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码错浅析     
我国从一九八二年一月一日起启用新的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Ⅱ,我区同时启用与全国规定趋于一致的广西气象台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X—01。在执行中,  相似文献   

2.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第八次代表大会决定,从一九八二年元月一日,起全国启用新的地面天气报告电码,与之相适应,同时使用新的地面填图模式和填写规定,为顺利实施新的地面天气报告电码和修改后的地面填图模式、填写等规定,切实在思想  相似文献   

3.
杨远驰 《气象》1981,7(9):26-26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关于在全球气象情报资料交换中改用新的国际地面天气电码的统一要求,我国已相应制定了新的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Ⅱ);从1982年1月1日起,与国际新地面天气电码(FM12—Ⅶ、FM13—Ⅶ)同时开始使用。 骆继宾同志在《关于国际地面天气电码的改革》一文中,说明了国际上要求改用新电码的由来,并着重介绍了新电码的几个主要特点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按照国家气象局的统一部署,组织全国气象台站拍发《重要天气报告电码》的工作,经过几个月的筹备,我省于八月一日至四日在西安召开了“陕西省重要天气报告电码座谈会”。通过学习国家气象局《关于试行“重要天气报告组织办法”的通知》和五个附件,讨论了“陕西省重要天气报告电码”办法和补充规定,对文件的精神和规定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落实了测报任务,并定于今年十月一日在全省气象台站中开展《重要天气报告电码》的拍  相似文献   

5.
2009年7月新修订的《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Ⅱ)》投入业务以来,因观测员对其个别规定的理解不同,造成了多报、漏报和错报电码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台站的测报业务质量。本文就对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归纳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面气象观测的天气电码,不但反映天气实况,而且也反映了天气的演变规律.因此,必须从天气学的角度去理解和选用天气报告电码.这是全面、准确反映测站天气实况和保证天气预报工作、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环节. 《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Ⅱ)》中,共有100种反映天气情况的ww码,除其中8个码暂不使用外,其余的  相似文献   

7.
《地面天气报告电码》中3.13.3(1)条规定:如果在天气现象可以用几个码来编时,一般应选择其中最大的一个码编报。但是17、18、19应比20—49优先选用,电码28,29应比40优先选用。对电码28应比  相似文献   

8.
新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 Ⅱ)执行已一年多了,通过学习与实践,现就7 wwW_1W_2组的编报谈点体会。一、关于合并选码为了较全面地反映测站的天气情况,又便于编报,GD—01 Ⅱ电码中增加了合并选码的特殊规定,其中3.12.3(2)条对合并选码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已有较完整的说明。如以雨夹雪天气为主,其雨或雪很可能时降时停,若按雨和雪两种现象对待,以选大码  相似文献   

9.
对“雨(毛毛雨、雾)并有雨(雾)淞结成”的理解在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D一of皿)现在天气现象电码表中.电码48、49、56、57、66、67所反映的是“观测时有雨(毛毛雨、雾)并有雨(雾)琳结成”。对这些电码我站理解不一,争论较大。一部分同志...  相似文献   

10.
彭道和  王伯民 《气象》1982,8(10):16-17
利用全球通讯系统传递的(陆地测站或船舶)地面天气报告进行有关风向、风速的统计时,由于地面天气报告中风向按三十六个方位编报(对应予方位电码01—36),而统计时则往往按十六方位或八方位进行,因而就必须确定三十六方位与十六方位或八方位的某种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孙育椿 《气象》1978,4(10):32-32
气象观测员每次拍发绘图天气报告或航空报时,都要查阅WW(现在天气)电码表。但是这个表按电码顺序编排,不很适用于编发电码的观测员使用。为便于观测员查编WW。我站制作了一个反查表,现列出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介绍了针对性地利用地面特殊观测资料和选择性地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编制青海省《人工增雨天气报告电码》。通过电子网络汇总在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指挥中心加以集中处理,形成区域性的天气形式和作业指标判据,用来指导青海省的人工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13.
重要天气报的编发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Ⅱ)和广东省气象局业务处2008年新修订的重要天气报发报项目规定,结合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归纳了出现重要天气现象时的观测、发报等工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提出了编发重要天气报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情。  相似文献   

14.
骆继宾 《气象》1981,7(7):31-31
世界气象组织决定,1982年1月1日起在全球范围内改用新的国际地面天气电码。这次电码的改革已经酝酿、讨论了近十年。直到1978年11月在华盛顿召开的基本系统委员会第七届会议上,才正式对新电码的格式作出了决定。而启用日期的决定则是1979年第  相似文献   

15.
小建议     
《规范》规定,最高(最低)气温日极值的挑选应从当日最高(最低)气温和各定时记录中挑取;《规范》新旧规定对照表中也提到不包括补充定时观测(05、11、17、23)的气温值。而地面天气报告电码在挑取过去24小时内最高(最低)气温时又规定,补充定时观测记录参加过去24小时最高(最低)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10-2011年不定时重要天气报告编发错情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常见错情及致错原因,并提出实际工作中提高重要天气报告编发质量的改进措施。分析表明:重要天气报告发报错情主要集中在2008年6月后执行的新增发报项目的编发上,约占到总错情数的98%;基本编报技术规定掌握不准和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以下简称OSSMO软件)操作不正确是致错主要原因;霾是发报出错频率最高的重要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17.
明年一月一日将执行新的地面天气电码(GD—01Ⅱ),为配合当前的学习,特介绍温州台郁洪江同志,鄞县站韩阳同志编写的几种简表。我们认为,它简化了“新电码”的有关规定,便于记忆和查找,有利于执行“新电码”。几种简表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一律以“新电码”的有关规定为准。(气象处)  相似文献   

18.
实现地面气象要素自动观测是近年来我国气象观测领域的发展趋势,观测自动化给地面观测业务和观测数据的应用推广带来较大改变。本文研究了基于自动观测的天气现象代码表WMO4680,分析得出WMO4680简化了视程障碍和降水阵性的代码分类,比WMO4677编码更适合自动观测设备的特点。结合我国业务天气现象电码编制原则,设计实现了现在天气现象电码和过去天气现象电码的自动编制。根据我国目前可自动化观测的要素数目,经过流程设计和当前最新业务改革内容,可以实现46个天气电码的自动编报。  相似文献   

19.
我国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关于在全球气象情报资料交换中改用新的国际地面天气电码的统一要求,决定从一九八二年元月一日起使用既保证国际必要统一,又满足国内需要的我国地面天气报电码。为了有助于学习规定,方便使用,着重谈谈以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1.地面基本气候资料统计程序可完成地面基本气候资料81个项目的统计计算工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 2.陆地测站天气报、旬月报程序 可分别编发八次地面天气报告,各旬气象旬报及月报的基本要素段。(同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