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可公度信息提取方法、蝴蝶结构图、震中时空迁移特征分析近50年菲律宾Ms≥7级中、浅源地震,发现2013、2014年Ms≥7级地震信号强,2014年最强;22年地震主周期明显,其中可划出活跃期与平静期;2012年为菲律宾新地震周期及活跃期的开始;菲律宾Ms≥7级地震震中时空交替迁移规律明显,未来震中向西北部迁移.菲律宾Ms≥7级地震与太阳黑子活动22年双周期关系密切,多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偶数周期极大年附近及其下降段.目前,太阳黑子活动处于第24周期极大年附近,2013~2014年Ms≥7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与可公度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许俊奇 《地震研究》1993,16(3):246-251
本文依据震中迁移、累积频度变化曲线、震级频度关系等的计算方法,对汾渭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认为:汾渭地震带Ms≥5.5级的地震活动存在着明显的由北向南自东向西的迁移特点。目前,汾渭地震带正处于第三活跃期的后期,总的地震活动趋势是加强的。今后5~20年内,Ms>5.5级的地震,由北区迁至南区的概率为:0.22~0.64。则中区可能发生Ms=5级左右的地震或震群,南区则有发生Ms≥5.5级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和最大熵原理方法,对首都圈(北纬38°~42°,东经113°~120°)1484年以来发生5.0级以上地震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首都圈地区历史上5.0级以上地震存在12.9年的卓越周期,并且在今后50年内,发生5.0≤Ms〈6.0和6.0≤Ms〈7.0地震的概率分别是0.9907和0.6916,发生7.0≤Ms〈8.0地震的概率较低,只有0.2564发生Ms≥8.0地震的概率最低。仅为0.0718。  相似文献   

4.
根据“比较科学学”的对比研究方法,对1975—1976年全球地震和中国地震活动,与最近两年全球地震活动作了对比,并分析了1900—1990年全球范围和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特点。 据资料分析,全球性地震活动随时间分布具有高潮期和低潮期。最强烈活动期为1940—1950年左右,Ms≥7级地震年频次为25—40次;相对活动最低潮期为1980—1988年,Ms≥7级地震年颁次只有5—12次。我国境内地震活动也有高潮和低潮活动期,目前,我国大陆处于一个新的地震活动高潮期。 1980—1988年是全球性8级地震较少时段,可能是地震能量积累过程。1990年全球地震活动的突然增强,仅半年时间内发生12次Ms≥7级地震,其中菲律宾发生8级地震,震情与1975—1976年情况相类似。 本文在对比活动图象基础上,估计了全球和中国大陆今后几年中的强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5.
白超英 《内陆地震》1989,3(4):308-313
本文将新疆境内分成六个地震活动区,以马氏模型为基础,论述了Ms≥6.0级地震的区域迁移概率分布,所得结果表明,由1900—1988年资料所得模型的内符精度较高,合格率为85.7%,但由1900—1979年资料所得模型外推1980—1988年状态出现的概率分布时,符合程度有所降低。结合Ms≥6.0级地震年发生概率分布,则Ms≥6.0级地震的区域迁移概率分布可作为中期预报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6.
特大地震是指Ms≥8.5地震.最近2012年4月11日在印尼苏门答腊地区又发生8.6,8.2级地震.这样一来,从2004年12月到2012年4月底为止,在印尼苏门答腊地区已发生6次8级以上地震,包括3次特大地震,其地震活动剧烈程度是罕见的.这进一步说明:亚洲特大地震活动中心已迁移到这一歹字型构造体系的尾部,它将规范(影响或控制)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亚洲大地震活动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Ms≥5级地震平静的预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华北地区Ms≥5级地震平静、密集的韵律特征,以Ms≥5级地震平静时间超过30个月为异常背景,提出了该地区Ms≥6级地震发生前的定量预测指标:(1)当华北地区的Ms≥5级地震平静异常时间达到30个月时,该地区有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性;Ms≥5级地震平静异常时间达到40个月时,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54,R值检验为0.12;Ms≥5级地震平静达到50个月时,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77,R值检验为0.22;(2)当华北地区的Ms≥5级地震平静异常结束后,3个月之内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38,R值检验为0.35;9个月之内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54,R值检验为0.44;15个月之内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69,R值检验为0.53。  相似文献   

8.
阿尔金断裂带西端地震近纬向迁移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耿马发生7.6级地震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已有3年半未发生Ms≥7.0级地震。另外,自1991年2月25日新疆柯坪发生6.5地震以来,上述地区已有15个月未发生Ms≥6.0级地震。多数学者认为,6级地震长时间的缺失,意味着我国大陆地区7级地震的迫近。在这一活跃期内。下一个7级强震究竟发生在何处?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M73/4地震活动的特点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怀存  李霞  苏鸾声  刘希强 《地震》2002,22(3):71-76
利用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M≥7 3/4浅源地震资料,得出1900年以来M≥7 3/4地震活动具有成组性和区域性的特点,认为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8.1级地震的发生,标志着中国大陆地区M≥7 3/4地震第5个活动组的开始。未来1-6年在以8.1级地震为中心,半径500m-1000km内是发生M≥7 3/4地震的主要场的。通过对M≥7 3/4地震发生后3年7级地震活动研究,中国大陆未来3年内仍具有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北地区地震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我国东北地区中强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和地震构造及震源机制特点,探讨了日本海俯冲带大地震迁移方向对中国东北地区中强地震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以NW向为主,Ms≥5 0的地震NW向发震构造约占67%,Ms≥5 8的地震NW向发震构造约占91%;日本海俯冲带大地震迁移方向对中国东北地区浅震的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当迁移方向与郯庐断裂带夹角较大时(α≥70°),地震主要发生在松辽盆地及其周边;当迁移方向与郯庐断裂带夹角较小时(α<70°),地震主要发生在郯庐断裂带附近。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云南地区Ms≥5.0级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在对云南地区地震目录完整性和均匀性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和分析了20世纪云南地区Ms≥5.0级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主要认识:(1)6.7级以上大震存在十年尺度的活跃-平静交替活动过程;(2)50年左右的大震复发周期;(3)5级以上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5-6级地震活动不存在活跃期和平静期之分;Ms≥5.0级地震有约2.6次/年的期望年发生率,每年发生0.8-4.5次Ms≥5.0级地震的自然概率是68.3%;(4)6级以上地震具有空间丛集特征,云南全区80%的6级以上地震只分布在全区20%左右的面积上;(5)以金沙江-红河断裂带为界,6.7级以上大震成组地在滇西和滇东交替活动;(6)5级以上地震活动的b值为0.69。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00年以来华北地区M_S≥6.0级地震资料,通过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计算,蝴蝶结构图和可公度结构系分析,对该区地震灾害的时间对称性进行了趋势判断.结果显示:华北地区2020年和2021年发生M_S≥6.0级地震的信号较强,其中2020年比2021年发震的可能性更大.空间对称性和震中迁移特征研究发现,其空间迁移经纬向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和对称性,纬向迁移的对称轴在北纬38.7度左右,经向迁移的对称轴在东经118.7度左右.由此判断,华北地区下次M_S≥6.0级地震的发震地点向郯庐带和河北平原带交汇地区迁移的可能性较大,即渤海海峡及其附近地区.本研究可为华北地区地震大形势趋势判断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安徽三分区小震活动水平的统计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马尔可夫(Markoff)模型对安徽的霍山区、淮河中游区和沿江江南区的小震活动水平进行统计预测,结果显示,一年之内霍山地区一般会发生Ms≥2.5级地震,发生Ms≥3.0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淮河中游区和沿江江南区一般会发生Ms≥2.0级地震,有可能发生Ms≥2.5级地震。淮河中游区发生Ms≥3.0级地震可能性不大,沿江江南区发生Ms≥3.0级地震可能性则很小。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位于华北地震区的中部,是一个多地震的省份,全省十五万六千多平方公里,有地震活动的地区约占十四万平方公里,即百分之九十的地区有地震活动,但绝大部分地震集中发生在斜贯山西隆起区轴部、由一系列地堑型盆地组成的地震带中。山西自公元前23卫年开始有地震记载,至今共记载Ms≥5级地震64次,最大地震为8级。山西历史上发生的许多强震,都相间密集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盆地内,且震源浅、灾害严重。  相似文献   

15.
合肥地区地震活动性及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合肥地区区域(R=200 km)和近场(R=25 km)范围内的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研究,对区域和近场地震地质构造、区域重力场和磁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郯庐断裂及对合肥地区影响较大的近场区断裂活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自公元294年以来区域范围共发生Ms≥43/4级地震47次,1970年以来区域测震台网记录的ML≥2.0级地震有25次,其中ML3.0~3.9级地震5次;该区域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其展布方向主要有北北东、北东、北西和近东西向,这几组方向的断裂形成区域断裂构造格架.区域Ms≥6级地震多发生在这几组不同方向断裂的交汇处附近.合肥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主要来自华北地震区的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和郯庐地震带,其中安徽六安-霍山地震危险区、涡阳-凤台地震危险区和江苏的溧阳地区等未来可能发生中强震的地区,是对合肥地区影响较大的潜在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6.
着重研究了昆仑山8.1级地震对中国大陆未来三年Ms≥7.0、华北地区Ms≥5.0地震的影响及其地震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山西临汾盆地及邻区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汾盆地是山西断陷带中地壳结构最复杂、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有史料记载以来,发生过M≥4 3/4地震16次,其中8级地震1次,7 3/4级地震1次,6 3/4级与6 1/2级地震各1次,5级~5 1/2级地震11次,4 3/4 级地震1次.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1966年以来的河北省Ms≥4.2级地震的活动特点,结果表明,Ms≥4,2级地震具有南北成对迁移及其迁移路径服从逆时针方向的特点,并且在能量上北区高于南区,在频度上两区相当,据此,对以后的地震趋势作了概率统计预报检验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华北地区第3地震活动期和第4地震活动期地震活动时间进程特点,对华北地区中小地震G-R关系,青藏块体8级地震和华北地区7级地震的关系,日本海沟欧亚板块一侧8级地震和华北地区7级地震的关系以及郯庐带地震活动周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华北地区未来3年甚至未来10年地震活动水平为6级,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20.
分析研究了1997年11月8日玛尼7.5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及远场前兆,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地震中南侧形成了一个Ms≥5地震空间;整个藏北地震带ML≥4.0地震活动减弱;在震中东侧940km处的青海德令哈地应力和距震中600km处的格尔木水温出现了短临异常,还对该地震发生的背景和震后调整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