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探讨海洋动物自然寿命的分布,在研究海洋资源增殖、发展渔业生产、保护海洋水产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有利于生态平衡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考虑到海洋动物的自然环境,相对说来比较稳定,引进海洋动物瞬时死亡效率的概念,更灵敏地反映了动物的死亡速度。通过简单的运算,推导出海洋动物的寿命分布为指数族分布,进而指出寿命分布与瞬时死亡效率的关系,讨论了几个具体的分布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世界充满了神奇奥秘与生命力的跃动。因为大海是一切生命的发源处,她除了孕育、创造出万千物种,也含藏了千奇百态的海洋生物与丰饶资源。当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当人类迈入21世纪的时候,全世界人们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向这片蔚蓝色宝库寻找答案。为了让人类能够更亲近海洋、了解海洋,各类的大中型水族馆相继在国内出现,并引起社会的相当关注。早期水族馆主要是以私人经营为主,规模较小,而且在经营理念上主要是以娱乐和营利为主要目的。2002年4月28日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成立后,国内首次有了大型综合性水族馆的出现,它成为大连乃至全国民众重新认识海洋的重要界面,并与国际大中型水族馆的经营价值接轨,不再仅有娱乐上的目的,也开始在海洋教育,海洋动物保护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成功的实现了国内水族馆展示内容上的三大飞跃:一是极地动物的饲养与展示,二是数码展示技术的运用,三是海洋生物的保护与研究。但是过去,国内比较缺乏大型综合海洋动物水族馆的经营管理经验,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的建设、组织营运只能借鉴国外的经验,并在发...  相似文献   

3.
海洋动物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洋动物群体遗传学已经成为海洋生态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研究领域。介绍了影响海洋动物群体遗传结构的因素,阐述了海洋动物群体遗传的变化规律,概括了多年来国内外海洋动物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海洋动物群体遗传类型和海洋动物群体遗传学常用的遗传标记,并对今后海洋动物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海洋生物在食品和医药工业中的应用与产业化发展思路于志洁,褚新奇(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70%,是生命最初的发源地。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能源和生物资源,据报道,世界上近80%的生物生活在海洋中。海洋动物有28个门类,植物有红藻、绿藻...  相似文献   

5.
第三节 浮游动物生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浮游动物是海洋中的主要次级生产者。其种类组成、种群分布以及种群数量变动将直接和间接地制约海洋的生产力,对渔业兴衰关系极为密切。它是生态特征明显的海洋动物,还可以作为指标动物,用来区别水团和海流。因此,对浮游动物研究在海洋综合性调查中占一定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6.
种类不同,吃的也不同海洋中,生活着大量的大型海洋动物。与陆地不同,大型海洋动物的食谱基本都是以肉为主。这自然有它的道理:在冰冷的海水中,越是大型的海洋动物,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大。没有高能量食物的支持,这些动物只能因为能量耗尽而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原本安详、寂静的浩瀚海洋如今也是热闹非凡。美国海军每年都要在海底进行水底爆炸实验,各国的商船在宽阔的洋面上往来如织,海底石油勘探和海洋开发活动也是方兴未艾。些活动都在海水中制研究人员指出,所有这些活动都在海水中制造了大量的噪声,给海洋动物带来严重的危害。人为制造的这些海底噪声将对海洋动物的听觉和行为造成干扰,迫使有些海洋动物不得不离开海洋,爬到海边和沙滩上。研究人员最近已经得到确切证据,表明所有这些海洋噪声已经导致海洋生物患上各种疾病。当鲸和海豚潜入水底时,其肺中的…  相似文献   

8.
自从海洋诞生以来,在烟波浩渺的海洋里就栖息着千万种海洋动物。有许多海洋动物由于地球环境的变化或经海陆变迁而绝灭成为了“化石”,也有一类海洋动物在古海洋里出现过,后来失踪了,长期没被人们发现,人们误以为他们已经在地球上绝灭了,但后来又被人们发现了,人们把这些动物称为“活化石”动物。另有一类动物,他们适应环境能力很强,在古海洋里就有了,时至今日却没有多大变化,仍保持原样,故人们也把该类  相似文献   

9.
主编手记     
有时候我们会好奇,动物们都是以何种状态在海洋里生活呢?它们每时每刻都是怎样在广阔的大洋中穿梭,又是怎样跨越大洋找到自己的伴侣?它们是独自出击还是结伴而行?其实,这些海洋动物的生活基本可以拿来与人类相比照。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我国海域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学和系统演化研究的历史和概况,以及我国分类系统学工作者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分类学、区系与动物地理学、系统发育与分子系统学领域的主要工作,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分类学工作。涉及类群包括原生动物、海绵动物、刺胞动物、线虫、多毛类环节动物、星虫、螠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苔藓动物、毛颚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等主要的无脊椎动物门类。涉及海域以我国管辖海域,特别是中国近海为主,也涉及了西太平洋、西南印度洋等深海环境的无脊椎动物类群的分类学报道。本文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对于在我国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分类与系统演化研究领域成就基础上,发现薄弱环节,研讨今后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填补研究空白,赶超本领域国际前沿,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种类繁多的海洋动物,纵有千种风情,万般姿态,并非对人都无危险;纵有千种风味,万种营养,也并非都是无害的美味佳肴。估计每年约有4万~5万人不幸被海洋动物伤害,还有2万多人因吃有毒的鱼、贝类而中毒,其中死亡者有近300人。因此,人们对这些危险的海洋动物应该有所了解。杀人的水母刺胞案例:1987年8月12日,一位23岁的男青年,在北戴河海水浴场浅水中正玩得开心,突然双腿被海蜇(水母)缠住。他当时并未在意,10分钟后上岸,感到下肢痛痒难忍,被蜇处出现鞭痕状的红斑,以后病势渐重,全身发冷,心悸气短,口唇青…  相似文献   

12.
春节前夕,《走近海洋动物》丛书首发式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为加快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大力普及海洋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嘉锡为《走近海洋动物》丛书作序。丛书全套共6本:分别为《海洋生命的延续》、《千奇百怪的海洋动物》、《海洋鱼类的奇闻轶事》、《传说中的海怪》、《喧闹的鸟岛》、《海洋中的庞物大物》。该丛书以讲故事的形式,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每一大类海洋动物的有趣的生活习性及一些鲜为人知的科普知识,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迷人的海底“水晶宫”,青少  相似文献   

13.
探讨海洋动物自然寿命的分布,在研究海洋资源增殖、发展渔业生产、保护海洋水产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有利于生态平衡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考虑到海洋动物的自然环境,相对说来比较稳定,引进海洋动物瞬时死亡效率的概念,更灵敏地反映了动物的死亡速度。通过简单的运算,推导出海洋动物的寿命分布为指数族分布,进而指出寿命分布与瞬时死亡效率的关系,讨论了几个具体的分布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
海洋有毒动物,在魚类中有河(?)和鬼鲉;在棘皮动物中有毒棘海胆;在腔赐动物中有水螅、水母、海蜇、海笔和海葵等。这些动物有的直接影响它们周围的动物,给海津养殖业带来危害;有的直接彩响人们的健康,甚至危害生命。我国沿海渔民曾因误食有毒动物而受害,其中尤以食河(?)受毒者为数较多,而且常有中毒致命的事故发生。因此,今天对海洋有毒动物进行研究,对于海洋养殖事业及人休健康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仅以河魨为材料进行毒性实验,作为有毒动物研究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虎鲸的骚动     
杨梅 《海洋世界》2006,(5):30-33
随着大型鲸类的锐减,虎鲸不得不改变自己的食谱。斑海豹、海獭等珍贵生物都成了虎鲸充饥的点心。生物学家担心,长此以往,海洋的食物链必然遭到破坏,一些海洋哺乳动物可能惨遭灭顶之灾。持不同观点者认为,自然有自然的法则,动物有动物的道理,不必杞人忧天,况且我们见到的还只是表面现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鱼中酋长     
《海洋世界》将在2009年连载陈万青教授的“动物名称溯古趣谈”,为您讲述海洋动物名称的起源及演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Glandula thyreoidea)是海洋脊椎动物体内重要的内分泌腺,从海洋脊椎动物开始,才有了独立的甲状腺结构。海洋脊椎动物的甲状腺一般为实质性的组织。实质由甲状腺滤泡组成,构成滤泡的上皮细胞合成、贮存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调节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激素。从海洋脊椎动物开始才有了独立的甲状腺结构。对于动物甲状腺的研究多集中在甲状腺形态及甲状腺与生长发育关系方面,而对海洋脊椎动物的甲状腺的研究则越来越多的集中于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甲状腺病变方面,环境因素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也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海洋水体污染导致的甲状腺机能受损,使海洋脊椎动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数目与种类骤减之时,我们不得不重视对海洋脊椎动物甲状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海洋动物史分为先秦、秦汉魏晋、隋唐至 明清等三个时期。论述了各历史时期海洋动物的研究成就,包括对海洋动物的种类记述、命 名缘起、归类沿革、生态习性、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等。综述并评价了各历史时期,对我国 海洋动物研究有贡献的人物及其论著。  相似文献   

19.
近几十年来,农业和海水养殖业所使用的有机磷农药(OPs)造成沿岸海水的严重污染,威胁到海洋动物的生存。有机磷农药的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已经成为海洋环境科学中的热门领域之一。作为动物神经传导过程中的关键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能够被有机磷农药专一性抑制,因此,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动物AChE的影响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以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综述了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动物乙酰胆碱酯酶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一种二甲基硫化合物硫代甜菜碱(DMSP)成为环境科学和水产科学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DMSP是海洋植物产生的渗透调节物质,大量存在于海藻和盐生高等植物体内。含有DMSP的生物体死亡之后,DMSP被海洋细菌的二甲硫醚生成酶降解,生成二甲硫醚(DMS)和丙烯酸。DMS从海洋水面逾出,进入大气形成酸雨;由于DMS能形成云,所以有降低温室效应的作用。DMSP本身则对哺乳动物、禽类及水产动物(鱼和虾)的营养代谢有促进作用。酶学研究表明,动物肝脏中的两种硫甲基转移酶能把DMSP分子中硫原子上的甲基转换出来,提供给机体代谢所需。作为海洋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主要成分,DMSP来源于植物体内的蛋氨酸。研究DMSP的生成变化规律,对进一步了解海洋气候和开发使用新的水产动物饲料添加剂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