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一、稳定同位素在硅质岩研究中的应用目前,稳定同位素在硅质岩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判别硅质岩的形成环境在一定温度下,硅质岩的氧同位素组成是水介质氧同位素组成的函数(δ~(18)OSiO_2=δ~(18)O_水+A,在一定温度下A为常数),而水介质的氧同位素组成在又是盐度的函数(δ~(18)O_水=BS+C,S代表盐度,B、C是常数)。因此,根据硅质岩的氧同位素组成可以推断形成介质的盐度,进而判别形成环境类型。  相似文献   

2.
云南哀牢山老王寨大型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金矿带,而老王寨是其中最大的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老王寨金矿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NaCl-H2O型和CO2-H2O型,其均一温度为102~302℃, 峰值为160~180℃;流体盐度范围变化较大,介于2.5%~12.9% NaCleqv之间,峰值为6.0%~7.5% NaCleqv,显示老王寨成矿流体具有中低盐度和中低温度的特征。 氢氧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δDH2O=-115‰~-90‰,δ18OH2O=5.2‰~6.8‰,显示其组成主要为岩浆水,可能与有机沉积物发生过同位素交换。流体包裹体碳同位素组成(δ13C为-6.5‰~-3.9‰)基本落在幔源碳变化范围之内,说明其中CO2可能来自地壳深部,甚至上地幔。综合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的证据,提出老王寨金矿为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3.
杨利亚  杨立强  袁万明  张闯  赵凯  于海军 《岩石学报》2013,29(11):4025-4035
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研究和成矿阶段划分基础上,系统采集了距夹皮沟断裂带100~3622m的6个金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20件矿石样品,进行了氢、氧同位素测试。距夹皮沟断裂带由近及远,各金矿床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分别为:北沟(100~172m,δD=-97‰~-90‰,δ18Ow=-3.26‰~5.49‰)、二道沟(820~830m,δD=-95‰~-94‰,δ18Ow=-4.58‰~-0.50‰)、三道岔(1385~1412m,δD=-97‰~-91‰,δ18Ow=-3.58‰~-1.39‰)、四道岔(2776~2802m,δD=-99‰~-80‰,δ18Ow=0.75‰~4.69‰)、八家子(3400m,δD=-102‰,δ18Ow=0.22‰)、夹皮沟本区(3595~3622m,δD=-108‰~-92‰,δ18Ow=2.91‰~5.39‰)。成矿早、主、晚阶段δD、δ18Ow和W/R值分别为-97‰~-80‰、3.99‰~5.49‰和约0.1;-108‰~-90‰、-3.26‰~4.71‰和0.1~0.5;-97‰~-91‰、-4.58‰~-2.68‰和0.01~0.1。反映金矿早阶段成矿流体以变质水为主体,混入有少量岩浆水,W/R值较小;主阶段成矿流体为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W/R值显著增大,氢、氧同位素和W/R值具有明显的空间不均一特征(成矿流体隧道式流动):前者与距夹皮沟断裂带的距离正相关、后两者负相关,而它们与各金矿床已探明资源量的相关性相反,可能表征了成矿系统有效流体压力对W/R值和金沉淀成矿的控制作用;晚阶段大气降水大量加入,成矿流体弥散式的流动机制引起大面积同位素均一化,W/R值最小。据此推断,氧同位素低值区与氢同位素和W/R高值区(尤其是它们的显著变化区)的套合部位是金大规模沉淀聚集的最有利地段暨找矿勘查的重要选区。  相似文献   

4.
[摘 要]对西安里铁矿床蚀变矿物(透辉石、石榴子石、绿帘石和方解石)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均一温度、盐度和H-O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透辉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515℃~622℃,盐度(w(NaCl))为48~75;石榴子石均一温度为475℃~525℃,w(NaCl)均小于26wt%NaCl;绿帘石均一温度为390~440℃,盐度主要分布在40 wt%NaCl左右;方解石均一温度为141~4066oC,w(NaCl)为6.74~21.11;石榴石、透辉石的δDSMOW值介于-106‰~-86‰,δ18OSMOW值介于6.7~8.7‰,δ18OH2O值介于2.7‰~8.7‰。磁铁矿δ18OH2O值介于2.6‰~6.2‰。综合分析认为:热液主要来源于岩体,在上升过程中萃取了围岩中Na和Cl,Na的加入使大量Fe析出并与Cl结合进行迁移,流体物理化学特征具有显著的变化,导致Fe质析出形成西安里铁矿床。  相似文献   

5.
姚超美  熊先孝  刘昌涛 《矿床地质》1998,17(Z6):1063-1068
对湖南石门雄黄矿床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到气液包亵体均一化温度为270~78℃ ,盐度为1.19%~16.03%NaCl。对与雄黄、雌黄共生方解石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进行了测定,得到δ18OH2O为-68‰~-5.7‰、δDH2O为-55‰ ~ -47‰ ,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古大气降水,并混入了建造水。计算了成矿流体盐度、密度、压力以及成矿环境的Eh和pH等物理化学参数,为探讨雄黄矿床成矿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鄂西渔塘坝含碳硅质岩段(P31m)为硒矿床的主要赋硒层位,其硅、氧同位素组成δ30Si变化范围为0.5‰~1.8‰(平均1.25‰);δ18O为22.7‰~27.1‰ (平均25.3‰);硅质岩中黄铁矿 δ34S的值变化范围为-27.7‰~-5.65‰,幅度大于20‰;硅质岩层位中方解石样品的δ13C值范围为4.19‰~0.52‰。综合研究表明,渔塘坝硅质岩在成因上主要表现为热水沉积特征,成岩温度为45℃,形成于半封闭的浅海至滨浅海(滞留的盆地)缺氧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
藏南折木朗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和成矿机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折木朗金矿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的南侧,矿体受大型脆-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断裂控制。系统的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测定显示折木朗金矿矿石中存在3类流体包裹体: NaCl-H2O溶液包裹体(类型Ⅰ);含CO2盐水溶液包裹体(类型Ⅱ),此类包裹体又分为两相(Ⅱa)和三相(Ⅱb)2个小类;Ⅲ纯气相包裹体。折木朗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显示该矿成矿流体的盐度范围为2.31%~7.39% NaCleqv,平均值为5.33%% NaCleqv,峰值为4.0%~7.0% NaCleqv;均一温度的范围为164.5~273.1℃,峰值为220~240℃,平均值为221.0℃。相对应的密度范围为0.82~0.93g·cm-3,峰值为0.84~0.90g·cm-3,平均值为0.88g·cm-3。折木朗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富含CO2、低盐度、低密度、中低温度的特征,与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相似。此外,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的氢氧碳同位素组成分别为δDH2O=-36.7‰~-107.5‰,δ18OH2O=4.1‰~5.5‰,δ13C=-9.6‰~-11.5‰,说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水,但有地幔流体的加入。综合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的证据,提出折木朗金矿为陆陆碰撞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8.
党川地区位于祁连—北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该地区分布有不同时期的花岗岩类,泥盆纪花岗岩类由党川岩体、火炎山岩体2个岩体组成。党川岩体岩石化学以富集SiO2(SiO2=72.29%~73.40%)、K2O(K2O∕Na2O=0.86~2.01)、Al2O3(A ∕ CNK =1.05~1.20)为主要特征;火炎山岩体岩石总体SiO2较低(平均69.70%),但K2O(K2O ∕ Na2O =1.14~1.88) 、Fe2O3+FeO﹑MgO较高。岩体的共同特征是岩石属钾玄质系列,表现为过铝质岩石( A ∕ CNK大于1.0)的特征;微量元素相对富集Ba、Zr、Rb、Sm、Ta及Rb、Ba、Th、Nb等元素;稀土元素丰度总体较高,以富集轻稀土元素,发育明显的铕负异常和铕亏损,δEu值较低(δEu=0.36~0.61)为主要特征;岩石锶初始比n(87Sr)/n(86Sr)i 大于0.7070,氧同位素δ18OSMOW较高(δ18OSMOW=+8.89‰~+1108‰),岩体物质来源为上地壳,属浅源的壳源型花岗岩类,具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形成与后造山阶段的大陆抬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李兆麟  李文  杨荣勇  翟伟 《矿床地质》1998,17(Z3):453-456
丫口宝石伟晶岩产于哀牢山南段二长花岗岩及变质岩中,伟晶岩含熔融包裹体、熔融一流体包裹体、CO2流体包裹体及气-液包裹体。成矿温度为105~185℃,压力30~45 MPa,成矿溶液富含CO2、HCO3,盐度17%~24%NaCI,fO2=10-36~10-37.4718O值变化范围在7.9‰~8.7‰,δD为- 57‰~- 68‰,δ13C为2.1‰~-0.1‰。成矿物质来源于基底建造,属变质深熔成因,成矿时代为喜山期。  相似文献   

10.
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经历了加里东期和海西期构造作用的改造,东部断褶带和西部斜坡区断层发育,中部平台区断层不发育,导致勘探目的层鹰山组上部与鹰山组下部和蓬莱坝组储层发育特征的不同。鹰山组上部的储层主要受控于加里东期构造活动所造成的地层抬升暴露剥蚀,形成了以大气淡水溶蚀为主的储集空间类型;而鹰山组下部和蓬莱坝组储层则主要受到埋藏白云石化作用、硅化作用以及伴随着断层的形成而发育的裂缝和热液的改造作用的控制。氧碳同位素和87Sr/86Sr比值的分布特征也进一步证明了两种不同储层类型的主控因素。鹰山组上部洞穴中方解石的氧碳同位素值(δ18OVPDB:-12~-4‰VPDB,δ13C:-3~1‰VPDB)比海水沉淀的方解石(δ18OVPDB:-9.5~-7.5‰VPDB,δ13C:-1.5~0.5‰VPDB)在数值上明显偏负,说明洞穴中充填的方解石属于淡水成因。在鹰山组下部和蓬莱坝组白云岩储层中发育的鞍形白云石具有较低的氧同位素值(δ18OVPDB:-10.7~-5.9‰VPDB)和高于海水的87Sr/86Sr值(均大于0.7094),因而被解释为热液成因,进一步说明这些地层中的溶蚀孔洞可能与热液改造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金顶铅锌矿矿床成因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但至今没有达成共识,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对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认识的局限。本文以金顶铅锌矿床成矿早期脉状方解石和晚期结核状方解石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和可能的来源。研究发现,虽然2种产状方解石都以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显著分异、配分模式向右陡倾为特征,并且具有相似的Mg、Fe和Mn含量,但它们在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上亦存在显著差异。脉状方解石相对于结核状方解石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富集Co、Ni、(W)、Mo、Bi;脉状方解石流体包裹体显示相对高温高盐度的特征(Th>250℃,S>8.0% NaCleqv),而结核状方解石流体包裹体相对低温低盐度(Th<200℃,S<8.0% NaCleqv); 脉状方解石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PDB=-22.95‰~-2.56‰)较分散,具有多源性,而结核状方解石碳同位素组成(δ13CPDB=-7.02‰~-6.18‰)相对集中,二者的氧同位素组成(δ18OSMOW=20.16‰~23.49‰)与沉积岩类似。综合分析认为,金顶铅锌矿成矿期脉状和结核状方解石虽然均属热液成因,但它们分别代表了2类不同性质的热液体系,早期成矿流体为多源的混合流体,成矿过程中可能有深源组分的加入,而晚期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12.
广东凡口铅锌矿床赋矿地层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凡口铅锌矿床是中国著名的大型铅锌矿床。在凡口矿区新发现有类似奥陶系岩性的地层,与寒武系一起构成矿区的浅变质基底,其δ13CV-PDB值为-6.5‰、δ18OV-SMOW值为14.9‰,在矿区各地层中最小,受热液作用影响最弱,主要受岩性影响。由深至浅,泥盆系地层的δ13CV-PDB、δ18OV-SMOW值逐渐增高、87Sr/86Sr值逐渐减小,该段岩层的主赋矿层位(D2d和D3t)δ13CV-PDB接近零,δ18OV-SMOW在18‰左右,稳定同位素的变化除受岩性影响外,主要受后期热液蚀变作用的影响,为成矿提供了一定的前提条件。石炭系(C2ht)白云岩的δ13C平均值为2.17‰,δ18O平均值为21.9‰,与其他层位性质明显不同,为矿区的盖层。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南海西部越南岸外MD05-2901岩芯成对的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和U3k7′-SST计算出过去450ka以来南海西部表层海水氧同位素~δ18Owater和盐度Swater变化记录,二者的变化范围在冰期分别为0.2‰~0.6‰和34.2‰~35.1‰,间冰期分别为-0.6‰~0和32.4‰~33.7‰,表现为冰期高、间冰期低的特征。相反扣除冰盖影响后的剩余氧同位素~δ18Oresid和剩余盐度Sresid,呈现冰期低、间冰期高的特征,在冰期分别平均为-0.5‰和32.7‰,间冰期分别平均为-0.3‰和33.1‰。研究认为该现象主要与赤道太平洋海域冰期纵向的ITCZ平均位置偏南导致的降雨增加有关,同时冰期温度低蒸发弱,间冰期温度高蒸发强以及冰期海平面下降,南海地理格局的改变、河流输入增多等因素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碳酸盐岩中微量硫酸盐的氧硫同位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碳酸盐岩中定量提取SO42-是分析碳酸盐岩中微量硫酸盐氧、硫同位素组成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提取过程中要求不发生明显的同位素分馏。提取出的硫酸盐最终以硫酸钡形式沉淀出来。测定此硫酸钡的氧、硫同位素组成便获相关碳酸盐岩中微量硫酸盐δ18O的及δ34S值。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川滇黔地区铅锌矿成因具有多样性,特别是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关系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从前人关注较少的二叠系碳酸盐岩中的铅锌矿入手,研究成矿物质来源。【研究方法】以云南寻甸县太平子铅锌矿为研究对象,运用S、Pb、C、H、O同位素实验数据及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对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特征进行探讨。【研究结果】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分布集中,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543~18.584、15.646~15.694、38.799~38.958,属于正常普通铅,具壳源特征,主要来源于基底岩石,水岩反应可能使赋矿围岩贡献少量的成矿物质。矿石硫化物δ34S变化范围为-13.6‰~-7.3‰,方铅矿的δ34S高于闪锌矿,硫同位素分馏并未达到平衡,生物成因硫酸盐还原作用(BSR)是还原硫的主要来源。热液方解石δ13CV-PDB范围为3.8‰~4.7‰,δ18OV-SMOW范围为12.0‰~16.7‰,相较于滇东北其他重要的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低δD、高δ18Ofluid特点,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和有机水的混合,具有中—高温、低盐度特征。【结论】太平子铅锌矿在成矿物质、流体、成矿温度等均与区域上其他典型铅锌矿有较明显差别,具有典型的岩浆-热液成因特点。  相似文献   

16.
氧同位素在岩石成因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铁军 《岩矿测试》2013,32(6):841-849
通过氧同位素分析可以对岩石的成因进行认识,使之成为岩石学研究的一个强有力工具。根据花岗岩的氧同位素高低可以判断其来源于变沉积岩还是变火成岩;对于一个复式岩体,如果不同期次岩石的氧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变化,可以有效地判断该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存在不同来源物质的混染,因为岩浆从镁铁质成分向长英质成分的化学分异过程,不会引起明显的氧同位素分馏,分馏值一般不超过0.3‰。氧同位素分析手段从常规BrF5法,到激光探针BrF5法,再到离子探针分析法,对岩石矿物样品从全熔分析到微区分析的发展,显示了它们的发展历程和各自的优势及应用范围。本文介绍了氧同位素的不同分析方法,以花岗岩(流纹岩)和变质岩的研究为例阐述了氧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苏州花岗岩利用全岩和造岩矿物常规氧同位素分析方法得出其为低δ18O和正常δ18O岩浆成因的不同认识,近年通过锆石激光氧同位素分析技术,获得岩浆锆石的δ18O平均为4.92‰,证实其来源于壳源的低δ18O岩浆。类似地,利用全岩和造岩矿物常规氧同位素分析方法得出的观点难以解释美国黄石高原低δ18O流纹岩中矿物颗粒间和颗粒内部的氧同位素变化,该氧同位素变化只能通过离子探针矿物微区原位分析得出。在变质岩研究方面,通过激光探针氧同位素分析,人们普遍认为苏鲁造山带变质岩极负的δ18O值是在新元古代原岩形成时获得的,但是最新的离子探针锆石原位氧同位素分析表明苏鲁造山带变质岩极负的δ18O主要是在三叠纪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获得的。今后单颗粒矿物尺度上的氧同位素组成分布规律将是氧同位素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安鹏  陈懋弘  孔志岗  陈港  王昱 《矿床地质》2023,42(5):907-926
广西隆或金矿床位于右江盆地隆或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内部,为一产于C/D不整合面上的层状卡林型矿床。为了查明隆或金矿的成矿流体来源,探讨矿床成因,本次工作对其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对不同成矿阶段石英、方解石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及C-H-O-He-Ar同位素分析。包裹体岩相学及测温结果显示,石英、方解石中主要发育富液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有少量CO2三相包裹体。其中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70.4~282.6℃,盐度w (NaCleq)集中在2.57%~8.41%,密度为0.774~0.938 g/cm3;方解石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178.5~237℃,盐度w (NaCleq)集中在2.9%~7.17%,密度为0.845~0.935 g/cm3,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H2O-NaCl体系。通过计算得出成矿流体的成矿压力为45.83~74.17 MPa,成矿深度为1.611~2.472 km。石英的δ18OV-SMOW值为25.5‰~28.7‰,对应的δ18OH2O为14.10‰~17.18‰,δDV-SMOW值为-79‰~-51‰,两个阶段石英H、O同位素投点虽位于变质水区域及附近,但Ⅱ阶段石英具有向岩浆水漂移的趋势。方解石的δ13CPDB集中在-6.5‰~-4.6‰,δ18OV-SMOW分布在19.9‰~21.1‰,其投点靠近海相碳酸盐岩区域,表明方解石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的溶解。石英包裹体中3He/4He的值为0.351~0.744 Ra,位于地幔氦和地壳氦之间,幔源He (%)值为5.11%~11.17%,说明地壳流体占主导地位;方解石中3He/4He值为0.038~0.073 Ra,位于地壳氦附近。石英、方解石的40Ar/36Ar值为303.1~436.4,经计算得成矿流体中大气40Ar贡献介于67.71%~97.49%,表明了成矿流体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并且有大量大气水的参与。综上分析,文章推测隆或金矿床中原始成矿流体来自深部岩浆流体,原始成矿流体在上升过程中与盆地建造水发生混合,形成了多流体混合的成矿流体,并且随着成矿的进行,大量的大气降水或地下水的渗入。结合构造环境、矿化蚀变等特征,文章认为隆或金矿床为中低温低压浅成热液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魏明瑞 《第四纪研究》2004,24(3):368-368
利用哺乳动物骨骼或牙齿釉质中的磷酸盐的氧稳定同位素来定量研究陆地古气候,作为一种新的方法,最近越来越得到重视。只要哺乳动物骨骼或牙齿化石的δ18Opo4能代表这些动物生活时期的原始数值,我们就可以利用现生哺乳动物的经验方程来计算地质历史时期的年平均温度。研究表明,骨骼的高孔隙度使化石受到成岩作用的严重影响,而牙齿釉质由于有机质含量少、密度高、晶体尺寸大等原因,能够有效地抵抗成岩作用而保存原始的氧同位素信号[1]。所以利用化石釉质磷酸盐测定氧同位素并进一步计算古年平均温度的方法是相当可靠的。Luz等证明了现代北美鹿类动物骨骼磷酸盐的氧同位素(δ18Opo4)与年平均温度之间呈正相关关  相似文献   

19.
姚村铀矿床受花岗岩体内的断裂破碎带控制,浅部矿化由次生铀矿物组成,深部铀则主要以吸附态存在,沥青铀矿少见。围岩蚀变不强烈,种类简单。矿化(36×106 a)与成岩(132×106。)时差大,矿床的初始铅为异常铅,硫同位素组成也与岩体的明显不同。成矿热液温度较低(120~210℃),δ18OH2O值与大气降水的相类似。矿床的形成直接与该区第三纪红盆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20.
甘肃敦煌小独山西石英脉型钨矿床位于北山成矿带柳园-俞井子裂谷带西段,经过详查和勘探工作,发现其资源量已达大型钨矿床规模。文章在野外详细观测和系统采样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样品使用岩相学、激光拉曼光谱、显微测温和碳、氢-氧同位素测试等方法,对矿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该矿床矿脉中主要发育有气-液两相(Ⅰ型)和含液相CO2三相(Ⅱ型) 2类包裹体。其中,Ⅰ阶段流体呈中高温、中盐度特征,主成矿(Ⅱ)阶段呈中高温、中低盐度特征,Ⅲ阶段呈低温,低盐度特征,均一温度与盐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包裹体的δD和δ18O值范围分别为-98.3‰~-76.4‰和0.8‰~5.4‰,呈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相混合的特征;方解石中流体的δ13C值为-0.26‰~-0.73‰,δ18O值为-1.26‰~-3.73‰,显示C可能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在后期演化过程中与大气降水发生了氧同位素交换作用。成矿早期与主成矿期均受到了大气降水的影响,该矿床发生了明显的流体混合作用是该地区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