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湖北、江西区域台网共9个台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采用CAP法反演江西瑞昌2011年9月10日Ms 4.6地震震源机制解,其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I走向204°,倾角79°,滑动角-22°;节面Ⅱ走向298°,倾角68°,滑动角-168°;最佳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14 km附近;结果分析认为:此次地震主压应力P轴近NS向,主张应力轴近EW向,类型为正断;其最大余震为当日23时36分原震中位置Ms 2.8级地震,类型为倾滑正断;余震序列主要呈NNE分布,个别呈NW方向分布。由此推断该地震发震构造与2005瑞昌5.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同一组构造系列,从地表考察判断其与NE向枫林桥断裂有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九江-瑞昌5.7级地震后震区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noke发展的基于P波、SV波、SH波初动和振幅比联合计算震源机制解的方法(FOCMEC),分两个时段反演得到176个ML≥1.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MS5.7主震发震断层是在近EW向的区域应力场挤压作用下产生的带有逆断性质的左旋走滑断层,余震也以走滑型运动为主,NW向洋鸡山-武山-通江岭隐伏断裂为主震的发震构造。地震节面走向主要集中在NEE和NWW两个方向,与余震分布优势方向、震区构造大体一致。两个时段的震源机制解P轴优势方向均为近EW向,与主震P轴方向接近,也与江西北部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相一致。应力场反演结果与震源机制参数统计结果整体一致,表现为近EW向挤压和近NS向拉张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江西省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资料,对瑞昌-阳新4.6级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反演该序列里较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探讨该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发震构造,并对震区内两次中强地震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瑞昌-阳新4.6级地震序列走向约为NE60°,主震发震构造为郯庐断裂带分支垄塘-皮家山隐伏断裂带;瑞昌-阳新4.6级地震序列与九江-瑞昌5.7级地震序列时空分布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震源谱振幅相关系数分析法对2005年九江-瑞昌5.7级和2011年瑞昌-阳新4.6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九江-瑞昌5.7级地震序列的40次地震的震源谱振幅相关系数均值约为0.56,震源机制解相似程度较低;瑞昌-阳新4.6级地震序列的7次地震的震源谱振幅相关系数均值约为0.97,震源机制解相似程度较高。这两组地震序列平均相关系数的差异可能与区域应力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2010-10太康地区发生的M_S4.7地震和许昌-太康断裂的活动构造有关,而许昌-太康断裂在地表未留下任何构造痕迹,处于隐伏构造和隐伏活动状态。为了研究该区域的地壳浅部结构、断裂的空间展布及断裂的活动性,2015-10在太康县城以西震中区域完成了3条跨许昌-太康断裂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结果表明,在深度1 000m以内,地震剖面揭示了5条断裂特征清楚的正断层,其中位于剖面南部向北倾的4条断层和位于剖面北部1条向南倾的断层形成相向倾斜关系,剖面上能分辨的断裂深度在75~150m之间,到达第四系地层,并且处于活动构造状态,这些断层可能和太康多次发生的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6.
盘谷寺-新乡断裂在大高村附近断层倾向发生反转,大高村以西倾向为南,大高村以东倾向为北。为查明倾向反转成因,跨断层布设3条浅层地震测线,通过采用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及高精度数据处理技术,获得清晰的地下结构与构造成像。结果显示,武陟隆起北侧边缘发育有隐伏隆起,该隆起的发育使得盘谷寺-新乡断裂大高村以西段在L1测线与L2测线之间消失,同时向南倾的武陟断裂演变为济源凹陷的边界断裂,自西向东该隆起规模逐渐增大。该隆起北侧边缘开始发育北盘谷寺-新乡断裂大高村以东段,南侧边缘开始发育向南倾的平陵断裂,且随隆起规模的继续增大,盘谷寺-新乡断裂大高村以东段及平陵断裂自西向东活动性逐渐增强。推测该隐伏隆起是引起该区盘谷寺-新乡断裂倾向反转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陕北黄土高原油区TM图象的隐伏断裂和环状构造解译标志,建立了该区延安一带的构造格架,并分析了构造特征,提出了隐伏断裂控制环状构造的观点。最后,通过油气分布同新建构造格架的对比研究,认为环状构造集中区或隐伏断裂交叉部位是油气藏储存的良好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8.
在华北平原地壳深部隐伏着北东向深断裂构造形迹。它们控制着华北区现代强震活动,是华夏系的构造成分。  相似文献   

9.
在综合分析区内重力和石油物探等资料基础上,采用浅层地震勘探和钻探等方法对盐城-南洋岸断裂空间展布及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盐城-南洋岸断裂由2条断裂组成,其中主断裂倾向NNW,倾角约65°~80°;次级断裂呈弧形发育于新洋北侧一带,倾角约70°~80°;2条断裂均为正断层,上陡下缓。浅地震探测查明盐城-南洋岸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在盐城市主城区东侧的准确位置,重力布格异常解译显示主断裂向SW方向延伸。盐城-南洋岸断裂主断裂明显的断裂位错变动向上可切达地表以下约70 m,断裂控制地层发育的上限层位达地表以下约55~70 m。综合钻孔和浅层地震勘探资料,对比分析周边同构造环境同走向断裂,判断盐城-南洋岸断裂为早中更新世隐伏断裂。对盐城-南洋岸断裂附近中强震资料记录进行收集投影,发现该断裂附近发生过3次中强震,地震活动与断裂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该断裂未来的潜在地震危险性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分析兴文MS5.7地震672个余震的精定位结果、应力背景和深部背景认为,兴文MS5.7地震是由北东-南西向隐伏断层所引起。北西-南东向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持续挤压引发破裂,形成MS5.7主震;其他3次地震与兴文MS5.7地震呈北东向线性排列,结合震源机制解和应力方向分析认为,其他3次地震也与该隐伏断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