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声发射技术预测预报煤与瓦斯突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预报问题,开发了多道声发射实时监测系统及有关的软件系统;采用机械噪声抑制和多道相关处理技术、波形自动识别技术及动态数据统计分析中最小标准偏差理论等,成功地解决了井下不均匀介质情况下小尺度的声发射源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2.
岩石声发射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发射技术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应用技术.本文报道了岩石力学领域内应用声发射的一般概貌,介绍了其在构造应力场、岩石脆性破坏的理论机制、坚硬岩石中地下采矿及采煤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冒顶、岩爆的监测预报等研究概况,并简述了声发射技术在地震预报、古构造应力场研究及天然滑坡和露天矿边坡失稳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岩土/桥梁行业声发射技术应用高端研讨会拟于2015年10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将围绕岩石力学与工程,混凝土试验与工程,桥梁结构在线健康监测等问题中的声发射应用问题开展探讨。会议特邀行业知名学者作学术报告,以便更好地推动岩石力学、混凝土结构及桥梁结构等领域的声发射技术应用。热忱欢迎广大从事岩石力学、混凝土结构、桥梁在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采样率FIR数字滤波技术的CSAMT信号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中,通过接收机同步记录发射频率的信号,以获取高质量的观测数据.但受环境电磁干扰的影响,接收系统观测得到的原始资料是包含多种频谱的时间序列,这种时间序列中所包含的无用信息常常淹没了发射频率的信号.通过分析CSAMT时间序列的特征,将多采样率FIR数字滤波技术引入到CSAMT的信号提取中.实测资料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能有效提取待测信号并压制噪声,使处理后的结果更接近于实际.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七十年代以来,利用声发射技术解决地质工程领域中的各种岩石力学问题,在国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美同继1975年举行的第一次地质结构和地质材料声发射学术讨论会后,又在1978年初1981年先后召开了第二次和第三次会议。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日本也先后开了多次声发射学术会议。美国、西欧和日本还分别成立了声发射研究机构(Acoustic EmissionWorking Group,简称AEWG),以便组织和协调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国际性的声发射  相似文献   

6.
声发射技术在岩石力学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声发射技术在采矿工程、石油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地质和岩石性质基础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作者对压头压人时岩石破碎与声发射参数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声发射图象能够反映岩石压人破碎机理,并且岩石压人硬度与声发射信号峰值平均幅度及积分平均幅度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近20年来岩石声发射测量地应力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声发射的原理和机理及试样的空间定位方法。利用弹性力学原理推导了声发射方法测定地应力的空间6向和4向的计算过程,对应有两种常用的取样方式。系统地阐述了影响声发射地应力测量的因素、Kaiser点的确定方法以及信噪处理技术,简单介绍了不同于传统利用声发射测量地应力的另外两种方法。对声发射测量地应力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海洋逐渐走向深海,近海底探测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海洋深拖地震技术的应用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分析海水声速剖面、传播损失、环境噪声和海洋混响等海洋声学环境因素对声信号的影响,阐述了近海底观测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对深拖地震技术在提高地震资料质量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深拖地震技术有利于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9.
永久船闸边坡稳定性声发射监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金河  玉国进 《岩土力学》2001,22(4):478-480
岩体声发射检测技术是岩质工程结构受力破坏的实时动态检测方法,声发射信号参数与岩质工程结构受力产生破裂损伤或破坏紧密关联,具有 一个测点监控范围大,实时提供信息等突出优点。永久船闸边坡稳定性声发射监测实现了对边坡岩体全天候自动化连续监测与数据处理。根据声发射数据的变化及“突变”,对边坡岩体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并为船闸边坡岩体受力损伤开裂部位的加固,及时地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已成为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的有效手段。该技术具有观测系统适应性强,速度分析快捷,运算效率高,资料成像清晰等特点。在充分认识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的方法原理和处理流程的基础上,讨论了其参数选择和速度分析等关键处理技术。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较叠后偏移剖面,叠前时间偏移剖面成像精度有显著提高,各种地质现象反射特征清楚,能够有效地提高资料解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高温对砂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声发射特征的影响,本文针对25~900℃等温度处理后的砂岩开展巴西劈裂试验,同时结合扫描电镜、声发射监测等方法进一步分析了砂岩的抗拉强度、体积膨胀率、质量损失率、P波波速、宏微观破坏特征以及声发射特征等性质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砂岩经高温处理后,质量、P波波速、抗拉强度以及残余抗拉强度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体积也发生膨胀;(2)在200~400℃范围内,抗拉强度大幅度下降,表明砂岩热损伤的阈值温度在这一区间;(3)砂岩的破坏以单一主裂纹破坏为主,且温度越高次生裂纹形成的越少,砂岩的脆性也越显著;(4)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砂岩经高温处理后内部孕育有大量的微裂纹与微孔隙,随着温度的升高,裂纹的延伸长度、张开度、密度、连通性以及扩展范围发生变化,导致矿物的完整性下降;(5)不同温度加热后的砂岩声发射特征存在差异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且温度越高声发射活动趋于平稳,同时声发射事件峰值先于砂岩破坏出现,可利用声发射对砂岩破坏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12.
岩石声发射技术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我国内外岩石声发射技术在测定地应力、钻进监测、岩石力学与岩石破碎学研究、坑道岩体稳定性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陕西临潼骊山滑坡整治工程前的锚索拉拔试验中对声发射技术检测锚固质量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经研究证明声发射技术检测岩土锚固质量的应用是可行的,该项技术可以作为岩土锚固质量检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定量描述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材料声发射特性及其特性演变规律,分析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声发射参数与应力、变形的量化关系,对广西高峰矿石灰岩进行了单轴压缩、拉伸和劈裂条件下的声发射特性试验,在此基础上将模糊自相似分维概念引入岩石的声发射试验分析中,就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声发射所表现出的自相似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压应力作用下石灰岩声发射出现短暂的"钝化期",其声发射事件率及能量率模糊容量维记数曲线出现了"最小—回升"现象;在劈裂条件下石灰岩声发射事件频发且其声发射参数序列同样存在模糊自相似容量维特性,但其模糊容量参数的演化过程未能观测到"最小—回升"现象;在直接拉伸试验中,由于"胶结、引力"材料声发射活动具有瞬发性,不易监测,本次试验可测范围内无法计算其分维数,因此在拉伸条件下岩石试样是否具有自相似性演化规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定量描述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材料声发射特性及其特性演变规律,分析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声发射参数与应力、变形的量化关系,对广西高峰矿石灰岩进行了单轴压缩、拉伸和劈裂条件下的声发射特性试验,在此基础上将模糊自相似分维概念引入岩石的声发射试验分析中,就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声发射所表现出的自相似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压应力作用下石灰岩声发射出现短暂的"钝化期",其声发射事件率及能量率模糊容量维记数曲线出现了"最小-回升"现象;在劈裂条件下石灰岩声发射事件频发且其声发射参数序列同样存在模糊自相似容量维特性,但其模糊容量参数的演化过程未能观测到"最小-回升"现象;在直接拉伸试验中,由于"胶结、引力"材料声发射活动具有瞬发性,不易监测,本次试验可测范围内无法计算其分维数,因此在拉伸条件下岩石试样是否具有自相似性演化规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石灰岩声发射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YB-4声发射仪和岩石声发射参数动态测试系统,对广西高峰石灰岩进行了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声发射试验,研究了石灰岩在单轴加载过程中声发射活动随时间和岩样应力、变形等变化的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石灰岩的破坏机理。试验研究表明:除加载初期外,石灰岩声发射活动与试样体积变形间有较好的关联性,岩样中微裂纹形成和原有裂纹扩展是造成岩石声发射活动与体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声发射技术可对矿山采场矿岩体变形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基于小波变换的岩石声发射信号互相关分析及时延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发射全波形采集为基于波形分析的声源定位方法提供了可能。声发射源定位方法中最常用的是时差定位方法,因此,时差获取精确与否直接影响定位的精度。借助于小波变换和互相关技术研究声发射信号的时延估计,首先利用小波分析技术对信号进行分解,确定有意义信号的频带宽度,再提取分解后的相应频带的小波系数,利用互相关技术计算出该频带信号到达各传感器的时差,进而利用时差定位法反演声发射源,实现了声发射源更精确的定位。经声发射监测验证结果表明,该时延估计方法能有效地减小声发射源定位的误差,提高声发射源的定位精度,为准确反演声发射源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分析并介绍了声发射检测技术,介绍了该技术在岩石力学、钻具动力学研究及井底声学定向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揭示致密砂岩的破裂机制对致密油气储层压裂设计和压裂缝网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储层致密砂岩试样,开展了不同围压下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围压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采用声发射定位技术研究了试样破裂过程,分析了不同围压下声发射定位事件的信号特征及其时空演化序列。此外,对破裂后试样进行了CT扫描,基于CT切片图像观测了试样内部破裂特征。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不同围压下,声发射时空演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压密阶段。随着围压的增加,声发射事件主要发生时段后移。(2)围压对声发射特征参数累计振铃计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压密阶段,其他阶段累计振铃计数呈相似变化趋势。不同围压下均可将累计振铃计数快速增加的瞬间作为岩石即将破裂的标志。(3)随着围压的增加,岩石破裂形态趋于简单化,由拉张破裂为主的复杂形态逐渐转变为单一的剪切破裂形态。(4)CT扫描切片直观地反映了试样的破裂形态,与声发射定位所得试样整体破裂形态相吻合,并且在声发射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了裂纹分布情况与各裂纹相互作用过程。采用声发射定位技术与CT扫描双重方法,研究试样破裂过程,对于深入研究岩石破裂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类岩石材料研究了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张拉裂纹的破裂过程,并利用声发射(AE)测试技术分析了劈拉试样和三点弯曲试样在断裂过程中裂纹的萌生、起裂、扩展和破裂全过程的声发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声发射的阶段性突发特征反映了张拉裂纹阶段性扩展的力学机制。但是,在不同的加载条件下,张拉破裂的声发射特征有所差异:在弯拉应力作用下,试样拉破裂的声发射特征表现可分为声发射数的渐进增长、快速增长、突发式增长和逐渐下降4个阶段;而在劈拉应力作用下,试样破裂的声发射特征可分为声发射数缓慢增长、声发射数突发和声发射数的稳定发展3个阶段。在弯拉应力作用下,裂纹的萌生和聚集阶段的声发射特征明显,但在劈拉应力作用下几乎观察不到其声发射特征变化。不同破裂模式下的声发射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