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四川龙门山地区开展构造地质调查过程中,沿龙门山构造带发现了大量灰岩及钙质胶结的砾岩溶洞,这些溶洞形成与构造带的分布密切相关,有些则直接发育在断裂带中。与其它地区溶洞所不同,发现这些溶洞顶部发育的钟乳石普遍发生了偏转现象,即钟乳石目前的最下部生长方向与铅直方向一致,而中部和上部石笋轴线明显与铅直方向存在一定角度的偏折,野外调查表明,沿龙门山构造发育的溶洞石钟乳及石笋的生长受断裂活动控制发生的明显的偏折和摆动现象,为研究龙门山构造活动特征提供了难得的实际材料。钟乳石生长轴线的偏转及AMS14C测年结果表明,龙门山构造带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活动特征,已有的测年结果反映龙门山构造带于21.81 ka(或22.85 ka)、19.3 ka(或20.71 ka)处于构造活动期,显示了构造的幕次活动特征,测年结果记录到的幕次间隔期或周期为2.14~2.5 ka。结合地震分析,钟乳石生长揭示出石钟乳生长轴线的偏折是龙门山构造带幕次活动期短期内发生持续构造活动的结果,并导致在幕次构造活动期的短时段内伴生大量的地震等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个旧高松矿田的构造地质调查、区域成矿构造背景研究和以往勘探资料系统整理和分析,初步厘定了个旧高松矿田成矿构造系统,并将其解析为印支中晚期—燕山早期近EW向成矿构造子系统、燕山中晚期NE向成矿构造子系统、喜山早-中期岩溶成矿构造子系统。近EW向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区内有利含矿岩系空间分布,含矿岩系的层序构造是层间氧化矿重要的控矿因素;NE向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矿田内燕山晚期花岗岩的侵入就位及层间氧化矿和接触带矿的产出;喜山早-中期岩溶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岩溶残坡积型和溶洞沉积型砂锡矿的形成。EW向与NE向构造交接复合,形成了向断凹式、羽列式、背突式、断裂-接触带构造式等复合控矿构造样式。此外,构造也控制了矿体的产状。根据这些控矿规律,可有效地进行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在现今地质构造上属滨太平洋构造域,前中生代属于古亚洲洋构造域.在近年来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概要分析了该区区域地层划分对比争议、火成岩岩石组合及形成年代格架、大型变形构造时空演化特征、大地构造格局等.通过加强地质调查研究对这些问题逐步加以解决,将为全区资源与环境区划、勘查与开发更新基础地质依据,并将东北地区地质研究推向国际地学前沿.  相似文献   

4.
在重庆彭水一带新近开展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中,充分应用美国Landsat-7ETM多波段合成卫星数字图象进行地质解译,在地层展布格局、褶皱和断裂(线性构造)和矿产形成富集规律等研究中均取得了较好效果,展现出航天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优势,能有效地提高了域地质研究程度,取得一些常规地质调查方法一时难于得到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香溪河流域岩溶洞穴发育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罗利川  梁杏  周宏  谢凯  陈标典 《中国岩溶》2018,37(3):450-461
结合1∶5万水文地质调查,对香溪河岩溶流域溶洞特征进行了探究,统计其溶洞的规模、形态、发育地层、发育方向及分布高程,结果表明:该区洞穴规模中等,受岩性的控制,溶洞的发育表现出对碳酸盐岩岩组类型的选择性,其中寒武-奥陶系地层溶洞发育程度最高;溶洞的发育方向多为北北东和北北西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同时受本区构造运动间歇性抬升的影响,溶洞集中发育于4个高程区;从溶洞发育的构造部位来看,溶洞主要分布在宽缓向斜的东南翼及向斜核部,平面分布表现出分带性;该区溶洞多发育至早期就停止进一步发育,其规模、类型、分布特征等与鄂西南地区溶洞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湘西花垣铅锌矿田的成矿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湘西花垣铅锌矿田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石结构构造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花垣矿田成矿构造特征,包括成矿前构造、成矿期构造和成矿后构造。通过矿田地质调查,认为铅锌成矿作用与液压角砾岩关系密切,而液压角砾岩为成矿期构造;根据成矿后断裂的主要特征,结合擦痕产状,反演出花垣矿田成矿后共受到3期构造应力作用;根据成矿期构造的空间分布规律(成矿期构造受花垣—张家界断裂左行走滑形成的张性空间控制)和原始礁灰岩台地的分布规律,预测了远景勘查区域。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西克尔露头区鹰山组古岩溶特征及其储层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鹰山组上段因主要发育岩溶型储层而成为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的重要含油气层,但因钻井资料的局限储层特征难以精确揭示。塔里木盆地西缘西克尔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了多期不整合之下的表生岩溶作用,出露的鹰山组发育丰富的古岩溶现象,为研究鹰山组岩溶储层特征和揭示岩溶储层成因规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野外剖面和室内薄片观察和描述,识别出了大型溶洞及其充填物、小型溶孔以及构造裂缝和溶蚀缝等。强烈的表生岩溶作用形成的溶洞和角砾岩可直接形成溶洞型储层;小型溶孔广泛发育,常与溶蚀缝伴生形成孔洞型或缝洞型储层;多期构造裂缝叠加在岩溶储层之上,能显著提升储层的渗透性。结合岩相分析表明,颗粒灰岩中溶孔的发育密度要明显高于泥晶灰岩;同时溶蚀缝和构造裂缝也更易发生在颗粒含量高的灰岩中,从而形成裂缝型和孔洞缝复合型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8.
控矿构造一直是热液矿床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以大兴安岭中段为研究对象,通过1∶25万柴河镇幅和蘑菇气幅地质调查,提出:(1)该区主干控矿构造由大黑山-太平岭-鸡冠山北断裂带和扎兰屯市-哈多河断裂带构成,形成时代主要为海西期和燕山期.(2)控矿构造性质主要表现为压性、张性和剪切性质,三者之间分别经历了剪切与拉张,剪切与压扭性质之间的转换,主压应力场依次发生E-W向、SE-NW向、SSE-NNW向三次变化.(3)总结出该区主干构造控矿、分枝构造控矿、平行构造控矿和斜列构造控矿等若干赋矿规律,该赋矿规律与该区导矿构造,导矿构造和矿源与深部板块俯冲产生熔融岩浆密切相关.这些新认识为该区的地质基础、成矿理论深入研究和找矿工作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卢清地 《福建地质》2014,33(4):251-261
“火山构造-岩性岩相-火山地层”三位一体研究方法强调剖面研究必须与路线调查相结合,火山地层研究必须与火山岩相及岩性、火山构造研究相结合,按火山构造单元为范围建立火山地层层序和格架.通过1∶25万周宁县等4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的实践,建立的火山地层格架客观、合理,火山构造面貌清楚、层次分明、具较强立体感,全面反映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火山作用特点和演化规律,显著提高了火山地质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10.
以125万邦多区幅、措麦区幅火山岩区野外地质调查为基础,运用岩石地层-火山岩相-火山构造法一体化研究思路,吸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火山学研究的新成果,并借鉴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大比例火山地质图编制的经验,从单个火山机构调查扩展到火山机构组合研究,从而填制出火山构造面貌清楚的古火山地质图,全面地反映了不同时期(旋回)火山作用特点、演化规律及火山岩相的分布特征,合理地建立起火山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11.
碳酸盐岩中岩溶洞穴的形成条件及预测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泛亚铁路大理-瑞丽线中段马厂、道街坝1∶5万图幅的地质灾害详细勘查和室内研究,分析总结了研究区岩溶地貌的形成机制和发育规律。结果发现,研究区内不仅发育有地表岩溶漏斗,而且分布着规模较大的地下岩溶洞穴,复杂的地质构造、可溶性的碳酸盐岩、湿热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降水是该区岩溶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地下岩溶作用可能给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带来不可忽视的潜在危害,同时综合区域地质条件对比发现,大理-瑞丽铁路沿线的其它地段也同样具有存在类似的岩溶发育条件。因此,在铁路施工前进一步加强沿线区域地下岩溶作用的工程影响评价,对于有效地减少相关的工程危害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滇西怒江河谷潞江段岩溶发育特征及其 对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泛亚铁路大理-瑞丽线中段马厂、道街坝1∶5万图幅的地质灾害详细勘查和室内研究,分析总结了研究区岩溶地貌的形成机制和发育规律。结果发现,研究区内不仅发育有地表岩溶漏斗,而且分布着规模较大的地下岩溶洞穴,复杂的地质构造、可溶性的碳酸盐岩、湿热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降水是该区岩溶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地下岩溶作用可能给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带来不可忽视的潜在危害,同时综合区域地质条件对比发现,大理-瑞丽铁路沿线的其它地段也同样具有存在类似的岩溶发育条件。因此,在铁路施工前进一步加强沿线区域地下岩溶作用的工程影响评价,对于有效地减少相关的工程危害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碳酸盐岩油气田古岩溶研究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古岩溶为地质历史时期而非现代营力环境下形成的岩溶,深岩溶为不受地表侵蚀基准面控制环境条件下的深埋藏岩溶作用。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有溶蚀孔洞、溶缝等,非均质性明显,空间分布规律复杂,经历了漫长的岩溶作用过程,油气储集规律复杂。油气田碳酸盐岩的内在因素(结构成因类型、物理力学性质等)以及各地质历史时期所处的地质环境构成古岩溶的形成条件与影响控制因素。本文将古岩溶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作为研究重点与突破口,系统研究了古岩溶和深岩溶的形成条件、影响控制因素与发育特征,最终实现了预测油气聚集有利发育区目标。  相似文献   

15.
平寨坝址左岸岩溶发育规律及其对建坝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地质构造对平寨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起着主要作用。从岩溶形态入手 ,对平寨坝址左岸岩溶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指出主要岩溶形态如洼地、漏斗、落水洞等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 ;溶洞在垂向上具成层性、空间展布上具方向性以及平面分布具差异性等分布规律。对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的结果表明 :(1)灰岩的纯度越高、岩层越单一、层理的厚度越大 ,岩溶越发育 ;(2 )褶皱控制岩溶系统整体发育的方向、控制溶洞发育部位、规模及形态 ;(3)裂隙的发育程度和延伸方向决定岩溶发育的程度和发展方向。在岩溶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对坝址左岸岩溶进行了如下预测 :(1)坝址左岸表层岩溶发育较强 ,岩体内部发育较弱 ;(2 )在坝轴线附近隐伏大规模溶洞的可能性较小 ;(3)平寨坝址河床深岩溶不发育。最后探讨了岩溶发育对建坝可能产生的渗漏与稳定性降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平寨水库坝址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岩溶较发育,水库左岸底层灌浆廊道大型充填溶洞,是水库地下工程施工开挖中揭露的规模最大、对水库渗漏影响最大、设计及施工处理难度最大的溶洞。本文以工程前期地质勘察工作为基础,在区域地貌、地质构造格局、地层岩性、地表及地下水系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防渗施工揭露的岩溶水文地质现象、洞穴充填物研究等,从可溶性岩层、地下水来源及运移途径、暗河冲刷与洞顶坍塌作用4个方面,对溶洞发育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鸡场背斜北西翼纵向张裂隙和横张裂隙及层间滑脱、断裂破碎带,为五里大洞鸡场洼地上坝洼地地下水向三岔河的径流提供了运移的原始空间与通道,形成溶洞的地下水为五里大洞鸡场洼地上坝洼地地下暗河,长期溶蚀作用使裂隙通道变为溶蚀宽缝并最终转化为岩溶管道,岩溶水沿此通道在左岸底层灌浆廊道桩号0+238~0+296m附近下中部岩体呈虹吸状循环,地下水的强烈冲刷与洞顶坍塌在溶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巨大,后因深部径流条件改变,岩溶管道被逐渐堵塞,形成如今的大型充填溶洞。  相似文献   

17.
川北诺水河景区溶洞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培  许飞  韩艳  陈秋艳  张凤秋 《地质论评》2019,65(5):1187-1197
选取诺水河景区48个典型溶洞为研究对象,参阅本地区区域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在对洞穴发育高度、层位、构造位置、发育方向、节理走向,以及地下水和地表水系部分特征进行详细调查前提下,利用最邻近距离法、节理分析法、GIS缓冲区法等方法,对溶洞群的洞口高程分布、洞穴发育方向、空间分布格局、洞穴与构造及地表水系关系等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溶洞群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析。结果表明,① 洞口高程分布在空间上具有层级性,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研究区洞穴主要沿北西西、北东东向发育,并且越接近地表河流洞穴出口分布越多,洞穴群呈凝聚态分布,越接近构造转折端洞穴分布越密集;② 影响洞穴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层和碳酸盐岩岩性差异,构造派生节理发育状况以及多期次构造变形和构造隆升,地下水的类型和作用,地表水系对地下水系的影响,以及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地形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8.
地面岩溶塌陷的高分辨地震勘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面岩溶塌陷是地质灾害主要灾种,由于其突发性,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威胁。浅层高分辨地震技术可以查明形成塌陷的基岩地质条件,特别是横波反射法可以查明覆盖层中地下水作用形成的潜蚀带或土洞等覆盖层地质条件。勘查洞穴是岩溶塌陷地震勘查方法面临的特殊问题,为了解土洞、溶洞形成的地震反射信号特征,专门进行二维固体超声波模型试验。唐山市岩溶塌陷勘查实例表明,高分辨地震技术可探明基岩埋深、断层、破碎带及覆盖层潜蚀扰动区,为防冶工程设计提供地质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9.
碳酸盐岩早成岩岩溶作用及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酸盐岩早成岩岩溶作用可发育溶蚀孔洞或具有规模的溶洞,这对于认识我国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内幕岩溶区孔洞成因与分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然而碳酸盐岩早成岩岩溶在我国现代岩溶发育较少,研究程度低。文章通过总结国外在碳酸盐岩早成岩岩溶形成机理及孔洞发育特征的研究成果,探讨早成岩岩溶的油气地质意义:(1)成岩早期碳酸盐岩胶结程度差,岩石疏松,孔隙度、渗透率极高,介质空间较均匀;(2)早成岩岩溶作用与海平面升降具有明显的关系,尤其海岛或滨岸地区的淡水-海水交互带,以混合水岩溶为特征的岩溶作用较强烈;(3)早成岩岩溶孔洞发育分布具有一定特点,岛屿岩溶以发育侧面边缘洞穴为特征,而滨海岩溶以发育混合带管道为特征;(4)孔洞的发育主要受淡水中CO2含量、水流通过混合过渡带的水动力及海平面变化速率控制;(5)早成岩岩溶为研究我国地质历史时期碳酸盐岩短期暴露岩溶作用提供借鉴,对其孔洞发育分布特征的认识,将促进碳酸盐岩内幕区孔洞型油气储层形成机理研究,指导内幕区孔洞储层分布预测和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20.
京珠线湖北省南段岩溶地质问题与勘察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杨银湖  黄正发 《地球科学》2001,26(4):361-364
岩溶问题是京珠国道湖北南段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对京珠国道南段岩溶的地质背景、发育因素、发育程度的分析与研究, 采用工程地质测绘、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 有效地查明了岩溶的空间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和溶洞间的相互关系, 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