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江汉盆地是在大别波峰带、黄陵背斜及江南地轴三大构造单元间,前白垩纪的沉积岩基底上形成的白垩——第三纪内陆盐湖盆地。白垩——第三系地层厚达近万米。盆地边缘构造清晰,波浪状镶嵌构造特征明显。盆地内部展布着多隆多凹的起伏构造单元。经钻探油气显示较多,油气田多在盆地中心部位,并延伸呈带状分布的规律。盆地内二级浪带的波峰与波谷的分界地带,是形成油气藏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2.
利用辽宁及邻区70台地震仪2012年噪声连续波形记录,基于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法获取研究区下方10~40 s的相速度结构。利用得到的基阶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法反演研究区下方10~40 km深度处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及中上地壳的S波速度分布与地形地貌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高低速过渡带更易形成孕震区。中下地壳至上地幔顶部的S波速度结构更多受控于莫霍面的起伏状态及深大断裂。海城至大连最后延伸至辽东湾的区域下方30~40 km深度范围内一直存在一个“弧形”的低速异常体,推测该区域存在热物质上涌现象。纵剖面C-C′的辽阳至伊通段下方15 km处存在椭圆形低速体。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南部冲洪积扇区浅层地下水由于长期大量开发利用,早已形成了区域性漏斗群。通过对漏斗区现状特征、形成与发展、成因分析的研究,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摆脱浅层地下水日趋枯竭和咸化的威胁,解决黄河三角洲南部地区供水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海啸波在斜坡海堤上越浪的水动力特性。【方法】基于非静压模型NHWAVE建立高精度二维数值波浪水槽,通过对日本2011年实测真实海啸进行参数化形成类海啸波形,并设置系列计算工况,深入分析入射波高、水深、岸滩坡度及海堤坡度对类海啸波作用下海堤越浪特性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孤立波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相同工况下,类海啸波的单宽越浪量大于孤立波,波浪经海堤消能后,能量衰减,孤立波能量损耗率大于类海啸波;随波高和水深增加,越浪量均增大;海堤坡度对越浪量的影响不大;岸滩坡度减缓,波浪速度将在堤前聚集,类海啸波在1∶20的岸滩坡度下越浪量达到最大。研究结果可为近岸水利防护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岩溶塌陷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塌陷是塌陷体受到的致塌力超过抗塌力而产生的,各种致塌力可以形成多种力学效应,因而构成了不同的致塌模式。除特殊情况可由一种致塌力产生单一的致塌效应形成塌陷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多种力综合影响或迭加作用,出现两种以上致塌效应导致塌陷的形成。塌陷的形成应该是多机制的。据对全国800多个塌陷点研究,有重力致塌式,潜蚀致塌式、冲爆致塌式、真空吸蚀致塌式,振动致塌式、荷载致塌式、溶蚀致塌式、根蚀致塌式等八种基本的致塌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海浪在海流作用下的波高变化,推导出浪流相互作用时的波高公式和波陡公式,并结合大洋海区海浪预报的实际经验,得出推算大洋强流区海浪波高的计算公式。实际应用时,根据海面风场的实况资料,便可由该计算公式求得浪流相互作用下大洋强流区的可能最大波高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属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盐类成矿区。该次研究了浅部、中深部及深层储层特征、卤水钾盐的赋存规律及构造控矿理论。浅部卤水钾盐依据KCl含量,分为工业品位区、边界品位区、有浅层卤水区及无浅层卤水区。中深部卤水钾盐分布于山间古冲洪积平原(Ⅰ■)和马海湖次级洼陷(Ⅰ■)中,矿层厚度较大的区域在马海湖次级洼陷(Ⅰ■)北部,主要分布于全新统—更新统含盐系中,计算深度297.22m。深部卤水钾盐,厚度较薄者分布于冷湖六号、冷湖七号构造以北地区的一层至数层的砂岩及砂砾岩层中,自南东向北西由深变浅,分布于上新统,含卤水层段厚约50~250m。厚度较大者分布在赛什腾山山前冲洪积带,北至驼南断裂,南大致至ZK4012孔一线,孔隙卤水层累计深度达1265.14m,分布于全新统—上新统,是今后寻找深层卤水钾盐矿最重要的找矿区域。  相似文献   

8.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沙二段—沙三中亚段上部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沾化凹陷孤北洼陷沙二段—沙三中亚段上部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确定物源方向及沉积边界,利用岩心、粒度、测录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该区沉积体系,研究沉积相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滩坝和湖泊等沉积相;物源主要来自北部、东部和南部,西部和东北部也有较弱物源注入;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分布于东部和北部桩南鼻状构造带;扇三角洲主要呈窄条带状沿埕东凸起展布,分布范围有限;浪控三角洲分布于南部孤北鼻状构造带;滨浅湖发育于古隆起两侧的东西次洼,半深湖—深湖集中发育在西次洼中,沉积体系具有一定继承性。同时,沙二段沉积期因湖盆整体处于湖平面下降和上升转折期,主要发育滩坝沉积相。该研究对提高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展布规律识别的准确度、发掘深部地层及新探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BIF型铁矿分布较为广泛,其中鲁南地区苍峄铁矿带是全省重要的BIF型铁矿带之一,该含矿建造赋存于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中。本文在对苍峄铁矿带中典型矿床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铁矿带西延隐伏区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隐伏区BIF型铁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且该区高磁异常较为明显。通过对该类型铁矿矿床成因及找矿预测模型研究,并综合该区地质特征、物探异常特征和铁矿成矿规律等要素共圈定6个铁矿找矿靶区,即B类找矿靶区为涝坡南找矿靶区、马头西找矿靶区、山湾东找矿靶区、东凫山北找矿靶区、胡埠找矿靶区;C类找矿靶区为张庄找矿靶区;本次研究工作为该区今后铁矿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吕梁山南端山前西磑口一带NWW向逆冲推覆构造带实地调查与一系列横切构造带的剖面研究,进一步确定了该逆冲推覆构造带的断裂特征。该构造带主要表现为一条主干逆冲断层[1],古元古代西磑口变质花岗岩由SSW向NNE逆冲于寒武系馒头组、张夏组之上,逆冲断距大于100m。为吕梁山构造带特征研究提供详实资料。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西线区域处于高原连续片状冻土区向高山不连续岛状冻土区过渡的中间地带。区域内多年片状冻土、岛状冻土和季节性冻土三种类型并存,造成了冻土分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依据大量实际资料,系统论述了区域内冻土、地下冰、融区的分布与特征,冻胀与融沉的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12.
������嶫�����˶��ֽ����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о???1999??2004?????GPS??????????????????嶫???????????????????????????????????????????壬??????????????????????2001??11??14 ??????Ms8.1????????????????????????????????????????????????????????λ????????????????????????;????λ??????????????в??????????????????????????λ????????????????????????????γ????????????????????????  相似文献   

13.
东昆仑中带金矿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昆仑中带 ,发现和查明和金矿有蚀变构造岩型、隐爆角砾岩型、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 4种矿化类型 ,其中前两者为金的主要成矿类型。研究表明 ,构造和岩浆作用是该区金矿成矿两个最主要的成矿条件。成矿显示与以闪长玢岩为代表的印支期浅成 超浅成岩浆岩密切相关 ,且金矿床及闪长玢岩等浅成 超浅成岩均受NW向剪切带的脆性复活构造控制而产出。金的成矿具深源、浅成的明显表现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简述驻马店市区地下水环境背景的基础上 ,重点论述了该市地下水开采现状及无序开采后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由此建议该市要调整供水结构 ,积极引进客水 ,封闭市区中深层开采井 ,限制污水排放 ,节约用水 ,加强地下水环境的动态监控 ,以保护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新疆若羌县阿热力一带位于东昆仑西段北坡、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地层区划隶属于秦祁昆地层区、东昆仑-中秦岭地层分区,该区冰沟群分布广泛。对该区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对冰沟群的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地质意义。在开展区域地质调查中,采用路线调查、剖面测量、实验测试等方法对冰沟群的岩性特征、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古生物特征以及形成时代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依据岩石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狼牙山组和丘吉东沟组。把该区冰沟群与区域上都兰县冰沟群层型剖面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研究,认为该区的冰沟群与都兰县冰沟群层型剖面具明显可对比性。依据岩性特征、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等,对冰沟群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狼牙山组沉积环境属于潮下较深水陆棚相低能环境;丘吉东沟组属于浅海陆棚相带内缘斜坡沉积环境。并对冰沟群层序地层进行了划分,将其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即第一层序(B-1)和第二层序(B-2)。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台西缘中元古界蓟县系墩子沟群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台西缘龙首山中元古界墩子沟群是一套基本没有变质的盖层性质的沉积,根据岩性可划分为三个组下组以砾岩为主,具底砾岩性质;中组是以灰岩为主的浅海碳酸盐沉积;上组是一套细粒的陆源碎屑岩.其下与古元古界龙首山岩群的角度不整合面代表吕梁运动,与华北地台主体相比缺失长城系和青白口系.墩子沟群分布特征是中组分布广,厚度和岩相都比较稳定,下组的陆源粗碎屑岩东部区域较厚,分选磨圆都比较好,岩相厚度稳定,粒度较细,如金昌的河西堡、永昌的韩母山一带.西部区域厚度薄分选磨圆均差,岩相厚度不稳定,有的部位缺失此组沉积或以很薄的底砾岩产出,如张掖东大山、山丹独峰顶一带.说明当时海侵自东向西侵进,反映出华北地台在蓟县纪中期形成海进,明显向西超覆的特点.墩子沟群虽然变质轻微但变形却十分强烈,其原因一方面内部有滑塌形成的同生角砾岩和层间小褶皱、揉皱等准同生构造,说明当时的地形有一定的坡度;另一方面后期又受到祁连运动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7.
2006年 9月17~22日在秭归泄滩镇西侧发生了一次极微震群活动,其中最大地震为9月20日21时10分 ML1.8级.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震群的震中主要集中于泄滩镇老石门村至老泄滩一线,震源深度为海平面以上0.5 km范围内,为正倾滑机制解;该震群频谱最佳频率主要集中在2 Hz左右,初步推断该震群为地表层重力作用下矿塌型地震并伴有几次浅层微滑坡.  相似文献   

18.
通过汾渭盆地与河南平原地区更新统介形类化石组合的对比,作者认为:黄河东段(三门峡以东)形成的时代为中更新世初期或早更新世末期,里今约七八十万年至一百万年左右。  相似文献   

19.
从地学的角度研究关中地区旅游景观不难发现:关中地区山水景观具有深刻的地学成因内涵;古遗址景观具有深刻的环境地学内涵;古建筑的选址和布局充分表现出古代中国人民对地学环境的深刻理解和适度的把握与利用;古遗址与古建筑的表层“风水模式”具有深刻的地学内涵,而赋予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特征,将天山—北山成矿带划分为西南天山、东天山、西天山、北山4个单元。依据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对比分析了主要成矿元素在整个成矿带及4个构造单元的背景值、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元素富集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等。得出西南天山、西天山元素富集特征反映了以金为主的矿化特征;东天山反映以金、铜(镍)、银多金属为主的矿产格架,北山是以金为主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