解释,是属于变冷大趋势中的次级变暖波动;4)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大气CO2浓度变化总是落后于温度变化,即总是温度驱动着CO2变化,而不是CO2浓度驱动地球增温.  相似文献   

19.
20.
Global multi-layer network of human mobilit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ecent availability of geo-localized data capturing individual human activity together with the statistical data o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pened up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a study on global mobility.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multi-layer complex network, built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hree datasets: Twitter, Flickr and official migration data. Those datasets provide different, but equally important insights on the global mobility – while the first two highlight short-term visits of people from one country to another, the last one – migration – shows the long-term mobility perspective, when people relocate for good.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emphasize importance of this multi-layer approach capturing both aspects of human mobility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one hand, we show that although the gener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global mobility network are similar, there are important quantitative differences among them. On the other hand, we demonstrate that consideration of mobility from a multi-layer perspective can reveal important global spatial patterns in a way mo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bserved in other available relevant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connections, in comparison to the spatial structure inferred from each network layer taken separat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