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海洋世界》2010,(2):8-8
科学家以更精确的模拟来探索宇宙中发生的真实事件。 在大爆炸之后,130亿年间,宇宙逐渐演化,最终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众多星系交织成庞大的宇宙网。2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用冷暗物质理论来解释宇宙的演变。宇宙中的大部分(75%)物质是“喑”物质,  相似文献   

2.
刘锐 《海洋地质前沿》2008,24(12):11-14
摘要:随着加速器质谱的出现,宇宙成因核素展示了其在地球科学应用中的生命力。介绍了宇宙成因核素10^Be、26^Al的生成、示踪原理及近年来在地学中的应用。宇宙成因核素是宇宙射线粒子(包括原生和次生粒子)与大气及岩石发生核反应所生成的新核素,其生成量可用已知物理过程定量描述。大气生成宇宙成因核素在考古、古环境及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则在地貌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一门新的实验技术。定量地描述地表的暴露历史和侵蚀速率,在解决许多地质问题中成为最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11,(1):8-8
早期宇宙是如何形成的?新的发现带给我们新的认识。 次毫米星系是距离地球十分遥远的超巨大星系,其光芒被深厚的宇宙尘埃阻隔,不易透过一般可见光天文望远镜,所以一般很难被科学家观测到。  相似文献   

4.
大地构造、气候变化和地表过程间的耦合作用被视为今后10年内六大地学新课题之一,而从事这一重大课题研究的有效途经便是陆地原位宇宙成因核素的研究和应用。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实践来看,经常使用的是^3He、^10Be、^14C、^21Ne、^26Al和^36Cl核素,其中石英的^26Al和^10Be的配合使用最为普遍。通过陆地原位宇宙成因核素(TCN)方法基本原理的阐释,并结合当今国际上该领域利用^10Be和^26Al在暴露年龄与侵蚀速率、沉积物埋藏年龄以及河流下切速率等方面的工作实例.介绍陆地原位宇宙成因核素在地表过程以及地表过程与构造活动相互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深海能力建设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有效利用深海、保障海洋权益综合国力的体现。广袤的深海区域赋存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同时深海区域还是科学家开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气候变化等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文章从论述资源勘探开发和科学研究对国家深海活动能力的需求出发,分析了我国深海技术装备研发、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国家深海活动能力构成三要素:完善的深海技术装备体系、健全的深海装备应用平台、有效的深海装备应用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书是一部涉及地球科学领域——宇宙天体(Universe)、陆地(Land)、海洋(Ocean)、极地(Polar region)研究的科技大全。书中分别对太阳系内外神秘星球的形成与演化;陆地和海洋表层与深部的物质组成、地层古生物、地质构造、各类矿产资源的生成、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进化与灭绝、人类的出现;冰雪极地对全球变化的作用与影响等许多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以及一些神奇现象、不解之谜和新的发现等,综合了国内外众多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海洋学家的理论观点、认识见解和推论预测。  相似文献   

7.
邹丽红 《海洋信息》2009,(3):4-6,31
论述了海洋类数字资源的构成、查找与收集,以及数字资源整合应达到的目标。根据理论分析,提出建立整合海洋类数字资源网站——海洋虚拟图书馆,阐述了海洋虚拟图书馆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1755年,德国学者康德著“宇宙发展史概论”,对太阳系和各种恒星系统的形成作了分析。康德提出,所有天体(包括太阳系)都是从旋转的“原始星云”(原始不动的宇宙初始物质)产生的。1796年,法国学者拉普拉斯亦提出太阳和行星是从庞大的“原始气态星云”中形成的看法。他指出,这种“原始气态星云”——太阳的始祖——原是灼热而稀薄的物质。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太阳系起源理论,合称康德——拉普拉斯“原始星云说”。此学说在国际上影响颇大。笔者虽然支持康德——拉普拉斯提出的“整个太阳系由同一星际云收缩形成”和“落在生长着的行星上的质量把角动量带给它”的观点,但是,笔者认为,康德——拉普拉斯关于包括太阳系的所有天体皆乃来自“原始星云”(或稀薄的原始气态星云)的说法,却是不够完善的。  相似文献   

9.
手持三叉戟的海神波塞冬被称作“大地的摇撼者”,他是克罗诺斯和瑞亚之子,众神之王宙斯和冥神哈得斯的兄弟,为奥林匹斯神系中的宇宙三大主宰之一。奥林匹斯神系的形成曾经历一个过程——据希腊神话,众神的第二代统治者克罗诺斯因怕被子女取而代之,曾将瑞亚所生的儿女全部吞入腹中,只  相似文献   

10.
本文完成台湾岛及其邻区的二维重力建模和构成此处岩石圈密度剖面。依据密度参数将岩石圈划分为大陆型和大洋型。大陆岩石圈比大洋岩石圈轻,因而在其所有岩层中显出微弱的密度分界。大洋岩石圈的地壳、地幔都具有大的密度反差。在陆洋岩石圈块体的接触区内,确定了台湾岛复杂构成的叠置的密度结构——台湾密度构造。该构造划分出反差的密度边界和具有增高的高密度,形成不均一性。台湾密度体的形成同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碰撞区的,时常发生在台湾带内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世界》2007,(11):7-8
韩国的《东亚日报》10月上旬发表文章称,日本欲通过立法走向海洋,走向宇宙。日本重视海洋及宇宙战略的行为可以通过于今年7月开始实施的《海洋基本法》和明年将要立案的《宇宙海洋政策室》看出,走向海洋的战略超前于宇宙战略。  相似文献   

12.
科技看点     
《海洋世界》2012,(12):8-11
太空Space年迈恒星控制宇宙目前,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最广泛的宇宙恒星年代勘测显示,宇宙中95%的恒星都诞生已久,很少存在新生恒星。日前,一个国际性天文学家小组使用天文望远镜勘测了从宇宙最早期的恒星形成动态趋势。研究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11,(4):10-10
科学家沿着米勒的思路继续前行,发现了生命在宇宙散播的“种子”。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世界》2012,(10):8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探测到那些存在于宇宙婴儿时期的星系和恒星。在研究中,研究小组首先使用射电望远镜搜寻氢原子发出的射电信号,因为在早期宇宙中,氢原子的含量非常高。早期宇宙中暗物质和气体之间运动模式的差异会对恒星的形成产生影响,这种差异还会造成一种特定的震荡模  相似文献   

15.
宇宙间是个大的引力场,在地球上来源于地心的引力,就是重力。“它使地壳类似穹形,因之这个地球体本身就是大地构造研究的起点”。在研究构造运动的驱动力以及重力与构造的关系方面,马杏垣教授近期发表了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冰中之火     
吴溪 《海洋世界》2009,(7):40-44
笼形水合物(Clathrate hydrates)是以水为基础的晶体,外型看起来像冰。水分子的氢键间构成了“笼形”结构,非极性的分子(通常为气体分子)被“困”在其中。换言之,笼形水合物是一种“笼形”混合物——此混合物中的“主人”是水分子,“客人”通常是气体分子。如果没有被困的气体分子的支持,外部的“笼形”结构就会崩塌,变成普通的冰或是液态水。  相似文献   

17.
地球磁场强度变化的沉积记录是过去十几年内环境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归纳了适合于进行这种研究的沉积物应满足的若干条标准以及其沉积记录可靠性的检验标准,介绍了过去200ka地磁场强度相对变化的连续沉积记录,还评述了晚第四纪地球磁场强度变化对宇宙成因核素14C和10Be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地处沿海开放城市——秦皇岛市所辖下的昌黎海滨,有90多里海岸,90里沙丘,90里林带,构成了完整的自然生态区。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专家、学者考察和论证,认为昌黎沿海是对虾养殖和华北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海岸”。现已引起了国家、省、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09,(10):7-7
人类在太阳系外发现了布满岩石的行星,其质量大约是地球的5~10倍。这些“超级地球”上是否存在生命?德国空间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弗拉达·斯塔门科维奇表示,有生命存在的行星的大小必须类似于地球,而板块构造和磁场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一部分原因是地球有相对稳定的气候,而地球磁场可以将宇宙中对生物分子有害的射线反射回空间。地球气候的长期稳定性依赖于板块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20.
大家知道,通讯中用得最早的是电脉冲信号。然而,只是到了十九世纪末做出了正弦波发生器,1915年又做出了低通、带通滤波器以后,才开始把早已知道的正弦函数和富利叶分析方法加以应用,建立了“时间——频率域”的概念。这构成了现代信号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