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宽带技术在气象信息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谢筱惠 《广西气象》2005,26(4):32-34
通过对宽带技术的初步理解,结合广西市一县级气象业务信息网的实际情况,简要介绍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介绍气象综合业务在宽带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分布式文件系统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R2分布式文件系统的一些技术特性,结合气象部门现代气象业务,探讨其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气象》2021,(6)
近十年来,伴随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理论的发展,数值模拟技术、遥感监测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以及智能网格气象要素预报在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业务中的落地,促进了农业气象灾害预报评估业务的精细化、动态化和定量化水平,为农业防灾减损、稳产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近十年来定量化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技术以及动态化、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技术的主要研发成果以及在业务服务中的应用,并展望未来发展,以期为农业气象灾害预报评估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钱峥  胡亚旦  黄旋旋 《气象科技》2016,44(2):217-222
采用Java,C#,Delphi等编程语言开发了基于消息中间件技术的气象信息总线。在数据共享方面能确保数据资源的统一更新,在业务集成方面能有效解耦业务系统中的各种应用,提高各业务平台的信息交互和功能复用水平。本文介绍了消息中间件技术和ActiveMQ特性,架构设计、消息格式标准、消息队列使用等关键技术,并以该技术在宁波市气象局业务中的应用为例展示了气象信息总线在业务集成领域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时间同步技术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婉文  肖文名  陈晓宇  王佳  张永华 《气象》2010,36(1):115-118
在气象业务中,对时间的一致性要求很高,尤其是各种气象资料的准确同步观测对科学研究和业务应用都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观测手段和观测设备的增多,气象业务对全网时间同步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文章介绍了时间同步技术中的NTP协议的原理、工作模式和体系结构,设计了广东气象业务时间同步方案并用于实际业务中,取得了很好的业务效果。  相似文献   

6.
气象GIS网络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WebGIS在气象业务应用系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象GIS网络平台。该文介绍了平台开发的背景、目标、功能结构,结合气象数据特点和业务需求分析,对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探讨,包括智能缓存技术,基于RIA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 富互联网应用程序) 的渲染绘制技术,气象数据监视机制以及地图服务聚合技术。基于气象GIS网络平台搭建了国家级和省级气象应用业务系统,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海量气象数据的网络高效发布、快速渲染绘制、数据自动监视更新以及地图服务定制等功能,对气象信息网络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相关的知识,并结合广西气象业务及气象服务的现状和需求,进一步探讨地理信息系统在广西气象业务服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PIM是组播协议的一种,称为协议无关组播,其中,基于ASM模型的PIM组播分为DM和SM两种应用方式,该文详细介绍了PIM SM组播方式在气象雷达图像实时显示中的应用及具体配置方法,在业务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为组播技术在气象雷达业务中的广泛应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新疆气象》是以气象业务、气象科学技术为主的刊物,根据新疆气象业务技术特点和工农牧业生产需要,重点刊登反映干旱、半干旱地区天气气候特征的文章,介绍在天气预报,农牧气象、人工影响局部天气试验、气象卫星资料应用、树木年轮、微机开发与应用、应用气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设有评述,研究论文与技术报告、每季气候评价、工作研究、经验介绍、服务与效益、气象之窗、气象文摘和译文等栏目,受到气象部门的业务科技人员、气象院校的师生及有关学科的科技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安徽省气象卫星遥感综合业务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对系统特色及其在业务服务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王甫棣  王鹏  何恒宏 《气象科技》2014,42(4):624-628
气象数据共享业务广泛采用了单一资料源向各个目标节点分发的方式,针对这种共享业务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对等网络技术的气象数据共享应用,提供资料源的共享发布以及节点间的共享访问功能。该应用通过搭建的仿真平台模拟实际业务应用,验证了在全国气象宽带网络上实现共享传输的可行性。在随后的小范围业务试验中进一步证明了该应用能够在特定的业务场景中不增加中心节点资源消耗而提升数据共享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2.
乌兰察布市气象资料应用处理与共享系统,以该市已经建成的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数据为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信息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库存储与查询、分析、统计技术,实现全市气象部门自动气象站资料的整合与管理。通过气象资料应用处理与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了气象资料在全市气象部门内的高效共享,并提高了气象资料在业务领域和服务领域的使用率和共享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县级台站的网络现状和气象现代化业务服务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压缩、传输、解压、处理的MICAPS数据资料远程调用方法,使基层台站可实现对省级或地(市)级单收站数据资料的共享使用,满足了气象资料的集约化应用需要,对于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县级台站维护成本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气象数据宽带通信网的建设为实现全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实时应用提供了支撑。本文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预报业务支持环境(FOSE)下的,基于准实时PUP产品的高频度全国和区域雷达拼图以及单站雷达产品的设计制作方法和业务化流程。作者参与开发的雷达拼图产品制作服务程序充分考虑了业务实际需求,设计灵活,投入使用以来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5.
周琰  马强 《气象科技》2023,51(2):208-2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形势愈发严峻,气象部门通过组织网络攻防演习,以实战标准检验并提升业务安全防护体系能力。在演习中,攻击队伍对重要业务单位的真实网络及信息系统进行攻击渗透,各业务单位作为防守方开展实时监控与应急处置。由于攻防双方信息不对等,防守方采用传统防御手段经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为提升网络防御能力,本文研究伪装欺骗和攻击诱捕技术在气象部门网络安全实战场景下的应用,通过采用基于蜜罐的欺骗诱捕平台,构建主动防御体系,实现对异常网络流量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并对攻击方进行诱捕、溯源。经过实战检验,欺骗诱捕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了网络安全防御能力,保障气象业务系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存档与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依托风云卫星工程,对多批次工程建设采取统一设计、滚动开发、分批扩展的方法,建成气象卫星数据存档与服务系统。系统架构于多个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应用可配置的动态加载容器和多机作业负载均衡并发处理技术将集群构建为高扩展性、高可用、高效率的业务系统。对Internet的全集数据共享技术、分布式时空一体化数据库存储技术、基于WebGIS的全球卫星影像发布技术、可视化处理与显示技术、三维地球影像发布技术、多源数据融合处理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为用户提供多种数据共享服务方式,提高了数据下载效率。目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已存档国内外21颗气象卫星801类共1150 TB数据,为24258个注册用户提供各类数据共享服务,该系统亦可通过配置扩展,适应未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数据存档与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安徽省山岳型景区旅游气象服务的需求和特点,以旅游气象观测网为基础,基于短时临近预报系统(INCA系统)、云海景观预报技术、雷电监测预警技术、旅游气象条件综合评级等,开发了安徽省山岳型景区旅游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实现了旅游气象服务产品的高效加工制作和快速分发传递.目前,系统已在黄山景区、九华山景区投入业务运行,为当地旅游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辽宁省高速公路的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提出了建立辽宁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的设想。分析了辽宁及国内外的高速公路气象保障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根据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对于气象保障服务的实际需求,认为建立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应合理布设和增加高速公路沿线的自动气象监测站点,要以气象部门信息网络为依托,以气象数据库、预报技术平台、预报技术方法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发高速公路气象预报预警模式和决策系统,并提出了建立高速公路信息反馈及损毁评估平台的设想,试图为提高高速公路气象服务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适配气象业务科研应用对算力、存储资源的需求特点,采用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存储、虚拟化技术搭建气象基础设施云平台,并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别、网络区域、资源服务对象针对性地设计云平台资源分区,以及每个分区需具备的云资源及功能。设计的云平台涵盖IaaS层、PaaS层功能,通过软件定义方式池化硬件资源,形成具备云计算、大数据支撑特征的资源池,为众多气象应用端部署、气象大数据业务提供虚拟主机、物理算力、数据存储资源。实际运行效果表明设计的气象基础设施云平台能够适应数据处理规模与时效性要求不断提升的业务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