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0.1~5mg/L的3-吲哚乙酸(IAA)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0.1~3mg/L的IAA对棕鞭藻(Ochromonas neopolitana)的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光化学淬灭qP)、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球等鞭金藻和棕鞭藻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最适IAA浓度分别为0.1和0.25mg/L。此条件下,2株藻的Fv/Fm、rETR、qP、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处理组。其中,球等鞭金藻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32.6%和37.1%,总脂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棕鞭藻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在IAA浓度为0.25mg/L时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48.7%和34.4%,总脂含量在IAA浓度为0.5mg/L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处理组,但与0.25mg/L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0.1mg/L的IAA浓度对球等鞭金藻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合成有促进作用,但对其它各脂肪酸(14:0、16:0、16:1n-7和18:1n-9)含量均无显著影响;0.25mg/L的IAA浓度促进了棕鞭藻DH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研究结果表明,球等鞭金藻和棕鞭藻进行生长和油脂积累的最适IAA浓度分别为0.1和0.25mg/L,此结果为2株藻的大规模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温度为(23±1)℃,盐度为31,光照强度为5000lx的条件下,用含有不同氮浓度(0μmol/L,55μmol/L,440μmol/L,880μmol/L,1760μmol/L,7040μmol/L)的培养基对中国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和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进行培养,研究两种微藻在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氮浓度对其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密度的影响。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浓度对两种微藻的光合作用及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两种微藻的Fv/Fm比值、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密度均随着起始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760μM时达到最大值,其后随着起始氮浓度的增加,上述指标反而下降。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盐藻和纤细角毛藻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最适氮浓度都为1760μmol/L。。  相似文献   

3.
Cd2+胁迫对6株微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2+胁迫不同时间(24h、48h、72h和96h)后,6株微藻(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Tahitian Isochrysis galbana、小球藻Chlorella sp.、微绿球藻Nannochloris oculata、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us pluvialis和塔胞藻Pyramidomonas sp.)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情况.测定的主要参数有:PSII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II的潜在活性(Fv/Fo)、PSII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Yield)、相对光合电子传递效率(rETR)、细胞密度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研究结果表明,Cd2+胁迫下6株微藻的荧光参数Fv/Fm、Fv/Fo、Yield、rETR、细胞密度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均与Cd2+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均随着Cd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胁迫时间对各荧光参数也有显著影响.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绿色巴夫藻的Fv/Fm、Yield和rETR逐渐下降,Fv/Fo先下降后上升,至72h时又有所下降;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和微绿球藻的Fv/Fm、Fv/Fo、Yield和rETR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均逐渐下降;小球藻和雨生红球藻的上述荧光参数先下降,之后分别在48h和72h时逐渐上升;塔胞藻的上述荧光参数则先上升后下降.在Cd2+胁迫下,6株微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相对含量也显著降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细胞密度和叶绿素相对含量下降的幅度也逐步增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6株微藻的叶绿素相对含量与细胞密度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细胞密度计算出来的Cd2+对6株微藻96h的半抑制浓度(96h-EC50)分别为绿色巴夫藻(151.538μmol/L),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14.161μmol/L),小球藻(17.150μmol/L),微绿球藻(3.498μmol/L),雨生红球藻(15.205μmol/L),塔胞藻(19.722μmol/L),因此6株微藻对Cd2+的耐受性大小顺序为:绿色巴夫藻>塔胞藻>小球藻>雨生红球藻>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微绿球藻.  相似文献   

4.
以筒柱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磷浓度即:0μmol/L(P1)、9.175μmol/L(P2)、36.7μmol/L(P3)、73.4μmol/L(P4)、146.8μmol/L(P5)、587.2μmol/L(P6)、1174.4μmol/L(P7)对该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及总脂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4~9天,P6处理组的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第1~9天,P5处理组的荧光参数ΦPSⅡ(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和rETR(相对电子传递效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第2~9天,P4、P5、P6、P7处理组的荧光参数Fv/Fm(PSⅡ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和Fv/Fo(PSⅡ的潜在活性)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且上述4个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培养结束时,P5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而总脂含量以P3、P4、P5处理组的较高,此3个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密度及荧光参数(Fv/Fm、Fv/Fo、ΦPSⅡ、rETR)与磷浓度的相关性随磷浓度范围及培养天数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研究了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8701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温度(10、15、20、25、30和35℃)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相对含量及细胞密度的影响.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温度对球等鞭金藻8701的生长及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  相似文献   

6.
氮磷浓度对绿色巴夫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绿色巴夫藻(Pavloca viridis)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氮浓度(0、100、880、7040μmol/L)和磷浓度(0、10、36.3、290.4μmol/L)对其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培养温度为20±1℃,盐度为31,光照强度为100μmol/Lolm~(-2)s~(-1)。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氮磷浓度对绿色巴夫藻的生长及各叶绿素荧光参数都有显著影响(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绿色巴夫藻生长和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氮浓度为880μmol/L、磷浓度为36.3μmol/L。此条件下,该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相对含量、F_v/F_m(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ΦPSⅡ(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ETR(电子传递效率)、qP(光化学淬灭)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qN、NPQ(非光化学淬灭)开始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3种海洋微藻微胶囊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2mg/mL羧甲基纤维素钠(CMC)、10mg/mL海藻酸钠(SA)和0.5mmol/mL CaCl2制备亚心形扁藻、绿色杜氏藻和球等鞭金藻8701的中空海藻酸钙微胶囊,3种微藻在微胶囊内生长表现突出,最高细胞密度亚心形扁藻为70.4×106/mL,绿色杜氏藻为100.9×106/mL,球等鞭金藻8701为264.1×106/mL,分别是悬浮培养微藻最高密度的35倍、27倍和84倍,结果说明微胶囊化培养是微藻高密度培养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不同浓度Zn2 对球等鞭金藻细胞生长及细胞内多糖、叶绿素、蛋白质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浓度低于4.0 mg/L的Zn2 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当Zn2 浓度高于10.0mg/L时,则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Zn2 浓度的升高,球等鞭金藻胞内叶绿素和多糖含量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则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
油菜素内酯对两种单细胞藻生长和某些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于1991年3月-1992年7月在大连进行,实验藻取自大连凌水养殖二场饵料室。分别用浓度为5,10,50μg/L和1,5,10μg/L的油菜素内酯处理亚心形扁藻及球等鞭金藻,研究其对单细胞藻生长的结果表明,两种藻的各处理组的瞎缓期均缩短,细胞生长加快。促进生长最佳浓度。亚心形扁藻的10μg/L,球等鞭金藻的5μg/L;油菜素内酯可提高实验藻的叶绿素含量并促进其光合作用;在处理组的亚心形扁藻和球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胁迫对杜氏盐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帅  梁英  冯力霞  田传远 《海洋科学》2010,34(10):38-48
研究了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在不同浓度的Cu2+、Zn2+、Cd2+等重金属离子胁迫一段时间(24、48、72和96 h)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情况。测定的主要参数有:PSII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II的潜在活性(Fv/Fo)、PSII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Yield)、相对光合电子传递效率(rETR)、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NPQ)。研究结果表明,当Cu2+浓度范围在600~800μmol/L时,杜氏盐藻的Fv/Fm、Fv/Fo、Yield、rETR和qP均明显降低,NPQ变化不规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除qP在96 h时有所上升外,各荧光参数均逐渐降低;Zn2+胁迫下Fv/Fm、Fv/Fo、Yield和rETR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NPQ先下降后上升,qP仅在Zn2+浓度范围(800~3200μmol/L)下明显下降,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荧光参数均逐渐降低;Cd2+胁迫下各荧光参数均明显下降,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Fv/Fm、Fv/Fo和NPQ先下降后上升,在48 h时达到最低值,Yield、rETR和qP均逐渐降低。在3种重金属离子胁迫下,细胞密度和叶绿素相对含量也显著降低。根据3种重金属离子的半抑制浓度(EC50),其毒性大小顺序为Cu2+Cd2+Zn2+。  相似文献   

11.
利用已构建的浙江枝吻纽虫cDNA文库,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gelsolin和actin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其中,gelsolin的cDNA全长1947bp,5′-非翻译区62bp,3′-非翻译区778bp,开放阅读框1107bp,编码369个氨基酸;actin的cDNA全长为1830bp,5′-非翻译区167bp...  相似文献   

12.
刘克强 《海洋与湖沼》1995,26(S1):130-133
海藻、牡蛎于1993年6-8月采自青岛近海。经恒温水解、脱水浓缩、低温干燥等方法得到海藻、牡蛎提取物HLK。对HLK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提取物含有丰富的氨基乙磺酸、多种维生素、多糖类、不饱和脂肪酸、低脂肪以及丰富而适量的钾。钙、锌、铁、铜、碘、硒等多种营养素和矿物质元素。为研制开发海藻、牡蛎保健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黑潮是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系统的一支重要的西边界流。前人对不同流段黑潮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进行了诸多研究,然而基于不同数据所得结论仍存在差异,尤其是不同模式计算所得流量差别很大,而且以往研究往往着眼于某一流段,对不同流段黑潮变化之间的异同及其原因涉及较少。本文基于卫星高度计数据,评估了OFES(Ocean generalcir culation model For the Earth Simulator)和HYCOM(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两个模式对吕宋岛和台湾岛以东黑潮季节与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进而对两个海域黑潮变化的异同及其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YCOM模式对黑潮季节变化的模拟较好,而OFES模式对黑潮年际变化的模拟较好。吕宋岛以东黑潮和台湾岛以东黑潮在季节与年际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均不相同,且受不同动力过程控制。吕宋岛以东黑潮呈现冬春季强而秋季弱的变化规律,主要受北赤道流分叉南北移动的影响;而台湾岛以东黑潮呈现夏季强冬季弱的变化特点,主要受该海区反气旋涡与气旋涡相对数目的季节变化影响。在年际尺度上,吕宋岛以东黑潮与北赤道流分叉及风应力旋度呈负相关,当风应力旋度超前于流量4个月时相关系数达到了-0.56;而台湾岛以东黑潮的流量变化则受制于副热带逆流区涡动能的变化,且滞后于涡动能9个月时达到最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4。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不同流段黑潮的多尺度变异规律及其对邻近海区环流与气候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黑潮研究的数值模式选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光和温度对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酸a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武昌  王荣 《海洋科学》2000,24(4):50-52
叶绿素a(Chlorophylla)常被用做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指标,是海洋常现调查项目内容。叶绿素a并不稳定,它在高温或有光的条件下发生降解,影响了对其浓度的测定。本文研究了温度和光线对纯叶绿素a及其降解产物脱镁叶绿酸a(Phaeopharbidea)降解速度的影响,以期对在提取过程中减少叶绿素a的降解有所帮助。1村料和方法1.1材料叶绿素a:使用Sigma产品(安瓿瓶1mg装)。用90%丙酮溶解,稀释成一定浓度,-20℃黑暗中保存备用。脱镁叶绿酸a:将少许10%盐酸加入叶绿素a即为脱镁叶绿酸a。光照度计:北京师范大学光电仪器厂生产的ST-92型光照度…  相似文献   

15.
海州湾岸滩演变过程和泥沙流动向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海岸是海与陆这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滨海地带呈现出来的海岸地貌,是地质构造和海平面变化、波浪潮流等海水动力以及河流诸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些因素的运动和变化,促使了岸滩的演变.海州湾是濒临黄海的一个开敞海湾,海州湾海岸是基沿--砂质海岸与淤泥质海岸的交汇地带.  相似文献   

16.
盐度及饵料对马粪海胆幼体生长发育及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马粪海胆为研究对象 ,对其成熟卵的受精率与受精卵的孵化过程以及其浮游幼体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盐度在 2 7~ 35间的受精率可达95 %左右 ,最适盐度为 31,受精率可达 10 0 % ,盐度高于 35或低于 2 7受精率都将明显下降 ;以角毛藻作为马粪海胆浮游幼体的饵料效果最好 ,成活率可达 6 0 % ,体长可达 76 9μm ;早期投饵密度为 10 4 cell/mL ,后期投饵密度为 8× 10 4 cell/mL ;三角褐指藻饵料效果略差于角毛藻 ,扁藻适宜作为马粪海胆浮游幼体后期饵料。  相似文献   

17.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发育演化与天然气及CO2运聚成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底辟是南海北部边缘西区莺歌海盆地颇具特色的地震地质异常体,具有低密、低速及高温高压特征,其发育演化及所伴生的热流体上侵活动与天然气及CO2运聚分布乃至富集成藏均密切相关。将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划分为"深埋型"(低幅度弱-中能量泥底辟)、"浅埋型"(高幅度中-强能量泥底辟)及"喷口型"(高幅度特强能量泥底辟)三大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晚期泥底辟及热流体活动不仅为浅层天然气及CO2运聚成藏提供了纵向的高速运移通道和运聚动力条件,促使深部天然气及CO2向浅层大量运移聚集,而且导致盆地具有烃源岩早熟、天然气运聚供大于散的晚期动平衡成藏,以及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控制天然气及CO2运聚规律之特点。  相似文献   

18.
温度、pH对日本沼虾血清酚氧化酶活力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义 《海洋科学》2002,26(10):1-3
以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mipponense)为材料,研究温度,pH对其血清酚氧化酶活力及稳定性的影响。试验以L-多巴为作用底物,测得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为40℃,大于或低于该值,酶活力均迅速下降,同时该酶在40℃以下表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该酶的最适pH值为7.0;在pH6-8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活性,最稳定的pH为8.0。  相似文献   

19.
在工厂化条件下,通过控制养殖用水的不同温度、盐度,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存活及生长情况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全长(42.66±5.23)mm的幼鱼存活的适宜温度为21~30℃,高于30℃时会引起大量死亡;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1~24℃,高于24℃则生长速度减慢。幼鱼存活的适宜盐度为10~45,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最适盐度为25~35,超出此范围生长速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温度和盐度对两种海洋桡足类动物摄食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在实验室模拟生态条件下,以两种常见的海洋桡足类动物为受试生物,着重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变化对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和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的滤水率、摄食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统筹分析了两种海洋桡足类响应温度和盐度变化的摄食与代谢策略,以期为两种海洋桡足类的室内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结果发现:(1)在5—30°C的温度范围内两种桡足类动物的摄食与代谢均呈现随温度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火腿许水蚤的摄食率、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5°C,而拟长腹剑水蚤则在25°C到达峰值,说明拟长腹剑水蚤对温度具有较高的耐受性。(2)当暴露于不同盐度(15—35)时,火腿许水蚤可在低盐度(25)条件下保持较高的摄食能力,且当盐度为25时其摄食率、滤水率达到峰值,之后便显著下降;拟长腹剑水蚤则在盐度为30时开始下降。前者的代谢能力在盐度为25时开始下降,后者在高盐度(35)时代谢能力依然有回升的趋势,说明拟长腹剑水蚤对盐度的耐受性更强。而火腿许水蚤及拟长腹剑水蚤对低盐度(20—25)有一定的偏好,二者通过强化自身代谢以抵消低盐度引起的渗透压变化对自身的影响。(3)基于氧氮比(O/N)变化的代谢作用分析显示:在整个温度梯度(10—25°C)中火腿许水蚤的氧氮比波动较大,而拟长腹剑水蚤除在高温(35°C)条件下,其氧氮比均低于24。盐度则会抑制火腿许水蚤的摄食能力从而迫使其分解体内储能物质(O/N24),而对盐度耐受性较好的拟长腹剑水蚤则可始终维持较高的摄食和代谢能力(O/N24)。因此拟长腹剑水蚤能在较大的温、盐度范围内保持稳定的氨氮代谢水平,具有更高的环境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