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江西中新元古代地层的划分及其与邻区对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在长期从事江西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地质资料成果的收集、研究和重点考察,运用构造、岩性组合、标志层序列与同位素测年资料综合对比分析方法,重点对江西及邻区震旦纪前的中新元古界区域褶皱基底浅变质地层及其上的"青白口纪晚期"与南华纪等3套地层进行了岩石地层序列的梳理和时代划分对比,据此提出歙县—德兴蛇绿混杂岩带为华南洋残迹,其南侧的怀玉岛弧属于华夏古陆缘,对新元古代早期的弧缘盆体制和"青白口纪晚期"裂谷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演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吉南地区早元古代变质岩系的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润 《吉林地质》1995,14(4):1-15
吉南地区早元古代变质岩系(集安群,老岭群),在近年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以构造为纲,通过对构造变形的调查研究和构造解析,在澄清区域构造形成的基础上,依据变新方向和指标新标志,在正确恢复地层层序的前提下,遵循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原则,为形中的不同和岩石组合和沉积环境的差异,经反复分析对比,重新厘定为两个岩群,八个岩组。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对甘肃省龙首山岩群时代的划分存在争议,尽管用Rb-Sr等时线等方法获得过一些同位素年龄,但缺乏令人信服的数据.作者利用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稀释法,对龙首山岩群花岗质片麻岩中的锆石进行了测定,获得了精确、可靠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1 914±9)Ma,为龙首山岩群划归古元古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位于闽西北地区将乐万全—黄潭一带的马面山岩群,由遭受不同程度变质变形作用改造的中—新元古代火山岩—沉积岩系构成。经过三明市幅1:25万区调后,发现该群至少遭受了两期强烈变形,早期为伴生高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北东东向左行逆冲剪切,晚期为伴生低绿片岩相变质的近东西向右旋剪切。通过对变晶糜棱岩的全岩^49Ar—^39Ar同位素年龄研究,确定早期变质变形事件发生在新元古代初(933Ma),晚期发生在志留纪(434Ma)。  相似文献   

5.
6.
龙首山岩群主体划归古元古代的同位素年龄证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7.
根据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中新元古代地层年表的新方案和近年的来新研究成果,对东北地区中元古代地层岩性、同位索年龄、叠层石以及地层接触关系等进行了研究,对区内中元古界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核实,辽宁的长城系(1.8~1.6 Ga)包括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蓟县系(1.6~1.4 Ga)包括高于庄组、杨庄组、雾迷...  相似文献   

8.
北山岩群是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段明水-旱山地块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展布特征和形成时代对探讨带内地块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演化、造山增生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次报道了在雅干南部少木尚德地区原划二叠系地层中新识别出的北山岩群的岩石组合、变质变形、剖面特征和碎屑锆石年龄特征,并将其与甘新蒙北山地区的北山岩群进行了对比.在其中的石...  相似文献   

9.
东祁连兴隆山岩群划分及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林  邓颖晖 《甘肃地质》1997,(Z1):9-11,13,14
重新厘定的中元古界兴隆山岩群,总体走向呈北东-南西向,从下至上包括3个非正式岩组和高家湾岩组。在区域岩石上留下深刻痕迹的构造变形主要有3期:早加里东期或更早,近水平顺层韧性剪切带及顺层掩卧褶皱的横向置换构造;加里东晚期由东南向西北推覆的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印支期北东-南西向挤压的褶皱逆断构造。3期构造叠加组成兴隆山岩群的区域基本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10.
11.
闽中地区元古宙马面山群变质火山岩沿政和-大埔断裂带分布,根据其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应为-套“双峰式”火山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区绿片岩及钠长变粒岩LREE富集,Eu含量基本正常,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蛛网图和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显示样品具大陆拉斑玄武岩特征,并呈大陆裂谷性质;斜长角闪岩没有明显的Eu负异常,MORB标准化蛛网图曲线前部呈小的隆起,Nb-Ta亏损较为明显,其岩石特征具有过渡性的钙碱性玄武岩及T-MORB的地球化学属性,原始地幔及Nb标准化蛛网图显示其可能来源于亏损地幔或有陆壳物质的混染。说明本区由大陆裂谷演化发展成为初始洋盆,有岩浆喷发,并可能发生板内俯冲。因此,这些变质火山岩应形成于裂谷-初始洋盆-板内俯冲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
闽中地区马面山群东岩组变质岩形成的古构造环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闽中地区马面山群东岩组地层主要为绿片岩为主的一套古火山沉积建造。其主要岩性类型包括各种成分的绿片岩、大理岩、石英片岩及变粒岩类。绿片岩显示海底火山喷发特征,变粒岩原岩为中酸性岩类。东岩组变质岩岩石化学研究表明,绿片岩的原岩应为玄武岩类。变粒岩类主要属于英安岩及流纹岩。这些特征反映东岩组具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形成于大陆内部张性环境。绿片岩稀土元素特征也显示和大陆拉张环境中的火山岩类稀土特征非常相似,属大陆拉斑玄武岩;微量元素分布显示出该组变质岩原岩类似于大洋岛和大陆裂谷的板内碱性玄武岩。因此闽中地区中元古代可能处于板内古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13.
现行火山岩区填图是以岩石地层单位划分的群 -组 -段为基础 ,其中组是最基本的填图单位。由于火山作用的特殊性和火山活动的同期异相性等 ,这一划分还不能全面合理地反映火山岩区的基本面貌和火山作用过程 ,特别是调研主体——火山构造。以福建省东部中生代火山岩为例 ,提出以火山旋回 -火山构造单元 -岩相 (组合 )作为火山岩区的三级填图单位 ,其中火山构造单元为基本的填图单位。  相似文献   

14.
福建沿海全新世地层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级阶地上。裸露地表一般为晚全新世沉积、洪积、冲积、冲洪积层 ;中、早全新世地层多被晚全新世地层覆盖 ,很少裸露地表。根据东山 ZK51孔揭穿的全新世地层中鉴定的微体古生物、孢子花粉、14 C同位素年龄测试结果 ,结合宏观资料进行分析对比 ,将全新世地层划为晚、中、早全新世。晚、中全新世地层的分界经 14 C同位素年龄测试 ,距今 2 56 0± 90 a;中、早全新世地层分界经 14 C同位素年龄测试 ,距今 896 0± 2 4 0 a。这些测试结果 ,与目前国内外对全新世地层划分十分接近。进将中、早全新世地层均划分为 a、b两段。中全新世地层以小泡虫、泡抱球虫组合和喜暖的底有孔虫组合为特征 ,而且经 14 C同位素年龄测试 ,距今 4 310± 110 a,前者为 Q2 ah 、后者为 Q2 bh ;早全新世以冷水面颊虫组合和小泡虫组合为特征 ,将前者划为 Q1ah ,后者划为 Q1bh 。可与欧洲前北方期、北方期和大西洋期、亚北方期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5.
刘昭平  吴建章 《福建地质》1996,15(4):177-189
本根据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的研究及近年来的矿产勘查,成矿预测和专科研成果,综合论述了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类型和矿床特征,分析和总结了银矿的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和成矿系列,同时指出,火山热液充填充代型银矿是本区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成因类型,并阐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续)李兼海,王国平,郑铁藩,梁诗经(福建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三明,365001)3晚三叠世一新第三纪印支运动后,福建地壳发生了重大变革,全境由海转变成陆地。晚三叠世一中佛罗世,除闽西南局部地区有海湾泻湖相沉积外,皆为河流一...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晚侏罗世—白垩纪陆相火山岩地层划分,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兼海 《福建地质》1994,13(4):240-247
本文应用地层多重划分观点和方法,对福建省东、西部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岩系进行地层划分、对比,确立晚侏罗世─白垩纪岩石地层单位19个,其中群级4个,组级15个,并与年代地层单位进行对比,指出坂头组与小溪组属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火山岩地层从内地(西北)向沿海(东南)略具穿时特点。  相似文献   

18.
Northwestern Fujian contains abundant well-studied Precambrian basement, and was a composite terrane in Cathaysia during the Neoproterozoic; however, its magmatic activity,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evolution remain controversial.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Neoproterozoic Group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We provide new SHRIMP U-Pb zircon dating for the Mamianshan Group: 851.9 ± 9.2 to 825.5 ± 9.8 Ma for the Longbeixi Formation, 796.5 ± 9.3 Ma for the Dongyan Formation, and 756.2 ± 7.2 Ma for the Daling Formation. These ages document the existence of Neoproterozoic magmatism in the northwestern Cathaysia Block. Dongyan Nd-Sr isotopic data show that mafic amphibolite schists, mafic greenschists, and quartzofeldspathic schists were derived from a more depleted mantle (initial εNd ? +5.5 and 87Sr/86Sr ratio 0.703409643), a mixture of depleted mantle and crustal components (initial εNd ? ?1 and 87Sr/86Sr ratio 0.702045282–0.704147714), and late Palaeoproterozoic continental crustal materials (initial εNd < ?1 and 87Sr/86Sr ratio 0.71083603), respectively. These new data, together with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 a bi-subduction-collision orogenic model for the Neoproterozoic evolution of the Yangtze and Cathaysia blocks. Our plate tectonic scenario involves earlier NW-dipping subduction during 1.0 Ga–860 Ma along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 and later NW-dipping subduction near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Cathaysia Block starting at ca. 850 Ma. The 796.5 ± 9.3 Ma age of the volcanic Dongyan Formation suggests that the final assembly of the Yangtze and Cathaysia blocks probably occurred after ca. 800 Ma. The 756.2 ± 7.2 Ma age of the Daling Formation indicates that post-orogenic extensional magmatism took place after 800 Ma along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Cathaysia.  相似文献   

19.
李景平 《湖南地质》1996,15(3):129-133
建立地体群的标志有边界断裂,沉积特征,岩浆活动以及构造变形等标志。据此,湖南省可以厘定出五个性质不相同的地体:湘西北稳定大陆边缘型原地地体,湘东北活动陆缘弧形异地地体,湘中大陆岛弧型异地地体,湘东大陆岛弧型异地地体以及湘南活动陆缘弧形异地地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