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建立“地夺科技文献数据库”做起,结合地震信息工作的特点,利用计算机管理对馆藏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增强了管理共作的目的性。为使数据库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台站和地办人员,把数据库纳入了天津市地震局“地城通讯网络”,扩大了服务范围,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高树心  宋利萍 《地震学报》1994,16(2):268-270
对中国地震科技文献数据库(英文版)做了全面的描述, 包括数据库检索系统、数据库特征、文献标引及文献记录格式等。给出了检索系统的方框图和文献标引加工处理的流程图。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震科学主题词表》目前在地震科技信息数据库建设以及地震期刊出版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者在十多年的“中国地震科技文献库(英文版)”建设中,使用该表对13 000余篇文献进行主题词标引,并与《汉语主题词表》作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地震科学主题词表》的修订意见,认为该表的重新修订再版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组织的“全国地震数据库工作会议”于1987年4月21日至26日在成都召开。到会的有“地震数据库系统技术规范组”成员和各省局(办)、直属所、队的代表共五十余人。会上由“规范组”成员汇报了自规范组成立一年来工作的进展,汇报了“地震数据库规范总论”(征求意见稿)的编写过程以及规范各专业分论的编写进展。会上还听取了部分单位数据库工作的汇报。在讨论中,与会代表对“规范总论”的修改提出许多好的建议,并对各单位的建库工作提出许多积极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论新世纪地震科技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发展出发,指出了地震信息工作发展现状,提出了“十五”期间地震信息工作发展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建设原则和主要任务。从行业化管理的角度,论述了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在新时期如何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开创地震科技信息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收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收录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收录《地震研究》创刊于1978年,是云南省地震局主管主办的地球物理学类科技期刊,是地震系统内发行时间较长,影响力较大的期刊之一,曾荣获中国地震局优秀期刊一等奖,云南省优秀期刊奖等奖项。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收录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收录《地震研究》创刊于1978年,是云南省地震局主管主办的地球物理学类科技期刊,是地震系统内发行时间较长,影响力较大的期刊之一,曾荣获中国地震局优秀期刊一等奖,云南省优秀期刊奖等奖项。1内容及受众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地震学、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地质、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及防震减灾等方面具有  相似文献   

8.
正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收录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收录《地震研究》创刊于1978年,是云南省地震局主管主办的地球物理学类科技期刊,是地震系统内发行时间较长,影响力较大的期刊之一,曾荣获中国地震局优秀期刊一等奖,云南省优秀期刊奖等奖项。1内容及受众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地震学、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地质、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及防震减灾等方面具有  相似文献   

9.
正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收录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收录《地震研究》创刊于1978年,是云南省地震局主管主办的地球物理学类科技期刊,是地震系统内发行时间较长,影响力较大的期刊之一,曾荣获中国地震局优秀期刊一等奖,云南省优秀期刊奖等奖项。1内容及受众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地震学、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地质、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及防震减灾等方面具有  相似文献   

10.
<正>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地震科技情报信息工作迫切需要拓宽资源范围,建立涵盖传统文献资源和新媒体资源的大数据资源体系,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从而大幅提高信息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1)完善与健全地震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平台。1建立地震科技信息情报保障服务体系,分地区分学科地收集与地震相关的科技管理和学术信息,建设地震科技信息数据库,全面开展情报信息研究,及时报道国际地震科学研究前沿学术动态、发展趋势和有关法律法规,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地震科研工作提供信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中国地震科技文献数据库(CSJP)(英文版)》多年的建库实践,论述了在分散标引加工条件下,文献库建设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提出了该文献库建库模式,以及文献数据分散标引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式、控制目的和控制措施。并强调指出:为保证CSJP(英文版)文献库的质量。建立高度权威和高效管理功能的控制中心是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全面地描述了中国地震科技文献数据库(英文版)。该库在VAX 11/750小型计算机上,使用VAX数据检索、VAX公共数据字典软件进行设计。是一个联机检索系统。文献库收集五十余种中国编辑出版的科技期刊中,有关地震预报研究的论文。参考国內外文献著录准则,使文献记录格式标准化,通用化。一条记录长1898字节,其中文摘长1020字节。每年文献量约800余条。文献库磁带和软盘拷贝在国内外交换与出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地震系统文献资源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内容包括地震文献资源概况、地震文献资源的调查分析、地震系统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地震文献资源建设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A documental database of Papers in Chinese Seismological Journals (Englishedition)(高树心)(¥宋利萍)AdocumentaldatabaseofPapersinChi...  相似文献   

15.
地电台址大范围介质条件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取两类震源模型,即“闭锁”模型和“膨胀”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了大范围层状介质在多种不同组合情况下,其应力、应变场的分布,并进而计算了由附加应力、应变产生的视电阻率变化量。结果表明,不同介质组合对地电阻率前兆异常观测的影响不同,有利于发现前兆异常的大范围介质条件是:(1)坚硬层孕震;(2)孕育地震的高强度坚硬层要薄;(3)地表疏松覆盖层不能太厚。此外,计算结果还表明,地电台站探测范围内的介质力学,电性条件对前兆异常观测也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选用Hayes和Guangfu Shao等给出的震源破裂模型(2011年3月网上公布)、哈佛CMT目录和日本F-net目录给出的余震目录,使用Coulomb3.2软件,对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的M_W9.0地震序列间的静态库仑应力触发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3月9日发生的M_W7.2前震破裂分布产生的库仑应力对随后发生的M_W9.0主震存在触发作用;2)M_W9.0主震对余震的触发统计结果表明,选用不同的主震模型、余震目录、等效摩擦系数和震源机制解中不同的节面作为接收断层面时,会得到不同的触发统计结果,该研究得到的主震对余震的触发率最小为56.8%,最大为75.3%;3)利用震源机制解计算库仑应力时,理论上震源机制解的2个节面上的剪切应力是相同的,但在实际计算中可能由于2个节面的非正交或震源机制解结果的取整,导致2个节面上计算出的剪切应力不同,但一般差异很小。由于节面的选取对接收断层面上的剪切应力有一定影响,而对接收断层面上正应力的影响较大,因而会影响到库仑应力的计算结果,因此讨论某个具体余震是否被触发或统计余震触发率时,对接收断层面的选取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7.
北京以西至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应力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福明  李群芳 《地震学报》1991,13(3):306-318
本文根据北京以西至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地质构造条件和地震活动资料,用有限单元法与位错理论分别研究了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与地震应力场,结合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和近期小地震的活动特点,推断该地区存在两个应力相对集中区,即(1)黑山寺断裂以北、牛心川——四回庄断裂以东及梁家庄断裂以南所围成的地区;(2)天镇北断裂与韭菜沟——黄土堌堆断裂和张皋断裂汇交区所围成的长轴呈北西向的区域.其中,第一个应力相对集中区内怀来以西的下花园断裂、浑井东断裂和桑干河断裂的汇而不交处及其附近地区,未来发生强震的   相似文献   

18.
The Wulong MS5.0 earthquake on 23 November 2017, located in the Wolong sap between Wenfu, Furong and Mawu faults, is the biggest instrumentally recorded earthquake in the southeastern Chongqing. It occurred unexpectedly in a weak earthquake background with no knowledge of dramatically active faults. The complete earthquake sequences offered a significant source information example for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seismotectonics and seismogenic mechanism,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estimation of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s and level of the future seismic risk in the region. In this study, we firstly calculated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main shock using CAP waveform inversion method and then relocated the main shock and aftershocks by the method of double-difference algorithm. Secondly, we determined the seismogenic fault responsible for the MS5.0 Wulong earthquake based on these calculated results. Finally, we explored the seismogenic mechanism of the Wulong earthquake and future potential seismic risk level of the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e parameters of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which are:strike24°, dip 16°, and rake -108° for the nodal plane Ⅰ, and strike223°, dip 75°, and rake -85° for the nodal plane Ⅱ. The calculations are supported by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agencies and other methods. Additionally, the reloc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Wulong MS5.0 earthquake sequence is within a rectangular strip with 4.7km in length and 2.4km in width, which is approximately consistent with the scales by empirical relationship of Wells and Coppersmith(1994). Most of the relocated aftershock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west of the mainshock. The NW-SE cross sections show that the predominant focal depth is 5~8km. The earthquake sequences suggest the occurrence features of the fault that dips northwest with dip angle of 63° by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which is largely consistent with nodal planeⅡof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Coincidentally, the field outcrop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nfu Fault is a normal fault striking southwest and dipping 60°~73° by previous studie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data, we infer that the Wenfu Fault is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responsible for Wulong MS5.0 earthquake. We also propose two preliminary genetic mechanisms of "local stress adjustment" and "fluid activation effect". The "local stress adjustment" model is that several strong earthquakes in Sichuan, such as M8.0 Wenchuan earthquake, M7.0 Luzhou earthquake and M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have changed the stress regime of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Sichuan Basin by stress transference. Within the changed stress regime, a minor local stress adjustment has the possibility of making a notable earthquake event. In contract, the "fluid activation effect" model is mainly supported by the three evidences as follows:1)the maximum principle stress axial azimuth is against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which reflects NWW-SEE direction thrusting type; 2)the Wujiang River crosscuts the pre-existing Wenfu normal fault and offers the fluid source; and 3)fractures along the Wenfu Fault formed by karst dissolution offer the important fluid flow channels.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理岩圆柱试样,与轴线约成30角预制不连续裂缝,再用环氧树脂胶接,以实验观测裂缝尺度及其填充物对剪切破裂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裂缝相对面积从0增加到90%时,破裂能从(6.92.1)103焦耳/米2逐步降到(0.60.5)1O3焦耳/米2;而使用 Knopoff方法和引入滑动弱化模式后的方法,求得的理论应力降几乎不变.它们与实测应力降的比却逐步增大并达到10.同时,分析了地震时和岩石破裂时的应力降差别很大,以及不同方法所得破裂能差别很大的原因,认为断层的蜂窝状接触对上述问题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邢台余震频度增高及以后发生的华北强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泽皋 《地震学报》1979,1(2):150-153
本文就1966年邢台地震的余震频度的增高出现于华北诸大震之前的事实, 讨论了余震活动区可以作为监视区域构造应力场增减情况的“窗口”, 邢台余震频度增高可以作为华北地区大震活动的前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