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盆地前白垩系岩石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作者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自前震旦系至侏罗系各地层岩石的密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孔隙度、磁化率、剩余磁化强度和电阻率的测定,研究本区各地质时代地层岩石的物性参数分布特征,初步探讨影响这些物性参数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本区进一步寻找和勘探石油、天然气以及区域地质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镇龙山穹窿"位于广西宾阳、横县、贵港三县市交界位置,穹窿内银、铜、铅、锌、锑、砷、金矿化带沿着北部和南部两条深大断裂展布,穹窿外缘沉降地带则少见矿(化)点。地层建造、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共同控制着本区的成矿,地层为成矿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含炭建造起到活化地层中成矿元素的作用;构造活动使地层发生动力变质作用,构造控制着岩浆的侵入和矿(化)点的分布;岩浆活动为成矿带来大量的成矿物质,并控制本区的矿化类型。  相似文献   

3.
辽宁北票附近中生代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北票附近,中生代地层发展较好,由大陆火山——沉积岩系组成,地层系统较为完整,地层单位特征明确,化石比较丰富。燕山辽西及东北各地的同型地层,常以本区为标准而进行对比;在东亚一带,本区地层亦属典型。 本区地层研究历史较久,早自1915年以来,即有中外学者来此调查。其中,谭锡畴(1926,1931)、林朝綮(1940—1941)、西田彰一(1942)、大石三郎与森田义人(1943)等均曾提出过明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嘉荫—逊克地区晚中生代和第三纪地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正> 黑龙江嘉荫-逊克地区的中、新生代地层广泛分布,尤其是晚白垩世地层沿黑龙江南岸出露较好,化石丰富,产有巨型鸭嘴龙等,是研究我国北方白垩纪地层古生物的理想地区之一。 根据岩性和古生物组合特征,本区晚中生代和第三纪地层自上而下划分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内蒙古达茂旗巴特敖包一带的志留—泥盆纪地层,分布较集中,出露尚良好。主要为一套正常浅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化石丰富,种类繁多,是研究我国北方志留—泥盆纪地层学的重要地区之一。 1960年,李寿耆、赵泽国等同志在本区发现了这套志留—泥盆纪地层,并在西别河东岸测制剖面、采集化石,又在附近作了路线调查,建立了西别河组,确定其时代为中泥盆世。1965年,内蒙古地质局区测队六分队在本区测制了一些剖面,认为西别河组之上还有一套巨厚的地层,遂又创立了查干合布岩组、哈力齐岩组、艾不盖河岩组、格少可布岩组和  相似文献   

6.
新疆北部前寒武系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库鲁克塔格是新疆北部前寒武系分布较广,地层层序相对完整的地区.作者以库鲁克塔格为地层模型区,以同位素第龄为格架,初步确定了本区群级地层单元的界线及归属.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化学地层等各种方法相互印证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了前寒武纪的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石炭系地层蕴藏着丰富的石英砂资源, 对该地层序列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分析石英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特征, 而且结合构造背景的研究, 可总结石英砂成因及分布规律, 为我省硅产业发展所需原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为此, 本文以李畋—王仙地区石炭系地层剖面及钻孔岩芯特征为基础, 结合古地理背景, 总结了本区的石炭系地层特征, 认为石炭系地层具以下特点: (1)研究区位于醴陵—攸县断陷盆地的北部边缘地带, 沉积了樟树湾组这套高成熟度石英砂岩; (2)本区石炭系总体经历了多次海退-海进的循环沉积过程, 反映由陆架建设到碳酸盐台地的形成过程; (3)本区石炭系地层受地形条件控制及同生断裂的影响, 其沉积差异明显。本研究对醴陵地区石炭系石英砂岩矿的开发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重力异常特征直接与本区的地质结构有关,一般说来重力高和重力低,直接反映了地质构造的凸起和坳陷;如由-18毫伽—— 12毫伽听圈闭的正异常为凸起,-22毫伽——-42毫伽所圈闭的负异常为中新生代坳陷。正负异常带的分布和走向基本上反映了本区地层的分布状况和区域构造线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一、铁矿的地质条件1.区域地层概要及其岩相情况为了能简明扼要地说明本区的地层,特将本区的地层自下而上列成下表(见表1)。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视磁化率、垂向一次导数等多种方法对冀东遵化地区的航磁数据进行了处理。对处理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本区地层分布、构造特征及成矿远景等方面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质工作经过30年来的努力,有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性资料,成绩显著。尤其是近几年来注意和加强了基础方面的工作(例如:构造、地层、岩浆岩等),比较完整地建立了上海地区地层层序,这对进一步研究和掌握本区地质构造特征,研究地面沉降,寻找新水源,找矿及地震地质等方面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海地区除去金山、松江等县见有零星分布的由火山岩组成的小山(如:天马山、查山、秦望山、佘山等)外,第四系地层广复全区,因而本区基岩地层的研究,主要靠钻孔资料,据不完全统计钻到基岩的钻孔约600多个;由于绝大部份钻孔终孔深度较浅,并且包括了一  相似文献   

12.
衡阳、零陵两地区中生代含煤地层,以前曾有朱森、赵金科、刘元镇等人在本区作过地质调查工作。解放后,又先后有十多个单位在这里找矿和填图。为搞清本区中生代含煤地层积累了很多资料,但对中生代含煤地层的划分、对比问题迄今未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见表1)。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磐石——双阳地区位于伊通——舒兰和辉发河——桦甸两大深断裂之间,断裂构造教育,岩浆活动极为频繁,海西期、燕山期岩浆岩广为分布。燕山期侵入岩与火山岩密切伴生。由于构造作用及岩浆活动影响,本区的地层支离破碎,以石炭、二迭系地层和侏罗系地层为主。其中石炭、二迭系地层主要为灰岩(多已大理岩化),砂板岩(有的已角岩化)和一套中酸性的变质火山岩。侏罗系地层主要为中酸性火山岩及很少  相似文献   

14.
本区位于山东沂沭断裂带西侧,北起沂水姚家店,南至沂南铜井一带。面积约210KM~2,该区东部属沂沭断裂带的马站——苏村拗陷,中、西部属鲁中隆断区的马牧池穹断块。本区的太古界泰山群为一套中、深变质的结晶片岩、混合岩组成本区的基底,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以及少量石炭系地层,构成了本区的盖层。本区中生界地层主要为白垩系的青山组火山岩系及少量王氏组地层(见图1)。 该区处于沂沭断裂带与北北西构造断裂带复合部位,白垩纪早期岩浆活动频繁,岩浆侵入及喷发作用具多期性。本区火山——侵入作用受白垩纪早期的区域性穹起作用控制,形成了穹窿构造,产生了复杂的火山机构。自白垩纪末期以来本区长期处于上升,使原古火山机构遭受剥蚀与破坏。  相似文献   

15.
贺伟建 《地质论评》1964,22(3):192-197
一、区域地质概况本区位于燕山准地槽内,区内地层主要由含铁矿的震旦纪沉积及中生代火山岩系组成,间有早寒武世地层出露。前震旦纪结晶岩系在矿区以北普遍分布。震旦系层位及岩性可与华北标准剖面对比,其自下而上的分层如下:  相似文献   

16.
汤原断陷第三纪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主要从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和地球物理地层学三个方面,对汤原断陷近几年来地层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简要论述,建立了19个化石组合、亚组合,认为本区存在古新统和上新统;获得了11个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在地层倾角测井上识别出了4种沉积相变化模式;完善了本区第三系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对鄂西地区泥盆纪地层及宁乡式铁矿的研究主要是在解放后才开始,尤其是1958年全党全民办钢铁以来,各处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宁乡式铁矿,同时对本区及邻区上泥盆纪地层的分布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1924年谢家荣、刘季辰等将本区上泥盆纪含铁层误置于志留纪顶部,并将黄龙石灰岩及马鞍煤系亦包括在内。1950年李捷、谭彭等根据含铁层的岩性与湖南宁乡式铁矿进行了对比,后来证明这种对比是正确的。至1951年杨敬之、穆恩之等在研究本区长阳马鞍山一  相似文献   

18.
诚俊华 《吉林地质》1991,10(1):71-74
本文主要阐述了乾安县浅层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探讨了浅层高氟地下水的成因与构造、地貌、古气候、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从而闸明了广泛分布的湖沼相松散沉积物的组成和水文地质条件是本区浅层高氟地下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中段托勒山岩金多分布在奥陶纪火山岩地层内,地层控矿特征十分明显。区内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是火山喷发后期火山热液形成的热液型矿床,其次是后期岩浆活动提供热源和大量的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形成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和接触蚀变型矿床。从找矿前景上来看,本区虽然金矿点、矿化点分布较多,但少有规模较大的矿床。因此本区找矿上应该以寻找火山热液蚀变型矿产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一、区域地貭簡述 (一) 地层本区出露地层以昆阳群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0%,其余则为震旦系澂江组、灯影组、陡山沱组及部分古生代地层。昆阳群为一套巨厚的浅变质岩系,主要为板岩、千枚岩、石英岩、砂岩及碳酸岩,厚度在10,000公尺以上,目前划分尚不一致。 (二) 构造本区在大地构造上为一隆起地块,其基底由昆阳群组成;而盖层由震旦系地层组成。隆起的东面、西面及南面均分别为大断层所围限,并作为隆起与凹陷带的分界线,区内主要断裂为南北向和东西向,垂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