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上海地区扁铲侧胀试验计算地基承载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扁铲侧胀试验和试验机理的研究和对试验指数的对比分析 ,提出了用扁铲侧胀试验计算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利用上海地区部分重大工程中的扁铲侧胀试验数据 ,在与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及十字板剪切试验的相关分析的基础上 ,经数理统计后给出了上海地区用扁铲侧胀试验计算地基承载力的经验公式。最后 ,通过与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十字板剪切试验计算的地基承载力对比 ,分析了本经验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的精度。研究分析表明 ,可以用扁铲侧胀试验计算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扁铲侧胀试验估算地基承载力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量扁铲侧胀试验的测试数据,以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为桥梁,建立了扁铲侧胀试验扁铲模量ED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之间的经验公式,最后通过实测数据对本经验公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扁铲侧胀试验在地基处理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扁铲侧胀试验用于某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效果的评价中,检验不同技术方案处理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研究扁铲侧胀试验用于软基加固效果评价的适用性和特点。结果表明,由扁铲侧胀试验确定的地基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和压缩模量可以直观地反映地基加固前后的力学性能变化。扁铲侧胀试验以其准连续性和对土性变化的灵敏性,用于软土地基加固效果的分析和评价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扁铲侧胀试验在软土地基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超  罗松  董天林  叶观宝 《岩土力学》2005,26(10):1633-1636
在回顾分析国内外利用扁铲侧胀试验评价地基土性参数基础上,介绍了应用扁铲侧胀试验(DMT)和其它试验手段进行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综合分析评价所取得的一些成果。根据扁铲侧胀试验结果估算的不排水抗剪强度与十字板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并能够反映土的强度随深度增长的规律,也分析了造成扁铲侧胀试验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之间差异的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扁铲侧胀试验在我国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扁铲侧胀试验判别液化的研究和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扁铲侧胀试验判别液化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在上海地区采用扁铲侧胀试验判别液化的公式,扁铲侧胀试验判别液化与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试验判别液化的方法对比,具有相对较好的结果,是一种有前途的液化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6.
扁铲侧胀试验与静力触探试验的成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在对扁铲侧胀试验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利用上海地区工程实例对扁铲侧胀试验、静力触控试验这两种原位测试成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索其中存在的规律,总结出适用于本地区的经验公式,有助于扁铲侧胀试验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扁铲侧胀试验估算土的侧向基床系数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双曲线拟合压缩试验和载荷试验形态,拟合扁铲侧胀试验形态,从小应变的扁铲侧胀试验推导出在工程上实用的大应变的土的侧向基床系数。  相似文献   

8.
扁铲侧胀试验及其在岩土工程中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扁铲侧胀仪试验的试验方法,资料整及在国外的应用,并根据工作实践,提出了一些在岩土工程中应用扁铲侧胀仪试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胡永波 《地质与勘探》2020,56(4):862-869
本文利用扁铲侧胀试验对超固结砂土的土力学参数进行测试,目的是获取砂土的超固结比OCR和静止土压力系数k_0。经过一系列室内试验箱砂土物理模型试验的精确测试,分别得到在加载和卸载阶段的P_0压力值和P_1压力值,并换算成各项扁铲侧胀试验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扁铲侧胀试验指标中,侧胀水平应力指数K_D更能反映粗颗粒砂土的超固结比,因此,可用相对密实度D_r和侧胀水平应力指数K_D建立超固结比OCR的表达式;由于K_D/k_0和E_D/σ'_m之间有共同的因子,即状态参数ψ,因此可建立两者的关系式来计算静止土压力系数k_0。  相似文献   

10.
依据扁铲侧胀试验的结果,对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进行了估算,并估算出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根据单桩水平载荷试验的成果,计算出试验桩的水平临界荷载平均值,并得到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在此基础上,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其单桩水平承载力非常接近,但比例系数存在差异。认为不宜将试桩的结果直接应用于工程桩的水平承载力计算,应根据工程桩的实际情况,考虑承台、桩群、土相互作用产生的群桩效应。  相似文献   

11.
I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a foundation in unsaturated expansive soil, although this is most important.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unsaturated expansive soil is related to the drying and wetting environment. Swelling pressure occurs when the soil volume change is constrained as an expansive soil is inundated. The expansive lateral pressure, induced by the swelling pressure is similar to the passive earth pressure. By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he expansive lateral pressure in Terzaghi's bearing capacity formula,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unsaturated expansive soil is derived. Because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measure suction in situ, the bearing capacity is expressed using the expansive lateral pressure offers a feasible approach to calculat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a foundation in unsaturated expansive soil, when suction is not measured. Plate load tests to measure the bearing capacity in situ were performed for the foundation in natural soil and saturated soil immersed by water.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formula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conducted by comparing the predicted results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plate load tests on unsaturated expansive soils in Handan and Bingxia, China.  相似文献   

12.
刘振纹  秦崇仁  王建华 《岩土力学》2004,25(Z2):405-408
分析了海洋平台基础受到静荷载和循环荷载作用时地基土体的应力状态,对循环荷载作用下计算软土地基的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循环三轴试验得出的计算土单元循环强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计算软土地基循环承载力的拟静力弹塑性模型,以桶形基础为例,对软粘土地基的循环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3.
老黏性土工程实践经验较多,根据其他省市地区的成熟经验,用数理统计法确定老黏性土地基承载力可根据土的室内土工试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孔隙比、液性指数查表求得,还可根据原位测试静力触探指标和标准贯入试验指标确定.本次试验利用这些成熟经验,通过分析土工试验、原位测试指标与静载试验测得的地基承载力的对应关系,总结出用土工试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原位测试静探指标计算老黏性土地基承载力的经验公式和经验表.  相似文献   

14.
A modified bearing capacity equation is proposed for skirted strip foundations on dense sand. A series of tests on foundation model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s with skirts.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foundation base friction, skirt depth, skirt side roughness, skirt stiffness and soil compressibility were studied and incorporated in the equation.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proposed equ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erzaghi, Meyerhof, Hansen and Vesic bearing capacity equations for foundations without skirt.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use of structural skirts can improve the bearing capacity by a factor of 1.5 to 3.9 depending on the geometrical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skirts and foundation,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face conditions of the soil-skirt-foundation system.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5.
考虑侧填荷载的分离式基础涵洞地基承载力新算法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涵侧填土对采用分离式基础涵洞地基承载力的提高效应,先结合基底土体的受力特点,进行受力分析,建立计算模型,构建求解分离式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算法,给出承载力表达式。然后在相似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5组模型,试验模拟粉质黏土地基受荷变形直到破坏的全过程,绘出荷载-沉降曲线,测得涵侧填土高度为0、4、8、12、16 m时的地基极限承载力。试验发现:随着侧填土高度的增加,承载力显著提高,当填土为12 m时已达到885 kPa;但提高幅度表现出非线性特性,先从18.42%增加到36.11%,然后减小到3.39%;当填土达到16 m时承载力达到915 kPa且不再增加;同时发现使用本文算法与试验实测值的误差小于10%,可以考虑用此算法计算分离式基础涵洞的地基极限承载力。继而得出结论:当涵洞地基沉降满足设计要求时,涵侧填土显著提高了地基承载力,节约工程造价,且提高的幅度先增加后减少,当达到16 m时地基承载力便逐渐趋于915 kPa。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柔性载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及高速铁路对路基沉降的严格要求,CFG桩在高速铁路路基的处理上得到大量运用。但铁路工程对路基的作用原理与工民建工程对地基的作用原理有本质的区别,工民建房屋建筑荷载通过基础对地基施加刚性荷载,而铁路路基直接承受上部路堤的自重和列车运行产生的柔性荷载。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都是根据工民建行业的设计理论进行,其试验结果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本文着手研究适合于高速铁路复合地基的柔性载荷试验方法,模拟高速铁路柔性加载的特性,通过数值分析对比了刚性荷载和柔性载荷作用下CFG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位移分布情况;通过现场载荷试验对设计方案进行了验证,研究了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性,结果证明柔性载荷试验是可行的,能合理的模拟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可为柔性基础下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静钻根植竹节桩是一种新型组合桩基,桩端处存在的水泥土扩大头使其桩端承载性能优于传统桩基。通过模型试验以及ABAQUS三维建模计算对静钻根植竹节桩的桩端承载性能进行研究时发现,当桩端土体为砂土或黏性土时,预制竹节桩桩端处于水泥土扩大头中间位置附近时桩端极限承载力最大;当桩端持力层为岩石层时,竹节桩桩端与岩石层之间水泥土层厚度越小,桩端承载性能越好。由于现阶段静钻根植竹节桩主要用于东南沿海软土地区,实际工程中竹节桩桩端处于水泥土扩大头中间位置附近时桩端承载性能最好;桩端水泥土的内摩擦角、黏聚力以及弹性模量对静钻根植竹节桩桩端承载性能影响不大;增加水泥土扩大头的直径能够提高静钻根植竹节桩的桩端承载力。  相似文献   

18.
宿辉  李清富  李彦军 《岩土力学》2006,27(8):1411-1415
在对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基础抗拔模型试验及原型试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膨胀土地基的抗拔性能,分析了土体位移、应力分布、承载能力以及破坏机理,指出了目前黏性土的抗拔理论计算中存在的缺陷,即土体的破坏不是只局限于破裂面的面破坏,而是整个土体内部的体破坏。提出了黏性土的抗拔承载力应由基础自重、基础上的土体重量、土的抗剪强度(破坏土体内部)以及应力重分布产生的地基承载力构成,并利用有限元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另外,对试验中的模型尺寸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