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空间框架是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平台。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社会的经济文化中心,是全省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最活跃、发展最快和信息最丰富的区域。为使测绘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与发展,为城市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推进城市地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国家建设部及国家测绘局在2006年启动了数字郑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平台.本文以任丘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为背景,介绍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的总体设计、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应用,实现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设计与应用.平台建设达到了预期效果,促进了当地地理空间信息的广泛深入应用,为政府科学决策和高效服务提供了基础平台,为其他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理信息是城市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以地理空间框架为基础,建设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于整合城市信息资源、促进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与业务协同,推动城市信息化发展及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贵阳市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例,详细介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内容,并对预期效益进行了分析,为其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平台。本文以任丘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为背景,介绍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的总体设计、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应用,实现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设计与应用。平台建设达到了预期效果,促进了当地地理空间信息的广泛深入应用,为政府科学决策和高效服务提供了基础平台,为其他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顾开建 《浙江测绘》2009,(4):13-15,24
建设“数字宁波”是宁渡城市信息化的系统工程。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应用信息化测绘技术,对宁波城市空间信息资源进行有序、有效地采集整合,着力建设全市地理空间数据框架,推进建立“宁波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数字宁波”打牢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数字城市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城市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共享,地理空间信息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信息,如何实现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是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在以往的数字城市建设中,地理信息往往作为城市某些职能部门的“私有”信息,其共享性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数字城市建设。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的设计目的是实现地理信息共享。阐述的公共平台的系统设计主要分为公共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环境的设计以及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技术平台设计3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的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数字城市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城市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共享,地理空间信息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信息,如何实现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是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在以往的数字城市建设中,地理信息往往作为城市某些职能部门的"私有"信息,其共享性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数字城市建设.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的设计目的是实现地理信息共享.阐述的公共平台的系统设计主要分为公共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环境的设计以及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技术平台设计3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为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统一、权威、标准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环境。浙江省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得到了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数字白银地理空间框架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需要整合多种行业的信息,地理空间框架为其提供整合资源的平台。本文结合数字白银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设计,介绍了建设的原则和目标、目前主要工作内容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数字城市是物质城市在数字网络空间的再现和反映,地理空间框架则是数字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是数字城市的基础设施。本文以地级市为研究重点,介绍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重点对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功能的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关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峥 《东北测绘》2012,(10):159-160,16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城市管理方法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管理的要求。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提出,"数字城市"应运而生。当前以"数字城市"为标志的城市信息化建设正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网络基础设施和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城市建设中两个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而地理空间框架是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地理信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定位,并提出了地理平台的概念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价值: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泛在信息支撑和协同管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价值在于空间数据的共享及云计算资源转化为云GIS资源的共享;泛在信息支撑价值在于支撑物联网实时数据接入,提供实时空间分析能力并以地图、短信、E-mail等多形式输出;协同管理价值体现在人人都能使用地理平台,平台本身的易用性和方便地将各种异构信息空间化的能力是其核心。构建集成、融合、开放、协同的智慧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地理平台诸多价值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数字省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进入白热化阶段,作为地理空间框架的基础建设内容、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的核心组成--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目录的多样化、灵活性愈加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常用分类方式,从设计原则、数据库结构、目录结构示例等方面提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目录弹性结构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它为北京城市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进而实  相似文献   

15.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基本思路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6年国家测绘局启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以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城市信息化建设。本文简要叙述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基本概念和试点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徐嘉兴  李钢  池建 《地理空间信息》2012,10(6):36-38,41,4
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成为各地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缺乏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和设计,结果形成了新的"信息孤岛",造成了资源浪费。以"数字徐州"为例阐述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目标、任务及实施方案;详细介绍了地理空间框架的体系结构、空间数据及数据库、地理空间框架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并结合国土、市政、城管、气象等领域给出了应用示范,旨在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应用的深入,如何促进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应用,减少重复投入,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重大问题.数字福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正是顺应城市信息化发展大势,实现空间数据的共建共享,向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提供全面、权威的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8.
地理空间框架是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平台。"十一五"期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为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形成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立项开展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在建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前,必要的分析工作必不可少,这关系到整个框架建设的整体质量。本文就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前需进行的分析要点进行了探讨,从框架建设本身的分析、需求分析、现状分析,以及保障情况分析等方面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前需进行的分析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分析要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地理空间框架是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平台。"十一五"期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为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形成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立项开展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在建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前,必要的分析工作必不可少,这关系到整个框架建设的整体质量。本文就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前需进行的分析要点进行了探讨,从框架建设本身的分析、需求分析、现状分析,以及保障情况分析等方面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前需进行的分析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分析要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提高城市空间 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最复杂、最活跃、人地交流强度最高的地球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进程最快、信息交换程度最高的活动体。为了适应上海城市建设和城市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对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的要求,上海市测绘院坚持建设与应用并举的方针,致力于空间基础地理信息建设和推广应用,取得了两个方面的主要成效。一是初步形成了基础地理信息的数据体系和技术体系;二是基础地理信息的应用服务面不断拓展、基础地理信息在社会信息资源中的权威地位日益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