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东、辽西石炭系(地台型)发育,化石丰富,是研究我国北方石炭系及矿产的理想地区。华北缺失下石炭统早已成“定论”,但笔者通过植物化石研究证实东北南部存在早石炭世地层无疑,并建立了Sub-lepidodendron-Achaeocalamites-Cardiopteridiumspetsbergense组合带。与此同时,作者又在辽东、辽西石炭系下部采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共36属75种,并归结为Lycosporapusilla-Crassisporakosankei组合,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即维宪-纳缪尔A期。从而孢粉、植物大化石互为佐证,进一步肯定辽东、辽西存在早石炭世地层,进而改写了华北地质史的内容,并对古构造、古地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孢粉层位还发现了丰富的叶肢介化石,这是我国石炭纪的第3处叶肢介产地,对叶肢介的起源、演化及利用多门类生物化石解决石炭系的内部界线划分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采自于辽东和辽西早石炭世地层中的轮藻化石,共鉴定出4个属,它们是GemmicharaZ.Wang,1984;PaitleocharaBell,1922;StomocharaL.Grambast,1961;ParacuneatocharaZ.Wang,1984.这些轮藻化石在华北的石炭纪地层中是首次发现,其中Gemmicharacf.hunanensis一种最初发现于湖南下石炭统测水组,如今又发现在辽东高台子组,与早石炭世大植物化石及孢粉共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泰市汶南镇朝阳村至庄家庄一线北侧一套含煤地层的观察和化石采集,共采到植物化石20余件,经鉴定有Sphenophylumoblongifolium(Germ.etKaulf)Ung.,Neu-ropterisovataHufm.,N.plicataSternb.,N.cf.plicataSternb.,N.sp.,Pecopteriscf.candol-leanaBrongn.,CordaitesschenkiHale,SamaropsissinensisHale5属8种。该植物组合属我国早期华夏植物群〔1〕,时代为晚石炭世。含该植物组合的地层应为太原组,证明新泰蒙阴盆地无坊子组。  相似文献   

4.
依据化石的层位分布和组成内容,登封二叠纪煤系地层植物群由下而上可划分为三个植物化石组合带:1.早二叠世中期山西组Emplectopteristriangularis-Taeniopterismultinervisas-semblagezone;2.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组Gigantopterisnicotianaefolia-Chiropterisreniformisassemblagezone;3.晚二叠世早期上石盒子组Lobatannulariaheianensis-Pterophyllumeratumas-semblagezone。另外,文中还讨论了这些植物组合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利用群的上同调中Lyndon-Heebschied。Serre谱序列的性质,论证了Fitting子群上不可裂的外-FA群的存在性,并且给出了这类群的表出(Prasentationsofgroups)。  相似文献   

6.
太子河流域西部竹蜓类动物群,以本溪—牛心台地区为最发育,一般可划分为一个共存延限带,一个组合带,后者又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组合亚带。ⅡFusulina-Fusulinela组合带3Fusulinacylindrica-F.quasicylindrica组合亚带2Fusulinelaprovectu-Fusulinapseudokonnoi组合亚带1Fusulinaschelwieni-F.mayiensis组合亚带ⅠProfusulinelaparva-Eostafelasubsolana共存延限带Profusulinelaparva系作者等研究辽南竹蜓类并建带的带分子,Eostuffelasubsolana为盛金章教授建立的辽东本溪群下部竹蜓带的带分子,时代为中石炭世早期。Fusulina-Fusulinela组合带代表本区及东北南部最发育的竹蜓类动物群。该带属于中石炭世中—晚期,也是太子河流域最大海侵期。以上二个竹蜓类生物带总体应属于Moscovian阶,时代为中石炭世。  相似文献   

7.
自从在东北南部发现早石炭沉积之后,笔者研究了该区下石炭统的分布、层型、沉积类型、岩相古地理、古生物及其地理分区等的特征,认为该区早石炭世沉积属地台型建造,由海陆交互相的陆源碎屑岩组成,形成了滨海—滨海沼泽环境,其沉积中心形成于氧化潮坪—泻湖环境。区内古生物组合明显具有欧美植物群和早期华夏植物群的色彩,与区域对比,可以独立划分古生物地理区。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种新的早石炭世沉积类型——东北型和一个新的早石炭世古生物地理省——华北省,从而为中国早石炭世沉积特征、古生物及其地理分区以及岩相古地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资料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1 THEANALYSISOFSOILEROSIONFACTORSTheintensityofsoilerosioninaridareavarieswithaltitude,moistureandheatconditionandsurfacelayer(Chen,1995).Inmiddleandhighmountainsections,thereisalittlemoreprecipitation(450-796.90mm),richervegetationcovermorethan60pe…  相似文献   

9.
归纳总结了四川盆地珍珠冲组植物化石7类50属128种,须家河组植物化石10类71属267种,并将珍珠冲组植物群划分为上、下两个组合.通过分析两组植物群的发育特点及演化规律,结合区域有关资料,对侏罗系与三叠系界线进行了厘定.在四川盆地北部大巴山前缘地区,依据珍珠冲组(白田坝组)的岩性特征和所含植物化石特征,将侏罗系与三叠系的界线置于含Coniopteris植物化石的珍珠冲组(白田坝组)底部石英质砾岩或石英砂岩之下的假整合面或剥蚀面上;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云阳、奉节及长江以南万县地区,侏罗系与三叠系的界线划在云阳南溪剖面上含Coniopteris murrayana植物化石8.3 m之下的珍珠冲组黄绿色泥质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地层之底.  相似文献   

10.
田师傅植物群系我国北方典型的早中侏罗世植物群之一,产自辽宁本溪田师傅盆地及风城赛马-(?)阳盆地的下侏罗统长梁子组、中侏罗统大堡组及三个岭组。该植物群由34属77种植物组成。本文通过含植物化石地层剖面简介阐明化石的产地和层位,对以往的化石名单进行修订,对部分重要化石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1.
辽北吉中晚中生代地层发育,植物化石丰富,并赋存重要煤层。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本区晚中生代植物群的性质及组合序列特征。辽北吉中晚中生代植物群与Ruffordia-Onychiopsis植物群相一致。由于辽北吉中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本区可能成为华北、西北的陆相中生代地层与黑龙江东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地层对比的纽带。辽北吉中晚中生代植物群具有明显的晚侏罗-早白垩世色彩。本区Ruffordia-Onychiopsis植物群可以划分为早、中、晚三期组合,早期组合大体相当于晚侏罗世;中期组合为早白垩世早期;晚期组合可能相当于早白垩世中晚期。根据植物化石组合特征,笔者将辽北吉中侏罗—白垩系界线暂置于火石岭组与沙河子纽之间。  相似文献   

12.
东北南部的地台型石炭系,按其沉积层型可划分为3个沉积地理区(块),即辽东—吉南沉积地理区(块)、辽南沉积地理区(块)和辽西沉积地理区(块),它们当属于华北型石炭系的次级层型(亚型),是在石炭纪华北总体下沉的条件下各自受不尽相同的古构造、古地理格局控制的结果。它们既有华北型石炭系的共性,又表现了其个性。现有资料表明,辽东、吉南肯定存在下石炭统,辽南、辽西存在下石炭统也可基本肯定,从而为重新认识华北地质史提供了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13.
辽东太子河流域是华北中石炭世地层典型发育地区,其地层学、古生物学研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具备建阶条件,将中石炭世地层自下而上建立两个地方性阶:刘家哨阶和辽宁阶。刘家哨阶以Ovatia of.tenuistriata, Linoproductus tenuistriatus等腕足动物的消失为下限划分的生物标志,以Staffella subsolana,Profusulinella parva(类动物群的消失为上限划分的生物标志;辽宁阶下限层型即为刘家哨阶上限的界线层型,辽宁阶以Fusulina cylindrica-F.quasicylindrica类动物群的消失为上限划分的生物标志。刘家哨阶可与华南(黔南)罗苏阶和威宁阶下部Pseudostaffella时带、Profusulinella时带之和,与东殴Serpukhovian阶上部-Moscovian阶Verei层(组)、Kashir层下部之和大体相当;辽宁阶与华南威宁阶上部Fusulina-Fusulinella时带,与东殴Moscovian阶Kashir层上部,podol层,Mjachkov层之和大体相当。刘家哨阶在华北地层区东部分布广泛,辽宁阶除华北地层区南部部分地区外,其余地区都有分布。  相似文献   

14.
EastChinaisoneoftherichestregionsinplantlifeinEastAsiaanditsfloraisthemainpartofSino-Japanesefloristicregion,whichhasattractedtheattentionofmanybotanistsbothathomeandabroad,suchasHuXiansu(1936),LiHuilin(1950,1953),StewardA.N.(1958),WangJingkiang(1988),WangWencai(1992),Wusugong(1987),WuZhengyi(1979)andXieGuowen(1991a,1993),etal.AnumberofpapersdealingwithEastAsian-EasternNorthAmericanphytogeographicalrelationshipshavebeenpublished(Bouffordf1983).However,thefloristicrelationsbetweenEas…  相似文献   

15.
铁岭凡河地区元古宙地层始于凡河元古宙坳拉谷沉积,根据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等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层序地层学理论,自下而上划分六个层序,即关门山层序,虎头岭层序、二道沟层序、石门层序、杨士屯层序、于北沟层序。每个层序仅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分别代表海侵退积地层结构和海退进积地层结构,而中间饥饿段则以加积为主。各层序间均为不整合,其类型包括海岸暴露带和海侵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铅锌矿床,根据其形成背景及物质来源可划分出岩浆热液型、矽卡岩型、陆相次火山热液型、变质海相火山热液型、变质同生沉积型、同生沉积-变质热液再造型、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盆地热卤水型等8种类型。矿床特征显示出铅锌矿床的形成大多明显地受到了太古代绿岩带及早元古代以来碳酸盐岩地层的控制;在成因上多与优地槽环境下的海底火山活动、地壳深部的热环流作用及活化地台上的岩浆活动有关。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受到了太古代—早元古代地槽形成到回返、中元古代初期地台形成到坳拉谷产生及中生代地台活化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影响,同时早古生代中期吉黑地槽系的强烈活动也对地台北缘凡河凹陷内的铅锌矿床的形成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矿床成因模式受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影响而具有明显的演化规律,由太古代末期的变质海相火山热液矿床,早元古代变质同生沉积矿床、变质热液再造矿床,到早古生代中期的盆地热卤水型矿床,最终演化成中生代的岩浆成因型(热液型、矽卡岩型、陆相次火山热液型)矿床及叠生矿床。  相似文献   

17.
根据А.П.维诺格拉多夫的动植物体化学组成分类方法,对辽宁省45种农作物及其立地土壤中的52种化学元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测试后,采用双指标法将元素的含量与生物吸收系数各分成三个数值段,从而将辽宁主要农作物化学元素划分成最富集元素、富集元素、贫乏元素及最贫乏元素4种类型,并作出农作物化学元素分类表,然后再将其转变成农作物生物地球化学分类表。表中列出了52种化学元素在各种农作物中的含量及其生物吸收系数组合,并由此将辽宁主要农作物分为元素最富集作物、元素富集作物、元素贫乏作物和元素最贫乏作物四类。根据农作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分类,人们可以科学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可以均衡人体营养结构。它不仅可以为环境质量监测提供指示植物标志而且对植物地球化学探矿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河西走廊东部地区早二叠世地层研究的有关问题,认为甘肃山丹青羊泉下二叠统剖面是北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的重要代表剖面之一。以该剖面研究为依据,提出走廊东部地区下二叠统的进一步划分方案,分析该区早二叠世地层岩性特征差异的原因,并与走廊西部地区同期地层进行对比,进一步明确了大黄沟组的含意。  相似文献   

19.
辽东半岛南部变质核杂岩构造展布于旅顺、大连、金州、庄河、普兰店地区。印支旋回太平洋板块对亚洲板块俯冲作用引起的岩浆活动在本区东部形成热隆起,诱使陆台中上元古界—古生界盖层自东向西滑移伸展.随伸展运动的进行,在太古宙变质杂岩顶部形成韧性剪切带;在盖层与基底不整合面形成剥离断层;在盖层内部形成中间韧性构造变形层和上部脆性构造变形层。在不同的构造层次中形成样式各异的构造群落,同时伴随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