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1990~2003年期间,广西14次热带气旋特大暴雨过程进行850hPa低空急流的合成分析,结果指出:广西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产生伴随着中南半岛西南急流的增强,西南急流是暴雨增幅的主要水汽和能量输送系统。另外,结合大尺度环流系统的分析给出广西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概念模式。  相似文献   

2.
广西特大暴雨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对1971-2001年发生在广西的特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流形势特点作一较系统的分析,得出广西特大暴雨的月际分布具有明显的“单蜂型”,多发区域在沿海地区,造成广西特大暴雨的影响系统主要是热带气旋或热带低压系统。  相似文献   

3.
广西近50年暴雨日数变化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雪萍  覃卫坚  唐炳莉  丘平珠 《气象》2007,33(12):39-45
利用1951—2005年广西降水资料,使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暴雨和大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均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特征,都存在着2、4、8、14年周期振荡信号,其中2年周期振荡信号最强,其次为4,8,14年,各周期信号分布的时间区域略有差异。广西暴雨日数变化总趋势为逐渐增多,在1990年代进入高峰期。影响广西暴雨发生的主要天气系统为热带气旋、西南低涡、低空急流、高空槽,其中热带气旋、西南低涡是广西特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广西特大暴雨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71~2001年发生在广西的特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流形势特点作一较系统的分析,得出广西特大暴雨的月际分布具有明显的"单峰型";多发区域在沿海地区;造成广西特大暴雨的影响系统主要是热带气旋或热带低压系统。  相似文献   

5.
引起广西西风系统特大暴雨的低空急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1990~2004年的15年间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低空急流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急流对广西西风系统特大暴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姚胜芳 《广西气象》2007,28(A01):35-37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T213分析资料,fy2c卫星资料等,对广西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的物理条件和可能机制进行分析,发现有利的环流背景使得副热带经圈闭合环流形成,促使的低空西南急流发展、超低空偏南急流加强。在暴雨发生过程中超低空南风急流是暴雨所需水汽的最大提供者,低空西南急流是对流不稳定层结的建立者和维持者,也是暴雨区低空天气尺度上升气流的建立者和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者。另一方面,暴雨又促进了低空急流的维持和移动。  相似文献   

7.
影响广西热带气旋暴雨的环境流场和一些物理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综合利用ECMWF提供的热带风场、气压场、高度场等资料,对24例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环境流场和一些物理量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都与赤道西风急流向东扩展或热带气旋东侧南风急流向北扩展有关;造成广西大范围台风暴雨的因素不仅取决于台风登陆地点和登陆后的路径以及中心是否直接进入广西内陆有关,而且还与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和面积指数、强度指数的变化关系密切。登陆台风在影响广西的过程中,其台风东侧的偏南风急流中心涌进广西和正涡度中心进入广西对产生大范围的暴雨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1990~2004年的15年间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低空急流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急流对广西西风系统特大暴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上两次低空东北急流大暴雨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刘子臣  张健宏 《高原气象》1995,14(1):107-113
通过对黄土高原上两次没有低空西南急流参与的区域性大暴雨的分析,发现低空东北急流在两次暴雨中份演了主要角色,因此,称这类暴雨为东北急流暴雨,与西南急流对比分析后认为,两种急流有很大同,东北急流具有自己的特点。文章最后给出了东北急流暴雨的三股气流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T213分析资料,fy2c卫星资料等,对广西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的物理条件和可能机制进行分析,发现有利的环流背景使得副热带经圈闭合环流形成,促使的低空西南急流发展、超低空偏南急流加强.在暴雨发生过程中超低空南风急流是暴雨所需水汽的最大提供者,低空西南急流是对流不稳定层结的建立者和维持者,也是暴雨区低空天气尺度上升气流的建立者和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者.另一方面,暴雨又促进了低空急流的维持和移动.  相似文献   

11.
一次暖区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5月3~5日珠海市出现2003年开汛第一场暴雨。利用天气学原理、参考云图以及其它物理量对这次暖区特大暴雨进行分析,发现南支小槽、西南低空急流和地面风场辐合是形成这次暖区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选取登陆前后路径基本相似,登陆减弱后北伸倒槽也基本相似,而对山东省造成的降水却差异较大的两个热带气旋,利用实况观测、T213和MICAPS分析资料,主要从天气学、能量学及水汽输送等方面进行对此分析,探讨了热带气旋倒槽造成北方暴雨的机制。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热带气旋倒槽均北伸到鲁西南和鲁中地区,无论是位置还是凤场都基本一致,但各自与上层500hPa副热带高压系统的配置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发现,在低空东南急流都建立的情况下,急流轴上风向变化的差异,水汽通量散度的不同,可为今后的天气预报提供一点参考;两次热带气旋的能量场分布也存在不同,但高能轴与强降水的分布基本一致,这对预报热带气旋倒槽暴雨落区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热带气旋北冕暴雨多普勒雷达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魏锦成  吴陈锋  杨奇志 《气象》2004,30(11):32-34
分析热带气旋北冕在厦门地区造成的暴雨过程中主要降水时段多普勒雷达资料强度场和速度场的特点。分析表明,这次暴雨是多种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三阶段的短时大暴雨是停滞在厦门上空的强单体直接造成的,对应的速度场上有低层东南风和西南风辐合;单体的合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而且单体的分离合并与低空急流的脉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FY4A、ECMWF模式、NCEP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7月17—19日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特大暴雨出现在安徽大别山附近和庐江两地,是中尺度气旋扰动环境下准静止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以及MCS中准静止的涡旋状单体所产生。特大暴雨在高能量、强不稳定背景下,由中部和东部的中尺度气旋传播所致。中尺度气旋传播过程中单体不断新生、合并增强且移动缓慢,配合急流、辐合、干侵入、垂直环流等因素对组织化的MCS发展演变起到相当作用。低层切变线南侧到华南的西南急流,将水汽输送到安徽并在此有强烈辐合;高空、低空和超低空都存在急流,高低空急流耦合加剧MCS的强烈发展;地面辐合线是前期MCS的触发机制,伴随干冷空气的入侵,加大了大气的斜压性和MCS的对流不稳定;梅雨锋南北两侧都有垂直环流圈,即对流与高空急流之间通过对流加热在高空急流入口处产生热成风调整,维持梅雨锋的发展演变,强的上升下沉运动促进MCS的加强和降水的连续发生;大别山地形抬升和上游狭管效应是两地特大暴雨诱因。  相似文献   

15.
川北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天气动力学和动力诊断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四川盆地北部两次小范围特大暴雨(2001年9月18日绵阳特大暴雨与2002年6月7日遂宁特大暴雨)发生时的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要素场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两次过程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指出低空急流和相对稳定的环流形势是小范围特大暴雨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台风年鉴资料、雨量站观测资料及ERA-interim 1 °×1 °分析资料等,对1980—2015年在广东珠江口以西(徐闻-珠海)登陆且继续偏西(北)行但引发距离登陆点较远的粤东地区出现暴雨(“西登东雨”)的一类严重不对称热带气旋暴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珠江口以西登陆的热带气旋中有近一半会给粤东地区带来暴雨;其登陆点位置远近与粤东暴雨发生与否没有直接联系,即登陆点越靠近(珠江口)并不一定使粤东更易出现暴雨;其登陆强度越强也不一定使粤东出现暴雨可能性越大,但使粤东出现特别弱降水(< 10 mm)的热带气旋多集中在(强)热带风暴级别。进一步分析引发粤东暴雨的天气形势及要素特征表明,热带气旋东侧的低空东南急流、偏东急流和偏南急流以及边界层的辐合线(台风槽)是引发粤东出现暴雨的重要原因,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西南侧和“方头”副高西侧是粤东暴雨的有利形势;相似的低层风场和中层形势场背景下,700~500 hPa的湿度条件会明显影响到粤东出现暴雨的可能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综合利用ECMWF提供的热带风场、气压场、高度场等资料,对24例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环境流场和一些物理量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都与赤道西风急流向东扩展或热带气旋东侧南风急流向北扩展有关;造成广西大范围台风暴雨的因素不仅取决于台风登陆地点和登陆后的路径以及中心是否直接进入广西内陆有关,而且还与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和面积指数、强度指数的变化关系密切。登陆台风在影响广西的过程中,其台风东侧的偏南风急流中心涌进广西和正涡度中心进入广西对产生大范围的暴雨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陕甘宁半干旱区特大降水的环流特征及其与一般大、暴雨的环流差异,指出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和下游系统阻挡是产生特大降水的重要条件。热带气旋北上时,存在第二类间接作用,不仅在东风急流下游能出现倒槽暴雨,还有利于热带气旋下游的副热带高压另一侧产生特大降水。  相似文献   

19.
华南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利用1960-1989年《台军年鉴》资料,从时特大暴雨、日特大暴雨、过程特大暴雨三方面统计分析了华南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基本特征。并采用相对落区分布图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段、不同地区、不同路径华南热带气旋时特大暴雨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一次黄河气旋暴雨大尺度高低空急流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987年8月26日一次黄河气旋暴雨的数值试验,研究高,低空气流和强对流暴雨以及高,低空急流间的相互作用。指出:这是一次在有利的中尺度条件下,低空急流诱发的中尺度扰动不断发展,引起次天气尺度黄河气旋的发生,发展,从而产生暴雨的过程。通过减弱高,低空急流的试验,指出:低空急流是产生中尺度扰动和次天气尺度黄河气旋的必要条件,高空急流为气旋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场。同时高,低空急流相互作用,低空急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