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尹青 《云南地质》1995,14(2):162-168
本文以蒙自盆地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为例,在地下水水位降深、含水层导水性相近的前提下,运用相关分析探讨了单井涌水量与井径的关系。为使含水层导水性相近,将含水层按岩性分为A类、B类和C类;为使水位降深相近,将降深相近的钻孔归类统计,并将涌水量化为单位涌水量参加计算。通过条件简化、分类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计算,得到大致通过原点的最佳回归方程及其水文地质条件,即涌水量一井径数学模型。其中,最佳回归方程为数字  相似文献   

2.
贵州绝大多数煤矿井是以岩溶水充水为主,矿井排水量与大气降水密切,地面塌陷与淹井事故也屡见不鲜,因此矿井涌水量预测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作者根据在本地工作的多年工作经验,介绍了一种适用的简易的矿井涌水量与突水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矿山实际生产过程中,涌水量预测对于矿山防治水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郓城煤矿13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先不考虑季节性因素影响的条件下,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ARIMA建立涌水量与时间的函数关系,迭代拟合结果精度低,表明郓城煤矿1301工作面涌水量时间序列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时间序列加法分解原理,分离提取涌水量时间序列中的长期趋势、季节指数、循环因子和随机变动参数,并应用熵权法确定各参数权重,建立工作面涌水量预测的非线性回归修正模型,并将模拟预测结果与忽略季节效应的ARIMA模型预测的涌水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计算的涌水量更为接近实测涌水量,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将为矿井涌水量预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殷玉忠 《地下水》2019,(3):22-24
基于信湖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利用数值法和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分别进行矿坑涌水量预测,并就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利用数值模拟法预测得到的信湖矿的矿坑涌水量为11 000~3 236 m^3/d,水动力学方法得到的信湖矿的涌水量为13 152 m^3/d,两种预测方法所测算出的结果偏差不大,总体认为数值法的计算结果比较可靠。同时可将水动力学法当做数值法计算矿坑涌水量预测的一种检验印证方法,两种计算方法结合起来会使矿坑涌水量的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5.
左平怡 《湖南地质》1992,11(1):53-60
本文以水口山、宝山、锡矿山、洪水坪、湘潭锰矿等各矿区的实际资料为依据,从影响矿坑涌水量计算的诸因素中,提出了矿坑涌水量全年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作为涌水量的基准值的概念,并以此值大小把矿坑涌水量分为3大类7亚类;对涌水量的动态变化采用涌水量最大值与正常值之比作为不稳定系数来表达,并将其分为4类;据动静储量的比例系数值把矿坑水储量分为静型、静动型和动型3类,从而确定了涌水量计算的内容,对计算精度依照基准值分类各划分了四个等级和相对应的储量等级,同时确定了相应的误差值与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矿发生特大顶板突水工作面的充水条件分析,认为工作面采动叠加影响,在顶板厚层砂岩中形成的离层积水,是突水的主要充水水源。采用经验类比法和当量流径法,基于工作面涌水量值为正常涌水量与离层裂隙积水引起的涌水量之和,提出了涌水量预计计算理论公式,预计了该工作面未采区段恢复生产的涌水量大小。经实际开采检验,该方法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7.
周锦屏 《福建地质》2009,28(3):234-238
以某高速公路水文地质勘察为例,介绍隧道穿越导水断层条件下的涌水量预测方法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总结了某抽水试验管井涌水量呈指数型,反映该管井处断裂带补给范围有限,当水位降深达隧道高度时,涌水量不会增长。  相似文献   

8.
宁夏红石湾煤矿涌水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红石湾煤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井的充水因素进行了论述,认为区内的古近系孔隙水含水层分布广,厚度大,富水性较强,但由于其距首采区的主采煤层(三煤)较远,导水裂隙带的最大破坏高度尚未达到该含水层,且其间有近20m厚的隔水层,所以该含水层对煤矿开采影响较小;影响区内煤矿涌水量的主要含水层为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和山西—太原组砂岩含水层。采用富水系数比拟法、狭长水平巷道水动力学法、大井法对煤矿涌水量进行了计算,通过对各种计算方法适应性的评述及计算结果的对比,最后选用狭长水平巷道水动力学计算结果作为矿井正常涌水量,大井法计算结果作为矿井的最大涌水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矿井涌水量计算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从区间不确定性角度出发,基于非概率集合理论,推导出了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影响半径和根据观测资料给出影响半径这两种情况下承压-无压水涌水量区间解析表达式,定量刻画了参数的区间不确定性下涌水量的区间响应,实现了从确定型计算公式到区间不确定性型计算公式的转变。通过对比蒙特卡洛法得到的实际区间上下限和推导出公式计算的上下限,分别给出了两个区间涌水量预测公式计算结果相对误差的绝对值控制在5%和10%以内时,相应变量的允许变化率,分析结果表明:公式一计算最大(最小)涌水量的相对误差为5%和10%时,变量的允许变化率分别为0.18(0.08)和0.28(0.12);公式二计算最大(最小)涌水量的相对误差为5%和10%时,变量的允许变化率分别为0.08(0.05)和0.12(0.08);在相同误差要求下,两个公式计算最大值时的允许变化率高于最小值时的允许变化率,这对计算矿井涌水量的上限有利。这为矿井涌水量计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海底隧道涌水量数值计算的渗透系数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隧道的建设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而水害则是海底隧道建设期间风险最主要的来源之一,隧道涌水对施工安全与建成后的运营成本控制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海底隧道进行涌水量预测便显得尤为重要。数值计算方法是当前涌水量预测中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而计算涌水量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渗透系数的确定。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值计算、模型试验与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等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底隧道建设期涌水量的预测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海底隧道开挖后涌水量现场监测,得到开挖后涌水量变化曲线;再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围岩渗透系数的取值进行反分析,对渗透系数进行不断修正,并在数值计算中成功拟合实测涌水量曲线,所得到的渗透系数即为数值计算中应采用的合理渗透系数。在结合试验段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将合理渗透系数与前期地勘压水试验得到的渗透系数进行比对,得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模型试验的手段对以上结论进行验证。将其应用到海底隧道的涌水量预测中,通过正演数值计算预测围岩相似洞段的涌水量,其结果对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What started as a media-driven hype about the global land rush has developed into a well-established academic debate on land governance and an important domain for policy intervention. Research over the past decade has deepened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land, water and forests, which were once considered to be local assets and the sources of livelihoods, are transformed into global goods and the focus of capital investments. We are now clearly aware that such transformation generates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livelihood security of vulnerable groups. In response to this, a variety of policy interventions have been devised to minimize the negative impacts (‘do not harm’) and create new opportunities (‘do good’). Yet, it is still unclear how actual policy implementations play out on the ground, what the real impacts are at the local level and whether these interventions help people to improve their livelihood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existing intervention approaches and their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and discuss how to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al outcomes. We argue that the once popular livelihood research framework should be revised and then incorporated more robustly in the existing intervention approaches, as it could help investors and governmental actors to engage in making their investments more relevant to loc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2.
以徐州某垃圾填埋场工程为例,以勘察工作成果为基础,对区域稳定性、地震效应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重点研究和评价了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垃圾填埋场建设所涉及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本场地的变形特性、边坡稳定性等满足填埋场使用要求,不会出现承压水突涌现象,填埋场的修建不会对地下水产生不良影响,场地作为垃圾填埋场的建筑场地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3.
Discharge data are traditionally derived from measures of watersurface levels using stage-discharge relationships. Astage-discharge relation is obtained from direct dischargemeasurements for a set of water surface levels by fitting anempirical relationship to the data set. Since discharge measuresare made only for low flow conditions, the historicalstage-discharge relationships can give rise to severemisinterpretation for high flow values. The present work analysisthe influence on discharge statistics of the rating curve errorsfor the Liguria region. The work shows that historicalstage-discharge relations are highly uncertain when used for theestimation of annual maximum discharge. Moreover, data produced bythe traditional stage discharge relationships when compared withdata derived from more reliable theoretical stage-dischargerelationships, have statistically important biases. The findinghighlights a new problem in the use of historical data for floodrisk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4.
范各庄矿12煤底板突水过程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范各庄煤矿水文地质条件为基础,建立了承压水上采煤的岩体水力学模型,应用岩石破裂过程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系统(RFPA2D-Flow)模拟分析了范各庄矿12煤层底板开采扰动下,裂隙形成、扩展到突水通道最终贯通形成突水的全过程。通过对损伤区分布、应力场和渗流场的演化分析,揭示了开采扰动及水压驱动下完整泥岩底板由隔水岩层到突水通道的演化过程,对突水通道进行了模拟定位,并对不同水压条件下含水砂岩层对底板突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煤底板突水问题取决于含水砂岩中的水压力,在假设隔水层厚度不变时,水压力与突水系数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水压的增大突水越易发生。该研究为12煤底板突水预测与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龙潭隧道是沪-蓉高速公路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集浅埋、偏压、涌水、涌泥、岩爆等地质问题于一身,是典型的复杂条件下的长大公路隧道。隧道洞口段处在浅埋偏压段时,施工难度相当大。从隧道开挖与支护的安全性出发,论述了浅埋偏压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情况。以右线出洞口为例,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法(FLAC3D),对其施工开挖过程及支护进行了模拟。通过对开挖支护后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及塑性区特征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结论,对工程的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截潜工程是解决枯水期河流断流不能满足正常设计要求的常用措施之一,如何合理确定截潜引水工程的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在拟定截潜引水工程区水文地质模型和边界条件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河南省郏县广阔渠截潜引水工程区渗流场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截潜工程实施后,从截潜流量,截潜所引起的盐渍化、沼泽化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方案二的截潜效果优于方案一,这一结论为截潜引水工程的位置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多孔介质中悬浮质的淤塞作用对悬浮液渗流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地预测悬浮质在导水介质里流动过程中的淤塞作用及其对浆液流动动态的影响有助于合理地设计注浆工艺和控制注浆过程。表述悬浮质在多孔介质中的淤塞作用及其对流动状态的影响的数学模型由三个微分方程组成,即:悬浮质运移方程、悬浮质沉淀动态方程和悬浮液流动方程。用有限差分法对定流量和定边界水位差二种条件下多孔介质中一维流悬浮质淤塞问题的求解结果证明:由于淤塞作用,悬浮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总是呈非稳定流,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定流量条件下,流场中水力梯度逐渐增大;在定边界水位差条件下,流场中的流量则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8.
大柳塔煤矿12404工作面煤层埋深浅、上覆基岩薄、松散含水层厚,地表让有母河沟横过。通过对工作面不同采高条件下冒落带、裂隙带的计算及老顶破断岩块形成结构的力学分析,认为工作面涌水灾害不可避免,但岩块只发生切落溃沙;据此提出了采用疏排水与预提高支架的支护阻力来防止工作面涌水、溃沙灾害的发生.为类似条件下煤层的安全开采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区深岩溶类型与发育强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岩溶系指发育和存在距∈-O石灰岩岩溶大泉排泄基准面或区域稳定水位标高百米以下的岩溶。它的发育包括有岩性、构造、水动力等多种因素,按其成因划分为4种类型,即地下水深循环型(各亚型),火成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型、埋藏型(各亚类)、混合溶蚀型,并浅析了深岩溶在各个地区的发育深度状况及矿井突水趋势。   相似文献   

20.
由于强烈的非均质性,如何识别岩溶裂隙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难题。本文利用焦作矿区、荥巩矿区及永夏矿区生产矿井大流量、长时间的排水资料进行识别岩溶裂隙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结果发现:K值均在100m/d量级上,μ*值均在10^-3量级上,与孔隙含水层的值相当;用识别的参数预算矿井涌水量与区域降雨补给量接近,回报水位及给定条件下排水量误差均不超过2%。结果表明,可以用渗流理论模型对管道流、裂隙流进行概化处理。研究成果提出矿区岩溶裂隙地下水参数计算的新方法,为防控矿坑突水、安全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