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58年5月21日至24日,云南省地质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在昆明召开了第四届年会和改革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省地矿局、有色金属、煤炭、建材、化工系统的地勘队伍和昆明工学院企管系会员的代表,省地质学会亦派员参加了会议,共65人。会议收到论文32篇,其中19篇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会议以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指针,密切结合地质工作实际,讨论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一、地质工作迫切需要改革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于1988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我校召开。会议着重研讨了中外学术交流史,同时举行了纪念谢家荣先生诞辰90周年的专题学术讨论会。 会议收到论文46篇,到会正式代表49人,列席来宾40余人,黄汲清教授等地质界前辈出席了会议。这次综合性学术讨论会,内容广泛,多数论文是以中外地学交流史为主题,并集中讨论了如何评价外国地质学家在中国的工作这个长期未能妥善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江西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第七次年会于1991年4月15日至17日在南昌市江西财经学院举行。出席这次年会的有来自江西31所高校学报编辑部的代表44人,研究会会长、江西大学副校长陈正夫同志致开幕词,就这次年会的4项议程即总结研究会1990年的工作、换届、以“办刊育人’为主题进行学术讨论和制定研究会1991年的工作计划作了说明,并具体阐述了“办刊育人”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对研究会1991年的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江西省委党校校长梅亦龙同志、江西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漆权同志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4.
第二届全国显微构造与组构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1月12—15日在广西桂林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不同系统的91个单位的代表126人;收到论文128篇。五天会议期间,大会与分组会上共交流了论文49篇,国际学术动态报告2篇,以及研究显微构造与组构工作中的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2篇。这次会议与1981年的第一届会议相比,其进步是显著的,从而使这次会议的规模有了发展,研究课题更为广泛和深入。  相似文献   

5.
冶金地质学会分析测试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年会于1988年10月22日至25日在四川省峨眉县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冶金、有色、武警黄金及高等院校等系统的代表共49人.会议共收到论文41篇,其中有23篇在大会上交流.这些论文反映了近年来有关单位在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是广大科技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概括起来这次会议有如下几个特点: 1.论文涉及面广,涉及到元素化学分析、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电化学分析、物相分析、新试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金矿样品加工工艺等多种专业.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会议上有数篇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石油地质委员会和本会沉积学会举办的第二届有机地球化学和陆相生油会议,于1984年4月30日至5月4日在天津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162名代表,大会收到论文174篇。这次会议表明,在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形势推动下,有机地球化学为国民经济服务、促进油气勘探和陆相生油理论的发展方面显示了威力。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相似文献   

7.
第一届国际腕足动物学大会于1985年9月8日至13日在法国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布勒斯特市召开。我国有九名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我院中年教师李罗照出席了这届大会,并在会上宣读了他的题为“论三分贝类的分类位置”的论文。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法国、比利时、西德、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属学会第一次矿山岩体力学学术讨论会于今年5月22日至26日在长沙召开。来自廿二个省市、一百卅四个单位的二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一百余篇,有九篇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于1991年4月25日至28日在青岛召开,来自全国66个单位13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前收到论文摘要90篇,会上有34位代表作了学术报告。会议期间珊瑚学科组和双壳类学科组开展了活动。 这次学术年会是近几届年会中与会人数较少的一次,但却是学术思想很活跃、内容很广泛、富有开拓精神的一次学术年会。会上有徐道一和徐钦琦等同志所作的天地生系统观及天文气候学与古生物学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一届矿物学学术会议及矿物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82年11月14日至18日在成都市举行。到会代表与工作人员共93人,其中有来自北京、天津、吉林、河南、湖北、陕西、贵州等省市的特邀代表11人。收到的论文52篇、大会交流33篇。这次会议是四川省矿物学工作者的第一次专门聚会,交流了省内冶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中心和兰州大学地理系承办的“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18日至22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长期从事于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的专家、学者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同时也是1991年将要在我国召开的第13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大会的西部片预备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22篇,其中大会报告20余篇。  相似文献   

12.
第22届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大会——山地水资源国际会议1990年8月27日至9月1日在瑞士洛桑召开。来自45个国家与地区的507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343篇论文,在八个专题讨论会上宣读310篇。我国代表共提出论文22篇,其中有9篇在专题会上宣  相似文献   

13.
由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西南交大、中科院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等单位共同主办的这次大会于1990年4月19—23日在成都召开。1988年第三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期间开始酝酿、筹备的这次大会、前后收到论文100余篇,选出44篇编成论文选集出版,论文内容包括以下专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于1990年10月13 17日在武汉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石油、地矿、科学院、地震、能源、冶金、有色金属、高等院校等部门的130多个单位,共607人。 会议共收到论文720余篇,其中441篇刊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1990)》。 刘式达、肖佐、曾融生和杨文采教授应邀在大会上宣读了四篇综合报告。会议分16个专  相似文献   

15.
由国际天文联合会(简称IAU)主办并由国际空间科学研究委员会(简称COSPAR)资助下召开的第四届“星际尘埃性质和相互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7月8日在法国名城马赛召开(第一届在夏威夷、第二届在汉堡,第三届在渥太华)。讨论会历时4天。出席大会的有法国、美国、西德、日本、中国、苏联、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的83位科学工作者。提交会议的论文共92篇,其中,安排大会发言的论文有83篇,张贴的论文9篇。我国有两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所提交的两篇论文均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所  相似文献   

16.
全国第一届孢粉学术会议于1979年3月11~18日在天津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来自石油、煤炭地质、冶金、海洋、高校和科研系统100多个单位200余人,会议收到论文208篇。据统计,全国有100多个单位400多人从事孢粉研究工作,其中煤炭系统有14个单位34人。国际孢粉学会秘书长诺利斯(Norris)博士参加了会议并作学术报告。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孢粉学会。大会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讨论了孢粉形态、分类、命名,各时代孢粉组合及其在石油、地质、煤炭、海洋中的实际应用。近年来,孢粉学在地质时代、地层划分、对比以  相似文献   

17.
由本会主办的全国宝石矿物学会议于6月21日至24日在贵阳举行。出席会议的有67个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近100名代表。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报告75篇,其中有59篇在大会上宣读。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在短短的时间内在宝石矿物学各个领域取得的成果。报告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持的全国第二届层控矿床地球化学学术会议,通过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冶金工业部天津地质研究院的积极筹备、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七日至廿一日在天津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八个系统94个单位的154名代表,不仅有老一辈的矿床地球化学的专家学者,而且有大批的中青年学者,充分说明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大会共收到论文237篇,其中在大、小会上宣读的论文117篇,不少论文具有创见,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涂光炽教授;地学部委员,南京大学徐克勤教授等著名的矿床地球化学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向大会作了很好的学术报告、专业委员会主任杨敏之同志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质学会首届工程地质学术会议于1979年11月2日—10日在苏州召开。这次学术会议是我国工程地质界一次空前的盛会。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许杰同志亲自到会指导并为大会致开幕词。参加会议的代表共二百人。大会收到论文317篇,反映了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水平和欣欣向荣的景象。会议进行了大会论文宣读和小组中心议题发言及讨论。通过这些学术活动,与会代表广泛交流了学术  相似文献   

20.
赵勇胜 《世界地质》2002,21(1):103-104
第三届“未来地下水资源危机”国际学术会议于 2 0 0 1年 6月 2 5~ 2 9日在葡萄牙的里斯本市举行。该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等联合主办。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五大洲 2 7个国家的 1 2 0多位专家和学者。我国向这次会议提交了 4篇论文 ,在大会上宣读论文一篇。本人受教育部的资助作为这次国际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会成员参加了会议 ,并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第三届“未来地下水资源危机”国际学术会议的宗旨是 :探讨新世纪地下水系统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 ,并以可持续发展的原理来解决出现的问题。会议包括 1 0个专题 ,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