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为研究3种益生菌及其复合菌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109cfu/kg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酪酸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并以1∶1∶1比例添加浓度为1×109和3×109cfu/kg的复合菌,共5个处理组。养殖42d后,测量了5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与成活率、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及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3种菌及其复合菌均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体重、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等指标,且均在酪酸菌组取得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饲料中添加3种益生菌及其复合菌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凡纳滨对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等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各处理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酪酸菌组各免疫指标均取得最大值。研究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3种菌及其复合菌均可有效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其中以添加酪酸菌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初重(0.22±0.01)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流水式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使用复合植物蛋白源(双低菜粕∶大米蛋白粉∶玉米蛋白粉=5∶3∶2)替代凡纳滨对虾实用饲料中的鱼粉(占饲料百分比为22%)对其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设计了6组等蛋白质(37.96±0.39)%、等脂肪(7.39±0.57)%的实验饲料,分别是0%、20%、40%、60%、80%和100%鱼粉蛋白替代组(用D0、D20、D40、D60、D80和D100表示)。结果表明,各组对虾的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D0组相比,鱼粉蛋白替代水平从20%上升到80%未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当替代水平上升到100%时,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同样,各替代蛋白组中只有D100组的饲料系数高于D0组。各替代蛋白组的蛋白质效率均与D0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凡纳滨对虾的体组成在各处理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由此可见,在本实验条件下,利用该复合植物蛋白源可以最高替代80%的饲料鱼粉蛋白,而不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成活和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不同饲料添加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实验设计了5种不同的饲料添加物,分别为破壁酵母(A,添加量为0.6%)、中草药提取物(B,添加量为0.3%)、柠檬酸(C,添加量为0.3%)、益生菌(D,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BC-01,添加量为109cfu/kg)和氟苯尼考(E,添加量为15mg/kg),以投喂实验用基础饲料组作为对照(F)。每个处理组分别设置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虾,实验进行了42d。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虾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各组间成活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破壁酵母、中草药提取物、柠檬酸和氟苯尼考均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P0.05),但四者之间相互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破壁酵母、中草药提取物和柠檬酸显著降低了凡纳滨对虾的饲料系数(P0.05),而添加破壁酵母效果则显著优于柠檬酸(P0.05);总体比较,与其它添加物相比,添加破壁酵母组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而饲料系数则最低。5种不同添加物比较,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后,凡纳滨对虾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以及溶菌酶(LSZ)的活性均显著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破壁酵母、中草药提取物、柠檬酸、氟苯尼考均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5种添加物均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但以添加芽孢杆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以初始体重(1.57±0.04)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包膜丁酸钠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在对虾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25%、0.5%、1%、2%和3%的包膜丁酸钠作为6种实验饲料,进行投喂,养殖实验进行42d。研究表明,包膜丁酸钠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各包膜丁酸钠添加组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和3%添加组对虾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1%、2%和3%添加组对虾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于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1%、2%和3%添加组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0.5%添加组SOD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1%、2%和3%添加组无显著差异(P0.05);0.25%添加组对虾血清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添加组(P0.05),与1%、2%和3%添加组无显著差异(P0.05);1%添加组对虾血清中溶菌酶(LSZ)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其余添加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上述结果,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包膜丁酸钠可以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饲料中包膜丁酸钠的适宜添加量为2.08%。  相似文献   

5.
探讨不同盐度条件下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和能量转换的影响。实验周期6周。结果表明:在0、5盐度下,随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呈下降趋势;盐度增加至8以上后对虾可正常生活;在26.59%,35.18%和45.31%3个蛋白质水平,凡纳滨对虾特定生长率、摄食量、总转换效率和净转换效率均以8和16盐度组最高;随盐度的升高或降低,对虾特定生长率、摄食量、总转换效率和净转换效率均呈下降趋势;但在0、5盐度下,摄食3个蛋白质水平对虾的特定生长率组间差异不显著;在8~25盐度下,摄食35.18%和45.31%蛋白质水平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总转换效率和净转换效率组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指标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重(4.00±0.03)g的凡纳滨对虾为对象,在对虾饲料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10~7、1×10~9和1×10~(11)cfu/kg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以对虾商品饲料为对照组,养殖42d。实验结束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情况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研究表明:各组对虾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除了枯草芽孢杆菌1×107cfu/kg添加组,其余添加组中凡纳滨对虾的体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消化率(P0.05)显著提高,在添加浓度为1×109cfu/kg时各指标取得最大值。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可提高凡纳滨对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溶菌酶、总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血清蛋白浓度等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且均在添加浓度为1×109cfu/kg时各指标取得最大值。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当浓度的益生菌可有效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当益生菌的添加浓度为1×109cfu/kg时,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编号HK)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的生长、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本文在凡纳滨对虾幼虾饲料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108、1×109、1×1010、1×1011和1×1012 cfu/kg的屎肠球菌(分别记为FSA、FSB、FSC、FSD和FSE),以商品饲料作为对照(CON),每个处理组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虾,实验周期为42 d。研究表明:对虾的成活率为80.0%~92.0%,各组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FSB和FSC组对虾的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SC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FSC和FSD组对虾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和溶菌酶(LZM)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SC、FSD和FSE组对虾...  相似文献   

8.
选用均初始体质量为0.91 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540尾,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用肉骨粉(meat and bone meal,MBM)替代日粮中0、20%、40%、60%、80%和100%的鱼粉,分别添加不同梯度微胶囊蛋氨酸(microencapsulated DL-methionine,MM)配制成6种等氮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55 d。结果表明:MBM添加MM替代60%鱼粉对对虾增重率和SGR无显著影响(P0.05),对虾对各试验饲料的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替代80%和100%鱼粉对对虾增重率、SGR、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MBM添加MM替代鱼粉后对对虾体成分、体氨基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在MBM高水平替代鱼粉饲料中添加MM可通过平衡对虾饲料必需氨基酸,提高了对虾对饲料的表观消化率,而不影响对虾的生长和体营养成分,降低了对虾饲料的成本。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维生素C(Vc)和免疫多糖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Boone)生长、饲料利用和虾体主要成分的影响进行了为期8周 的生长实验。采用2因素实验设计 ,其中Vc设2个水平(0,120mg/kg饲料) ,免疫多糖为3个水平(0,1 ,2g/kg饲料)。结果表明 ,饲料中不添加Vc时 ,体质量增长随着饲料中免疫多糖添加浓度的提高而显著提高(P<0.05) ;而当饲料中Vc浓度增加到120mg/kg饲料 ,体质量增长并不随免疫多糖浓度的提高而显著上升(P>0.05) ;饲料中添加Vc的各组体质量增长显著高于未添加Vc组(P<0.05)。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能显著降低凡纳滨对虾的饲料系数(P<0.05) ,提高对虾的蛋白质效率(P<0.05) ;对对虾体主要组成成分的分析表明 ,对虾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受免疫多糖和Vc添加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42天饲喂添加有不同浓度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NJ1701(5.0×10~9、1.0×10~(10)、5.0×10~(10)和1.0×10~(11)cfu/kg)的对虾饲料,研究凝结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抗病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组对虾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凡纳滨对虾的体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以凝结芽孢杆菌添加浓度5.0×10~9~1.0×10~(10)cfu/kg时效果较佳。不同凝结芽孢杆菌添加浓度对对虾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影响的差异较大。其中,1.0×10~(10)cfu/kg添加浓度下,对虾血清中溶菌酶(LSZ)、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5.0×10~(10)cfu/kg添加浓度下,对虾血清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添加凝结芽孢杆菌不影响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iNOS活性则随添加浓度的提高而升高,以1.0×10~(11)cfu/kg添加水平下最高。副溶血弧菌攻毒后,5.0×10~9和1.0×10~(11)cfu/kg处理组(分别为40.0%和13.3%)对虾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6.7%)(P0.05),但1.0×10~(10)和5.0×10~(10)cfu/kg处理组(53.3%)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各处理组间比较,以1.0×10~(11)cfu/kg处理组对虾累积死亡率最低。研究结果表明,饲喂凝结芽孢杆菌可有效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和对副溶血弧菌的抗病力。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凝结芽孢杆菌的适宜添加量为1.0×10~(10)cfu/kg。  相似文献   

11.
用酪蛋白作为蛋白源、制成含肌醇及含氯化胆碱的饲料,对中国对虾进行饲喂试验,通过存活率等指标探讨了中国对虾对肌醇和氯化胆碱的营养需要。结果表明,含肌醇0.4%的饲料饲喂的对虾,有三项指标均为最佳,其中蜕壳率随饲料中肌醇含量的增加而上升,用含氯化胆碱0.4%和0.6%的饲料饲喂的对虾,存活率都为最高,增重率、增长率及蜕壳率以含氯化胆碱0.4%的饲料饲喂的对虾最高,体内含量随饲料中氯化胆碱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在本实验条件下,中国对虾饲料中肌醇和氯化胆碱的适宜添加量均为0.4%。还讨论了肌醇及氯化胆碱的缺乏与对虾死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探讨了盐度波动(S0和S10)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比值(P/C:4.1、1.9、1.0和0.6)对凡纳滨对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周期35天。结果表明:I)随着饲料中P/C比值的降低,对虾特定生长率和吸收效率呈下降趋势,而饲料系数呈上升趋势。在盐度波动S0处理中,4.1P/C比值饲料组对虾的摄食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0和0.6P/C比值饲料组;而在盐度波动S10处理中,各P/C比值饲料处理组差异不显著。II)4.1和1.9P/C比值饲料处理组中,S0盐度波动处理组对虾的摄食量和特定生长率高于S10盐度波动处理组;而1.0和0.6P/C比值饲料处理组中,S0盐度波动处理组对虾的摄食量和特定生长率低于S10盐度波动处理组的对虾。对于4个P/C比值处理组,S0盐度波动处理组的对虾饲料系数最低。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饵料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与文蛤(Meretrix meretrix)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本实验选用紫菜(Pyropia)、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人工配合饲料5种饵料,采用单一饵料投喂方式进行饲养.结果表明:小球藻组中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及饲料转换率与各饵料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青蛤的增质量率显著低于紫菜组、海带组及人工配合饲料组(P>0.05).在人工配合饲料组中青蛤与文蛤的特定生长率与各饵料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青蛤的增质量率与各饵料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文蛤的增质量率显著高于紫菜组、浒苔组及人工配合饲料组(P<0.05).在3组大型藻中,海带组中青蛤的特定生长率为0.07%,增质量率为4.59%,饵料转换率为7.09%,存活率为74%;文蛤的特定生长率0.13%,增质量率为8.36%,饵料转换率为1.41%,存活率为55.6%.综上,小球藻和人工配合饲料有利于青蛤和文蛤的生长,在3组大型藻中,投喂海带有利于文蛤和青蛤的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的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地衣芽孢杆菌制剂(含量为10×108cfu/g)分别以0.0%(对照组)、0.1%、0.2%、0.3%、0.4%、0.5%和0.6%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初始体重为17.47±0.19 g的尖吻鲈,养殖时间8周.随着地衣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尖吻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渐增高,在0.5%组达到最大,增重率提高9.77%,特定生长率提高4.56%;同时该组的肥满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尖吻鲈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存活率、脏体比和肝体比在各组间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尖吻鲈的前肠蛋白酶在0.2%组达到最大,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别及部位的消化酶则低于对照组或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对尖吻鲈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此作用与消化酶变化相关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王建钢 《海洋与湖沼》2013,44(4):1108-1114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 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美国红鱼生长(平均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免疫反应[血清中溶菌酶活性、血清总补体活性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由0提高到100mg/kg时, 美国红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 美国红鱼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为104.5mg/kg左右; 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在0—98.9mg/kg时, 美国红鱼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随饲料中维生素C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 美国红鱼获得最大肝脏和肌肉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时饲料中维生素C最低添加量为128.1和104.0mg/kg; 美国红鱼血清溶菌酶和血清总补体活性在维生素C添加水平分别为98.9和198.7mg/kg时达到最高值, 随后变化不明显; 美国红鱼血清SOD活性随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并且活性在198.7mg/kg达到最高值, 随后显著下降。综上所述, 美国红鱼维生素C生长和免疫的维生素C适宜添加水平为200mg/kg左右。  相似文献   

16.
植酸对牙鲆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含量的植酸纳使植酸水平分别达到0.04%(对照组)、0.21%、0.44%和0.81%,研究不同含量植酸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2.58 g±0.01 g)摄食、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10周.结果表明,植酸处理组牙鲆摄食率(2.4%、2.5%和2.4%)显著高于对照组(2.1%)(P<0.05),但植酸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植酸处理组(59.47、61.27和64.82 U/mg蛋白)胃蛋白酶比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79.34 U/mg蛋白),但植酸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组之间牙鲆肝脏、肠和胃中淀粉酶比活力及肝脏和肠中蛋白酶比活力均无显著差异.随着饲料中植酸含量的增加,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下降.同时,牙鲆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净蛋白质利用率随着饲料中植酸含量的升高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各处理组之间牙鲆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而植酸处理组饲料转化率(74.0%、73.7%和69.2%)则显著低于对照组(84.0%),0.81%植酸处理组蛋白质效率(1.37)和净蛋白质利用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64和30.6%).本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植酸含量的增加,牙鲆生长性能和胃蛋白酶比活力呈下降趋势.植酸对牙鲆生长的抑制作用将随着其含量的升高或实验周期的延长突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重组鱼类生长激素对中国对虾成活率及促生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1999933年年后后暴暴发发性性对对虾虾病病毒毒病病的的流流行行 ,,严严重重制制约约着着对对虾虾养养殖殖的的进进一一步步发发展展。。如如何何通通过过促促进进中中国国对对虾虾生生长长 ,,提提高高其其抗抗病病力力已已成成为为目目前前亟亟待待解解决决的的问问题题 ;;其其中中通通过过在在对对虾虾人人工工饵饵料料中中加加入入一一些些生生长长因因子子 ( (如如生生长长激激素素等等 ))或或满满足足对对虾虾的的各各种种营营养养需需求求 ,,提提高高中中国国对对虾虾的的生生长长速速度度与与抗抗病病力力是是解解决决这这…  相似文献   

18.
Juvenile grey mullet (Chelon labrosus) were fed either a basal (4.4 mg Cu/kg dry wt) or high-Cu diet (2400 mg Cu metal/kg dry wt) for 10 weeks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wth and Cu-induced oxidative damage. No mortalities were observed, but growth rate and food intake were reduced by 43 and 29%, respectively, in the high-Cu group. This was not only attributed to peroxidative damage of the food which reduced food intake (palatability), but also to direct effects of hepatic lipid peroxidation. Hepatic α-tocopherol concentrations were 63% lower, while malondialdehyde (MDA) increased by 304% in mullet fed a high-Cu diet for 67d. Cu-exposure reduced apparent α-tocopherol retention by 420%. Hepatic Fe and Zn levels fell, while Cu increased (p < 0.05). The results show that oral Cu exposure induces oxidative stress in grey mullet. Quantification of lipid peroxidation (rancidity) in the food, reflecting palatability, is essential to differentiate the direct toxic effects of Cu on growth from the secondary influences of reduced food intake.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蛋白水平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生长、免疫功能和抗无乳链球菌能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率以及成活率不产生显著影响,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伴随着蛋白水平的升高显著下降。35%(D35)饲料组奥尼罗非鱼肝脏过氧化氢酶含量显著高于其它饲料组,然而奥尼罗非鱼肝脏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并不受饲料蛋白水平的影响。无乳链球菌攻毒实验结果表明,蛋白水平对奥尼罗非鱼在攻毒后24h和48h后的累积死亡率是不存在显著影响。本实验的结果表明,24.8%(D25)蛋白水平饲料能够满足奥尼罗非鱼正常生长、以及维持机体正常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病力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 配制发酵浒苔添加比例分别为0%、1%、2%、3%、4%、5%的 6 种饲料, 探讨发酵浒苔对花鲈生长、体成分、胃、肠消化酶活性及血清、肝脏免疫的影响的研究。 将其饲喂初始平均体重为(6.40±0.14)g 的花鲈28d, 每组饲料设3 个重复, 每个重复投喂30 尾花鲈。 结果表明: (1) 随着发酵浒苔添加水平的升高各组花鲈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 势, 且差异性显著(P<0.05), 以2%组添加量最优。相比于对照组, 各添加组饲料系数均有下降。添加 发酵浒苔可适当降低鱼体中的水分, 提高灰分含量但并不显著(P>0.05).同时各添加组的粗脂肪和粗 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各添加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2) 在添加组中, 花鲈淀粉酶、脂 肪酶活性以及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活性均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添加水平在2%-3%效果最好。 (3) 添加发酵浒苔可以显著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的活性(P<0.05), 但对碱性磷酸酶的活 性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中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均得到提高, 在 2%-3%组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