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实验研究氯化钠、碱度对罗氏沼虾仔虾的急性毒性作用。用概率单位法求出了其氯化钠2 4、4 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8.58、 5.32、 3.4 7、 2 .19g/ L;碱度的 2 4、4 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51.0 2、 37.0 7、 2 7.19、 2 1.54mmol/ L。对氯化钠和碱度混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的方差分析表明 ,氯化钠和碱度对仔虾的死亡率影响显著 ,而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碱度 (AL K)与罗氏沼虾仔虾氯化钠 2 4、4 8h L C50 (S)关系式分别为 S=- 0 .12 78AL K+ 9.2 346 ,S=- 0 .0 715AL K +5.530 1。  相似文献   

2.
陈楠生 《海洋科学》1995,19(6):32-37
中国对虾稚虾在寻食过程中具有显著的化学感觉机能(距离化学感觉)。 天然食物(如沙蚕、小鱼)匀浆引起中国对虾寻食行为的作用明显强于单一化学物 质(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糖类和甜菜碱等)。不同天然饵料匀浆对中国对虾的诱食 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日本沙蚕>面条鱼>巢沙蚕>蛤仔>紫贻贝。煮沸后的天然饵 料匀浆对中国对虾的诱食性显著提高。水体中的化学刺激物,基本上不影响中国对 虾对人工配合饵料的摄食率。本文还将中国对虾寻食行为中的距离化学感觉与墨 吉对虾、日本对虾、罗氏沼虾和美洲螯龙虾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罗氏沼虾仔虾及蚤状Ⅺ期幼体对盐度突变的适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验了罗氏沼虾仔虾及Z11期幼体对盐度突变的适应能力。试验结果表明,0.82cm的仔虾由盐度10.8‰放入淡水中及0.98cm的仔虾由淡水直接放放20‰以下盐度水中培育,对虾仔的成活影响不明显;Z11期幼体由盈度17‰直接放入7—17‰盐度水中和由盐度10.8‰放入4—10.8%盐度水中以及淡化后第二天由淡水直接放入17‰盐度水中培育,对幼体的成活率无明显影响,幼体能正常蜕皮变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验了罗氏沼虾仔虾及Z11期幼体对盐度突变的适应能力。试验结果表明,0.82cm的仔虾由盐度10.8‰放入淡水及0.98cm的卫虾由淡水直接放放20‰以下盐度水中培育,对虾仔的成活影响不明显;Z11期幼体由盐度17‰直接放入7-17‰盐度水中和由盐度10.8‰放入4-10.8%盐度水中以及淡化后第二天由淡水直接放入17‰ 盐度水中培育,对幼体的成活率无明显影响,幼体能正常蜕皮变态。  相似文献   

5.
不同虾种间肌肉组织蛋白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玉德  孙晟  朱云 《台湾海峡》2001,20(2):177-181
采用薄层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方法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绿须虾(Aristeus virilis)、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日本对(P.japonicus)、斑节对虾(P.monodon)和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的肌肉组织蛋白质进行分离,检测各蛋白质组份及其等电点。根据蛋白质区带的共享度计算共相互间的遗传距离指数,然后用聚类方法处理数据,构建系统树,分析其间的差异程度,最后确定6种虾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每种虾可获得6-11条 蛋白质区带,等电点范围在4-6.95之间。虾类肌肉组织蛋白质组份及其电泳行为,可为虾类在分类学上的定位提供生化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延迟投饵对裸项栉鰕虎鱼仔鱼存活、摄食及生长等方面的影响。实验设1个饥饿对照组(设10个平行)和5个延迟投饵组(各设4个平行),分别在孵化后第1、2、3、4和5d开始投喂褶皱臂尾轮虫。实验结果表明裸项栉鰕虎鱼仔鱼初次摄食时间为孵化后第1天,第3~4天时进入PNR期;初次摄食率以孵化后第2天最高,为54.55%,之后随日龄的增大而显著下降;仔鱼的存活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体长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与此相似。本研究表明:对裸项栉鰕虎鱼仔鱼进行投饵的最适时间为孵化后第1天。  相似文献   

7.
1997年5月至9月25日,在山东省禹城市辛店洼进行了罗氏沼虾养殖实验。0.109公顷的池塘,放罗氏沼虾苗2.0万尾,鲢乌仔5000尾,在于旱无引黄水的情况下,用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和水质进行综合调控,并精心管理,养殖130天,产沼虾89.6kg。鲢133.3kg,以及部分鲤鲫鱼。每公顷纯利用31723.4元,沼虾产量822.0kg。并总结了一套适合渍涝洼地的氏罗沼虾养殖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范东东  魏永伟  苗亮  陈炯 《海洋与湖沼》2015,46(5):1153-1159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是对虾养殖的重要病原之一,可感染多种虾种。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中国养殖的重要沼虾品种之一。根据国际兽疫局(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推荐的IHHNV检测方法,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开展IHHNV在罗氏沼虾中的感染和流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研究区的罗氏沼虾养殖区,IHHNV广泛流行,阳性率高达90%;但所有成年罗氏沼虾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病症,仅表现为病毒的携带。通过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检测到的华南地区毒株属于Ⅰ型感染株,与菲律宾株进化关系较为接近;华东地区毒株属于Ⅱ型感染株,与东南亚株进化关系较近。本研究为IHHNV在罗氏沼虾内的感染、流行和防控提供了详细参考。  相似文献   

9.
斑节对虾淡化养殖水质特点和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1997年福建海洋研究所在福建省龙岩市山区以盐卤水与溪水调制成养殖水体,进行斑节对虾淡化养殖试验。本文着重讨论该养殖水体中温度、盐度、溶解氧、pH等化学因子的水质特点,该水质有利于斑节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南海原油、0号柴油和20号柴油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日本对虾Penaeusjoponicus、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ensis3种仔虾和黄鳍鲷和Sparuslatus、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前鳞鲻MugilOphuyseni和七星鲈Lateolabraxjaponicus4种仔鱼的急性毒性。油类对仔虾和仔鱼的毒性大小顺序均为:0号柴油>20号柴油>南海原油。油类分散液的毒性大于其水溶性组分。在曝油的3种仔虾中,刀额新对虾对0号柴油和20号柴油的耐受力最弱,而日本对虾对南海原油最为敏感。曝油仔鱼对3种油类的耐受力顺序为:黄鳍绸>黑鲷>前鳞鲻,而七星鲈对0号柴油最为敏感。3种仔虾对油类的耐受力明显低于4种仔鱼。  相似文献   

11.
6个虾种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玉德  孙晟 《海洋科学》2001,25(1):9-11
采用RAPD方法检测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绿须虾(Aristeus virilis)、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日本对虾(P.japonicus)、斑节对虾(P.monodon)和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等6个虾种的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用20个随机引物扩增得到492个DNA片段,根据这些片段的共享度计算出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树。所得结果从DNA水平上反映出虾类在科属种不同分类阶元亲缘关系的远近,并为虾类现行的分类系统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温度、溶解氧含量对中国对虾消化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界环境因子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生长的影响已有不少报告。王克行等报告了仔虾生长适温是20~30℃,超过32℃生长速度下降。杨丛海观察了5cm体长的幼虾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郝斌等报告了中国对虾的耗氧率,提出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警戒线为1.00~2.00×10~(-3)。但环境因子对中国对虾消化速度影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1年4月、5月与6月对浙江南部沿岸产卵场进行的共3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鱼卵、仔稚鱼72个种类,分别隶属11目38科48属。其中鱼卵29种,分别隶属6目18科24属;仔稚鱼55种,分别隶属10目29科40属。4—6月仔稚鱼数量呈逐月递减的趋势,而鱼卵数量6月最多,5月最少。鱼卵优势种4月以斑鰶、棱鱚、小黄鱼与蓝点马鲛为主,5月以斑鰶、鳀、龙头鱼、银鲳、蓝点马鲛与石首鱼科为主,6月以鳀、龙头鱼、多鳞鱚与鲱科鱼类为主;仔稚鱼优势种4月以虾虎鱼类、褐菖鲉与平鲉科为主,5月以鳀、虾虎鱼类、棱鱚、斑鰶与长鳍篮子鱼为主,6月以鳀与虾虎鱼类为主。斑鰶、鲳鱼、小黄鱼、棱鱚、蓝点马鲛与褐菖鲉的产卵盛期为4月,而鳀与龙头鱼的产卵盛期为6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海上钻井数量的逐年增加、钻井液的使用量迅速增加,与之相关的环境危害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筛选合适的毒性测试生物和开发环境友好的钻井液。本研究中,按照ISO11348-1(2007)、GB/T21805-2008和GB/T18420.2-2009的毒性测试方法,采用标准的海洋测试生物:发光细菌(Vibrio fischeri)、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诸氏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chulae)、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卤虫(Artemia)、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研究了钻井废液特征污染物(苯酚、七水硫酸锌、氯化汞)以及参比毒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钻井液特征污染物对6种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有所不同:Hg2+对海洋生物表现为极高毒性,Zn2+、SDS表现为中、高毒性,苯酚表现为中、低毒性;6种海洋生物对4种特征污染物的敏感性顺序为:蒙古裸腹溞 > 诸氏鲻虾虎鱼 > 卤虫 > 凡纳滨对虾 > 发光细菌 > 牟氏角毛藻;诸氏鲻虾虎鱼与卤虫、凡纳滨对虾种间毒性相关性显著,蒙古裸腹溞与发光细菌、凡纳滨对虾种间毒性相关性显著。上述研究结果为环保型海洋钻井液开发和钻井废液生物毒性评价中受试生物的选择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在对虾养殖生产中,虾池水体中溶氧量的变化与对虾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所以,目前国内外对于池水中溶氧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十分重视。本文是根据养虾实践和我们开展的“虾藻混养”、“增氧船”两项试验总结的资料,仅就虾池水体溶解氧的来源、周日变化情况与对虾生长的关系,以及虾池缺氧的预防措施等方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亚硝酸盐对长毛对虾幼体的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淑英  邹栋梁 《台湾海峡》1994,13(3):236-239
长毛对虾幼体从无节幼体至仔虾期对亚硝酸盐的忍耐性依次增强。在盐度32,pH8.20和水温28±0.5℃的条件下,无节,蚤状,糖虾,仔虾24h的LC50值分别为7.63,15.09,22.92和64.58mg/dm^3NO22-N;蚤状,糖虾,仔虾48h的LC50值分别为11.9,11.41和37.34mg/dm^3NO2-N;仔虾72h和96h的LC50值分别为22.94和13.81mg/dm^3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L-15和M199两种培养基对体外培养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肌细胞生长的差异。结果表明,L-15较M199更有利于罗氏沼虾肌细胞的生长。分别测定了不同浓度的Zn^2 (0~160ug/L)和Cu^2 (0~10ug/L)对罗氏沼虾离体培养肌细胞的影响,通过MTT法测定肌细胞的增殖.NBT法测定肌细胞活性氧的产生,结果表明,Zn^2 浓度为80~120ug/L时细胞的增殖效果较好,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最少;Cu^2 浓度为8ug/L时细胞的增殖达到最大,活性氧产生最少。  相似文献   

18.
张乃禹 《海洋科学》1995,19(4):37-40
气泡病一般发生在幼鱼和仔虾消化道及鳃丝中,导致鱼虾部分死亡。自Marsh和Goriham于1905年报道了鱼的气泡病后已有许多报道,但对于虾的气泡病报道较少。Lightner,D.V.等报道过褐对虾(Penaeus aztecus)蚤II期幼体及稚虾的气泡病[6~9]。1979年著者进行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摄饵量实验[4]过程中曾遇到仔虾消化道气泡病,致使仔虾漂浮在水面,死亡率较高(>30%)导致实验不能进行。为此笔者对中国对虾气泡病的成因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于1…  相似文献   

19.
南海原油和燃料油对仔虾和仔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贾晓平  林钦 《热带海洋》1998,17(1):93-98
测定了南海原油,0号柴油和20号柴油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刀额新对虾Metpenaeusensis3种仔虾和黄鳍鲷Sparuslatus,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前鳞鲻Mugilophuyseni和七星鲈Lateolabraxjaponicus4种仔鱼的急性毒性,油类对仔虾和仔鱼的毒性大小顺序均为0号柴油〉20号柴油〈  相似文献   

20.
矛尾复虾虎鱼溃疡病病原创伤弧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8月江苏连云港赣榆县多家虾蟹养殖塘混养的矛尾复虾虎鱼(砂nechogobius hasta)大量死亡.从病鱼深层溃烂组织及肝脏中分离出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分离菌对虾虎鱼的半数致死量(LD,0)为1.63×10^6cfu/g。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分析。一方面.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