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古香半岛是中国海岸最大的连岛沙坝,它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南部.连岛沙坝的北段为北东走向,南段向南.组成连岛沙坝的沉积物几乎全是中—细砂,只在海滨沙堤的表层才有簿层的粗砂.在优势的东北风作用下,堤脊上的砂被风吹向堤后洼地并大范围地超复在潮坪之上.从北部上岸的砂向西南吹运堆积成沙丘、沙坪、沙堆和小山.连岛沙坝的南部,海滩细砂登岸后一部分从杏仔经过山谷和冲积扇吹向汕尾,而另一部分则直接吹向汕尾.风沙一旦吹到汕尾海滩,就在波浪作用下搬向汕尾沙咀,然后在强潮流的作用下向东山湾扩散并进行再沉积.  相似文献   

2.
烟台芝罘岛连岛沙坝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地貌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研究成果和已有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观测、地貌制图、钻探、取样、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对芝罘岛连岛沙坝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地貌和环境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芝罘岛沙坝地区可划分为北部芝罘岛、南部基岩岬角和中部海积—冲积—风积平原3个地貌单元,其中中部堆积平原又包括西部的河口沙坝—泻湖平原和东部的连岛沙坝平原,其界线为大沽夹河河口。芝罘岛沙坝地区全新统包括5种沉积相、11种沉积亚相,它们构成海侵体系(TST)和高海面体系(HST)两种基本层序,前者形成于6000aBP前的全新世最大海侵时期,后者形成于6000aBP以来的相对海面波动时期。芝罘岛连岛沙坝北部形成于6000~5000aBP的相对海面稳定期及4000aBP以来的波动期,其下伏平台6000aBP前即己形成;沙坝南部开始形成于2300aBP前,最后成陆于300a以来,但其下伏平台在7700aBP前已形成。4000aBP以来相对海面的波动式升降及其河流、海岸地貌响应,在连岛沙坝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山东威海滨海沙滩动力地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调查数据和动力地貌分析,探讨了山东威海滨海沙滩剖面形态及其动力学特征。将研究区砂质海岸地貌类型分为岬湾型、沙坝泻湖型2种,其中沙坝泻湖型又可分为沙坝型,沙咀型和连岛型3种亚型。在海岸地貌类型、海洋动力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研究区的沙滩形态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依据破波尺度参数ε的大小,研究区沙滩可分为反射型、沙坝-槽谷型、低潮阶地型和耗散型4种类型。沙滩开发利用和养护对策的制定,应该针对海岸地貌类型和沙滩形态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 GIs 技术对 1977—2017 年芝罘连岛沙坝的岸线变化和海湾冲淤动态进行分析, 发现了连岛沙坝的变化情 况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在此期间, 连岛沙坝东西两侧始终处于向海推进趋势;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下导致沙坝附近的岸 线总体长度增加, 形状趋于复杂, 自然海岸消失, 人工海岸建设不断向海延伸; 通过等深线反映附近海域冲淤变化, 主要体 现在芝罘湾侧以人为干预为主, 近岸海域的港口 、码头等地侵蚀剧烈, 海湾中心呈严重片状淤积。本研究对明确人类活动、 流域水沙及水动力环境变化等对芝罘连岛坝地貌演变的影响, 以及本地区海岸带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磊  杨燕雄  杨雯  房克照 《海洋通报》2019,38(1):102-14
研究养护海滩对风暴潮的响应过程在人工养滩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老龙头养护海滩在竣工半个月后遭遇“803”风暴潮,导致岸滩滩肩最大蚀退 6.5 m,沙坝坝顶最大下蚀 1.2 m。在现场测量的基础上,利用 XBeach 建立风暴潮过程 的老龙头海滩海床演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1) XBeach 模拟结果与实际地形变化侵淤趋势一致,风暴潮期间人工沙坝均向岸移动,但模拟结果的侵蚀程度更大,海滩响应更加剧烈; (2) 强浪条件下人工沙坝的透射系数为 0.29~0.42,常浪条件下透射系数为 0.45~0.95,因而人工沙坝在大浪条件下掩护作用更佳; (3) 风暴潮期间人工沙坝附近破波显著,坝顶流速明显增大,最大可达 1.21 m/s,是无人工沙坝情况下的 2.3 倍,而在人工沙坝向岸侧,因波能提前耗散,流速减为 0.28 m/s,是无人工沙坝时的 0.4 倍,且没有产生离岸流。老龙头养护工程整体泥沙损失较少,易于恢复.  相似文献   

6.
董标  蔡锋  金保明  刘建辉  雷刚 《海洋工程》2018,36(1):128-137
海滩排水管建设对海滩环境影响较大。以厦门会展中心连岛沙坝式排水管头工程影响海滩演变为例,研究连岛沙坝式海滩排水管头对海滩地形稳定性和沉积的影响。1)通过对研究区连岛沙坝式管头附近海滩10条剖面进行分析,研究管头附近海滩滩肩宽度、滩面坡度和单宽留存沙量等剖面形态变化特征。测量数据分析表明,无管头保护滩面高程降低,滩面坡度总体变陡,滩肩蚀退严重;受管头保护滩面高程上升,坡度变缓,滩肩宽度略有减小,剖面单宽沙量留存比例大于1。2)2012-2016年多期岸线及管头边界线变化结果表明,工程施工后,排水管身始终被沙体覆盖,一年后部分管头被沙体覆盖,最终管头被覆盖率稳定在70%以上。3)会展管头附近海滩潮上带和高潮带沉积物自北向南运移,低潮带则相反;潮上带和中潮带上部沉积物从管头所在"连岛沙坝"向两侧海滩输移,而低潮带和中潮带下部输移方向相反。沉积物粒径由岸向海逐渐变粗,越靠近管头,沉积物粒径呈变细趋势。最后讨论了引起管头局部海滩地形地貌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实施人工岬角和海滩养护的软硬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是探索解决海滩侵蚀问题的新举措之一。基于验证良好的水动力模型建立了泥沙输运和海床演变模型,对秦皇岛市新开河口至南山岸线海滩经整治修复工程实施后的泥沙输运和海床演变规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大潮与常浪耦合作用下,研究区域周围海域流速整体上落急时刻大于涨急时刻,沙坝掩护水域的流速较弱,波浪在沙坝处增强并在沙坝后破碎并减弱;在沙坝处出现高悬沙浓度区域,悬沙浓度分布主要由底床切应力控制,部分受水动力影响。大潮与强浪耦合作用下,在沙坝处出现远大于常浪时的增强水流(波生流),方向与强浪向一致,波浪在沙坝处已破碎且沙坝对强浪的削减效率大于常浪;与常浪作用下不同,悬沙浓度场在强浪作用下沙坝处没有出现明显的高浓度区域。波流耦合作用下,人工岬角单独存在时护岸效果有限,工程实施后在人工岬角和人工沙坝的配合下,沙坝处侵蚀而沙坝后侧掩护区域淤积,沙坝起到了有效养护海滩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河北昌黎典型海岸沙丘的沉积构造及其发育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探地雷达探测了昌黎海岸沙丘区典型横向沙脊和新月形沙丘的沉积构造,据此初步揭示了研究区海岸沙丘的沉积序列特征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昌黎海岸带在2 000 a BP波浪作用下发育滨岸沙坝,沙坝主要以向海向陆缓倾斜的沉积构造为主,现今的风成沉积发育于滨海相沙坝之上。海岸带向海一侧经历了潮上带前丘到横向沙脊的过程,横向沙脊在东北风的作用下主要发育向陆倾斜的高角度交错层理,同时由于向岸合成风力的阶段性变化,这些层理的倾角略有差异,记录了海岸带风沙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内侧新月形沙丘由4组倾角不同的层理组成,被较大规模的二级界面分隔,复合新月形沙丘(链)经历了由盾状沙堆到典型新月形沙丘的加积发育并遭受风蚀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离岸人工岛对砂质海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阳人工岛拟建在砂质海岸外。运用冲淤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海阳人工岛建成后在无风理想状况和各向大风条件下海底的蚀淤变化,据此分析人工岛建设对砂质海岸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岛建成后,周边区域整体呈微淤积状态,基本维持了在工程建设前的状态;人工岛北侧和南侧始终处于微冲刷状态,不会形成连岛沙坝;其东侧、西侧局部区域呈微冲刷状态,利于砂质海岸的维护;在波、流综合作用条件下人工岛工程的建设不会使北侧的海滩产生较明显的蚀淤变化。  相似文献   

10.
杜国云 《海洋科学》2016,40(8):70-75
基于SRTM3_DEM、RS数据分析,结合野外调查和前人研究结果,作者对莱州湾东岸临海冲积-海积小平原的地貌特征及地貌发育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的海岸地貌结构存在横向上的沙坝-潟湖体系以及纵向上的连岛沙坝-潟湖系统;入海河流下游具有系统性的弯曲特征,其与横向上的沙坝-潟湖体系相对应,是自全新世中期以来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最显著的河流地貌标志;基于DEM的水文分析显示:研究区西部存在自南而北和自东向西的地势倾斜,王河流域与自东向西的王河下游古河道相对应,现今河道及古河道从DEM中以不同阈值提取的河网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1.
砂质海滩的泥沙具有一定的级配,在波浪作用下,滩面泥沙粒径将发生分选,引起海滩质量变化。在水槽中用不同波高和周期的波浪分别对不同级配的沙滩进行作用,探究滩面在波浪外动力作用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级配沙滩在相同波高波浪作用下形成的沙坝型海滩滩型中,破波点向海的区域表层泥沙分选会随波浪周期增大变差;相同周期(T=1.68s)波浪作用下,全级配沙滩在大波高(H=13.2cm)和小波高(H=6.7cm)的波浪作用下分别形成沙坝型和滩肩型海滩,滩面泥沙分选变好;原始沙滩级配与滩面泥沙变化密切相关,同种波浪动力作用下,中细、粗中沙滩沙坝表层泥沙迎波面粗于背波面,粗细沙滩粗颗粒集中在沙坝和滩顶之间。  相似文献   

12.
翁毅  蒋丽 《海岸工程》2008,27(1):47-55
以北海银滩两组沙坝—潟湖景观的旅游开发为例,基于1990,2000和2003年的遥感数据和GIS技术,研究旅游开发活动对沙坝—潟湖景观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沙坝(滩)用于旅游开发,人类活动作用下加速岸滩的蚀退和潟湖的淤积,使沙坝—潟湖景观体系走向衰退。2)人类活动作用下两组沙坝—潟湖景观呈同步变化,海岸景观生态过程与联系使得整体的演变效应明显扩大。3)旅游活动影响下的沙坝——潟湖景观格局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旅游经济活动对沙坝——潟湖景观的合理利用。研究结果可为沙坝—潟湖景观和海滩旅游度假区的旅游开发及生态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波浪作用下沙坝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晶  邹志利  李松 《海洋工程》2008,26(1):40-50
对波群、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作用下沙质海岸上沙坝运动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沙坝产生的机理和不稳定性,以及不同波浪下所产生的海岸平衡剖面形状。实验中发现,波浪作用下沙坝处于向岸和离岸运动的不稳定状态,其原因可由地形不稳定性分析。探讨了波群调制系数对沙坝运动的影响,讨论了不同波况对海岸剖面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芝罘连岛沙坝的形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芝罘连岛沙坝是世界海岸的一个典型,为国内外地质、地理学界颇富盛名之地。早在解放前,就有人对芝罘连岛作过初步观察,并论述了其成因,本文试图通过对它的研究,来探讨山东半岛海岸升降问题、发展连岛沙坝形成的理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1958年首次进行渤海综合调查时,曾初步观察了芝罘连岛及其附近的海岸,并编绘出了海岸地貌图和调查报告。1960年,为开展我国海岸调查研究,我们选择山东半岛北岸的芝罘连岛及其附近的海岸带为一典型海岸段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研究和近岸区波浪、流的观测工作。后来,水产和港口等地方各建设部门又提出了查明海岸冲汙规律、泥沙动态、护岸工程与采砂  相似文献   

15.
秦皇岛昌黎黄金海岸的沙丘沉积和发育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昌黎黄金海岸长40km,分布1~1.5km宽的风成沙丘。主沙丘链高30~40m,顺岸线分布,与其斜交数列新月形横向沙丘链。沙丘以中细砂组成,分选极好,层理构造十分丰富。距今3~4ka以前,沙坝形成时就开始形成沙丘;1915年滦河新三角洲发育以来增加了风沙的输沙量,增高沙丘和扩宽了沙丘带。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时期的水深对比对龙口湾拦江沙坝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从其形成过程和现代泥沙运动的角度对拦江沙坝冲淤变化的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该沙坝范围和轮廓稳定,但坝体泥沙在波浪作用下发生沿坝输移和横向输移,在人工开口情况下有较为明显的冲淤响应。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小海沙坝-泻湖-潮汐通道体系自动调整及恶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历史地图对比方法,结合现场考察及水文泥沙测量资料,分析海南岛小海口门近40a来的变化过程,找出小海口门在人为作用下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小海沙坝—泻湖—潮汐通道体系曾是一个稳定的系统,它通过口门断面、地形调整以适应在人类活动作用下口门动力的变化并保持相对平衡.三大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尤其是盐墩三岛的围垦及冈箱养殖,破坏了口门维持的最后动力(潮汐动力),使小海沙坝—泻湖—潮汐通道体系失去了调整作用,直接导致了口门的迅速缩小.因此小海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是小海口门的治理。  相似文献   

18.
成山卫沙坝澙湖链的形成和近期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东菪成市成山头是发育了一条沙坝和一系列的Xie湖,组成成山卫Xie湖链。以面积最大的鹅湖腾资料为主,运用粒度分析、软件体动物鉴定、^14C测年等方法,对So5,Sh5,Sh1和Sh6孔岩心进行分析,揭示了该Xie湖链的形成过程:距今7000a左右,海水开始入侵,形成了荣成湾,距今6000a左右,沙坝和坝内的一系列半封闭Xie湖形成。根据沙坝层理的观测资料分析了Xie湖形成后自然作用下的演化动态,并指出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加剧,严重影响了Xie湖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广西江平地区沙坝—泻湖沉积相序与沉积环境演变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地貌、第四纪地质野外调查和33个钻孔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粒度、碎屑重矿物、微体古生物和^14C年代测定等方法探讨江平沿岸沙坝-泻湖体系的沉积相序和沉积环境演变过程。沙坝-泻湖发育在一片起伏不平的基岩侵蚀面上,其沉积相序自下而上为:基岩侵蚀面→河床→、河漫滩相→河口湾、近岸浅海相→滨外沙坝、半封闭泻湖相→风成沙丘、封闭充填泻湖沼泽相。本区的沙坝泻湖属于海退型。作者初步认为本区沙坝可分为新、老2期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水下沙坝的成因问题目前已有几种论点。本文所指的“沙咀状水下沙坝”是在汇泉湾中分布的、形态上类似于沙咀、沙坝脊线处于不同高程上的水下沙坝(图1)。这种沙坝在青岛附近的某些海湾内也有发育。在开发利用青岛海滨的可行性研究中,我们对这种沙坝进行了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发现其形态有别于一般水下沙坝,用以往的关于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