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1998年8月至10月每月一次对大鹏澳海区养殖网箱水体定点26h连续观测,统计了各网箱水体中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周日变化范围和平均值;分析了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周日变化特征;讨论了磷酸盐和硅酸盐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估算了各网箱水体的磷负荷;初步评价了网箱水质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大鹏澳网箱养鱼水体自身污染及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根据1998年8-10月每月1次对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鱼水体26h定点连续观测,采用国内常用的营养状态质量指数(INQ)法,并选用COD、TIN、PO4-P和Chla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各网箱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讨论了A网箱INQ值的周日变化;用质量平衡法估算了网箱养鱼水体的氮、磷负荷量。分析结果表明,8-10月份各网箱水体营养况状属中营养水平;INQ值的周日变化中,高峰出现在12:00-18:00,各网箱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而增大,8、9月份最为明显。网箱养鱼的水体的氮、磷负荷从7月至9月逐渐增大,10月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3.
大亚湾大鹏澳养殖网箱水体无机氮的生物地球化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1998年8-10月个月每月一次对大鹏澳海区养殖网箱水体26h定点连续观测,统计了各网箱NO3-N,NO2-N和NH4-N周日变化范围和平等值,分析了三氮的周日变化特征,讨论了三氮的热力学平衡及三氮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并估算了各网箱水体的氮负荷,研究结果表明:(1)各网箱水体三氮的周日变化除9月份外,基本无无规律性,(2)网箱水体无机氮之间的转化是不完全的,养殖时间愈长其转化愈不完全,无机氮化合物这间远未达到热力学平衡,(3)峙箱水体无机氮主要来源于残饵和养殖生物排泄物等的化学和生物需氧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影响三氮变化的主要因子,8.9月份是化学过程,10月份是生物过程。  相似文献   

4.
2006 年 6 月 16 日和 20 日对长江口进行了叶绿素 a 浓度的现场周日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叶绿素 a 浓度表层周日波动比中、底层明显,呈现出半日周期(~ 11 h)的变化,高潮时浓度达到峰值,低潮时浓度出现谷值.叶绿素 a 浓度的周日变化主要与海域特定的水动力条件(如潮汐、再悬浮作用和温盐跃层)密切相关,与各环境因子(温度、盐度、浊度、总无机氮、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周日波动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2007年8月于长江口南支4个站位进行了营养盐和叶绿素a浓度的定点连续观测,结果表明:调查站位的营养盐和叶绿素a浓度垂直变化不大,分层不明显,表中底层平均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29.86%之间,且整个潮汛期的变化基本上不具规律性,少数营养盐(如亚硝酸盐和铵盐)呈现出半日周期的变化,即高潮时浓度达到谷值,低潮时浓度出现峰值;位于长江口南支水域南部S2和S4站位的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在整个潮汛期的平均值都小于北部的S1和S3站位,且S1站位的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在大小潮之间平均值差异不明显,而S2站位的硅酸盐和硝酸盐大潮时平均值要高于小潮,磷酸盐则相反,此外,S4站位的叶绿素a平均值都大于其他3个站位;4个连续测站的表层叶绿素a浓度与营养盐(NO2--N、PO34--P、SiO23--Si、NO3--N、NH4+-N)相关系数低(-0.6584~0.5494),叶绿素a浓度与营养盐的周日波动相关性不明显;观测区域硅酸盐、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和铵盐的平均通量分别是238.62、1.36、84.10、1.031、0.55kg.s-1。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1-2014年亚龙湾水体中营养元素的调查资料,分析了亚龙湾水体营养元素的分布和变化特征,探讨了亚龙湾水体环境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历年来,亚龙湾水体中无机氮的含量在0.76~40.6μmol/L之间变化;磷酸盐的含量为低于检测限至0.13μmol/L之间变化,且有逐年降低的趋势;硅酸盐的含量在0.78~8.86μmol/L之间变化,且总体上含量稳定,无明显的年际变化;总氮的含量在0.98~49.6μmol/L之间,而总磷的含量在0.11~0.43μmol/L之间变化,并有逐年升高的特点。由于浮游植物也可以利用有机氮和磷来进行初级生产,因此,水体中有机质的污染应引起重视。同时,依据海水水质标准,亚龙湾水体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水质较好,可满足珊瑚礁的生长要求。  相似文献   

7.
闽江河口咸淡水混合过程中营养盐含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闽江水体营养盐等物质的输运作用,于2009年11月(秋季),分3个航段(北支、南支及闽江河口区)同步对闽江下游及其河口区表、底层水的盐度、营养盐、悬浮物含量等进行观测,并在北支流、南支流交汇处的19站(罗星塔附近)进行了一个潮周期的连续观测.调查期间闽江表层水体中无机氮含量变化范围在0.640~3.873 mg/dm3之间,平均值为1.789 mg/dm3;活性磷酸盐含量变化范围在0.011~0.059 mg/dm3之间,平均值为0.027 mg/dm3;可溶性硅酸盐含量变化范围在0.82~7.10 mg/dm3之间,平均值为3.77 mg/dm3;总氮含量变化范围在0.67~3.91 mg/dm3之间,平均值为2.39 mg/dm3;总磷含量变化范围在0.027~0.289 mg/dm3之间,平均值为0.087mg/dm3.水体各营养盐含量的平面分布呈闽江北支流的含量均高于南支流,其高值区受陆源输入的影响集中出现在21~23号站区间.受城市污水影响的北支流水体与南支流水体交汇后,近海河段水体营养盐含量迅速降低.在一个潮周期内,涨潮时,随着外海水占比的提高,营养盐含量呈现随着盐度升高而逐步降低的趋势;在退潮时,陆源冲淡水的作用逐渐加强,营养盐在河口表现为随着盐度降低而逐步增高的趋势.闽江河口水体活性磷酸盐含量与盐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为非保守要素;而无机氮、可溶性硅酸盐和总氮整体表现为保守要素.同时,发现在闽江河口盐楔端浊度最大值的"滤器"滞留区,总氮含量受其富集的影响在底层产生一个高值区.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1年5月渤海湾调查数据,从大面结果来看,海河入海口至套儿河河口区域近岸表层和底层叶绿素浓度较高,渤海湾中部区域水体叶绿素浓度较低,最低值区域出现在渤海湾湾口的断面附近;表层叶绿素浓度和温度、盐度、磷酸盐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R20.66),利用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温度,盐度,总氮,磷酸盐和硅酸盐均对浮游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但其中最主要因素是温度,与叶绿素浓度为正相关关系,其次是磷酸盐,与叶绿素浓度为负相关关系;通过典型站位和连续站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光合有效辐射增加时,温盐密度垂直变化增大,叶绿素浓度垂直变化也增大。  相似文献   

9.
1998年11月对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海区定点24h连续观测,测定了痕量金属、营养盐、溶解氧和盐度等项目;利用质量平衡实验验证了切向超滤实验对痕量金属回收的可行性;分析了不同粒径微粒上痕量金属与水环境要素的周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1998年 11月对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海区定点 2 4 h连续观测 ,测定了痕量金属、营养盐、溶解氧和盐度等项目 ;利用质量平衡实验验证了切向超滤实验对痕量金属回收的可行性 ;分析了不同粒径微粒上痕量金属与水环境要素的周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厦门西港赤潮发生区可溶性硅酸盐的分布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7年厦门西港赤潮综合调查的部分资料,阐述了该海区的SiO^2-3Si浓度水平,探讨了平面分布、季节变化和周日变化规律与浮游植物消长的关系以及SiO^2-3-Si的来源。结果表明,厦门西港水体中可溶性硅酸盐的年平均浓度为42.5μmol/dm^3,表层高于底层;明显高于福建海岸带和台湾海峡西部海区,含量较丰富。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3年8月琼东海域两个连续站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近岸站位和陆架站位的营养盐和叶绿素a浓度周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垂直分布上,近岸站位S1与陆架站位S2的温跃层减弱了营养盐的向上输运;在时间变化上,S1站底层硅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浓度具有半日波动的特点,而S2站的营养盐则不具有周日波动的现象,这说明近岸站位的营养盐受到潮汐作用的影响更显著。S1站的叶绿素a分层不明显,夜间的低值可能体现浮游动物的摄食作用,S2站位的叶绿素a分层明显,夜间没体现浮游动物的摄食作用。总体上,琼东海域近岸站位S1和陆架区站位S2叶绿素a和营养盐周日波动都受到温跃层、潮汐、生物作用和光照的影响,但S1站受潮汐作用影响更显著,且S1站叶绿素a浓度还受到浮游动物摄食作用影响。由于叶绿素a和营养盐受到多种环境要素的影响,使得两者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河口及近岸海区营养盐含量较丰富,是海洋生物繁殖的良好环境,因此调查研究这些区域水体中的营养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AsTon指出,近年来河口区磷酸盐、硅酸盐、硝酸盐及其它无机形式氮行为的研究已引起了许多研究人员的注意。一方面是由于这些物质对生物过程包括对控制生产力的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对排入河口富营养污水(例如生活污水等)影响的关注。 关于河口及近岸区营养盐含量变化及行为的研究情况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当河水与海水混合时,河流带入营养盐的行为,如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及硝酸盐是否有转移,保守性如何,是近年来较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且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30a来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颖  徐韧 《海洋科学》2015,39(10):101-107
在过去近30a监测结果基础上,对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0a来,长江口海域水体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呈现上升的趋势,重金属(铜、铅、镉和总汞)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浮游生物的种类数年际变化较大,浮游植物中硅藻比例有所下降,甲藻所占比例有所上升,浮游动物中桡足类的比例下降。讨论了长江径流输沙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发现硅酸盐的含量与输沙量呈显著正相关,且硅酸盐的减少与海域硅藻比例的减少具有一定相关性。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环境与生态状况有所下降,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海域的主要污染物仍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生物状态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近年来虽偶有波动,但没有明显改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哑铃湾网箱养殖水体中氮磷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2年4月-2003年1月对哑铃湾网箱养殖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养殖水体中不同形态N/P值的分布趋势、季节变化及哑铃湾网箱养殖水体中的限制性营养盐。结果表明:各形态N/P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其分布趋势基本表现为网箱养殖区低于非养殖区,并且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这种现象更明显。总体上说,哑铃湾浮游植物生长主要受P的限制,但从无机态N/P来看,春、夏季以P为该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控制因子:秋、冬季以N为该海湾浮游植物生长的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描述调查海区活性硅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的时空变化,并且初步讨论了生物作用对营养盐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增加硅酸盐供给可缓解海域硅酸盐相对缺乏现象,稻壳灰中含有大量无定形态SiO2,是一种理想的海水硅酸盐肥料。为验证稻壳灰的硅酸盐释放性能以及在环境中应用时的安全性,我们在实验室内将稻壳灰添加到海水中测定了Si、P、N营养盐的释放能力及释放周期,并将稻壳灰放于自然海域浸泡一段时间后测定其4种重金属及Mg元素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稻壳灰在海水中可持续缓慢地释放硅酸盐,释放周期可达3个月以上,同时释放少量磷酸盐,不会增加水体中无机氮营养盐含量;稻壳灰向海水中释放极少量的Cd,但不易造成重金属污染,而对海水中的Cu、Pb、Hg有一定地吸附效果,吸附量远小于Mg离子。  相似文献   

18.
32°N断面二十年来生态环境的演化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辉  石晓勇  张传松 《海洋学报》2009,31(3):121-126
通过分析20a来(1975—1998年)32°N断面春、秋两个季节的生态环境参数,选取特定年份对该断面各环境要素断面分布特征做了探讨,并结合各环境参数的距平图及多年气候趋势系数,初步讨论了各环境参数春季和秋季多年来的变化趋势及营养盐结构变化状况:20a来各环境参数发生了显著变化,春季、秋季无机氮有上升趋势,溶解氧、磷酸盐和硅酸盐呈下降的趋势;氮可能成为春季东海北部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9.
刘霜  张继民  冷宇  崔文林 《海洋通报》2013,32(4):383-388
根据2004 年-2010 年5 月和8 月共13 个航次对黄河口附近海域24 个站位的海水化学调查资料,研究了该海域的 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活性硅酸盐等营养要素的行为及年际变化。结果表明,无机氮中硝酸盐浓度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7 年间,无机氮浓度略有下降,磷酸盐和硅酸盐浓度呈波动趋势,2008年以前铵盐浓度上升趋势明显;由于无机氮浓度相对过 高造成该海域属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溶解态营养盐季节变化及入海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在2010-04—2011-03期间在黄河利津站进行的观测结果,分析了黄河下游营养盐的月际变化,估算了黄河营养盐的入海通量。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溶解无机氮(DIN)、硝酸盐(NO_3~--N)、亚硝酸盐(NO_2~--N)和氨氮(NH_4~+-N)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90.4~361.3、177.1~332.5、0.74~13.81和2.27~26.44μmol/L,平均浓度为277.5、269.3、4.90和5.26μmol/L;磷酸盐和硅酸盐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027~0.138和92.5~146.0μmol/L,平均浓度分别为0.094和118.1μmol/L。DIN的浓度表现为枯水期含量高、丰水期含量低,而磷酸盐的变化与其相反;硝酸盐是黄河下游水体中溶解无机氮的主要组成部分,且溶解无机氮的入海通量主要由NO_3~--N贡献;磷酸盐浓度与径流量显著正相关;丰水期黄河向渤海输送的溶解无机态营养盐是全年输送通量的主要贡献者,营养盐通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径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