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主办,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承办,同济大学海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具体组织,“21世纪中国第四纪科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于11月下旬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的50余名第四纪科学家出席了会议,他们当中除了7名成绩卓著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还有“长江计划”、“百人计划”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优秀青年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马福臣教授出席了研讨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讲述了当前地球科学的发展方向和中国地学工作者面临的任务;地球科学部有关学科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宋长青教授介绍…  相似文献   

2.
弗朗西斯J .裴蒂庄 (FrancisJ .Pettijohn)是 2 0世纪最著名的沉积地质学家之一 ,几乎经历了整个 2 0世纪的风云变化。弗朗西斯时代的地质学在 2 0世纪初以野外工作为主 ,随着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的不断引入 ,现已发展成为地球与行星科学。弗朗西斯在他的有生之年 ,包括退休以后 ,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沉积地质学的变革。近 30岁的时候 ,弗朗西斯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 ,此时地质界正发生着巨大变化。随着N .L .Bowen和他的同事们对结晶和溶解相平衡的研究 ,一种以物理化学为基础的新的火山岩岩石学逐渐发展起来。伴随…  相似文献   

3.
吕克解  周小刚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0):1097-1100
地球系统科学是研究组成地球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地球整体结构、特征、功能和行为,研究地球系统变化的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机理的科学。对地观测、探测与分析技术的发展是地球科学创新思维来源的技术保障,同时对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21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将更加重视发展地球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地球系统观测、探测新原理与新技术”被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十五”优先资助领域。回顾“十五”期间的资助情况,探讨该领域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关系,将有利于“十一五”对该领域资助工作的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第四纪科学发展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2003,23(2):165-176
第四纪科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20世纪中国第四纪研究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09~1949年,强调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适当地采用"全盘西化"的办法,将中国与世界先进的差距,由100年缩短为50年,跨越了一大步;1950~2000年,在完成国家需求的鼓励下,适当地越过经典研究范畴,参与环境问题和全球变化的研究,使得中国第四纪科学追赶了50年的差距.在21世纪开始之时,中国与国际第四纪研究的步伐有前有后,但基本上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对21世纪的第四纪研究,作者提出了以"研究过去只是为了未来"和"地学的文艺复兴在呼唤未来"为题的两个思路,从1)以人为本--务实社会需求;2)地球和人类共同的历史--人与自然和谐;3)我们需要自己提出理论--一种科学文化;4)群众需要第四纪--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素质等4个方面展望了中国第四纪研究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5.
尚未完成的地质年代表--第四纪悬而未决的前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安芷生  艾莉 《地层学杂志》2005,29(2):99-103
第四纪是以气候变化、人类出现和现生生物物种占优势为特征的最新地质时期。第四纪的地层多以松散沉积物为主,是人类赖以生存居住的主要场所。鉴于第四纪研究对地质学,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科学的贡献,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和公众对其产生极大兴趣和更加重视。为了回应2 0 0 4年春国际地层委员会提出的“国际地层表”( 2 0 0 4 ) ,详细地介绍了国际第四纪联合会为争取第四纪在地质年表中的合理地位所作的努力以及目前争论的结果:今年比利时最终定论。呼吁我国广大的第四纪工作者积极加入到支持国际第四纪联合会保留第四系作为独立地层单元的行列中。同时简略地介绍了第四纪(系)术语的来由,国内外关于第四纪下限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6.
第四纪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余年来,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由于新技术的应用,以及邻近地球科学的发展,第四纪气候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冰期成因、海面变化、第四纪年代学、气候地层学等,或有所突破,或有新的推进。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年代学专业委员会 2 0 0 0~ 2 0 0 1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0年1 2月 2 8~ 3 0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通过对各种年代学方法的国内外动态的介绍和学术交流 ,促进我国第四纪年代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东生院士应邀参加了会议 ,并作了题为“第四纪年代学若干问题”的重要报告。刘先生在充分肯定了国内年代学工作后指出 ,近年在国际地球科学研究中 ,已逐渐淡化了按地质时期 ,如全新世、更新世等进行的分类 ,而比较精确的年代测量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内在这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  相似文献   

8.
“深时”(Deep Time)研究与沉积学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孙枢  王成善 《沉积学报》2009,27(5):792-810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在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人类文明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对这种变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环境与资源效应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仅仅对现代和第四纪气候研究是有局限性的,全面了解地球表层及气候系统需要研究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表层系统的发展演化。基于这样一种需求,从沉积记录研究前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球古气候变化及重大地质事件,并为未来气候预测提供依据的“深时”(Deep Time)研究计划在国际地球科学界逐渐形成。“深时”研究将聚焦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重大科学问题,通过地质历史时期极端气候事件探讨气候变化的极限和速率、大气成分和大洋成分变化、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以及生物圈、固体地球与太阳的联系等,最终揭示地球气候系统与地球系统的联系。“深时”研究将通过解译、定年和模拟的基本方法,发展完善大陆科学钻探项目,获得保存良好、高分辨率的沉积记录是重中之重。可以预见,“深时”研究将与“深空”(Deep Space)、“深海”(Deep Sea)和“深部”(Deep Interior)研究计划一样,成为未来国际和国内地球科学重大研究领域。同时,在开展“深时”研究过程中,沉积学也将扮演核心学科的角色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名次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名次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1测绘学报 1.0 5 7 1地球物理学报 7982地学前缘 1.0 2 82地球科学 5 913地球物理学报 0 .787 3地球化学 5 644地球化学 0 .783 4地学前缘 5 495中国沙漠 0 .72 7 5地震学报 5 2 86地震学报 0 .72 0 6第四纪研究 5 0 27第四纪研究 0 .693 7中国沙漠 42 88地球科学进展 0 .64 0 8地球科学进展 3 469古脊椎动物学报 0 .5 5 2 9测绘学报 3 4010自然灾害学报 0 .5 1910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3 1811地球学报 0 .5 15 11古生物学报 3 1712地球科学 0 .5 0 2 12地震地质 3 1013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0 .4661…  相似文献   

10.
名次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名次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1测绘学报 1.0 5 7 1地球物理学报 7982地学前缘 1.0 2 82地球科学 5 913地球物理学报 0 .787 3地球化学 5 644地球化学 0 .783 4地学前缘 5 495中国沙漠 0 .72 7 5地震学报 5 2 86地震学报 0 .72 0 6第四纪研究 5 0 27第四纪研究 0 .693 7中国沙漠 42 88地球科学进展 0 .64 0 8地球科学进展 3 469古脊椎动物学报 0 .5 5 2 9测绘学报 3 4010自然灾害学报 0 .5 1910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3 1811地球学报 0 .5 15 11古生物学报 3 1712地球科学 0 .5 0 2 12地震地质 3 1013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0 .4661…  相似文献   

11.
名次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名次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1测绘学报 1.0 5 7 1地球物理学报 7982地学前缘 1.0 2 82地球科学 5 913地球物理学报 0 .787 3地球化学 5 644地球化学 0 .783 4地学前缘 5 495中国沙漠 0 .72 7 5地震学报 5 2 86地震学报 0 .72 0 6第四纪研究 5 0 27第四纪研究 0 .693 7中国沙漠 42 88地球科学进展 0 .64 0 8地球科学进展 3 469古脊椎动物学报 0 .5 5 2 9测绘学报 3 4010自然灾害学报 0 .5 1910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3 1811地球学报 0 .5 15 11古生物学报 3 1712地球科学 0 .5 0 2 12地震地质 3 1013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0 .4661…  相似文献   

12.
《第四纪研究》2004,24(2):244-244
《第四纪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办的第四纪研究综合性学术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国内外第四纪和全球变化研究发展趋势,刊登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涵盖第四纪有关的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人文科学各分支学科。其宗旨是贯彻“双百”方针,开展学术讨论,提高第四纪研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地学前缘》2004,11(1):130-130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 0 0 3年1 2月)名次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名次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1中国沙漠1.182 1地球物理学报10 5 12第四纪研究0 .95 82中国沙漠65 73地学前缘0 .93 83第四纪研究64 24地球物理学报0 .8944地球化学64 05地球化学0 .8715地学前缘63 46地球科学进展0 .7716地震学报63 27地球物理学进展0 .6877地球科学进展4738地震学报0 .673 8古生物学报45 09自然灾害学报0 .65 99地球科学44 510地震地质0 .5 2 5 10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42 711古脊椎动物学报0 .5 1711自然灾害学报3 5 112地球学报0 .47912地震地质3 3 313干旱区研究…  相似文献   

14.
《第四纪研究》2019,39(1):266-266
一、办刊宗旨《第四纪研究》是由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四纪研究综合性学术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国内外第四纪和全球变化研究发展趋势,刊登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涵盖第四纪有关的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人文科学各分支学科。其宗旨是贯彻“双百”方针,开展学术讨论,提高第四纪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5.
《第四纪研究》2020,(2):594-594
一、办刊宗旨《第四纪研究》是由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四纪研究综合性学术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国内外第四纪和全球变化研究发展趋势,刊登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涵盖第四纪有关的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人文科学各分支学科。其宗旨是贯彻“双百”方针,开展学术讨论,提高第四纪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地学前缘》2004,11(2):332-332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 0 0 3年1 2月)名次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名次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1中国沙漠1.182 1地球物理学报10 5 12第四纪研究0 .95 82中国沙漠65 73地学前缘0 .93 83第四纪研究64 24地球物理学报0 .8944地球化学64 05地球化学0 .8715地学前缘63 46地球科学进展0 .7716地震学报63 27地球物理学进展0 .687 7地球科学进展4738地震学报0 .673 8古生物学报45 09自然灾害学报0 .65 99地球科学44 510地震地质0 .5 2 5 10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42 711古脊椎动物学报0 .5 17 11自然灾害学报3 5 112地球学报0 .47912地震地质3 3 313干旱区研…  相似文献   

17.
浅议学科交叉与地球系统科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整体系统的观念认识地球 ,强化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 ,是 2 1世纪初地球科学发展的主题。各国都十分重视推动学科交叉研究 ,并将学科交叉分为Modidisciplinary、Interdisciplinary、Transdiscipli nary三个层次。地球系统科学的两大前沿为“地球系统的联系”和“地球系统的演化” ,2 1世纪地球科学的突破在于地球系统变化理论的形成。笔者指出 :目前 ,我们的观念还跟不上地球科学的发展 ,尤其是“学科交叉”的理念不强 ,缺乏地球系统科学的思维 ,但我们有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第四纪研究》2005,25(5):664-664
一、办刊宗旨 《第四纪研究》是由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四纪研究综合性学术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国内外第四纪和全球变化研究发展趋势,刊登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涵盖第四纪有关的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人文科学各分支学科。其宗旨是贯彻“双百”方针,开展学术讨论,提高第四纪研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发展团队开拓进取"文化大革命"期间,整个科学事业都受到了严重冲击,第四纪科学和黄土科学也不例外。1968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第四纪地质研究室刘东生领导的科研团队大部分成员连他一起都被调到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以后分了一部分人去中科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即后来的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又分了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20.
泥河湾层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正楷 《第四纪研究》2001,21(3):262-269
泥河湾层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第四纪河湖相地层,它以巨厚的沉积、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遗存为世人所瞩目.经过几代人近80年的努力,泥河湾层在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学、古地理学和古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誉为我国研究程度最高的第四纪地层之一.近年来,随着第四纪学科的发展和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加大泥河湾层研究力度,提高"泥河湾层”研究水平的呼声日趋高涨.预计在新的世纪,泥河湾层研究将成为我国第四纪工作的热点,它将对第四纪科学和全球变化研究做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