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东省为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也是全国自然保护地数量最多的省份,但有的自然保护地管理范围内包含了海域和有居民海岛,自然保护地与海域在空间上存在交叉重叠。自然保护地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处理好与海域之间的重叠关系,准确合理地划分海域内自然保护地登记单元,才能有效提高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效率。以广东省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详细介绍了登记单元划分原则、难点和划分方式,研究了登记单元不同划分方式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相应的补充对策,为后续同类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甘肃省135处省级爱国教育基地和16处非省级爱国教育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基尼系数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甘肃省爱国教育基地空间分布类型、空间均衡度等.结果 表明,甘肃省爱国教育基地空间分布呈“东南多,西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分布在陇东、陇南地区;爱国教育基地空间分布邻近指数为0.42,地理集中指数为29.67,基尼系数为0.95,表明甘肃省爱国教育基地空间分布呈非均衡集中分布,但集中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丰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对其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参考Costanza等人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系统价值进行整体的估算和评价.研究表明:1)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约134.12千亿元,就保护地生态系统而言,自然保护区提...  相似文献   

4.
利用时间分布指数、动态度、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Pearson系数等方法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2010—2017年入境游客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珠三角城市群的入境游客数量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到访率保持平稳,且年际集中指数平均值为1.8,分布比较均匀;2)珠三角城市群入境游客地理集中指数相对较高,空间分布呈现广州-深圳的"双核"结构,后期"东强西弱"格局有加强的趋势;3)旅游服务及接待设施是主要影响因子,其次是经济发展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交通距离、旅游资源禀赋.  相似文献   

5.
中国5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最邻近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对5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空间结构呈集聚型分布,且人文旅游景区分布的集中程度要高于自然旅游景区;借助相关性计算,研究了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对其空间分布结构的影响,提出了更合理地布局5A级旅游景区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口空间格局分布分析不足的问题,借助遥感信息与基本统计信息,引入人口地理集中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地分析了特征因子在市域范围上的空间异质性。人口集中指数与Moran指数能有效地反映空间事物之间的密切作用关系,在产业空间分布中能较好地评价集聚效应,反映空间分布状态。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对人口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圈层集中-东西对立-南北差异-四周分散”的分布特征,并从经济、社会、环境、土地利用方面分析原因,为人口合理增长和资源分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湖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研究较少.为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该文以湖南省658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网格维数、核密度估计和全局莫兰指数等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学方法,对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呈集聚型分布,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湘西、怀化、郴州、永州、邵阳等5个市州;传统村落分形特征明显,且分形特征较为复杂,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呈现出多中心集聚特征;传统村落的高密度集聚区主要分布于3个片区:武陵山区、雪峰山区和湘南山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全局莫兰指数为0.575,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格局主要受到地形地貌、河流水系、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与社会经济、交通条件和中心城市等人文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吕波  王辉  何悦  周仲鸿 《北京测绘》2021,35(7):860-865
基于空间地理视角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集中化指数、最邻近指数、核密度等地理数学方法,探究辽西走廊36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辽西走廊非遗分布呈弱不均衡结构,主要以传统技艺、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音乐4种非遗类型为主.②辽西走廊各区域非遗数量和类型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河北优势最明显.③辽西走廊总体非遗呈"多核集聚"分布特征,各非遗类型均表现不同程度的集聚.④地形、气候、植被、河流等自然因素和经济、人口、文化、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均会对辽西走廊非遗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定量分析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制定与实施耕地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本文以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为基础,以自然等指数为空间变量,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大兴区耕地自然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变异系数、二元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揭示了耕地自然质量空间差异的主导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大兴区耕地自然质量在200~900m尺度范围内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正相关HH型高等地明显聚集分布,LL型低等地面积较大且聚集性较低,负相关类型(HL和LH型)耕地无明显集中区域,零星分布。土壤有机质、表土质地和土壤剖面构型是影响耕地自然质量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但影响程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
自然保护区是特殊类型自然生态区域,应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存在多部门职能交叉管理现象,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问题复杂.本文立足国土资源管理制度供给侧改革维度,针对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空间保护与资源开发等矛盾,提出实施精准全面的用途管制、差别化设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准入门槛、严格自然保护区内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和开展专项调查评价与测绘服务等4方面政策建议,以期为自然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重庆市2006~2010年人口数据,运用GIS技术从人口密度、人口集中指数及人口集聚度3个方面对重庆市人口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从地理空间分析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重庆市人口空间分布与自然、经济及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3S"的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3S”技术对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为森林植被的监测与管理提供依据,更好地对各个区域(核心区、缓冲区、影响区)危害因子进行监控,从而有效地对其森林植被进行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批准的403个中国特色小镇为研究样本,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空间基尼系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空间自相关、局域关联指数等数理方法和空间分析手段,对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类型、空间均衡性、空间密度特征以及空间关联特征进行研究,并运用ArcGIS和SPSS分析驱动机制对其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  相似文献   

14.
以网络爬虫获取的房屋众源地理数据为基础,以居住小区为研究单元,结合绿化率、容积率和物业费3项指标对各居住小区内部环境进行评价,利用GIS技术结合多组群分异指数D(m)和空间修正多组群分异指数SD(m)模型,研究武汉市的居住环境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武汉市居住环境评分在小区尺度上呈现出较强的自相关性,且高值聚类区主要分布在非城市中心的湖泊周围。城市居住环境的空间分异现象受区域特征、地价、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武汉市中心城区、各辖区及3条环线之间的居住环境分异现象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通过自然生态空间覆盖度、人为干扰指数等指标,结合人口、GDP等统计数据,分析了河南省区域生态空间格局与干扰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区域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与区域人为干扰特征表现出明显的耦合性,地表生态干扰强度空间界线明显,整体上北部、东部的人为干扰指数较高,自然生态空间覆盖度较低,存在从济源至项城的"类胡焕庸线"。该线以东区域,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0%,承载全省64%的人口,贡献全省72%的GDP,是河南省人为干扰指数较大的集中区域;以西区域,则自然植被本底较好,人为干扰程度相对较低,是全省生态保护与维护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6.
选取安徽省2001年、2004年、2007年、2011年和2014年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样本,系统分析全省近13年来A级旅游景区演变特征;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和热点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类型、集中程度和均衡程度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安徽省A级景区总量逐年上升,其中3A级和4A级旅游景区增加数量最多;A级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皖中和皖南地区,整体上呈现"少—多—多"的格局;2007年以后,景区等级结构逐步形成以4A、3A、2A中间等级旅游景区为主,两端高级和初级旅游景区较少的纺锤型结构,趋于相对稳定、合理;全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类型从随机分布趋于聚集分布,同时地理集中指数表明各个时期在各地市分布愈加集中,基尼系数表明在三大地理区域中分布愈加集中不均衡,全省A级景区在2004—2014年十年间逐渐由景点分散和热点区域集聚不明显演变为以黄山市和合肥市为核心的多极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17.
以2009年、2015年和2020年鄂州市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及其退化程度,探究了整体与局部区域湿地退化的功能特征。结果表明:(1)2009—2020年鄂州市和梁子湖自然保护区的湿地总面积分别减少66.75 km2、8.04 km2;(2)鄂州市湿地景观向破碎化和类型多样化发展,但湖泊湿地优势度增加,空间分布集中,连通度有所提高;(3)湿地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花马湖流域和长江沿岸,恢复区域主要分布在五四湖流域和梁子湖自然保护区;(4)湿地生物多样性有所降低,但植被生产力呈增加趋势,梁子湖区域整体湿地保护情况良好,退化程度低于鄂州全市。鄂州市湿地景观受人为活动影响明显,湿地保护政策和生态项目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湿地资源的恢复与合理利用,对促进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遥感的长沙市城市热岛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首先计算长沙市地表亮度温度,然后利用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MNDWI(改进 的归一化水体指数)、NDBI(归一化建筑指数)和NDBaI(归一化裸土指数)4个指数,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长沙市影像进行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在此基础上,对长沙市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特征、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城市热岛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各种影 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长沙市城区范围的不断扩张,城市热岛范围也不断增大; 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变化 会改变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城市用地和裸地是城市热岛强度的主要贡献因素,水体和林地具有较好的降温作用。地表温度与4种 归一化指数的回归分析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地表温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随着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的实施及勘界立标工作的进展,对勘界成果的现势性和准确性要求日益提高。为解决传统勘界工作中存在的监测技术落后、工作量繁多、成果界线不精确、边界不客观等问题,本文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结合Google地图和数字正射影像,通过摄影测量和实地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满足精度要求的自然保护地边界快速识别和提取。以韶关市北江特种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构建1:500实景三维模型,为"高标准打造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做好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工作"提供了清晰、可靠的本底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技术先进成熟,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满足保护地边界勘测的精度要求,具有广阔的探索潜力与应用前景且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传染病的时空分布特征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为研究疾病传播的时空信息规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基于GIS的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聚集分析等方法研究2021年初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冠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确诊感染人数情况及疫情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此疫情总持续时间44 d,总病例数869例;在区县尺度此次疫情确诊病例不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而小区/村级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Moran′s I指数为0.35(p=0.0001,z=10.5);热点分析结果发现在区县尺度只存在于藁城区热点区域,小区/村级尺度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藁城区小果庄村及其周边村庄。由此可见,有效的应急防控措施使本次疫情并未出现大规模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