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蒸馏海水淡化产品水对铸铁材质腐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多级闪蒸海水淡化产品水水质特点,研究了淡化水对铸铁管网的腐蚀影响.利用稳定指数法、失重法、电化学分析和腐蚀产物的XRD检测等方法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了淡化水对铸铁试片的腐蚀程度及淡化水对铸铁腐蚀产物的类型,可为淡化水进入市政管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河口三角洲、湿地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系统的水质污染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是过量的无机营养盐或有机物、垃圾、有毒物质、病原体等通过陆地径流及排污口输入到河口及近海,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有害元素或病原体污染,给河口生态系统带来危害,从这4个方面分析了水质问题的起因和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面收集有关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方面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含水层、地下水水质、地下水循环和地下水年内动态变化4个方面,详细论述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基本特征,并将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含水层划分为3个大的水文单元,提出了地下水以河道为分水岭呈扇形向海排泄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5年8月、10月、2006年2月、5月,共4次对苏州河的赵屯、黄渡、北新泾、浙江路桥4个样点进行采样调查,主要从种类数、密度、优势种、污染指示种、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苏州河水质进行初步的评价。研究表明苏州河水质总体上处于α、β-中污染,上游水质优于中下游水质,全河水质在夏季出现富营养化,中下游水质在冬季有好转的现象,但到春季又重新下降。  相似文献   

5.
随着老旧管网的改造,带水泥砂浆内衬的球墨铸铁管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城市供水系统。与铁制管网基于铁释放和碳酸盐体系的水质稳定性研究不同,带水泥砂浆内衬球磨铸铁管为硅酸盐体系。因此,通过实验室动态模拟管网试验,分析了海水淡化水在带水泥砂浆内衬球磨铸铁供水管网输配过程中的水质稳定性。通过对酸碱条件、碱度、硬度和余氯等不同的水质参数研究发现,pH值、余氯浓度对管网腐蚀速率影响较小;碱度、硬度对其影响较大,腐蚀速率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连云港疏浚工程的环境效应—以羊窝头抛泥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连云港羊窝头抛泥区为研究区域,对疏浚工程中产生的大量疏浚弃土倾倒入海后,所产生弃土的堆积-流失=扩散过程以及海域环境效应,进行了现场观测和计算,并从物理、化学和生物3个方面对海区的水质、底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客观分析,认为疏浚的环境效应主要三长两短拭个方面对海区的水质、底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客观分析,认为疏浚的环境效应主要取决于疏浚弃土本身的受污染程度,而对海域环境的影响,则主要是弃土扩散所造成的海水中悬浮沙量增加引起水质浑浊度的增高的物理性影响,同时由于弃土中大量的粘粒和胶粒物质具有吸附海水中重金属和采购物等污染物质的能力,有利于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因百对各类海洋生物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十分轻微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4年5月的现场调查,从水质、底质和生物三个方面构建了曹妃甸近岸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曹妃甸近岸海域各站点健康水平和综合健康水平。评价结果显示:底质优于水质和生物,综合健康评价结果为亚健康。采用反距离权重(IDW)空间插值法绘制的水质、底质和生物的健康状况空间分布图以及综合健康水平空间分布图。水质、底质和生物的健康水平空间变化趋势差别较大,综合健康分布图反映出研究区西侧比东侧污染更为严重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综述鲍鱼室内工厂化养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水质、饵料、养殖密度、疾病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求对生产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海洋石油污染事故中水质油类的监测与评价现状,从样品采集、分析方法和结果评价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滤食性贝类在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混养虾池中滤食性贝类如何影响虾池整个生态系统这个问题,综合了国内外这方面的文献,从滤食性贝类对混养虾池的水质、底质和其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影响,以及混养对养殖效益的影响这几个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海水对金属的腐蚀破坏作用是十分严重的,特別是异种金属的接触,在海水中形成宏观电池更加剧电负性较大的金属腐蚀。有关海洋设施,由于选材设计不合理,或由于使用不当往往造成异种金属接触或其它方面的腐蚀问题。本文讨论的进口1825型浮球和1090 D型声学释放器就是上述情况兼而有之的一例。  相似文献   

12.
膜生物反应器相对于传统污水处理方法对污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文中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建模的发展和现状,分别就污泥模型、膜污染模型和整合膜生物反应器模型进行了论述,介绍了模型的应用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SurveyonbiologicalfoulingandcorrosionofvesselsINTRODUCTIONSincethesteelshellvesselscameintobeing,biologicalfoulingandcorrosio...  相似文献   

14.
An annual in situ corrosion experiment of carbon steel and low alloy steel i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osion rate varies with the beginning month of immersion. The corrosion rates of 09CuWSn steel panels immersed at the end of April and May when larger fouling organisms grow heavily are 0.1180 and 0.1342 mm/y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5.
海水中的金属设施遭受海水腐蚀和附着生物的严重危害,通常采用阴极保护只能防止腐蚀而不能防止海生物附着,而防污涂料,防污期不过2—3年,又不能有效地防止腐蚀;再者,有些海洋设施不能使用涂料,如钻井船升降架和某些海防设施等。所以,寻找一种既能防腐蚀又能防生物附着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利用电化学方法同时防止金属腐蚀和生物附着的想法,早在1863年就有人提出,但直到目前为止,仍处于研究阶段。我们于1976年参考文献〔2〕设计了一种恒电位-电解双防系统,在青岛中港码头进行了122天的海上试验,取得了防腐蚀和防附着的肯定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东沙群岛西部海区污损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污损生物系指海洋环境中附着或栖息在船舶和各种人工设施上、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是影响海洋设施安全与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其形态结构上是否具备石灰质外壳或骨架,可分为硬性污损生物和软性污损生物两种,前者包括双壳类软体动物、无柄蔓足类和苔藓虫等生物,后者则为海藻和水螅等种类。海洋污损生物对大型海洋结构物的危害主要通过增大构件直径和表面粗糙度,增强对波浪和海流的阻力,从而造成结构物静力载荷和动力载荷增加。此外,导管架表面所附着的生物还会妨碍水下作业,甚至损坏潜水设备。 为适应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近十多年来科研人员对南海北部近海海区人工设施的污损生物状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陆续发表了有关研究成果(严涛等,1997,1998,1999,2000)。然而,在珠江口东南、东沙群岛以西远离大陆和岛屿的深水海区,有关污损生物资料至今未见报道。本文根据实海调查结果,详细论述了该海区人工设施上的污损生物状况,以期丰富人类的海洋生态学知识,并为该海区海洋结构物的设计、保养和维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工业纯钛TA_2在热带海域中的腐蚀与污损,在南海三亚海洋环境试验站进行了为期0.5年、1年、2年、3.5年四个周期的全浸试验。对3.5年周期的试验样品,利用解剖镜鉴定了生物污损群落的组成、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及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析了基体和腐蚀产物的微观形貌,确定了钛板表面的元素和产物。结果表明,钛板表面由基底的二氧化钛膜、管栖多毛类、微藻等的微型生物和有机、无机颗粒组成的腐蚀产物皮膜所覆盖。和同纬度热带海域相比生物污损轻微,试板上(可视生物)仅有3~5个而且种类少、数量少、个体小。钛板基体表面未发生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18.
近海海区通常是指离岸3n mile以上或水深超过25m的水域(Relini et al.,1994);海洋污损生物是海洋环境中栖息或附着在船舶和各种水下人工设施上,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总称,它不仅是影响海洋设施安全与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类开始接触海洋时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污损生物对海洋结构物的影响和我国近海污损生物研究的进展状况、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对未来几年内为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下一阶段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腐蚀、污垢和菌藻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是海水资源利用领域一项新技术,属于海水直接利用技术的范畴。海水含盐量高,具有腐蚀和结垢性的离子浓度远高于一般淡水,且微生物和大生物的种类多、含量高,远不符合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规定的循环冷却水的水质要求,但是,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实验室研究表明,通过添加海水缓蚀剂,阻垢分散剂,菌藻杀生剂等海水水处理药剂,在腐蚀控制,污垢控制,菌藻控制等方面,可以达到或接近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蔡立哲  李复雪 《台湾海峡》1990,9(3):212-216
本文根据1984年3月至1985年2月在厦门港中挂放杉木、松木和柯木试板,研究该港船蛆Teredo navalis数量的时空变化,并讨论了不同污损生物、水温、盐度等对船蛆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