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会萍  王小莉 《地下水》2011,33(5):85-86
凤翔县属于渭北黄土台塬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农业用水形式严峻,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是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的必备条件。通过研究凤翔县五大灌区网络发展现状,寻找灌区节水薄弱环节,结合农业节水灌溉实际情况,提出节水灌溉措施建议,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张小宁 《地下水》2012,(5):210-211
桃曲坡灌区地处渭北旱塬,河源来水相对不足,供需矛盾突出。通过调整分析,灌区存在灌溉设施建设标准低,用水灌溉方式粗放,灌溉技术落后,利用分数仅为0.48左右;提出要提高节水意识,扩广小畦灌溉,加快渠道改造工程,提高灌溉利用分数,建立建全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魏家兴  孙百合 《地下水》2008,30(3):69-70
节水灌溉,就是按照作物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进行科学灌溉,用较少的水取得较高的产出效益。它是节约农业用水,缓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如何充分利用节水技术,改变原有的灌溉方式,成为当今灌区改革中的首要问题。山东费县高家围子小型灌区合理利用节水技术,采用用水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灌区改革找到了一条新路子,对小型灌区的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江淮丘陵区的水资源状况、地形地貌及土壤特征、水利工程现状、种植结构和灌溉技术水平等主要影响因素为基础,具体分析了该区域干旱发生的原因。阐述了塘坝在灌区系统中对水库防洪灌溉的补充作用,以及在非灌区对拦蓄地表径流的重要意义。根据江淮丘陵区内的水利工程特别是塘坝运行现状,提出合理规划塘坝建设、加大塘坝扩挖整治力度和加强用水管理以增加可用水量,并依靠节水灌溉技术和调整种植结构措施以减少灌溉用水,从而改善江淮丘陵易旱区缺水状况。  相似文献   

5.
不同环节灌溉用水效率及节水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漳河灌区为例,在对灌区渠系进行等效概化的基础上,采用经验公式法进行不同工况下不同环节灌溉用水效率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总干及干渠环节和分、斗、农渠环节的渠道水利用系数较大,而支干、分干和支渠环节的渠道水利用系数偏小,渠道断面大小、长度及防渗率是导致渠道水利用系数差异的主要原因.计算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灌溉用水效率阈值,达到相应阈值时的投资,以及净节水量和节水率,分析了投资与灌溉用水效率阈值及节水率的关系.表明随投资的增加灌溉用水效率及节水率均提高,但其过程符合报酬递减规律,且节水率的报酬递减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6.
灌溉用水反弹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行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效果可能被产出增长带来的新增用水抵消,甚至出现用水有增无减的现象,表现为灌溉用水的反弹效应。目前有关灌溉技术节水效果的研究已有丰富成果,但关于灌溉用水反弹效应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梳理。从灌溉用水反弹效应概念内涵、灌溉用水特性与节水的尺度效应、灌溉用水反弹机制以及反弹程度4个角度综述相关文献。灌溉过程中的水量转化、水分消耗及用水效率评价非常复杂,对灌溉用水反弹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包括:①灌溉用水反弹的定义,如区分水文反弹和经济反弹,区分用水反弹和耗水反弹,区分一般反弹效应和回火效应(大于100%的反弹);②灌溉用水反弹的作用机理和控制路径;③设计合理的方法实证计算反弹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灌溉用水分配不均、平均节水能力受限的问题,提出基于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模型。在ZigBee组网条件下,对模型节点进行入网处理,并根据详细的处理结果,对节水传感器进行具体选择,完成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模型应用背景环境的建立。利用灌溉参量计算KC节水系数,设定引脚数值的方式,实现模型的顺利应用。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节水灌溉模型相比,应用高效技术模型后,灌溉用水分配均匀度最大值可达90%以上,平均节水能力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8.
鲍卫锋  黄介生 《地下水》2002,24(4):220-221
目前该灌区农业灌溉以串、浸灌为主,既浪费了水资源,又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这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要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树立节水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本文对灌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节水灌溉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9.
高阳 《地下水》2019,(1):253-254
大洼灌区是以稻田为主的灌区,农业用水以水稻为主。为预测水稻耗水量,须分析育苗期、稻田期和生长期耗水量等定额。采用水稻生态肥控节水灌溉技术和节能灌溉技术,使灌区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15%和15%~20%。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减少深层渗漏,降低土壤酸化和地下水污染的风险,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实现精准化和产业化经营。对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稻灌区节水灌溉的尺度效应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节水灌溉尺度问题,指出产生节水灌溉尺度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灌溉过程中回归水的重复利用.结合漳河灌区的实际,讨论了水稻种植区在不同尺度下的水平衡要素及其在节水尺度效应中的作用;说明随尺度的增大,水平衡过程变得复杂化,节水尺度效应现象也更突出.利用漳河灌区田间试验数据和灌区长系列的历史资料,分别从田间、中等、灌溉干渠和灌区共四个尺度,定量地分析了水稻节水灌溉对水分生产率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不仅可以提高田间尺度的灌溉水分生产率,也促进了漳河灌区灌溉水分生产率的整体上升.  相似文献   

11.
In recent decades, water has been subjected to different commodification and de-collectivization processes. Increasingly, this is also affecting collective irrigation water management. Critical analysis of this privatization and de-collectivization wave in the irrigation sector has mainly focused on neoliberal institutional policies and market-oriented legislation. However, subtly and silently but equally determinant, the adoption of water-saving technologies is fostering the penetr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 and market-based governance into these hydro-social setting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is phenomenon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the community of Senyera in Valencia, Spain, tracking the privatization and subsequent contestation and re-takeover of water management by irrigation system users. The article shows how privatization removes users’ autonomy in the name of common well-being, and increases irrigation costs in a context of little transparency. But the case also highlights users’ capacity to re-value and re-signify their past collective action, remembering and ‘re-membering to’ the collective. Senyera water users critically and reflexively analyse privatization, reconstruct societal relationships around and embedded inside the new technology, and re-collectivize and re-moralize irrigation management in a new hydro-social scenario.  相似文献   

12.
非线性节水高产优化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节水高产的灌溉制度,从研究作物根区土壤水运动及作物腾发规律入手,建立了一个求解作物灌溉制度的非线性优化模型.经实例验证,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节水农业体系及节水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有关文献及工作实践,论述了节水农业体系及其具体内涵.节水农业一般应包括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水灌溉工程、农业耕作栽培节水及节水管理技术.节水农业是包含多种技术措施的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发展节水农业不但能够节约和挖潜出巨大的农业水资源量,而且其增产增收效果也十分明显.同时也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促进传统农业向...  相似文献   

14.
灌溉实时调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世祥  傅骅  李靖 《水科学进展》2003,14(5):660-666
灌溉实时调度是农业水管理走向智能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以及农业灌溉、气象学、系统工程等多学科的最新成果,提高调度的灵活性、可靠性、实用性,是灌溉实时调度今后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信息处理费用过高、卫星传输周期长等多方面的困难。综述了国内外在实时灌溉预报、渠系动态配水、土壤墒情监测、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以及灌区空间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主要成就,力求促进灌区用水管理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节水条件下土壤氮素的环境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康  沈荣开 《水科学进展》2003,14(4):437-441
土壤无机氮素的损失主要是铵氮的挥发损失和硝氮的反硝化和淋失.土壤水分和氮素含量的增加,都将增加氮肥淋失的潜在威胁,如处置不当,获得高产可能需要以环境的污染为代价.节水条件下土壤无机氮素的损失量有所减少,但是氮素利用效率也同时受到了土壤水分状况的限制.探讨了作物产量、氮素损失和农业生产要素(水分、氮素)实际投入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节水条件下土壤氮素损失和环境评价概念型模型,通过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永乐店灌溉试验站3年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参数求解及校验.  相似文献   

16.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是环境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植被对水分具有高度的依赖性,水分成为影响植物生存、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对植被的稳定性生长与恢复重建具有极大的限制性。泾惠渠灌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该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从土壤水分的测试技术和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研究方面进行综述,分析研究灌区2004~2007年四年土壤水分动态观测资料,得出研究区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同时简述水分有效性的研究进展,对提高农业干旱防御能力,制定节水灌溉计划,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田灌溉的水环境问题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水资源匮乏,水资源浪费严重以及水体污染持续恶化三大问题,指出了农田灌溉用水中缺水、滥用、污染等导致农业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若干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是推行各种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污水资源化利用以及水资源养用相结合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节水高产喷灌模式,用数学模拟和田间试验相结合方法,研究了冬小麦在喷灌条件下田间水分运移规律。数学模拟结果与田间实测土壤含水率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出不同喷灌定额下,消耗于作物蒸腾、表土蒸发和深层渗漏的水量,结果表明40~60mm喷灌定额下的农田水分无效消耗(表土蒸发+深层渗漏)最小,从而得出节水高产的冬小麦喷灌灌溉模式。经田间试验对比,获得相同产量条件下,本文提出的模式比现行喷灌模式节约灌溉水45%。  相似文献   

19.
史中兴 《地下水》2010,32(6):102-103,177
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是一项重大的引黄灌溉工程。通过充分调查研究了灌区的用水现状,从工程类节水措施和管理类节水措施两个方面着手,对灌区用水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20.
考虑回归水重复利用的灌区用水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正确评价灌区用水效率及用水效益,构建了考虑回归水重复利用的灌区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标。利用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SWAP模型和线性模型对柳园口灌区的水量和作物产量进行了分布式模拟,在此基础上,对柳园口灌区不同用水模式以及田间不同节水灌溉模式下的灌区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不同节水措施对灌区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井渠结合调控模式和田间节水灌溉模式对柳园口灌区不同区域用水效率及效益的影响效果不同,但均能提高灌区总体的用水效率及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