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巴达铜金矿位于藏东富碱斑岩带南段,是藏东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铜金矿。虽然对巴达铜金矿开展了大量勘查工作,但对该矿床的成因尚未取得共识。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调研、岩心与坑道编录及系统的镜下鉴定,对巴达铜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巴达矿床主要产于石英二长斑岩中,局部产于斑岩和砂岩地层的接触带内。矿床发育的围岩蚀变主要为青磐岩化、钾化、绢英岩化,高岭土化、蛋白石化、蒙脱石化次之,蚀变分带从内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高岭土化带,铜金矿体主要赋存于钾硅酸盐化和绢英岩化带内,铜矿化主要以黄铜矿形式产出,金矿化主要以银金矿形式产于白云石±石英+细粒黄铁矿±黄铜矿脉中,铜矿化与金矿化呈正相关,矿体的产出受北西向逆冲断层的控制。与典型斑岩和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不同,巴达铜金矿化主要产于白云石±石英+黄铁矿脉中;矿床内既发育碳酸盐、伊利石、绢云母和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黝铜矿、低FeS闪锌矿等一套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蚀变矿物组合,又发育符合碱性斑岩系统的特征矿物赤铁矿。基于以上特征判断,巴达铜金矿矿床成因类型应为与富碱斑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巴达铜金矿矿床成因的厘定,为下一步找矿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雪鸡坪铜矿床产于印支晚期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侵入体内,为一斑岩型铜矿床。矿床形成经历了多阶段热液成矿作用,主要有微细脉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石英、细脉状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及微细脉状贫硫化物-石英-方解石等。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及碳、氢、氧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微细脉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含Na Cl子矿物三相及气液两相包裹体,与含矿的石英二长斑岩石英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相似,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中高温、高盐度Na Cl-H2O体系热液,可能主要来源于印支期石英二长斑岩侵入体;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中主要发育含CO2三相及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Na Cl-CO2-H2O体系热液,与前者来源明显不同;贫硫化物-石英-方解石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Na Cl-H2O体系热液,推测其可能较多来自于大气降水。因此,雪鸡坪铜矿床为不同来源、不同地球化学性质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鲁尔玛斑岩型铜(金)矿为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斑岩型矿点,目前已发现赋存于石英二长斑岩体中的斑岩型铜矿体1条,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中的热液型脉状金(铜)矿体1条、热液型脉状铜矿体1条。以鲁尔玛含矿斑岩为中心,依次发育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表现出斑岩型矿床的典型蚀变分带模式。其中,热液脉体从早到晚被可划分为:钾硅酸盐化脉(A脉)、石英-金属硫化物脉(B脉)以及石英-绿帘石-碳酸盐化脉(D脉)。这一新的发现,证实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具有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找矿潜力,有望将冈底斯斑岩型铜矿带向西延伸近200km,同时也表明拉萨地体南缘的冈底斯成矿带斑岩型铜成矿作用最晚应该开始于晚三叠世。鲁尔玛斑岩型铜(金)矿点的发现,对深入理解冈底斯斑岩铜(金)矿带的成矿作用,完善冈底斯成矿带的成矿理论,更好地评价冈底斯西段找矿潜力,指导该地区的找矿突破,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龙潭铜钼矿区角闪黑云石英二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和浅色花岗斑岩与矿化关系密切,属主要含矿岩体;区内普遍发育自交代和热液蚀变作用,蚀变分带具典型斑岩铜矿蚀变分带特征,钾化带保存较好,表明本区深部有寻找隐伏岩体及隐伏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2013年最新勘查成果、详细的地质编录,对西藏多龙铜金矿集区铁格龙南(荣那)铜(金银)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是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是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规模巨大,矿石中发育条带状、层纹状、皮壳状、致密块状明矾石、地开石,深部发育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矿的含量为3%~35%,矿石矿物由铜蓝、蓝辉铜矿、硫砷铜矿、斯硫铜矿、雅硫铜矿、久辉铜矿、斜方蓝辉铜矿、斑铜矿、黝铜矿、黄铜矿等组成。综合研究表明,推断浅部或外围发育独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深部存在斑岩型铜(金银)矿体。该矿体的发现结束了西藏至今没有发现典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历史,对区域找矿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热液蚀变及脉体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地质与勘探》2016,52(3):417-428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中段,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是印支期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于格咱-中甸微陆块之下,并引发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矿区围岩蚀变及脉体系统的调查和大量的镜下薄片鉴定研究,总结首采区与外围的蚀变分带及脉体特征。结果表明,首采区的围岩蚀变从岩体由内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泥化和碳酸盐化多叠加于其它蚀变带之上,不形成独立蚀变带,铜矿化主要发育于钾硅酸盐化带中,以浸染状矿化为主,含矿岩体为石英二长斑岩。北部及东部外围的钾硅酸盐化带缺失或微弱,主要发育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碳酸盐化带,铜矿化多发育于绢英岩化带中,以脉状矿化为主,含矿岩体为石英二长斑岩及闪长玢岩。首采区与外围的脉体系统具多期次-多类型特征,在A、B、D三大类型脉中,前二者对成矿的贡献大。矿区蚀变特征总体与"二长岩"模式相符合,并与国内西藏玉龙、驱龙、多龙及多不杂等斑岩型铜矿床相似。  相似文献   

7.
矿区岩浆活动强烈,有从中基性向中性到中酸性演化的特征。成矿母岩为第一次晚期侵入的石英闪长斑岩,与中国同类岩石相比,具a值偏高,Na_2O>K_2O为特点,与菲律宾莱克斯斑岩铜矿成矿母岩(闪长岩)类似。蚀变岩带围绕石英闪长斑岩体分布,蚀变中心为石英—钾长石化带,其外是青盘岩化带,二者间为不甚发育的过渡带—石英绢云母化带,因比,相应的热液活动也可分为三期:高温气成热液期;高中温热液期和中低温热液期。含矿热液为高盐度,其中K、OH~(-1)、Si与Cu、Mo,S等成矿元素呈正消长关系,S来自上地幔或地壳深部。矿化与石英钾长石化带密切,为含钾成矿溶液交待固结岩石,产生钾化,铜的络合物分解,以硫化物形式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8.
阿尔玛雷克斑岩铜矿地质特征—矿化富集条件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玛雷克斑岩铜矿床矿化富集在斑岩株顶部角向构造中或岩株与枯碳酸盐岩屏蔽层之间接触构造中,控矿断裂交汇部位的低级序断层裂裂隙带发育处控制着矿化富集,石英绢云母化带是工业矿体主要赋存部位。成矿地质事件中早期金-多金属矿化和斑岩铜矿化的成矿物源自上幔或下地幔,而晚期钨,钼,稀有,稀土矿化的成矿物质主要源自陆壳自熔白岗质熔浆根据矿化特征、控矿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作用探讨,建立矿田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天 《地质与勘探》2018,54(2):243-251
黑龙江乌拉嘎金矿床位于兴蒙-天山造山带东缘吉黑褶皱系佳木斯隆起北端的太平沟隆起与嘉荫凹陷东侧乌拉嘎断裂的结合处。该金矿是在乌拉嘎深断裂控制作用下产生的大型原生岩金矿床,其矿床成因认识逐渐清晰;从次火山热液型、斑岩型金矿床、热泉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到现在认为的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乌拉嘎金矿床主矿体就位于斜长花岗斑岩与黑龙江岩群片岩的接触部位靠近斑岩一侧。金矿的成矿年龄为晚燕山期;矿区西部构造破碎岩带发育,为矿床的就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岩浆期后热液和大气降水共同影响着矿床的形成。矿石结构以细粒状、碎裂、胶状为主,矿石构造以脉状、角砾状为主;矿床围岩蚀变发育。以矿体为中心,从矿床外围向矿床内部依次发育有碳酸盐化-泥化-绢云母化-冰长石化-硅化,矿体就位的围岩蚀变以及围岩蚀变的含矿性都揭示硅化蚀变作用是乌拉嘎金矿成矿的关键因素。目前尾采阶段的零星矿体主要就位于花岗斑岩的构造裂隙带附近,黄铁矿化不明显。因此要揭示这类具斑岩成矿特征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成因还需要更直接的佐证,或许花岗斑岩斜长石铝含量与斑岩型铜矿的关系能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深部斑岩矿体找矿突破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勘查程度最高、成矿元素与矿体类型复杂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4年多、近350 个钻孔的验证,不仅实现了矽卡岩矿体的找矿突破,同时在0-40线深部发现了产于二长花岗斑岩与石英闪长玢岩中的斑岩钼(铜)矿体,建立了“四位一体”的找矿勘查模式。斑岩矿体赋存标高一般处于4 600 m以下,矿体走向NW-SE,倾向NE,近直立,矿体垂向延伸大于350 m;斑岩矿石以发育细脉-浸染状、网脉状构造为特征;矿石中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与辉钼矿,少见斑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初步查明:与铜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偏中性的石英闪长玢岩,蚀变以典型的细粒热液黑云母交代角闪石斑晶和基质而成的黑云母化蚀变为主;与钼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蚀变以硅化为主,次为绿帘石化、泥化和钾化。斑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常产出厚度超过200 m的巨厚矽卡岩矿体,且在岩体一侧有内矽卡岩产出。甲玛深部斑岩矿体的发现不仅证实了“斑岩-矽卡岩型”的矿床成因观点,而且完善了甲玛矿床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型。  相似文献   

11.
刘卫东 《云南地质》2014,(2):194-200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印支期铜矿床.含矿岩体为普朗复式斑岩体,由全岩铜矿化的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组成,其中矿化较好者主要与石英二长斑岩关系密切.矿区蚀变矿物有伊利石、镁绿泥石、多水高岭石、硬石膏、蒙脱石、黑云母、铁镁绿泥石、白云母、阳起石、金云母、方解石等,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黑云母化、钠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钠黝帘石化、泥化.并且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核—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面型蚀变特征.其中硅化钾化、绢英岩化蚀变带与铜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徐伯恩  罗诚 《云南地质》2012,(2):171-176
赋矿的普朗含矿复式斑岩体,具典型斑状特征及铜、钼、铁成矿专属性,由边缘到中心具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演化关系,硅化钾化、绢英岩化蚀变与铜矿关系密切,尤以石英二长斑岩蚀变和矿化作用最强烈。硫同位素表明岩体属幔-壳源硫特征,铅同位素显示岩体铅集中分布于造山带演化线附近及下地壳、造山带、岛弧重叠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大脉状产出的卓玛铜铅锌矿,成矿母岩为印支期侵位于图姆沟组的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构成的复式岩体。岩体由中心向外,具环状面型的"斑岩型"蚀变特征,矿化与硅化—绢云母化蚀变有关。由中心到外围,由深到浅,形成深部斑岩钼(铜)矿→中部矽卡岩铜矿→外围脉状铜铅锌矿的成矿系列特征,目前发现的矿体仅是斑岩型矿床分带中上部的大脉型矿体部分,深部具有寻找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体潜力。  相似文献   

14.
云南迪庆春都铜矿控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矿体赋存于印支期浅成-超浅成相的石英二长玢岩体内,具斑岩型矿床的蚀变特征,主要控矿因素为岩浆岩、岩浆侵位的地层、热液蚀变作用和构造裂隙等。是印支期甘孜-理塘洋向西俯冲造山晚期与超浅成斑(玢)岩密切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床,矿区及外围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王娜 《云南地质》2020,(1):80-83
山东省龙口市修家金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丰仪断裂破碎带中,近矿围岩主要为中生代燕山早期的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该金矿属中-低温热液充填机交代型金矿床。本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热液蚀变金矿化普遍强烈,与胶东地区对比,其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相似,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乌兰德勒钼(铜)矿床是近几年内蒙古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中新发现的一个中型钼(铜)矿床。矿床具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矿化特征, 并呈现较为复杂的上下两种矿化形态。上部矿体呈多层脉状、网脉状, 赋存于早期侵入的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次生裂隙中, 辉钼矿呈大叶片状、细鳞片状集合体充填于围岩裂隙或硅化脉两侧; 下部矿体较厚大, 赋存于成矿母岩即中细粒二长花岗闪长岩、细粒花岗岩与早期石英闪长岩侵入接触带中, 构成矿床中的主要矿体, 辉钼矿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产出。矿床具有典型的斑岩蚀变类型, 钾化(黑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云英岩化与矿化作用密切相关。化探工作显示, 成矿元素Mo、Cu、W、Bi元素异常分布面积及强度大, 具有明显的浓度分带和浓集中心, 构成同心环状异常。而高精度磁测表明: 与矿化有关的石英闪长岩、黄铁矿化花岗闪长岩具有强磁性, 围岩黑云母花岗岩、蚀变花岗岩则显示无-弱磁性。激电中梯测量显示与成矿有关的闪长岩、蚀变花岗岩具有高极化低电阻率特征, 为本区的重要找矿标志。与成矿作用相关的细粒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SHRIMP U-Pb年龄为131.3 ± 1.6 Ma, 而矿床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为134.1 ± 3.3 Ma, 显示该斑岩型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乌兰德勒钼(铜)矿床的地、物、化找矿标志和成矿时间的确定, 为本地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兴海县赛什塘铜矿的斑岩型矿化特征及其找矿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省兴海县赛什塘铜矿床中局部具斑岩型矿化的特征,该矿区中酸性侵入岩发育并具明显的多期次和多类型.该类铜矿化发生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末期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斜长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爆破角砾岩中,围岩蚀变强烈且具分带性.加强对蚀变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斜长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爆破角砾岩发育地段的找矿工作,有望实现本区找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大姚秀水河金铜矿区勐岗河矿段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辉  张正清 《云南地质》2009,28(3):295-298
铜矿体赋存于石英二长斑岩中,普登群(Pt1P)变粒岩为其围岩,矿化及岩性均可分带,其成因应属斑岩型铜矿叠加后期变质热液改造型多金属矿床,具有找到中大型金铜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铜钼矿床主要与古生代和中生代浅成侵入岩和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矿床形成于陆缘岩浆岩带、造山带和深大断裂带中.成矿期主要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燕山期.矿化围岩为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玢岩、二长花岗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安山玢岩、流纹斑岩和火山碎屑岩.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水白云母化、伊利石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矿石中主要工业元素为Cu和Mo,伴生有益组分为Ag、Au、Re等.成矿类型有:①斑岩型铜钼矿床;②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铜钼矿床.大兴安岭铜钼矿床主要由陆缘岩浆岩带、造山带、深大断裂带的火山-次火山作用及小型侵入作用形成,成矿流体沿着火山机构、岩浆侵入构造、区域构造等运移,热动力、压力、扩散力等使成矿流体产生上升运动和局部循环运动,成矿流体的迁移、萃取、扩散、交代作用等使成矿物质产生富集.  相似文献   

20.
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成矿岩体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普朗斑岩型铜矿是格咱地区印支期斑岩型铜矿的典型代表,产于义敦构造-岩浆带南端的复式岩体。复式岩体为浅成-超浅成的中酸性斑(玢)岩体,可划分为3个侵入阶段,最早为石英闪长玢岩,中期为石英二长斑岩,晚期为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富集Ba、La、Rb、Sr、K和亲铜元素Cu、Pb,亲铁元素Mo、Ni,亏损Nb、Zr、Hf、Ti。斑(玢)岩与岛弧花岗岩的岩石系列相同,属钙碱性岩系,成因类型一致,属I型花岗岩。普朗斑岩型铜矿床主要产于印支期的中酸性斑(玢)岩体,成矿作用受岩浆岩、侵位地层、热液运移、热液蚀变作用和构造空间的控制,其印支期构造-岩浆-热液之间的耦合,共同形成了斑岩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