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取江汉平原典型地下水砷中毒区仙桃市沙湖原种场为研究区,对3个长50 m的钻孔沉积物砷含量与赋存形态及其他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沉积物砷质量分数为1.35~107.5 mg/kg (平均值为12.8 mg/kg)。黏土或亚黏土层中砷含量较高,这与细粒沉积物中铁锰氧化物、黏土矿物对砷的吸附有关。地下20 m左右深度内含水层沉积物中砷含量最高,相应地下水中砷质量浓度高达到1 000 μg/L。草酸-草酸铵选择性提取结果指示沉积物中10%~77% (平均38%)的As与无定形铁氢氧化物结合,表明无定形铁氢氧化物还原性溶解可能是控制砷释放与还原的主要地球化学过程,并且有机质生物氧化机制极大地促进了该过程。然而,沉积物中仅1.2%~23%的铁被草酸-草酸铵提取,含水层中砷浓度主要受铁的氢氧化物还原性溶解影响,但其他形式的铁、有机物的吸附作用亦控制着砷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水土界面氟的迁移对高氟地下水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大同盆地典型氟中毒区为例,分析了不同岩性沉积物中的氟质量分数和形态分布特征,并通过室内静态实验,探究了水溶液的pH值、Ca2+、HCO-3以及H2PO-4质量浓度对水土界面氟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氟按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残余态氟≥铁锰氧化态氟>水溶态氟>有机束缚态氟>离子交换态氟;各形态氟在不同岩性沉积物中含量大小均表现为:黏土>粉质黏土>粉砂;在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和方解石是主要的固氟矿物成分。溶液的pH值、Ca2+、HCO-3以及H2PO-4质量浓度与氟在沉积物表面的吸附-解吸和沉淀-溶解平衡密切相关,沉积物对氟的吸附量随溶液pH值和HCO-3质量浓度增大而降低,随Ca2+和H2PO-4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含水层沉积物是江汉平原地下水中砷的主要来源,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对地下水的水化学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为查明江汉平原第四系沉积物中砷的垂向分布及赋存环境,在典型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内选取2个深钻(JH002孔及 YLW01孔,深度分别为230m 和201m)采集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含水层沉积物以黏土、粉土、淤泥质黏土、粉砂、细砂为主,指示着弱水动力的沉积环境;2个钻孔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w(As)=2.0~22.6mg/kg(平均9.0mg/kg),w(Fe)=11.8~55.0mg/g(平均37.8mg/g),w(S)=0.1~2.1mg/g(平均0.4mg/g)。中、下更新统沉积物岩相变化较大,以砂和砾石居多,局部含有黏土夹层,指示着沉积时较强的水动力沉积环境;其中JH002孔沉积物 w(As)=2.7~160.5mg/kg(平 均40.9mg/kg),w(Fe)=20.1~179.5mg/g(平均50.5mg/g),w(S)=0.1~17.7mg/g(平均4.9mg/g);YLW01孔沉积物砷、铁、硫质量分数均低于JH002孔,w(As)=5.2~56.1mg/kg(平 均16.2mg/kg),w(Fe)=10.9~117.5mg/g(平 均36.4mg/g),w(S)=0.3~7.8mg/g(平均1.8mg/g)。YLW01孔中、下更新统沉积物颗粒较JH002孔更细,所处的水动力条件更弱,砷、铁、硫质量分数均低于JH002孔,说明沉积历史环境影响着砷、铁、硫等元素的分布。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全新统和上更新统砷与铁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中、下更新统沉积物砷与硫化物矿物紧密相关。结合不同深度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差异指示上更新统含水层中含砷铁氧化物的还原性溶解导致浅层地下水中砷的富集,富硫的中、下更新统深层含水层中强还原环境下砷受到硫化物矿物的固定作用难以释放进入地下水中。   相似文献   

4.
大同盆地是我国原生高砷地下水典型分布区。高砷地下水常被用作灌溉水源,灌溉回流对表层土壤中砷迁移和富集有着重要影响,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晰。通过场地灌溉模拟试验,并结合室内分析,探讨了灌溉活动对表层土壤中砷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灌溉回流不仅导致地表土壤载砷量显著增加,而且引起潜水位快速上升。近地表还原性环境的强化使得含砷铁氧化物还原溶解增强,从而导致了砷的释放。此外,土壤孔隙水离子强度增加促进了离子交换态砷的迁移。灌溉停止后,伴随潜水位回落,氧化环境的增强有利于结晶态铁氧化物的形成,水砷通过吸附和共沉淀作用重新被铁氧化物固定。因此,高砷地下水灌溉通过改变近地表氧化还原环境可促进砷的迁移,砷和铁的输入最终导致表层土壤总砷和铁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古气候变化对大同盆地第四纪含水层中砷(As)富集的影响,对盆地中部的第四系沉积物钻孔样品 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大同盆地第四系沉积物中的铁矿物、黏土矿物以及有机质均为 As的重要赋存 载体.根据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可将沉积物由深到浅依次划分为4层,分别对应中更新世暖湿期、中更新世干 冷期、末次间冰期暖湿期及末次冰期的干冷期.暖湿期沉积物中的 As及铁矿物、黏土矿物、有机质含量均明显高 于干冷期,说明暖湿气候更有利于铁矿物、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在沉积物中埋藏堆积,促进了沉积物中 As的富集.   相似文献   

6.
采用五态连续提取法(SEP)对雷州半岛高桥红树林群落内外不同深度的沉积物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桥红树林湿地0~60cm深处沉积物中除Al-结合态砷和Ca-结合态砷含量低,难以检出外,交换态砷、残渣态砷、Fe-结合态砷皆可检出,沉积物砷积累以残渣态砷和 Fe-结合态砷为主,总砷测定含量为7.34±0.39~10.32±0.48 mg/kg,其中以20~40cm深处沉积物总砷测含量最多;不同深度沉积物砷含量中林内与林区外裸滩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林外裸滩-林缘-林内的表土总砷含量的分布呈波浪式分布,以林缘为最高,总砷达9.97±1.29 mg/kg,林内显著大于林外裸滩(p值<0.05),林内沉积物对砷的吸附强度较林外裸滩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集江汉平原沙湖原种场典型高砷地下水区的27个地下水样品、6个地表水样品和不同深度的沉积物样品,采用 X射线荧光光谱、离子色谱、TOC分析仪以及沉积物平行提取方法对该区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以及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HCO3-Ca·Mg型,属中性偏弱碱性水;氧化还原电位较负,NH+4 -N、HS- 和 Fe(Ⅱ)质量浓度较高,指示地下水的强还原环境;地 下 水 As质 量 浓 度平均值为74.39μg/L,最大值达580.77μg/L,出现在地面以下25m 位置,且 As(Ⅲ)质量浓度普遍高于 As(V)。随深度增加,沉积物中 w(As)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17.4m(黏 土层)深度处达到最大(21.15mg/kg),且w(As)随深度的变化与沉积物中 TOC、Fe2O3、Al2O3 质量分数以及沉积物比表面积随深度的变化呈现相同的趋势,采用SPSS软件经相关分析亦表明 As与 TOC、Fe2O3、Al2O3 和比表面积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0,0.68,0.70,0.67,揭示砷在富含有机质、铁铝氧化物及比表面积大的黏土层沉积物中更易富集。沉积物平行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江汉平原沉积物中的砷主要以强结晶态铁氧化物、溶解态硫化物和反应性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8.
鲁西南(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地下水中氟化物及矿化度含量较高的问题。电阻率与地下水矿化度关系密切,高氟又易与高矿化度伴生存在,因此赋存高矿化度地下水的黏土层与赋存可饮用地下水砂土层电性上的差异为利用电法在该地区勘查出可饮用地下水提供了基础条件。综合区内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对重点区的电测深曲线进行了精细的定性及定量解释,划分出重点区内含水层的埋深、黏土层及砂土层分界线,推断出了深层高阻层主要为含淡水砂土层。根据物探推断成果在牡丹区沙土集及曹县常乐集重点区分别施工了2眼钻井。结果表明,钻井出水量丰富,水质较周边有明显改善,直流电测深是在该区域寻找可饮用水资源的一种经济、有效的勘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江汉平原高砷地下水的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对该区高砷地下水监测场39个地下水样品的分析,揭示了高砷地
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同时,结合沉积物砷含量分析和高砷地下水的垂向分布特征,探讨了地下水中砷富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
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Mg型,pH 值为中性偏弱碱性,Fe、Mn质量浓度很高。25m深度的监测井水中砷质量
浓度最高,对应的沉积物中总砷质量浓度也较高。井水中浓烈的H2S气味,偏负的氧化还原电位,高质量浓度的NH4-N、溶解有
机碳(DOC)、HCO- 3 、S2- 与低质量浓度的NO- 3 、SO24- 均指示该区为典型的富含有机质的还原性地下水环境。该条件下沉积物
中有机物质的生物降解作用和铁锰氧化物、铁锰氢氧化物的还原是江汉平原高砷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鲁西南地区地下水中锰的含量及其成因,采集并分析了276组地下水样和18组地表水样,结果表明,鲁西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中锰含量在未检出至2.84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35mg/L,超标率达41%。鲁西南地区地下水中锰含量的分布与该区的工业化程度以及所处的补、径、排条件密切相关。影响地下水中锰含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表层土壤、地下水径流条件及含水层介质和地下水矿化度等。  相似文献   

11.
结合AOP和元架构技术给出了一种对象动态自适应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分离关注原理并分两阶段。首先,确保系统需要动态自适应关注点被清晰的分离;然后使各自分离的关注点能够动态自适应。最后,给出了一个原型系统的初级框架。  相似文献   

12.
无单放货频频发生 ,导致对承运人提出的索赔案件不断发生。文章拟从无单放货的表现形式入手 ,分析每一种形式中无单放货人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3.
先采用统计方法寻找最佳游程长度,再用HAFFMAN编码方法将雷达图象代码与游程长度代码一起偏码输出,提高了雷达图象的压缩率,达到了实时高效的压缩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介绍湖北省气象局网络安全需求,分析了现有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弱点,利用目前主要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设计了一个整体的网络安全系统,为湖北省气象局网络安全系统的后续建设和实施提供了具体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红鳍笛鲷弧菌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广东湛江特呈岛鱼排取患病红鳍笛鲷进行病原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病原菌Ls 1。该菌 为革兰阴性短杆菌,有运动性,菌落半透明,最适温度28~30℃,需盐生长,氧化酶反应阳性,发酵 葡萄糖不产气,不发酵肌醇,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经API ID32E细菌鉴定系统及弧菌科细 菌生化鉴定管鉴定,该菌为一株溶藻弧菌(Vibrioaginolyticus);其对红鳍笛鲷的半数致死量为6.32 ×105mL-1。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阿莫西林、先锋V不敏感,对新生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 素B、四环素中度敏感,而对庆大霉素、氟哌酸、氯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有较高的敏 感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省级行政区边界形状的GI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GIS软件支持,计算了我国32个省的平面轮廓形状的分维、形状指数和紧凑度。结果表明,形状复杂(边缘复杂程度高,破碎度较大)的省(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及沿海地区;形状较紧凑的省(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东部省与西部省的形状特征有较大差异。另探讨了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环境和历史人文特征所致的主要原因,并初步分析了各特征对交通等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多粒度时空对象关联关系描述现实世界客观实体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是对实体间关联、作用关系的表达,按照其描述主体的不同主要分为时间关联关系、空间关联关系、属性关联关系和综合关联关系。本文从全空间信息系统的背景出发,对多粒度时空对象关联关系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其形式化表达方式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关联关系的构建和管理进行阐述和分析,说明了静态构建方式和动态构建方式的适用场景。关联关系通过约束作用和行为传导机制来维持数据世界的一致性和联动,本文最后对关联关系的约束类型及其定义和关系-行为传导机制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8.
以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计算为基础,研究断层的相互作用。从震源断层和投影断层两个角度出发,研究5种地震断层模型分别描述地震断层和投影断层时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分布特征,分析震源断层以及投影断层的不同滑动机制对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分布的影响。分析发现,断层的相互作用与断层的滑动机制关系密切;走滑断层还与其左右旋有一定关系;除斜滑断层外,其他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呈现一定的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九孔鲍(Haliotidaediversicoloraquatilis)的外套膜表皮细胞,结果表明细胞可分为4大类,即普通柱状表皮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感觉细胞。它们在不同区域的分布、形态和数量变化与外套膜的功能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astounding development and gradual improvement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s an advancedscience technology, it is used to provide multi-temporal, large scope real-time information for land-use dynamic change,and also is one of the best efficient methods for studying the earth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Remote sensing image hasits characteristics of ample information and reflecting the objective realities. The paper uses multi-temporal TM images in1986, 1996 and 2000, and relevant statistic data to analyze land-use changes of Dalian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 of Chi-na over ten years by means of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wo methods could con-formably reflect the present land-use change. Urbanization is closely correlative to natural factor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recent 20 yea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reform and open-up policy, Dalian, as a specific coastcity, is becoming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