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搜集、整理了我国几十次大、中强地震震前、震时地倾斜异常图象,大体可归纳为四类: 1.震前记录曲线渐变—回复—发震(远震多见); 2.震前记录曲线突变(阶跃)—发震(近震多见); 3.震前潮汐记录曲线畸变—发震; 4.震前记录曲线脉动(加粗)—发震。 其基本特点为:①异常形态具多样性;②异常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到几十小时;③异常量级多数为10~(-8)~10~(-7),少数为10~(-6)。个别为10~(-5);④异常倾向多与地震方位有关;⑤如多台记到同一地震的异常,则有先远后近的现象。 本文还结台实验与地震模式对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国家地震局(89)震发科字第312号文件精神,为全国定点形变连续观测台站从1987年元月1日起正式执行新修订的《地倾斜台站观测规范》作好业务技术上的准备,地震研究所按局(86)震科字第111号文件于9月20~24日在上海举办了一期《地倾斜台观测规范》 (下称《规范》)研讨班。参加研讨班的代表来自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综合计划  相似文献   

3.
本文搜集与整理了易县台十年来地倾斜异常图象。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了发生在华北地区几次大、中强地震的震前地倾斜某些异常特征。根据这些特征进而探讨用于地震预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1984年5月21日江苏南黄海(λ_E=121°.07,φN=32°.07)发生一次6.2级地震。震中300公里范围内四个沿海(距海岸100公里内)深山洞(常熟、佘山、宁波、连云港)台站的水平摆倾斜仪记录到震前潮汐曲线阶变、扰动、畸变或单向脉冲等临震现象(量级仅为10~(-8)~10~(-7))。此外,震中距450公里范围内的多数台站普遍清晰确切地记录到了震时阶跃(10~(-8)~10~(-7))图象。依据南黄海6.2级地震的有价值的原始记录,似乎沿海台站的有一定规律的同震倾斜阶跃与震源参数有关,而不是倾斜仪的随机响应。 最后,笔者提议:在沿海重点监视的一定地区建立一适当密度的潮汐一倾斜观测台网,开展沿海人口稠密地区的地震预报研究,这是非常必要而又大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5.
定点倾斜观测映震能力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搜集整理了我国定点倾斜观测近30年来已发表的观测成果,归纳出常用的倾斜资料处理方法,通过统计在历次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定点倾斜观测是否出现异常以及震前异常的幅度,得到了倾斜前兆异常量级、倾斜异常与震中和震级的统计关系,对倾斜台网未来的发展和台网布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小参数扰动法,首先研究了地壳弹性局部变化对潮汐倾斜、应变的调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和计算了地震形成过程中,潮汐倾斜和应变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地壳弹性局部变化对潮汐倾斜和应变的调制作用是显著的。基于扩容理论计算得到的地震形成过程中,潮汐倾斜与应变变化的动态特征是“异常—恢复—发震”,此特征与荷泽地震(M=5.9)前后,泰安台潮汐因子异常的动态特征基本一致。本文所得结果,为目前用潮汐观测手段捕捉地震信息及对一些观测资料的解释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收集整理云县台水管倾斜观测资料,滤除固体潮固定频率成分,剔除降雨干扰,构建月降水量和月倾斜增量的线性方程,并求取实际测值与理论值的残差。结果表明,倾斜观测两分量异常变化的开始或结束时间对台站周边500 km范围内地震发生时间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当残差值大于1倍均方差时,异常开始后1~6个月内,周边200 km范围内会有5级以上地震发生,500 km范围内有6级以上地震发生。预报效能检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云南地区MS≥5.0地震具有较好的映震效果,可为该地区中短临地震趋势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汶川8.0级地震前后陕西地区地倾斜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汶川地震前陕西地区地倾斜存在沿龙门山断裂带方向由东北向西南震中迁移,震后地倾斜反向迁移,迁移平均速度为3~4 km/天。进一步分析认为,震前陕西地区地倾斜向震源迁移可能对汶川8.0级地震起到了触发作用,而震后地倾斜向远场迁移有可能是诱发陕甘川交界的中强余震的主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九江台七年来的地倾斜观测资料(1983—1989年进行了处理,分析了九江地区几次地方震的震前异常特征,探讨了该台地倾斜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前倾斜潮汐因子的变化特点,并与1988年11月6日澜沧7.6级地震前的倾斜潮汐因子异常形态作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南黄海6.1级地震前存在着潮汐因子异常,但异常形态与澜沧7.6级地震前的潮汐因子异常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预估方法对河北省易县台1985年地倾斜资料进行了预估计算,发现1985年10月5日发生在唐山老震区沙河驿M_L=5.3级地震震前异常确实存在。从而,证实了运用预估方法监测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性,但应在今后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倾斜观测资料有两类共九种干扰噪声,因此往往地震前兆与干扰不易区分。通过清理攻关,我们将有关带有普遍性的干扰因素典型图象列出,并作了简要的物理机制说明。  相似文献   

13.
由地震研究所主编的《中国部分地倾斜台站观测资料汇编》(下称《汇编》)系列,自1987年1月至1990年9月先后由地震出版社出版五册:“目视水管倾斜仪部分”、“自记水管倾斜仪部分”和“水平摆倾斜仪部分”。该《汇编》系列完整地收集整理了我国1969—1987年19年间20个目视水管仪、19个自记水管仪和8个水平摆倾斜仪台站的地倾斜、固体潮汐观测和辅助观测资料。共3210页,1413个整点值、日均值、五日均值、月均值数据,191幅台址峒体地形等图件,22万个雨量等多项辅助观测数据及台址条件、格值标定等基础资料。 1990年10月20日,湖北省地震局在武昌主持召开了鉴定会,由全国从事地球物理、地震预报、地球  相似文献   

14.
收集2012-12~2013-03 广西平果Ms4.5地震震区连续的MODIS/Terra卫星遥感热红外资料,经去云等数据处理,选取观测质量最佳的北京时间凌晨5:00~7:00之间的热红外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分析地震前、后地表温度异常时间演化过程及其异常空间分布与活动断裂的关系,并讨论了震区地形地貌、季节性气候等非构造因子对地温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平果Ms4.5地震发生前2个月震中附近出现热红外异常增温现象,异常增温与发震时间有一定对应性。显著增温主要表现在震前半个月左右,震前7 d异常增温幅度达到峰值,震后温度逐步降低。2)与地形地貌、季节性气候等非构造因子相关分析表明,平果Ms4.5地震反映出震前构造“增温”信息。3)异常升温由震中沿北西向发育,与此次平果地震北西向发震构造较为一致。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季节性气候等非构造因素对异常升温的影响,认为此次平果Ms4.5地震前热红外升温可能为震前短临异常现象。 
〖HT5”H〗关键词〖HT5”K〗: 平果Ms4.5地震| 地表温度| 地形地貌| 季节变化| 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三峡、丹江地区6次中强震震例,指出本区中强震前普遍存在地震异常活动图象,并初步归纳了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与主震的关系。文中对1979年秭归5.1级地震前后小震活动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剖析,并根据地震异常活动图象,估计了本区可能的危险地区。  相似文献   

16.
用超限率分析法提取钻孔倾斜地震前兆异常信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钻孔倾斜观测资料,结合运用高通滤波与超限率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取波动、阶跃、突跳等高频信号,并定量描述这些信号的特征,检验此类信号与地震的关系。为确认信号的可靠性,排除气压、水位及仪器等因素影响。结果显示,中强地震前高频信号的数量和强度出现显著增大现象,多集中在3个月内,属短期异常,发震时间多为异常过程中或异常结束后3个月内。  相似文献   

17.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采用P波初动半周期残差法求得1998年7月临猗5.0级地震前后不同路径的Q(品质因子)值变化,发现在地震发生前Q值为87~203,震后Q值为67~164,震前震中区附近出现明显的高Q值异常。结果表明,地震前的高Q值异常可以作为地震预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8.
九江-瑞昌5.7级地震定点潮汐形变的异常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形态法、矢量图和潮汐分析方法,利用EIS2000软件,对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瑞昌Ms5.7地震距震中200km范围内的黄梅、麻城地震台2003~2005年的倾斜、应变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上述台站的倾斜、应变资料震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  相似文献   

19.
青海玛多MS7.4地震前甘肃省安西县地震监测站VP宽频带倾斜仪出现明显异常变化且记录到该地震的同震波形。结合CTS-1地震计进行融合分析可知,2套仪器同震波形的震相到时基本同步,表明2套仪器具有可靠性和一致性,但震相记录特征存在差异。2021-04-17 VP宽频带倾斜仪数据打破原有倾斜趋势,年变向西北方向倾斜,05-13恢复为向西南方向倾斜,震前记录到倾角急剧增大的方位与震中至台站的方位一致,倾斜旋转变化方向与区域构造应力方向一致。在同时段时均值数据时频谱中,异常时段存在(1.085~4.340)×10-6 Hz(周期为64~128 h)的低频信号。此次地震中2套仪器的优势频率和时频变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2套仪器不同的机械结构、频段宽度、采样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20.
北天山西段中强地震前地倾斜异常的演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北天山西段3次5级地震前地倾斜异常的特征,得出:在时间上呈较明显的阶段性,空间上存在 由西向东迁移(向震中迁移)的过程。并用震源机制解的结果对地倾斜的异常特征作了较好的解释。北天山85°经 线东西两侧震源机制解差异明显,表明这一地区受力环境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